為什麼在發生盜竊等事件後,人們並不譴責盜賊,反而常常指責是受害人的過錯?

時間 2021-05-14 13:31:49

1樓:陳素封

第一,人們需要安全感,遠勝於需要事實。

為了獲得安全感,我們卻往往會以「譴責受害者 」和「尋找替罪羊 」的心態,使自己離真正的安全越來越遠。受害者很難得到無條件的同情,因為我們會通過譴責受害者來獲得自己內心的安全感。同樣的道理,不幸發生時,無辜者也經常成為替代性攻擊的物件。

這種傾向本來是為了獲得安全感,但卻會讓我們離真正的安全越來越遠。

第二,人們需要找理由,遠勝過同理心。

事實上,大多數人問「為什麼」不是為了求真,而是為了求安心。而在面對不幸和痛苦的時候,我們對原因的渴求就會更加強烈,特別需要有個理由來解釋為什麼不幸的人為什麼會不幸,而不是從他人身上找原因。

2樓:佛曰

因為欺軟怕惡,崇富鄙窮是中中國人得信條,在中國不需要人來管理奴隸,只需要一條能咬死一百個人的狗就能把中中國人管的服服帖帖,你見過哪個國家的人被冤枉,父母不分青紅皂白先勸自己孩子自首,然後期望一丘之貉的權錢者為自己孩子討要公正,命好的能活著出來,命不好的死在裡面,然後人家說辦案有誤,還你名聲,被害家屬還會謝天謝地的感謝青天大老爺,感謝殺害自己家人的黨,你見過其他國家有過嗎? 只有中中國人會這樣

所以,在這樣乙個連自己親人都敢放棄的國家,你還指望別人去幫你?

3樓:

竊賊的罪過顯而易見,無需多言。而且譴責對他也沒有任何傷害,對受害者也無實質性幫助。

但是分析受害者失誤之處卻可以引以為戒,避免悲劇再次發生。對受害者和旁觀者都很有益處。

久而久之就固化為人們內心的行為準則了。

4樓:

因為大多數人都清楚,人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不要臉,無論是指責或是謾罵已經刀槍不入了,這說的是大大小小的犯罪者。既然指責無法阻止罪案發生,又管不住嘴去指責別人,只好轉向另一方---被害者。久而久之形成了習慣。

當然,這並不是說指責受害者是正確的做法,不需要指責,長久來看提高知識水平,加強個人素質才是阻止罪案發生最本質的做法。短期來看,對於犯罪者的懲戒加強才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罪案發生。

5樓:ZHJN 農村黑戶

說個直觀的解釋。遭遇到不幸的意外或者被犯罪傷害通常可以將事件分成兩個因素: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包括環境或者罪犯,這是作為個體的我們控制不了的。我們能控制的就是內部因素:自己。比如說不靠近某個地區,避免某種行為,採取某種預防措施等等。

既然外部因素不可控,那麼再反思不幸事件的教訓的時候,大家只能集中在內部因素上,也就是挑被害人的錯。

這不是沒有同情心,只是人的天性。

6樓:

說得好像賊不知道自己壞,群眾都以為賊是楚留香似的。

以後看見小偷請一定要大聲說,你媽沒教過你偷東西是不對的嗎?!真是傷風敗俗!

公共場所「請小心看管財物」的標語也改成「盜竊可恥」吧

7樓:alloys悲情玩笑

首先是事件發生帶給自己不安全感,主體自動啟動防禦機制,尋找理由為自己重建安全感。

如果問題出在被害者身上,而且這一問題如果是與自己無關的,或者是自己可以解決的,則安全感恢復。

主體對此過程一無所知。

8樓:

這和另乙個問題相應的,你小時候走路的時候,自己走不好摔了一跤,你以為你自己很委屈,但是,你父母居然先說了你幾句,才問你痛不痛,我的經歷是這樣,但是你也試想一下,你活到現在,你丟了東西和別人說,大部分人首先都會安慰你

9樓:張鵬

試著答一下,剖析一下內心,除了害怕承擔幫忙的責任意外,我認為還有其他

栗子:1.手機被偷,被朋友說自己不對,其實每個人都清楚導致手機被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也包括受害者的原因(這裡不是責任!

是原因!)例如:手機沒有太注意看管等。

朋友知道後,也清楚知道,怪小偷、社會環境等等這些物件太遙遠,基本不會有回應。但是從受害者的原因部分出發告誡(分析或者責怪等)他就有了言說的物件,也多會得到受害者的回應。所以從功利的角度講:

除了告誡受害者罵其他的沒毛用。有時候告誡者的態度會有問題,但不一定是害怕承擔幫助責任(比如手機被偷,告誡者基本沒什麼幫助責任),可能只是說話方式的問題。

10樓:李漠北

我覺得其中還體現了人說話的藝術,有的人確實會指責你,但是話能說得不讓你反感,還能達到勸誡你下次注意的目的,但有的人就不會了,只會直白到底的硬生生說。

11樓:賽博鐵犁

他們所說的,是他們唯一能做的,提出的切實有效以後可以防範的。

難道讓他們抓賊去?

有的人在乎的是立場,大家都跟著你罵一通小偷該死。下回你繼續丟,管他屁事。哄你開心就好。

有的人只會提出解決方案。下回可能就不丟了。

12樓:

實在沒人怪了一定要找個人怪怪,這是中中國人的毛病。

比如我打碎了個瓶子我媽一定罵我,可是我媽自己打碎了瓶子招不到人怪也會罵我。。。

比如她當時正好想起了去年我的某件事心不在焉然後手一滑。。。

都怪我不聽話不懂事讓她擔心。。。

想怪還會找不到理由怪麼。

13樓:阮從昌

社會心理學有一種解釋,個人習慣把自己的過時歸結於環境問題,而將他人的過失歸結與行為者本身。

這是一種自我心理提公升效應,排除自己的過失和歸結他人的過失都會為提公升自我的認同感。

不過也不排除在當前環境下,譴責盜竊者無助於解決你的問題,所以,聽聽別人的建議也不是什麼壞事,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14樓:南柯一夢

「我不知道你們國家是否會從慕尼黑作出的決定中得到好處,但肯定無疑的是,我們不會是最後乙個受害者。在我們之後,其他人也將遭遇同樣的命運。」

二戰時捷克斯洛伐克總理

15樓:

16樓:harry liu

等你被多偷幾次,就不用他們來幫分析原因了,你自己也會去找。有句話你說的對就是多嘴了,你讓別人覺得你需要幫助,難道你人緣就差到沒乙個人安慰你嗎。但話說回來,除了安慰,如果沒找到原因,也很可能還有下一次被盜

17樓:

因為你改變不了別人,只能改變自己。

大家肯定都知道盜賊是錯的,但譴責盜賊沒有用,而對你提意見是有用的。

這是最能改善被盜可能性的切實有效的途徑,

你還要在這裡糾結啥呢。

18樓:賈夢瑩

我想說一句與答案無關的話。今年315晚會,有乙個問題就是關於公共無線的,黑客有可能在你用公共無線的時候盜走了你的密碼,以後注意不在公共場所用沒有密碼的無線就好了。記住沒有密碼的無線一定不能用!

19樓:黑雪

典型不會聊天的直男癌患者的思維,他們其實是在找原因和解決與預防方法。但是沒有「共情」思維。(誰要你找原因啊,老子說出來只是發洩鬱悶找安慰好嗎?

)如果是會聊天的女人(我說的是會聊天的女人)之間的對話就會變成:「哎呀,我上次也被盜了,小偷最可惡了,balabala……」這種看似沒有任何用的廢話,但當事人心情卻變好了啊,所以這廢話真的沒用嗎?

所以,你們沒發現題主其實也是來知乎發洩和尋求安慰的嗎?哈哈哈

20樓:

作為乙個經常用社交扯淡的高中生,我覺得人們在這樣的情況下做出責備受害者的反應是正常的。為什麼?試想一下,假如你的某個朋友是受害者,不管你是否安慰他或者為他痛罵那些道德不檢點的人。

即使沒有說,你的內心對該朋友多少還是存在責備的,因為你覺得這樣的事情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再有,如果你的朋友向你傾訴這種問題,你可能會覺得安慰一下很敷衍,所以嘗試提出是被害者自己身上存在問題,才讓別人有機可乘,以此顯示自己是真的有聽別人講話,幫他分析問題。

就好像我經常跟同學朋友之類的發生矛盾,當我回家向父母痛訴委屈的時候,得到的回答經常是這樣的:同學罵你或者打了你,一定是自己做錯了什麼,否則她們怎麼不去罵別的同學? 得到這樣的回答,真是讓我傷心透了,受了委屈卻沒有同情我的人。

初中有一次我被同學打了乙個耳光。那個打我的人社交圈很廣,所以在我被他打了以後,比我高年級的同學來我們班級圍觀我,取笑我。我很憤怒,但是我又沒有能力沒有勢力打回去。

某次我和媽媽在路上碰到那個人,我就指著他跟我媽說了。這一次我媽並沒有責備我,而是憤怒的問他為什麼可以這麼對我?最後我的父母幫我處理了這件事,之後在學校沒有人敢隨意欺負我。

我想這樣的事情,突破點就在於訊息公開時,施害者是否在場。顯然那些責備被害者的人,並不是支援施害者的行為,而是施害者不在場,所以當得知訊息時,你是主角,人們自然會把目光集聚在你身上,在你身上找問題。

再例如,乙個女生被男的侵犯。如果沒有得知改男子是誰,很多人都會覺得是那個女的浪,不然那麼多女的為什麼偏偏會是她。如果得知那個男的是誰,責備的方向總體是在那個男的身上,禽獸,人渣等等。

作為乙個高中生,我用自己主觀的意識做出這樣的回答。

21樓:

靠前的哪些標榜心理學大師的答案完全在胡說八道,屬於典型的被政治正確性荼毒的想法。指責受害者是政治不正確的,所以是錯的,證畢。好邏輯。

22樓:柴東霓

你如果一直表現出來的是壞的,那麼你做一點好事,所有人都會誇你,你如果一直表現出來的是好的,那麼你偶爾鬧脾氣或者做的有一丁點出錯就會遭受所有人的批評和指責。同樣,人們覺得小偷幹不了啥好事的,他本來就壞,做壞事是會被人從心底裡去忽視,甚至說是原諒的,但是對待平常人就不同了,你為啥沒有保護好自己的啥啥啥啥。不知道這是人們的啥心理,反正事實就是醬紫,有時候寧願一直表現出來壞的給人看

23樓:鄭微

別人怎麼說,你又何必在意呢。

人們都喜歡從別人做的事中挑毛病,就算你沒有錯,也會有人說你錯的。更何況很多人巴不得你犯錯。

當然,對於這種問題,你的朋友中也有抱著真心關心的你的態度為你分析原因,不必太過在意。只要你知道是否是自己的原因,並修正即可。

24樓:

和男朋友吃飯我們跟臨桌同學寒暄的時候被人偷了相機

事後男朋友爸爸說 「還特種兵呢連個相機都看不著真沒用」

我私以為嗯確實有點道理哈

25樓:蔡裡

公正信念的核心應該是「無辜的人不會受到傷害」,所以即便罪犯事後受到了懲罰,也並沒有消除前面「無辜的人受到了傷害」帶來的信念威脅

26樓:陸生

因為指責那個都不知道的盜賊並沒有什麼卵用。還有,群裡的小夥伴也不是要責備你,而是幫你分析導致被盜的因素,幫助你避免下次被盜。

27樓:方槍槍

因為很多人都覺得自己雖然做不了最聰明的,但絕對不是最笨的,別人犯錯的時候,會覺得那是因為他們比自己笨,為了證明自己的想法,他們會指出你笨在哪,然後心理上自己就會感覺聰明點了。,

28樓:凱克

幼童的時候,你被凳子絆倒了,你的爺爺奶奶很可能會拍著凳子大聲說:都是它的錯!你十幾歲的時候被凳子絆倒了,你爺爺奶奶還會指著凳子罵嗎?

為什麼失敗後人們總會找理由

剛到說點嘛 人在失敗之後,內心是承認自己失敗了的,找的理由是給別人聽的。你不問他 欸,你上回那專案咋樣了?他又怎麼會主動跟你說 咳,別提了,不就因為.嘛。 臨淵問水 自我保護,知道錯了也不能承認,承認了就會在面子,自尊心上受到了傷害,乾脆找個理由解決。知恥近乎勇,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靠的是個人性格和價...

為什麼 Kik 誕生之後,人們才學會用通訊錄沉澱社交關係鏈?

梁山 乙個挺有價值的問題,如同QQ的乙個重要即已有的關係平台,而通訊錄公平開放的。我認為未來基於通訊錄的價值應用,應該是乙個以通訊為基礎,內容為補充的服務。 Lara Pan 我一直在想,有沒有什麼可以把基於手機通訊錄的應用和人脈管理以及時間管理,聯絡起來,比如可以分朋友型別,分親近程度,然後定期提...

為什麼人們在遊戲中普遍認為冰(低溫,雪等)代表減速效果

著名口胡王小明 因為分子熱運動啊物體的溫度越高其分子的運動越快 那麼根據常識以及物理定律來說低溫效果會導致物體的分子運動減慢達到微觀巨集觀同時減速的效果 畢竟遊戲是第五藝術而藝術源自於生活嘛 這就很尷尬了 沒有這個說法,只是你的錯覺 就我比較熟悉的擼啊擼來說,弗雷爾卓德三姐妹加上冰杖是有冰特效的減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