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應該有情緒嗎?

時間 2021-05-12 03:09:39

1樓:心理諮詢師程東

不是應該不應該有情緒,而是生而為人你不可能沒有情緒,你想知道的應該是如何對待情緒的問題。既然我們還沒辦法做到沒有情緒,那能隨便渲洩自己的情緒嗎?答案顯然也是否定的。

所以這就有了所謂的管理情緒這樣的說法。當你說「我生氣了」「我很開心」時,有沒有意識到,這裡所說的有兩件事,乙個是「我」,乙個是生氣或開心的感受。所以,你要知道生氣或開心永遠都不是你自己本身,那只是一時的情緒,而且這個情緒只是一時的感受,很快就會過去的。

只有當你內心抱持這樣乙個信念時,那麼,當你的激烈的情緒出現時,你學習到的那些所謂情緒管理技巧才能用得上。

2樓:Dear Me

可以有。但一般也就是發洩一下拉倒了,沒啥根本的解決辦法。因為家人你不能換,工作不能辭,選擇權越少的人,越容易有情緒,改變不了又需要承受的事情太多了。

3樓:小美膩

有這樣的問題我可以理解為對父母的不認同嗎?就這句話本意來說,父母應該是想讓你成熟一點,希望你以後可以很好的踏入社會,畢竟他們是過來人。下次父母再跟你說這樣的話的時候,你可以回答「你們也是成年人了,就不要對我釋放焦慮情緒了」再然後你可以仔細想想自己的心境是不是不太一樣了

4樓:zoromany

應該有情緒,好的情緒,壞的情緒,我們都有,情緒即是我們的一種感受,必須要認同他,不僅僅我們自己要認同,也要讓父母學會認同我們的感受,這樣才能正確的疏導情緒,而不至於走向極端,很多極端都是因為感受和情緒沒被正確的疏導。

現今,很多父母比較欠缺的就是認同感受,這是家庭模式傳遞的一種詬病,沒事兒的時候可以推薦父母聽聽這類書籍,關於感受認同方面的。

你大可以給父母舉例子比如你可以問父母,如果你摔倒了,我跑過來和你說,沒事不疼你什麼感受? 或者當你情緒低落的時候,我跟你說,沒事兒,多大的事兒,不值得難過,或者當下給出建議,你什麼感受。

父母也應該有感受,這個問題對他們來說不難回答,孩子與父母之間多為同理心,這樣才是良性的關係,而不是父母就是高高在上的態度,這已經是舊社會的理論了,時代不同不可同日而語。

感謝,希望幫到您,生活愉快。

5樓:Psyc2Know

如何處理情緒,確實是乙個我們都無法迴避的問題。這也說明情緒是人的一部分,不管用什麼方法,都不可能將情緒切除掉。這和後來心理學研究的結果很相近,情緒是大腦重要的功能之一,我們只能學習如何處理情緒,但沒有情緒是不可能的。

之所以我們總是被規勸要壓抑自己的情緒,我個人當下的看法是,因為我們的文化裡缺乏處理情緒的智慧型,生活中更缺乏處理情緒的教育,才造成壓抑成為唯一的應對方法。其實,這種壓抑實際上是一種逃避。因為不會處理,所以就不處理,就視而不見,把情緒藏起來了事。

情緒與大腦

當我們的體感或直覺感受到了外界的訊號時,第乙個做出反應的就是情緒系統,而分析並產生複雜策略的新皮層部分,則要在情緒系統啟動之後才能接收到訊號。情緒先發,而後才有權衡。

進化早期,動物面對的情況比較簡單,只需要做出「戰鬥或逃跑」的選擇就夠了,所以原始的情緒反應就是啟動戰鬥或逃跑模式。我們本能的情緒處理模式都是這種短路徑模式:

感知情緒判斷危險程度行動

這種短路徑模式應對自然界的簡單情境差不多夠用了,而且這種模式從感知到行動的反應時間很短,所以效率特別高,也是它幫我們在危機四伏的自然界中倖存了下來。

但隨著人類的進化,來自自然界的直接危險減少了,我們的生存也更安全了。此時我們人類更多需要面對的是複雜的人際關係問題,之前簡單的短路徑模式就不適應這種複雜的需要了。面對人際關係問題,我們需要更複雜的策略,這時就需要新皮層的介入。

但情緒系統是不可能被直接跳過的,外界資訊必須經由情緒系統處理之後才能到達新皮層,這也就是我們無法迴避情緒的原因:我們的大腦結構決定了我們不可能迴避情緒。理智地處理事情是可能的,但不產生情緒是不可能的,我們唯一能作的就是學會更好的情緒處理模式,也就是長路徑模式:

感知情緒判斷危險程度情緒覺察後設認知行動

情緒覺察就是感知到自己正處於什麼樣的情緒當中,重點是感受到我的存在。情緒來的時候,我們往往會不自覺的聚焦與外界和他人,無法再去觀察自己的狀態。雖然旁人都能看到憤怒的我像乙個魔鬼,但我自己卻不能覺察到。

無法覺察到自己的情緒,也就談不上處理自己的情緒了。所以情緒覺察,是我們處理情緒的開始,也是我們在打斷情緒短路徑模式。當情緒公升起,我們可以觀察自己的情緒,分辨它是什麼,是憤怒嗎?

是悲傷嗎?我感到被誤解嗎?等等,這一種覺察,會讓我們把注意力放在調整自身的狀態上,從而延緩情緒的衝動,為後邊的情緒處理贏得時間。

後設認知也被稱為元認知,是對自己的感知、記憶、聯想、計算等思維過程的思考。也就是,我自己對自己的思考過程的思考。情緒的力量是如此的澎湃洶湧,但情緒又往往是短暫的。

我們往往都體會過,情緒中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確定不疑的事情,情緒過後想起來其實並不合邏輯,甚至偏執得可笑。認識到情緒中的我,可能會有不合理的思維,這就是利用元認知在反駁情緒反應。這是超越本能的思考,可以理解為反省,我們對情緒的把控很需要這種高階思維的保駕護航。

但這種思維過程需要學習和練習,要給自己機會和時間。

關於怎樣給自己機會去鍛鍊情緒調整的技能,我個人體會,

首先,要放下對情緒的負面評判。情緒只是我們的一種生存策略,相當於我們心裡的哨兵,他提醒我們警惕注意,可不能因為不想面對情緒就把自家的哨兵給殺了,對吧。

情緒本身是古老的生存本能,是乙個保護系統,但究竟是否需要情緒來指導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是可以選擇的。但這個選擇不是人人都有,只有那些能打斷情緒的短路徑,不讓情緒直接左右自己行動的人才能不為情緒所控制;只有站在元認知的高度去審視自己和環境的人,才能有情緒之外的選項,做出更符合現實也更有利的選擇。

正念練習就是一種學會體察情緒,並與情緒共處的技術,有意識的練習正念可以幫我們擺脫情緒的控制。

想尋求情緒處理的方法,增長自己的情商,這是人的乙個特別積極、美好的願望。還好,不像之前父輩們生活在資源匱乏的時代,當下的我們可以接觸到非常多的知識,可以用這些知識來幫自己渡到那幸福的彼岸去。

推薦你閱讀《情商》《象與騎象人》這兩本書,兩位作者都是專業的心理學學者,從生理、哲學、心理學等各個角度為我們解讀了情緒的來龍去脈,並提供了非常多的情緒調節的方法。希望每個「為情緒所苦,為情緒所困」的人都能讀一讀,你會發現,這種對人生智慧型的學習,是生命最值得投資的地方。

PS: 情緒是原始的生命力的一部分,乙個人沒了情緒也就會同時失去情趣啊。

6樓:亞斯蘭德

如果我說不應該,你會怎樣。

你什麼也不會做,該哭還是哭該笑還是笑,見到了不平的事依然憤恨,取得了成就還會喜形於色。

有情緒,不是應不應該能回答的了得。生而為人,免不了有情緒。你應該學習自我調整。不讓情緒干擾你想要的人生軌跡。

7樓:燦寶寶Ct

這個問題跟「我餓了可以吃飯嗎」一樣,生而為人情緒是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我也是大二的學生,我覺得人必須要有情緒,因為如果一旦沒有了情緒生活就沒有味道了,但是要學會適可而止。並且有資料顯示那些把情緒壓在心底的人更容易抑鬱或者得一些其他的病。

我覺得吧,有些人惹到你了,你該懟回去就懟回去,同樣是第一次做人我又憑什麼讓著你?話又說回來了,如果是會影響一些你生活上的大問題的話就要看你能不能接受,能接受就給ta還回去,不能接受就只有受著。反正人就是乙個矛盾體,世界萬物都是矛盾的更何況人呢?

個人觀點,不伺候槓精

8樓:

我今年大二,父母會說一些類似你是成年人了,不應該太有情緒。

這句話是您自己說的。

來,跟著我一起念:

tài,太

「太」的意思之一,是「極端,最」,例如「太甚」、「太平」、「太有情緒」,等。

9樓:張小拍

是人就會有情緒,但是情緒只是情緒而已,他不代表你做錯了。

就跟呼吸吃飯喝水一樣,是一種正常的表現。

識別情緒,感知情緒,意識到你在情緒中這個才是至關重要的而不是壓抑情緒,強行理智。。。

10樓:笑而不語

打小就愛哭

動不動就掉眼淚

考試不及格挨打

哭看到父母吵架打架

哭出門在外和別人有矛盾

哭工作不順心哭失業

哭失戀哭父親說

就知道哭

懦弱的表現

解決不了問題

軍人沒有眼淚也不相信眼淚

可我不爭氣啊

後來父親生病了

我很難過

對他的不孝態度讓我很自責

哭父親走了

好多事沒能讓他放心

沒能看到女兒成家

讓他老人家遺憾

這輩子不爭氣

哭讓我好受些

11樓:霧雨晨曦

情緒長期不釋放終將傷自己,或身體或心理!

身處這個心理和精神問題不斷增長的社會,應以自身身心健康為先!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應不應該,只有值不值得!有些人或事不是不能忍,而是沒必要忍!

人的忍耐是有限的,事事皆忍身心必傷!綜合自身利益及其人其價值而權衡!

人生不僅要現實更要真實!現實有所顧忌,真實活的舒心!

12樓:花海中的Alice

這就是我不再看任何心靈雞湯的原因,我的人生,我自己做主!

該哭的時候,你勸老子堅強,還不是因為事沒落你頭上,輪到你,你比我哭的還要狼狽!

所以,不要被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左右,遇到事,停下來,問問自己的心,把真實的情緒表達出來,這很重要。

人活在這世上,最重要的就是自己,以自己為基礎,才有七情六慾,才有喜怒哀樂,如果你連誠實面對自己都做不到,又何談其他?

活得自我一些,只要不犯法,不用太在意那些所謂的心靈雞湯說什麼。

13樓:佳杭

每個人都是有情緒的,只是如果你的喜怒形於色,往好處說你沒心思大大咧咧的,如果按照這個社會的規律來說,別人說個什麼做了什麼你的心情就表現在你的臉上動作上,你這個人開心了就笑,不開心就生氣,說實話,在你的工作上將是乙個很大的問題。

14樓:黑潮

這不是應不應該的問題,只是表不表現的問題。是整天一副撲克臉,還是無論何時何地都適當表達情緒,取決於你自己。所謂成年人的世界從來就只是乙個幌子,乙個擋箭牌,乙個自以為是的存在而已。

成年人應該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如果冥想 對於成年人來說,情緒穩定是一種成熟 懂事,也是一種修養。不會控制自己情緒的人,對自己對別人都是災難。乙個朋友說 我的媽媽不會控制情緒,我和妹妹這一生都太累了,童年留下來的那些陰影就像無處不在的手,時時讓我們窒息。但作為在社會摸爬滾打的成年人,很多時候會遇到各種崩潰的瞬間,若一直壓抑自己的情...

讀書人真的應該有骨氣嗎?

橘後皇 不讀書都有骨氣之輩,讀了書反而沒了硬骨頭,算什麼?為了奴顏婢膝而讀書?不是讀書人應該有沒有骨氣的問題,而是做人得有骨氣!什麼是骨氣?淡泊名利,剛正不阿,清廉如水?可以說是,但不全是,骨氣是乙個人骨子裡的浩然正氣,最講得的是大是大非分得清楚,大義之上拎得明白。除此之外,貪名 貪利 貪權抑或糊塗...

青春應該有紋身嗎?

我又不亂來 沒什麼應不應該的,我覺得就是個人喜好問題,我本人從初中開始一直有紋身的打算,但是每一次都被家裡及時制止,後來這種阻止確實讓我有了顧忌。但我也沒有放棄,一直在蒐集喜歡的圖紙。順便說一句,我是美術生,大學本科設計,我的圖大多是我喜歡的圖然後自己二次設計修改的。到上了大一,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