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工業化會不會取代現有建築施工模式

時間 2021-05-11 16:30:02

1樓:夢兩頭

建築工業化有利於產業標準化、規範化。大大提高了資源利用率,節省時間,加快工期,降低汙染,減少噪音(市區周邊最需要)。因為構件大多在工廠完成,運輸成本大大提高,這種工廠暫未普及周邊輻射範圍下,僅限於比較發達的城市。

我們還將長期和鋼筋混凝土打交道,便宜。

2樓:王小板兒

上個世紀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大量採用裝配式建築,那個時候中國建築產業化水平是很高的,相對的管理水平也可以。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大量農村剩餘人口湧入城市,出現了很多社會問題,這個時候建築業擔負起了它的歷史責任,我們開始大量使用農民工,同時離建築工業化道路越來越遠。

最近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加劇,人員成本增加,建築產業化的發展,必定會是社會的必然趨勢,屆時施工管理水平會提高至與之相適應的程度。但我認為這種事情不會一蹴而就,還有很多難點。

難點我認為主要有三個,首先我們沒有形成全國範圍內的標準化體系,這個不是乙個行業問題。比如我們做乙個衛生間,進深做到兩公尺,但是當我們去買浴缸的時候,發現市場上只有1公尺8或者2公尺2的產品,這就很尷尬了。很顯然這是乙個標準化的問題,它不是乙個行業能解決的,是國家行為。

其次,我們的構件廠太少,這樣物流成本就會增加。最後規模化一定是產業化的前提,沒有規模就很難形成產業。前幾年國家大力發展保障性住房,我認為是建築產業化的乙個契機,但很可惜沒有發展起來,我認為還是國家的扶持力度不夠。

現有條件下我們只能做到建築的區域性工業化,比如樓梯踏步板,陽台欄板,廚房煙風道,甚至結構外牆等,但是主體結構做到產業化還是有困難的。

總之這件事情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新興工業化國家對已工業化的國家會造成什麼影響?

首先,這個現象是世界不斷變化的乙個好例子。新興國家的優點在於它們能學習以工業化國家的經驗。新興國家原來不高的水平意味著更大的發展潛力。和這個的同時,以工業化的國家已經不能變得那麼快。另外,以工業化國家的比較高的成本 因為工作人員的收入 當然減少其競爭力。不過,這一切不一定給以工業化的國家帶來不良後果...

對於建築工程未來的發展,工業化 預製化是可行道路嗎?

西洋湖上的 今年是2019年,五年過去了,PC看樣子是趨勢的,南京這邊部分地塊拿地時就有預製要求。按照報告上意思,行業的工業化 資訊化 智慧型化的三化融合趨勢很明顯。早期的BIM,現在比較熱的智慧型建造,同行們都在轉型公升級要活下去。個人看的比較淺,就我個人來說,如果在這行繼續做,不管BIM PC和...

提公升建築業資訊化和工業化能力需要那些方面的投入?

人龍工程erp 你講的太寬泛,這個問題應該是國家領導人提出的。然後動用全社會的力量來推動!一方面是人員素質,六七十年代的人都不太習慣用資訊化來輔助工作。但是八零後九零後因為成長環境的原因,接觸新事物能力較強,現狀一些企業真正再用資訊化的還就是這些群體。包括你所講的工業化能力,各地建築協會都舉辦過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