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買房買車不再是年輕人需要奮鬥的目標,那麼年輕人會追求什麼,或者說作為長期的目標?

時間 2021-05-11 16:12:27

1樓:婷婷小妹

花錢的地方多了啊!?養孩子很費錢的啊,就是房子壓的我們很多年輕人連生孩子都不敢生想了,還除了買車買房追求什麼?買車買房,才實現了基本需求。給了自己最起碼得安全感。

接下來才是你真正的自我需求,比如提公升自己的課程,旅遊感受自然的力量,家人親子互動,陪孩子一起成長等精神需求才會豐盈滿足。

如果基本目標不滿足,這些精神需求我們都不敢想,比如我一直想再去修個學位,但我得搬磚賺錢完成基本目標,才敢想這些精神需求。

所以這個問題其實奇怪,我們其實有很多需求的,不只是買車買房?現在社會連基本需求都已經把我們年輕人的半輩子都壓榨了,所以以至於我們其他的需求都忘記了嗎?

2樓:外灘盲流

如若人類物質追求已不再感到愉悅了,那麼肯定會是在靈魂及精神層面的昇華更為急迫,個體靈魂都是有輪迴的,有的靈魂只生死輪迴過幾次,有的靈魂或許生死輪迴過N次,每一次靈魂所依託的宿主都不盡相同、再轉世的空間緯度興許也不相同,有人類有牲畜、或男女或公母;有貧富有俊醜、或快樂或悽慘,還有部分靈魂因前世作孽,還在苦海醃浸不得轉世托生。今世的所有表象,都是源於前世業報的優劣所賜,或福或難、或順或礙,所有的當世物質財富生帶不來死帶不去,可隨靈魂而去的只會是當世積累的善惡,喝完孟婆湯跨過奈何橋,評估後,分值高的轉世投四維,分值低的轉世投二維,沒啥進步的還回到三維,做牲畜或做人那就看個體靈魂的造化了,實在操蛋的靈魂(包含前世自殺尋死),統統煉化做鬼千年不得轉世 。年輕人心理的長期目標:

理解生死輪迴、構築人格修養、感恩上蒼親人、奉獻博愛至福

3樓:

更豐富更多樣化的人生體驗

這就是歐美包括日本年輕人現實在做的

房子,車子,甚至生孩子等本質上都是犧牲自己的人生體驗和幸福感為社會做貢獻,被迫為這些奮鬥,只是社會人的重擔而已

實際上現在歐美包括日本年輕人追求的就是更豐富,更多樣化的人生體驗,比如說環遊世界,去當義工,去保護環境,幫助窮人。也可以自己做藝術,發展自我,自己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而不是社會迫使你成為的人

4樓:山海

健康,安全,快樂,有意義的事。是不是覺得看著很納悶?但是作為乙個理工科的人,我個人覺得這應該是我最想要的東西。

健康,我說,90後的這一代亞健康為70%各位沒有意見吧?這還是往好的方向說,本人藥罐子乙個

安全,(文科可以忽略)現在有些公司啊!寧願去捐款,或者收入囊中,也不願意給員工買個五險一金(我目前也沒有)我問過一些三四十歲的人,你有五險一金嗎?他問我這是什麼東西?

⊙_⊙後來辭職了,問的第二個人是個老大爺,也沒有,但人家知道有這東西,知道老闆不會給他買,所以不敢問,也不敢生病,不敢請假,怕問了就被辭了。用人家國外的一句話是,中中國人真能忍,我好喜歡這樣的員工。或許五險一金跟安全扯不上關係,但至少它能提供保障,當然還是靠自己主意(本人親身經歷過1200伏電流,擦身而過感謝保護膜救命之恩,同時它也報廢了,乙個十公釐的鐵,直接竄出個窟窿出來)

快樂,有意義的事,這個看個人,就不細說了。

5樓:亮晶晶

財富,名利,地位,知識

房和車是剛需,是在城市生存的必需品,對很多人來說也是結婚的前提,如果房和車對現代人來說不再是追求,沒有這個如果,因為是必要的。

再認真看,房和車作為昂貴的必需品,成為了大多數工薪階層的目標,但並不一定是長期奮鬥的目標,為了組建家庭,為了能有乙個屬於自己的落腳地才會去買房,而不是只是單純地為了買房買車,如果目標只是過好自己舒服的日子,那可以只買個車,住在郊區老家,如果習慣或喜歡城市這種繁華便捷然後考慮買房。買房只是為了有個在城市生存的基本條件,基本硬體基礎,而不應該作為長期的奮鬥目標。

如果已經有了房和車,生活基礎得到了保障,那人一定會有更長遠的目標和計畫,或是為了自己或是為了兒女,或是其它。實現更長遠的目標和計畫,財富資源分配不均衡的今天,財富應該會是大多數人的選擇,有錢才能滿足自己的慾望,實現自己的想法,財富又是乙個需要獲取的條件。

有了財富,地位和名利也可能是想要奮鬥的目標,或是為了穩定自己的財富增長,或是為了進一步拓展自己涉足的領域。抑或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知識,一直都在增長,是需要一直獲取的,沒有攝取新知識和新思想,人就會變得迷茫,呆滯,麻木,知識才是思想枯竭時的活泉。

當然還會有其他的,快樂。。。但是在這個物質世界經濟基礎才是最重要的,有的人為此奮鬥了一生最後失去了快樂。

6樓:舅爺

修身養德

錢財乃身外之物,這裡不是說錢財不重要。

你說掙很多錢,然後又用錢去換取健康。

你說我為了家人,生個孩子不爭氣敗家子。

這些都是不確定的,唯獨修身養德可以。

我不爭,我努力工作,有則有不強求,這些東西是可以跟著走一輩子的。要學習並且養成習慣,因為知識變化快。而德行要要養成,因為變化少,世界在怎麼變化人還是那些人。

這些東西可以傳給後代,後輩,有緣人。

物質上的東西太多總是煩惱,沒有想有,有了還想有,跨越小丘就想征服大山。有了江山就怕失去,又想名垂千古。名利二字終是逃不過。

要去追尋真正重要的東西,道德。它能跟著你走一輩子,能在你死後任然流傳下去

7樓:卡爾瑪

那是因為父母已經買好了嗎

那現在年輕人追求什麼呢

難道是遊戲是戀愛是旅遊

都不是我覺得是幹好生活的每一件事點點滴滴加油加油

8樓:易安遐觀

恩……這裡,有個很可怕的問題,大家可能忽略了。

舉個例子,模擬一下。

假設,題主問的是:「如果年輕人大清早不吃包子,早餐還能吃啥?」

一定會招致一票人的嘲笑:還有饅頭花卷豆腐腦、油條豆漿牛肉麵、燒麥煎餅雞蛋羹、韭菜盒子八寶粥等等一大堆早餐可以選啊,甚至我還能一頓吃兩三種你這是個什麼破問題

這就很詭異。

題主預設了乙個前提,年輕人的奮鬥目標、人生追求中,「買房買車」和「其他長期目標」似乎是對立而無法統一的、是非此即彼的。而大家,似乎都預設了這種設定。

在這種設定中,單一選擇「買房買車」居然好像能和其餘所有選項,來一場1VS(N-1)的較量。

它還能贏。

這得是多強大的價值觀扭曲啊。

幾乎都要完成「人生價值=買房買車」的賦值全過程了。

買房買車的本質,已經異化了,不再是提供居住穩定和出行方便。這就很奇怪,好像有人告訴你,早餐吃包子,是一種高貴的象徵,代表了某種政治正確。

他盡可以宣傳這種「包子神教」,彼姑妄言之,我姑妄聽之。

人因有得選,而自由。

又因自由,而高貴。

9樓:Internet優選

糾正 「如何」 應該是 「如果」 吧?

如果是「如果」買房買車物質生活沒有的話,那我真沒資格回答,這個 「如果」 不存在,還是老老實實面對現實吧。買房買車就是我的長期目標。

10樓:路人z

如果,也只是如果…房不買了,那車就不可能逃的掉是奮鬥的目標;房子這個大件兒不再是目標了,生活的愉悅感誰還不想更多?!有車才能帶來更多的選項是不是?這兒第二選擇是逃不掉的,真的作為長期的目標:

那就是愉悅的生活!!!

11樓:RabbitSir

我相信每個人都在為提高生活品質為目標而奮鬥,這應該是大多數年輕人的追求,如果買房買車都已經不需要奮鬥了,只能說明兩種情況一是家裡有礦;二是自我奮鬥已經實現價值,財富達到買房買車。

追求的東西或是目標,就好比小時候的夢想和理想,總是隨著成長而不斷變化。我已然不記得我曾經的夢想,你呢?

簡單點,我等普通人短期目標更切實際,眼光長遠的那都是敢闖敢拼的人。

年輕人是先買車還是先買房?

我以前答過類似的問題,我覺得買車和買房不矛盾。以鄭州為例,車子6萬就可以買到一輛,房子至少80萬。如果都是分期買,首付2萬可以買車,首付15萬可以買房,當然數額會有不同,比例會有不同,但是買車遠比買房容易。所以為什麼不能一起買呢? 小小 你覺得是固定資產重要還是消耗品重要?買車如果不是一定必須的話,...

如果看待月薪5k買車買房的年輕人?

廣州貸款邱亮洪 其實年輕人想買車買房這無可厚非,這也是多數年輕人的第一夢想,尤其是成家的年輕小夫妻,再有個小傢伙,買了房子才算是真正意義上成了家了。月薪5k買車的話還是沒什麼大問題的,前提是得規劃好資金的分配,畢竟自己能有台車也是很多年輕家庭的追求,不需要太貴,實用就行,就算一次付不了,首付完用供車...

給年輕人個建議是先買車還是先買房?

哦你好久 看你的錢到不到位吧,如果你夠錢買得起房的,那你大可買房先,車子先放一放,但是如果你連乙個廁所都買不起的,何不先買台車,讓自己增加一下見識和交友能力。 野渡之舟 如果你在創業,車子是你必須的投資,那麼買。如果你只是在上班,當然先買房,哪怕借錢付首付,也要先買,偏點小點無所謂,關鍵先買上。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