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何時感受到與日朝韓等國人民同為 東亞人 的一體感?

時間 2021-05-10 03:06:45

1樓:

當看到韓語裡對狗的解釋和引申義的時候

「」, ""意為狗,「」意為傢伙,東西,合起來就是狗東西的意思

日語裡對犬的解釋

2樓:鯖鮦鯁鮭鰭

1.北韓名著《春香傳》在北韓的地位就相當於紅樓夢在中國的地位,而這個故事,在南方的越劇、黃梅戲、潮汕劇當中也是經典曲目。

2.越南的「紅樓夢」是《金雲翹傳》,講述的是秦淮名妓王翠翹和安徽海賊徐海、書生金重等人的故事。

3鄭成功的故事,《國姓爺合戰》是日本近松門左衛門創作的淨琉璃名劇

3樓:

如果想象周圍有大量北韓人、日本人、越南人、新加坡人、馬來西亞人的話,好像沒什麼

如果想象周圍有大量歐洲人、印度人、美國人的話,就非常不舒服了

如果想象周圍有大量黑人的話,我寧願離開這個國家

4樓:Iris Yin

這個問題很有趣!雖然是老問題啦但還是深夜刷到忍不住答一發。

樓主在歐洲三年了,還是屬於那種喜結各國好友喜識各國文化的人。我之前雖然知道中日韓文化共通,但在外面接觸還是把他們當外中國人看,沒感覺沒區別,我從來沒有下意識看到東亞面孔就覺得很親切的感覺。是什麼時候我真的覺得好像我們東亞真的跟所有外部不太一樣並且真的連線很強呢,就是樓主日韓朋友說我性格不像東亞人的時候還有很多和他們那段時間一起經歷的事情。

因為老師很多操蛋的點,被全班舉報(除去日本南韓同學從沒舉報過),後面語言班負責人來詢問我們全班怎麼回事,大家都發表了意見,我很愛說,所以我也發表了意見,但此時我深刻理解我的日韓小夥伴們,坐在那裡很少說話,我理解這種就是類似於「槍打出頭鳥」「話多必失」「或者本來跟歐美比起來東亞人都會是在外話比較少的族群」的感覺。

之後我們越玩越好,南韓朋友還把他身份證給我看,上面有漢字,教我我的名字韓語怎麼寫,日本妹子給我寫她日語名字,有次說到炸醬麵,不懂就直接在手機上寫了漢字大家秒懂。有時候我們之間有人沒來上課就互相幫忙請假,有次班上乙個伊朗大媽拿著寫有日文的筆問我是不是我把筆忘在教室了。

之後我們四個人週末約去爬山,吃飯,吐槽老師的點也一模一樣,共同開一些中日韓三個國家的政治的玩笑,我們四個人一起都用德語交流,有時寫漢字,有時南韓哥們會跟日本妹子用日語解釋,有時兩韓中國人也會偶爾用韓語對話。我們一起參加搬家南韓哥們搬家Party,各中國人都有,還是以白人為主,然後我們自然而然就在Party 上坐著聊天喝酒吃著南韓哥們自製南韓炸雞不要太好吃。哈哈哈哈,這種默契你根本不需要說東亞人真的秒懂

去南韓姐姐家吃飯也從來沒表示任何胃口不適應,他們來我家吃飯也吃的很香,南韓小哥廚藝很好。但是韓中國人真的很能喝。

我日韓朋友都覺得我不是典型東亞人,我有時候自己也有這個感覺,我對東亞共同文化圈這種概念帶入感並沒有很強,但通過那次語言班我是真的感覺到了。

說點政治不正確的話,也是自己深夜腦嗨一下,我們有時候在家吃飯喝點小酒就開始吐槽你們南韓咋樣你們日本咋樣,但都不會生氣,都很歡樂。而且也提過要是我們像歐盟一樣就好了。雖然他們也吐槽中國怎麼樣,但是給了我一種怎麼中國確實是東亞區域老大的感覺....

哈哈哈(自己腦嗨)

順帶說一句,在外認識玩得好的亞洲人除了自己中國人都是日本南韓的,越南朋友沒接觸過。一泰國朋友有個中文名字說是他媽給他取的,因為他媽愛看中國電視劇集。我覺得我已經挺博愛了,但是我跟蒙古人相處還是覺得不像日韓朋友一樣,加上我總覺得我遇見的蒙古人雖然沒明說但能感覺到那種很想把自己跟我們區別開的感覺。

不能代表絕大多數蒙古人,但我個人感官蒙古相對而言確實沒有中日韓這麼容易走近。特別是蒙古人面對中國人的時候。可能因為歷史語言各種原因吧,本來我覺得蒙古人其實長得像文化也有不少接近的,但還是不屬於儒家文化圈,本質上跟中日韓其實真不太一樣。

但碰上幾個蒙古人中文說得倒不錯。

大學裡的東亞學系,只有中日韓系;藏語系被分到了南亞學系東亞學系的朋友很多選修都是互相選的,在歐洲的東亞學系很有趣,很多政治歷史課是純歐洲老師上,角度是從他們角度出發來看中日韓,特別是講到入門東亞政治的時候,老師也有問為什麼有歐盟,Asean但從來沒有東亞聯盟。還經常分析東亞三個國家的歷史上的恩恩怨怨愛恨情仇。

就這麼多吧

5樓:菅玟茜

推測一下爾曹的感受,如下:

1 台灣的漢字兒。

2 日本的筷子,書法,茶。

3 南韓的國旗,嗓門兒。

4 朝鮮的紅領巾,氣質,表情。

5 越南的警服,軍服,校服。

6樓:克里姆林之主

大概是物以稀為貴罷。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便用紅頭繩繫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尊為「膠菜」;福建野生著的蘆薈,一到北京就請進溫室,且美其名曰「龍舌蘭」。我到仙台也頗受了這樣的優待,不但學校不收學費,幾個職員還為我的食宿操心。

——魯迅《藤野先生》

7樓:Beyondex

座標加州灣區,女兒大概兩三歲大的時候帶她去downtown的一家南韓餐館吃飯。人不多女兒在座位上比較活潑,鄰座一對上年紀的亞洲夫婦,笑眯眯得看了她好一會,臨走時那個老奶奶輕聲得自言自語了一句日語「ka wa yi i nie」。那一刻感覺特別得溫馨。

8樓:程昊

信越道中

八岳清溪下越州,寒波一望已成秋吹雲橫沒山頭雪,千曲川前千段愁唐津

松浦壹岐距幾何,神州猶隔萬重波東風吹送群鷗去,海上唯餘雲影多首里城

島上鄉音何處聞,刺桐花落正紛紛青空碧海尋常日,西望千重是閩雲平戶城鄭成功祠

日照梧桐影不斜,祠邊獨蔭野草花潮聲如鼓擁遺像,道是當年國姓爺過越南橫山關

千里辭交趾,驅車向日南

朝霞呈海鏡,橫嶺帶煙嵐

遠客興難盡,鄉人夢正酣

今無銅柱界,雲上可結庵

《卡拉布里亞》

那多山的半島

像乙隻腳

伸進了蔚藍的愛奧尼亞海

秋風擴散著檸檬的清冽

沁潤著金色的樹林

給貧窮帶來了收成

在斑駁的光影下

牧童們嬉戲玩耍

而我還繼續著古老的夢

夢見直角三角形

那不朽的演繹

9樓:德川義政

進來讀到這些詩的時候,豈止是日朝韓。

2023年,大明萬曆二十五年,北韓半島李朝進慰使李睟光一行,經遼東過山海關,一路跋山涉川,觸塵埃,蒙霜露,來到北京,參加萬曆帝萬壽聖節,與來自越南的黎朝使臣馮克寬不期而遇。其時越南對於李朝人來說,是個萬里之外的傳說中的地方,用李睟光當時的話來說,就是「吾聞交州,南極也。但這並沒妨礙李睟光與馮克寬詩酒酬唱。

南韓今存的李睟光文集《芝峰先生集》裡,有《贈安南國使臣二首》,其一雲:

聞君家在九真居,水驛山程萬里餘。

休道衣冠殊制度,卻將文字共詩書。

來因獻雉通蠻徼,貢為包茅覲象輿。

回首炎州歸路遠,有誰重作指南車。

馮克寬的和詩,在越南的《皇越詩選》裡可以找到,《答北南韓使李睟光》詩云:

義安何地不安居,禮接誠交樂有餘。

彼此雖殊山海域,淵源同一聖賢書。

交鄰便是信為本,進德深惟敬作輿。

記取使軺回國日,東南五色望雲車。

參考引用:1.混響的聲音:北韓朝燕行使與安南、琉球使者的文學交流——以李睟光《安南使臣唱和問答錄》和《琉球使臣贈答錄》為中心

2."休道衣冠殊制度,卻將文字共詩書"——2023年北韓與安南使臣的詩文酬唱

10樓:瘦不下去了

和乙個南韓朋友吐槽我們的同事, 用英語講半天都說不出來想表達的意思, 最後南韓朋友Google翻譯了一下告訴我他想說的是這個意思, 我接過手機一看他想說人家沒有眼力見

11樓:簡嘉

河口湖邊上天上山,乙個賣小吃的攤位,買了份章魚小丸子。

想要多一雙筷子。

"One more...."

想不起來筷子的英語是什麼了。

"One more hashi please."

會心一笑,筷子拿到。

Hashi,はし,箸。

12樓:

2023年我們剛到法國的第乙個月, 開學前的乙個月是國際學生的語言強化和文化整合.

某一天, 學校組織了乙個文化交換日, 具體內容就是學校批一點點預算, 然後各個國家的外國學生各自做一些自己國家的特色食品, 在教學樓正中間的大走廊擺攤銷售, 一兩塊歐元乙份倒是也不貴.

國際學生裡面也有日本人和南韓人.

到擺攤當天, 中日韓三國學生擺的攤上, 都出現了這個東西

13樓:暱稱Victory吃了

在福岡玩,和同民宿的乙個南韓家庭一起。他們家女兒想買稠魚燒,可是賣稠魚燒的老奶奶只會說日語。我在紙上寫了乙個「售罄?

」,那個老奶奶不住地點頭,然後用紙把問號劃了給他們家父母看,幾個人瞬間明白

14樓:

我在美國讀大學室友南韓人我們神奇的發現中文和韓文有很多發音是一樣的。。有時候我跟他聊天想到乙個東西不知道英文怎麼說的時候他就會讓我用中文說一般概率他能聽懂

而且他報年齡是報虛歲的。。我都不知道南韓也用虛歲我在國內都沒怎麼見過還有人報自己虛歲的了

然後真的感覺相處起來各種習慣和價值觀都一樣一樣的以前一直低估了中日韓文化的共同性

15樓:郭一璞

從京都御所(天皇皇宮)轉了一圈出來,在外面的公園長椅上休息。

旁邊有一群白人,看起來也是剛出來,然後描述京都御所really mysterious之類之類。

我覺得還好啊,不怎麼mysterious,跟中國皇宮差不多嘛

16樓:霜月眉

這個問題不就是正好針對我嘛!

我在乙個語言學校上學,和我一起的同學大部分都是歐洲或者南美洲的,也就是說大部分都是西班牙語國家的人,他們講英語時候的自信以及神態讓我覺得他們彷彿是native speaker,然而每次我都聽不懂。一開始我被他們弄的懷疑人生,我去找班主任談話,我說我是不是被分錯了等級,為什麼我的同學英語都那麼好?老師笑嘻嘻地說「其實你們中日韓國家的人語法比他們好多了,他們西班牙語國家的人文化就是自信,不怕犯錯」。

後來久而久之,我明白了,聽不懂他們,不全錯在我,他們的口音真的太難聽懂了( ̄ ̄)

不過,日本南韓妹子就不一樣,雖然口音也很重,但我們莫名其妙地都能理解對方哈哈哈哈哈,這大概就是文化的力量。所以在語言學校基本上都是亞洲人報團,歐美人報團。

17樓:禾口

2023年世界盃,南韓2:0德國

我在德國乙個小村上學

我比較心大,看完球就和女友一起去超市買吃的。

出超市的時候,乙個德國老大爺領個酒瓶老遠就盯著我倆,搖搖晃晃的向我倆走來。

我內心慌的一逼,後悔不停女朋友的話,非要出來買零食,並小心囑咐她,一會她先跑。

一身酒氣的德國大爺走到我們跟前,果然第一句話就是:南韓人?

我倆頭搖的像撥浪鼓,說:不不不,不是南韓人,我們是中國人。

然後大爺的話然後真的感受頗豐:egal(無所謂),你們都一樣,你們真厲害,德國隊踢的像坨屎。

我本人真的極其討厭南韓人,到現在我也很討厭南韓。但從那時起,我真的覺得東亞三國不要爭鬥了,好好一起發展吧。

你是從何時感受到生活的不易和現實的殘酷?

我亦留此地 然後所有人都告訴你這就是生活你得去接受 我覺得這真的很殘酷 兮卡 來自國際部大家覺得這裡好像很輕鬆的樣子.高二現在申請季的幾周前,有人收到了芝加哥大學的夏校offer,前一年還可以談笑風生的人,感覺人生的道路就要改變。前幾天有個老師給我講了乙個申了排名比較靠後的大學後來拼命想要好好學習轉...

你曾何時深刻感受到了人和人之間有無教養或文化的差異?

十二 就說乙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山東人詢問用了多少時間是使用 多久 而我乙個四川朋友則喜歡用 好久 而對我們山東人來說 好久 更偏向於一種形容詞?我等了你好久啊 多久 則是帶有詢問的意思。你多久才能來到?大概就是這樣,小小的語法都會造成語意的不同,所以在面對生活中人與人的差異時一定要直言,誤會都是憋...

《但是還有書籍》讓你感受到什麼?

yushimfz 太愛這個5集的紀錄片了。捨不得那麼快看完,應該還需要再去細細品味幾遍,仔細記住推薦的書名,細心品味他們的讀書經歷。此生開個舊書店,算乙個夢想了。 木林 世界上第一美好的東西都是免費的,第二美好的往往很貴。人用一生去探索並不是為了達到擁有很貴東西的目的。我們在追尋第二美好東西時會與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