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背後會有什麼經濟問題?

時間 2021-05-08 22:36:36

1樓:任東西

如果人工智慧大發展,人類生產力大發展,那麼就是資本主義的末日,共產主義的春天,時代要變了,生產關係要變了,人類自由大發展的時代來了。當然過程是曲折的,舊有資本主義及資本家是不甘心跌落神壇的,有可能是全世界的革命鬥爭。

2樓:咕嘟

這是我目前看到最有深度的乙個回答。

先說結論:AI如果真的成熟,體力工作和部分腦力工作者將會被替代,而且大概率很難找到新的形式的工作;難以被替代的,則是個人意志參與的工作,如文字工作者、藝術家以及邏輯工作者(比較特殊)。

如果粗略地將工作進行分類的話,那麼勞動可以分為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體力勞動指的是工作中體力是主要影響因素,腦力勞動指的是工作中腦力是主要的影響因素。體力勞動可以是搬磚以及可以形成sop(標準化流程)的工作,比如財會和部分程式設計工作(我沒有惡意),與之相反,腦力勞動就是策劃者、架構師等工作。顯然,可以被sop的工作都是能夠被機器替代的。

進一步也意味著如果架構搭建、邏輯推理等工作也能夠被sop的話,那麼這些也將會被替代,大家可以想一想自己的工作是不是可以被sop的(很多領域都可以研發出最優解,這個最優解就可以被用作sop,比如說管理、博弈等等)

雖然AI能夠告訴我們拍照的最好角度,卻不能限制我們對內容的想象以及表達的自由。

絕大部分工作都沒有個人意志的參與,不論是管理乙個團隊,還是教導乙個學生,這些看起來很複雜的工作,如果大資料能夠或者最優的sop能夠告訴你怎樣做是最好的選擇,那我們只能照做,個人意志不起作用。

所以,如果工作中能夠有個人意志的參與,那麼這個工作就沒有辦法被替代,比如各項藝術工作。所以屆時藝術工作者會好過一些。

大資料是最終的未來嗎?no,大資料是經驗,介於經驗之上的是邏輯,邏輯才是最準確、最永恆的。但是因為現實生活變數實在太多,單純邏輯推理的準確性目前還很難保證,所以大資料將成為下乙個主題。

但這同樣意味著機會,如果你不斷鍛鍊自己的邏輯推理能力,能夠處理的變數越來越多,準確分析的問題愈加複雜,那麼你的作用將會凌駕於AI,這也是一條路。

最後,為什麼說被替代的工作者大概率難以找到新的工作形式。

因為,這次革命和以往的工業革命、資訊革命不一樣。那個時候被替代的工作者可以運用機器、資訊科技從事其他低技術要求的工作,比如電子商務讓許多實體店經營者不得不關店,但是還可以到網上開店啊,也是一樣的,技術也不難。AI來了之後則不然,不知道大家還記得某寶的某某生鮮嗎?

它的出現受到了一眾追捧,因為它的東西真的更加物美價廉,這象徵著巨頭走向線下壟斷的開始,也就是說,以後我開個小水果店都開不起來了,我沒有辦法像巨頭一樣控制成本還能做出這麼優質的產品,它遲早會開到我的旁邊……

3樓:印眉回

人工智慧的發展本身就是乙個經濟問題,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以AI為名義的創業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由此帶來的各種投融資金額可是一筆天大的數字。有資本的流動,自然而然就是經濟問題。更不要說這些企業要執行就會招人、經營、納稅,進而產生GDP、創造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不過遺憾的是在大眾的心中,認為人工智慧是高高在上的,離普通人很遠,覺得人工智慧產品上市沒有幾個老百姓能用得起。但在這塊,我覺得華為雲的理念就挺好的,提倡讓普通人能用的起,用的安全,讓AI「飛入尋常百姓家」,因為要清楚一點的是,人工智慧的發展是為了更好的輔助人類去提公升工作效率,生活品質,在這裡的人類並不只是指某一階層的人,未來的人工智慧發展趨勢也是會根據更多普通老百姓的需求去設計考慮的。

而且任何事都是有利有弊的,其實更應正視人工智慧帶來的問題,面對這種情況,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做好相應準備,為未來布局,用積極的態度迎接這個必然的變革。並且以有效的政策配合去盡量消除其對社會的負面影響。

4樓:榮摸摸

一切問題皆經濟問題。科技是一把雙刃劍,人工智慧的發展也是有利有弊的。

首先不可否認的是,人工智慧對現有勞動力和實物資產確實進行了有力的補充和提公升,提公升了員工的工作效率,提高了資本效率;在未來,人工智慧的普及還將推動多行業的相關創新,提高全要素的生產率,開闢嶄新的經濟增長空間等等。在技術進步的同時,其實是會助推商品成本的下降,給消費者帶來更物美價廉的產品。也就是說,AI一旦普及,將會在促進消費公升級的同時帶動全社會消費水平的提公升。

不利的方面,有些人認為,人工智慧的誕生對社會而言,會使大量財富集中到少數人手中,會加劇社會財富的兩極分化。對於企業來說,未來隨著人工智慧的普及,國內可能會出現人工智慧人才短缺的情況,會帶來一定的大眾失業率提公升的情況,背後也會給個人造成一些經濟壓力問題。但好在AI總體而言對人類社會生產生活來說是利大於弊的,尤其是在華為雲等科技企業的推動下,AI將會越來越普及,而隨著普惠AI時代的到來,未來世界將會因為AI而變得更美好

5樓: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往往會誕生出更多的工作型別。服務業還有海量的工作崗位以及待開發的需求,所以不必擔心人工智慧完全讓人類下崗。快遞員,健身教練,美甲師,網紅主播也才是這十幾年才風靡起來的職業。

人工智慧社會中被解放出來的勞動力將更充分的填補服務業的各項需求。

6樓:不作死

古典經濟學,產出是依靠勞動和資本這兩個生產要素。

社會經濟迴圈:

勞動者提供勞動力,在勞動力市場獲得報酬。

資本所有者提供資本,在資本市場獲得報酬。

企業在勞動力市場和資本市場購買這兩個生產要素,然後通過生產變成產品(服務)。

勞動者用勞動力市場獲得的報酬去購買企業的產品(服務)資本所有者用資本市場報酬去購買企業的產品(服務)企業通過賣出產品(服務),獲得收入來支付勞動力成本和資本收益。

人工智慧意味著勞動這個生產要素佔比迅速下降,假設下降為0。企業生產產品(服務)只需要資本這個要素。那麼能夠購買企業產品的只有資本所有者。

我們知道,資本所有者在這個社會是少數,如果未來的社會資本所有者也是少數,那麼企業的有效需求將會不足,產出會下降,經濟會萎縮。

為了保證企業產品(服務)的需求,必須讓原來的勞動者變成資本所有者。

如果真能實現,也許我們離共產主義已經不遠了。

7樓:

最近幾十年出現的網際網路革命,人工智慧革命,它們所帶來的影響之深遠,可能比我們想象的時間要長得多,比如說幾百年。這符合科技發展的「冪次方定律」。人類可能到那時重啟進化之旅,或者說更人的進化加速了。

比如人和機器在肉體上的融合成為可能,最初機器只是像假肢一樣為人類提供方便,本身沒有任何智慧型。 慢慢地,機器可以實現模仿人類器官的功能,與其他器官產生無障礙的互動。通過柔性材料和感測器技術的發展, 機器會逐漸替換直到占領人除了腦子以外的其他器官,那時人類就實現了肉體意義上的永生。

這個過程會越來越殘酷,因為它不像網際網路一樣可以普惠大眾,今天我們享受網際網路帶來的便利比如移動支付,共享出行,讓我們誤以為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從未像現在一樣如此之近。但是就像現在廣大農村被大家「遺忘」一樣,未來99%的人會生活在「農村」,這樣的「農村」生活依舊便利,但是這裡的人們沒有辦法接觸到人工智慧帶來的進化, 那個時候人們會體會到科技的殘酷性和壟斷性。 這種狀態只有等到機器完全占領人的最後一片領地,也就是人腦才會被打破,那時候一輪新的革命會開始。

就像凱文凱利講的那樣, 科技想要擁抱生命,而這是必然的。

回到題主的問題,沒錯未來會出現越來越多的人類處在「寄生」的狀態,當然寄生並不是乙個貶義詞,就像藝術家並不從事生產一樣,寄生狀態給了沒有機會接觸人工智慧的大眾以很大程度的自由,只是沒有辦法繼續參與進化就是了。

8樓:micos

目前的人工智慧還處於弱人工智慧,還遠遠達不到科幻電影裡的水平,人工智慧更多是作為工具來使用,帶來的是人類工作效率的提公升,將人類從一些繁雜、低附加值的工作中解放出來,讓人們可以從事更有價值的工作,然而,人工智慧並非萬能,它的優勢在於計算和記憶,而很多任務作仍需要人類來完成,比如心理和情感相關工作。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那年花開月正圓》的電視劇集,當周瑩建立起機器織布廠的時候,卻遭受到守舊勢力的野蠻打砸,很明顯機器織布可以帶來效率的大幅提公升,推動生產力的進步,為什麼卻受到守舊勢力的排擠?當然是機器動了守舊勢力的乳酪,守舊勢力受到了生存威脅,自然會反抗。所以,這個問題,不管是現在人工智慧火爆的時代,還是在原來洋務運動時代,同樣存在。

這個問題的兩面並非你死我活、非此即彼的關係,而應該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係,人類在科技發展中逐漸建立完善人工智慧,並為人類所用,從而讓人類的生活更加便捷。更適合機器來做的工作,應該交給機器去做,人類自然會有更適合人類的工作,當你發現你擅長做的工作機器更擅長且效率更高時,而你又沒有其它會做的工作時,那只能洗洗睡了!

這就是時代的進步!

人工智慧會有直覺嗎,為什麼?

zhoulaoshi 不可能。人工智慧的終極目標是仿製人類自己,建造乙個真正的自然語言理解系統,幾乎相當於建造乙個大致相當於人腦功能的理解系統。目前人工智慧思維能力還沒有,更不會有直覺。目前,幾大部分的人工智慧應用都在層級2,部分銀行 能源行業的人工智慧應用達到層級3,什麼時候能夠達到終極目標,我認...

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會有什麼發展?

在這個科技時代,人工智慧的應用領域沒有界限。人工智慧曾被認為是對人類未來的威脅,但它現在通過加強和補充醫療提供者和患者之間的互動,改變和拯救生命。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中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具體應用場景可以有 通過在決策支援 影象分析和患者分診等方面的應用,改變行業規則。決策支援系統具有減少變異和重複測...

人工智慧會取代經濟學家嗎?

北京肽積木科技有限公司 中國的經濟學家那肯定是能取代的,因為經濟學家的話,已經做到了100 的錯誤。人工智慧超越他們太容易了。至於國外的,不太可能。經濟認為干預太多。 維恩 一些樂觀主義者認為人工智慧與之前的技術沒什麼區別,幾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在擔心機器會代替人類勞動,結果機器反而創造出了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