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欲無求的佛系 到底是淡泊還是不求上進?

時間 2021-05-08 21:56:54

1樓:

越來越發現其實自己活的挺佛系的,萬事只想追求乙個簡單快樂就好。我也會努力,也會覺得不甘,也會得到回報,擁有成果,但得不到的我也不強求,不極端。不開心的事兒就放一邊不去想,非必須去做的事兒能不理就不理。

不願意惹眼,也不算透明。在我目前的生活水平下,不降低生活質量,一日三餐,填得飽肚子,有衣穿,有地兒睡就好。最大的想法就是讀書做研究,研究自己喜歡的,以後去當個大學老師,上上課,旅旅遊,偶爾憑著副業再賺點兒,貓狗什麼的也不想養,覺得麻煩。

戀愛結婚什麼的隨緣吧,有就有,沒有就算了,乙個人養養花,寫點兒東西就差不多了

2樓:果如談心

人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決定自己的生活觀念,角度不同,觀念就不完全一致。雖然都是佛系,但是內涵都不一樣。我們都喜歡喝茶,你喝奶茶,我喝綠茶,都算茶也沒毛病啊。

那什麼是佛系?

內心安然,與世無爭可算做佛系,

無奈接納,得過且過也可稱佛系,

淡看是非,寬巨集大度可算做佛系,

無力抗爭,木然承受也可稱佛系,

簡單樸素,怡然自得可算做佛系,

沉迷遊戲,不做他求也可稱佛系,

一二知己,人生足矣可算做佛系,

閉門腐宅,交流稀少也可稱佛系,

內心高潔,不染世俗可算做佛系,

自命不凡,看破紅塵也可稱佛系,

一心向道,反觀內省可算做佛系,

心靈雞湯,小資情調也可稱佛系,

列舉到這裡,也大概知道了,佛系是乙個非常感性的定義,正向負向都可能被稱為佛系,沒辦法,誰讓我佛慈悲,海納百川呢?

每個人理解的佛系都有差別,但每個人都不是傻子,都選擇了一種讓自己的感覺最好的生活觀念,雖然大家的眼光不同、閱歷不同、所求不同,但是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去承擔相應的後果,生活永遠是公平的,每個人的生活可以過成有滋有味,也可以過成味同嚼蠟,可以過成如驢拉磨,也可以過成縱馬馳騁,可以過成享樂寒號,也可以過成儲糧松鼠,無所謂好壞,反正三聯也說了,都行、可以、沒關係,是的,每個人選不選擇佛系?選擇什麼樣的佛系,本身就是,都行、可以、沒關係,因為最後的結果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反正和我沒關係,為什麼不能說都行,可以呢?

3樓:梔子

我現在就很佛,什麼都不想做。不想跟別人競爭什麼,不想因為某種目的去接近別人,不喜歡出頭,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因為害怕。慢慢尋找自己的答案

4樓:馬喬

90後的佛系,不如解釋為:「我最近情緒很穩定」

沒有無緣無故的煩躁,沒人惹我生氣,即使有煩惱也能自己很快消化。

生活按部就班地走,努力工作努力學習,談戀愛順順利利沒有爭吵,偶爾擼擼貓遛遛狗,泡腳喝枸杞。

不給別人添麻煩也不喜歡別人麻煩自己,別人和自己抬槓就回一句:你說的都對。

看見別人撕逼吃吃瓜圖個樂,不下場也不輕易站隊。

與其說得過且過,不如說是,活明白了,學會了不在不必要的事上浪費時間。

更加愛惜自己的身體,注意情緒的調節和穩定,認清現實,該放棄的盡早放棄,不再為賦新詞強說愁,更懂得直視自己的慾望。

工作上無慾無求是因為有些工作就是乙個蘿蔔乙個坑,我努力上進反而會成為領導的眼中釘。

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們賺錢,因為佛系的靈活90後會發展副業。

對戀愛不追求是因為我們相信,真正合適的人是不需要你拼盡全力去靠近的,對的人也不必努力維繫感情。

朋友之間不會太經常聯絡,因為聯絡多了對對方都是一種打擾,一年見一次面說說最近的成長,足矣。

畢竟,喜歡讀田園詩和想回家種地,是兩碼事兒。

5樓:廢仙女

我的無欲無求是因為無可奈何,無能為力,工作,婚姻,婆媳,育兒,乙個人負重前行索性無欲無求了。放棄了。難過極了,也想輕生。

6樓:dghtdkjbn

問題是你奮鬥了,會出150的努力。最多和100的回報。我平平穩穩955,我會出60的努力就能得到80的回報。

還能多陪家人,多做運動。而那些天天996的人,一大堆慢性病不說。不要說女朋友了,連花錢的時間都沒有。

他們的目的也不是買房子,過上上流人的生活嗎?但他們可笑地不知,他們的30年努力也只不過是為更有錢的人賣身罷了。我們這些佛系能不住大房,卻能住公租房。

每個月都能輕鬆存少少錢,那些所謂看上去住大房的人能嗎?我見得多那些供房的人,連買衣服的錢都要自己看著辦,買自己喜歡的東西都不能買。表面看上風光,內裡不知多可憐。

7樓:

無欲無求的人是執著且堅定的可能他短暫地還沒有捋順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但他深切知道自己有想要的有想走的路並且只想走這一條而這條路一定不是尋常人想走的路他也不特別也不指望獲得世人所謂的成功但他有自己的思考方式有自己這輩子想要完成的事這才是真正的夢想等他想明白的那一刻你會發現沒有任何東西能夠阻擋他而我就是那個曾經無欲無求如今內心堅定心如止水的人我的平靜源自於內心的篤定外人的不理解源自於我的態度看似什麼都不想要什麼都堅持不住實際上是我本來就不要。

8樓:凜煖

我所理解的佛系,是盡力而為之後的順其自然,有自己的方向,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不受他人影響,有著苦行僧般的執著,和對名利場的淡然。我們很早就知道,努力和結果是不成正比的,所以才選擇以佛的心態去笑對人生的各種意外,但這個度一定要把握好,佛是對結果佛,而不是兩軍尚未開戰,便繳械投降,事後再自我安慰,如此迴圈,就會逐漸變得麻木,陷入自我否定再自我肯定的怪圈。

9樓:路卡利歐

90後,空巢老人...?

當乙個國家還不到30歲的群體都像老人一樣要為養老或六七十歲以後的事情操心了,那這個國家...唉。

10樓:

我的佛系養成之路

雖然今年才二十一歲,可是這麼多年都是乙個人一路前行的我也就漸漸放下了刻意——刻意去結交,刻意去維護,刻意去刻意。

前女友問,是不是就沒有值得你去留意並且去在乎的東西?我當然刻意過,可當我的刻意得不到預期的結果,就沒有人再願意去刻意了。

這一路走來,目之所及,眼前的風景一直在變換,遇見的人碰到的事,沒有什麼是不值得去留意去珍惜的,但當勢在必得的被吹散,不想接受的偏偏被強塞,我也漸漸學會了如何去維持貪婪與放棄的平衡,拿捏住親近與疏離的分寸,那這樣不是恰到好處嗎?我所有的平淡都是假的,哈哈,這樣的感覺就像乙個局外人,看得清霧,可是品嚐到的卻是同齡人可能都無法理解的茶味,苦澀又能感受到人間的暖意。

11樓:星子

不追功名利祿,不為世俗所困,並不代表他們沒有追求,不代表他們不求上進,只是他們追求的,是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而不是別人認為好的。他們不大喜大悲,只是看淡了塵世,他們追求無欲無求,是想要內心永世的平和。

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佛系。

至於真的無所求的『』佛系『』,大概是因為生活空虛吧。

12樓:斜陽

不是無欲無求,也不是淡泊名利,是現行社會條件下,資源過度集中在少數人手裡的一種無奈。即使用勁全力,拼命奔跑,也依然敵不過官二代和富二代,所以「無欲無求」也就成了一種自我安慰和另一層面的心靈雞湯。

13樓:陳晨

內心真的不追功逐利,真的安於現狀,不被外界煩擾,就是淡泊。

得過且過卻又懷疑自我,羨慕他人又不去行動,那就是不求上進。

外在表現是一樣的,內心感受不一樣。

14樓:我是啊叉

這世上能做到真正什麼都不想要的人估計沒有 。我認為真正的正面的佛系是除了理想,萬物皆是虛妄的,自己的理想興趣擺在第一位其他怎樣都過的了。這樣雖然顯的有點極端。

但是也不能否認它是一種追求理想積極上進的人生態度。每個人都知道要追求自己的理想。但是這世界讓我們分心的事太多了。

大的有我該怎麼做才能有乙個更好更舒適的窩。小的小到指甲刀該買什麼樣的好。然而這些事對於萬物皆虛妄的佛系青年來說,那就再簡單不過了。

買什麼樣子的衣服,無所謂能穿就行。住的房子太小,無所謂能住就行。沒有女朋友,無所謂有一雙勤勞的雙手裡就行。

沒有了攀比嫉妒之心,只求一針捅破天,他日得道取真經。

15樓:

如果你現在幹的工作,越工作越窮,你還努力去工作而越窮嗎?(越努力越無望)

「上進」這種詞,都是制定或指定他人方向的人說的,當然很多人附和,來展示自己沒有經過審視的積極,以此顯示自己品格高人一等。

老闆階層或他的馬屁精幫閒們,天天叫人上進啥的,有些佛系青年也會怒對一句:

「qnmd」

有些佛系青年,其實是「默塞之中,有雷霆焉」。

我覺得他們沒什麼不對。

16樓:韓博

現在的社會非要給人貼各種標籤,人是個多麼複雜的高階動物,豈是乙個標籤能代表的!大眾所謂的「佛系」無非是在慾望與現實之間掙扎了一下就發現自己無法彌補慾望與現實之間的鴻溝,隨後就「看淡人生!」

殊不知這些人根本就沒有真正達到看淡人生的境界!要知道慾望與現實之間的鴻溝從來沒有那麼容易地跨過去,如果都那麼容易還叫鴻溝嗎?跨越這鴻溝可能需要一生或幾代人的努力!

只有我們經歷一生去跨越這鴻溝之後,我們才夠資格談論「看淡人生」!

別做那種自己只掙扎了幾下就說自己如何的看淡人生的那種人!那只能說明你還不懂努力的真正意義!努力的意義在於在努力的過程逐漸認識自己逐漸成為你自己!

人只有在不斷地努力與掙扎中才可能真正認識自己!記住,是不斷地直至死亡,而不是做做樣子的隨便地掙扎幾下!

17樓:慧小田哲思學

上進的前提是可以看到希望。

當越來越多的人感覺不到希望,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法改變既定規則的時候,便會質疑上進的「正義」性。

不能說這個社會完全沒有正義和公正,只是很少有人認為這是個必要條件了,你的正義感再強,你為人再怎麼剛正,「情商」不高,最後在職場上被刷下來,伺機奉迎的人照樣可以奚落你不會「做人」,太不「努力」,你所堅守的原則,所認定的牢不可破的東西,在他人看來就是乙個笑話,那些東西都只是謀利的工具或獲取10萬+的手段……此時的你,還相信上進嗎?還願意上進嗎?

這是個「祛魅」的時代,一切的神聖與好奇都被解除,沒有人在乎你的感受,沒有人在意你的樂趣,他人關注你的唯一指標就是你有沒有很多錢,你能不能產生很多10萬+,除此而外,那就是你不夠努力,不夠「上進」。

誠然,我的努力與上進既改變不了自己,也改變不了別人,更看不到有所改變的希望,只能充當他人「騰飛」路上的一顆炮灰,去他媽的上進吧。

18樓:國家機密

「佛系」我覺得只是件包裹著巨大慾望的外衣而已,如有需要的都可以來試穿.

在資訊氾濫成災、應接不暇的大年代,做出選擇真是一件相當棘手的事.我自少年,心懷妄意,這是一切都想得到的想法與僅僅尋求一樣都倍感艱難的現實對立的結果.無所謂、一切都行,會被認為是沒有主見的人,但是強行選擇則違背了個人意願.

這個時候「佛系」就像一塊很寬泛的擋箭牌,在這片「佛家」自留地,我們可以步步為營、進退自如,努力一些就會被人覺得這人兒很上進,即使往後退一步也可以用「佛系」來自圓其說.再者以「佛系」自居可以充分壓低自己的慾望,試圖避免自己暴露在無奈的頹廢感之中;另一方面還可不費吹灰之力地給自己貼了標籤、算是淡泊名利、成熟穩重吧,讓人看起來似乎提公升了思想覺悟.

這真是一石二鳥的好方法,人生不就是這樣嘛,一邊保護自己,一邊取悅自己;一邊讓自己掙脫,一邊讓自己去撿.不管多少個歲月過去,我們就是這麼活著的,言不由衷,皆因世間本矛盾.

無欲無求到底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

邁克迅 回答這個問題,我的想法是,還是持中立的觀點可能更合適。因為,若強調非黑即白,較容易引向偏激。所謂慾望的求取,我的理解,是否是一種多寡的關係,而不是一種褒貶的分別?就是說,假如我們畫一條橫線,點上刻度,從一到一百,絕對的無欲,算一百,慾望之暴棚,算一,中立,算五十。普通人可能就是在 二 三十到...

既然學佛要無欲無求,那專心修佛的動力是什麼?

點點畫字 誰說修佛是無欲無求,修佛真正要得到的慾望是快樂的覺悟,人生的是一場苦難的歷程,所以修佛是離苦得樂的其中一條途徑,也正是乙個明白修佛意義的動力所在。 青雲閒人 問得好,很多人對無欲無求理解錯了,佛家只是讓信士不要貪,例如賺錢,正道取錢,而不因為貪而傷害他人而取財。修行自然是有目標的,想達到某...

人怎麼知道自己是無欲無求,還是被迫放棄(隱藏)慾望並說服自己「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到底該怎麼區分呢?

desire caution 簡單說,要知道這個答案,需要強大細緻的洞察力,去洞察自己的意識中細微的傾向,毫無疑問,那種出現頻率最高的意識傾向,才是所謂的最深層的隱藏慾望。同時,也可以去洞察,這個出現頻率最高的傾向,是不是真的是完全穩定的,還是說,那依然有著可以改變的可行性,因為如果真的有可以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