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學佛要無欲無求,那專心修佛的動力是什麼?

時間 2021-06-28 02:33:17

1樓:點點畫字

誰說修佛是無欲無求,修佛真正要得到的慾望是快樂的覺悟,人生的是一場苦難的歷程,所以修佛是離苦得樂的其中一條途徑,也正是乙個明白修佛意義的動力所在。

2樓:青雲閒人

問得好,很多人對無欲無求理解錯了,佛家只是讓信士不要貪,例如賺錢,正道取錢,而不因為貪而傷害他人而取財。

修行自然是有目標的,想達到某種境界,但是不能太執著,天天想著法快點修成,這樣是修不成的。順其自然,每天修煉,功到自然成!

3樓:世神

單單文字來講,好像是有些衝突。學佛要無欲無求,無欲無求為了什麼還會專心修佛。

專心修佛,一般都是為了離苦得樂,而為了離苦得樂,就要放下自己的一些對慾望的追求。但是學佛的無欲無求並不是啥也不做,啥也不想,那修行成就的更多的是石頭吧。更多的是說的不執著,就像常說的慈悲,看到受苦的眾生,佛菩薩也是會想要助我們離苦得樂的。

但是這裡面的差別可能就是凡人和成就的區別吧。但是我也不懂。不過不妨礙我的信心。

學佛是需要理性的,有疑問就應該求證。我的知識淺薄不足以解惑,但是希望你能夠找到滿意的答覆。你可以找著祖師大德的開示,或者一些解決這類疑問的書籍。

最後,希望眾生,希望大家,都能正信的修學佛法,不要迷信,不要盲從。希望大家都能往生西方,修行有成。

4樓:騎著豬的勇者

這個問題回答下居然有那麼多fo棍在胡說八道。

另外釋迦摩尼沒有說過你修佛得無欲無求。佛的定義從來就不是神,佛是覺悟的意思,譯為真覺者。

釋迦摩尼未覺悟前,也和別的修佛人一樣,認為只有無欲無求才能修成佛。

自殘,不吃飯,以折磨和為難自己來證明自己是虔誠的修佛者。

可悉達多修了很長時間也沒有修成,把身體搞得一團糟差點死掉。最後悉達多明白了,這根本就是魔鬼欺騙世人拉你下地獄的謊言,也是苦行者自己欺騙自己的謊言。

悉達多放棄了苦修,接受了自己是人的事實,也接受了自己的慾望。然而悉達多卻被別的修佛者唾棄,被別的修佛者排擠。認為他已經墮落。

他被別的修佛者開除了修行籍。

可事實卻是,無欲無求並不能成佛,用無慾無求的藉口來欺騙自己,來折磨自己,來否定自己,來逃避自己無法成佛。

只有正視自己,接受自己,你才有資格成佛。

即使不修佛也一樣可以成佛。

5樓:惠風和暢

學佛不是讓人無欲無求,而是讓人不被慾望牽著走,找到真我,乙個美到無我的真我,享受真正光明脫離一切可想快樂,終結一切煩惱,與天地合一,無限的無限

6樓:lucien

無欲無求應該不是學佛的最終目的吧,菩提薩埵覺悟有情,大巨集誓願度脫一切眾生,菩薩為成佛有「欲求」?或者該說這種不同於三界眾生的欲求?而如《中論》中破三相,欲求、欲求的眾生、所欲求的東西可以得到嗎。

或許方便點說非欲求,非無慾無求,非亦欲求亦無欲無求,非亦非欲求亦非無欲無求,遠離四邊八戲,圓融中道……佛陀圓滿無上正等正覺,通常說十大名號: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字面或甚深含義在很多佛經論典有很多的論述,學佛的時候或許多憶念多聞思佛應該對於學有幫助吧。

為什麼專心修佛的動力是什麼?專心修佛的話或許不會有這樣的疑問吧。專心修佛是幹嘛呢?

需要什麼動力呢?動力又是什麼呢?因果或許是我們該比較注重的,如是因如是果,由因緣可能有很多說法了。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阿彌陀佛!

7樓:斯多葛的嘆息

就是要解脫,無欲無求很容易做到嗎?不容易啊,大道至簡,發之萬事則妙用無窮,就像圍棋的規則那麼簡單,卻千變萬化,基因就是四種鹼基對的組合,卻造就了所有生物,踐行了大道才是真的參悟了大道,光說不練徒增煩惱,橫生枝節!

8樓:飛龍小院

你好。無欲無求,指的是,無不好的慾望,無不好的追求。

不好的慾望和追求又包括哪些呢。主要是五戒十善的反面。

無欲無求,不是要我們跟草木石頭那樣,啥都不想,啥都不做,落入頑空和斷滅。

我們這些凡夫專心修佛的動力,簡單來說,是讓你生命中出現的每個人(包括你自己),每件事,每個物,都能安穩、和諧、快樂、智慧型、慈悲的存在、活著和老去。

深度來說,是你要在哪個世界的哪個時節,也能像佛陀那樣:覺悟成佛。

善法欲,是學佛過程中暫時不能丟掉的慾望和追求。

大方等如來藏經。

9樓:Ellie

學佛的根源是要離苦得樂,這裡提到的無欲無求並不是要去除慾望,慾望本身沒有對錯,而是要把追求物質世界、身體享樂的慾望轉換方向,轉向追求心靈的昇華,認識到現實世界的苦多樂少,而轉向向佛法中尋求離苦得樂的方法,掌控自己的命運。

10樓:善見 bhikkhu

各各出入於所緣而現起故為「處」。念即是處,故為「念處」,而於此身、受、心、法撲捉不淨,苦,無常,無我,又成為捨斷淨、樂、常、我之想而轉起故為四種————節選自《清淨道論》

四念處,佛陀在世時的教法:觀身如身,觀受如受,觀心如心,觀法如法。

(既然學佛要無欲無求!你這話自相矛盾,學佛!你在學嘛!!!大哥!你還沒成佛嘛!是不是?)

就好比:既然吃飽了不餓,那吃飯的目的是什麼?

你倒是吃啊!!!!

11樓:皓程

無欲無求,是對於世間諸般幻相無欲無求,對於成佛還是有追求的,但是呢,這個追求的心態跟人世間,人看到乙個好東西就去追求是截然不同的。

12樓:牧童

莫要被文字欺騙了。哪有這麼簡單非黑即白呢?

動力在生活中產生。需求也在生活中得到體現。

我們生活在乙個物質的世界。並且被放在乙個資訊繭房。根據熱力學的原理。熵會越來越多。也就是說秩序會越來越混亂。

這就是動力。

13樓:

佛陀教的是斷愛,而不是斷欲。

雜阿含334經

不正思惟有因、有緣、有縛,何等不正思惟因、不正思惟緣、不正思惟縛?謂:緣眼、色生不正思惟,生於痴;緣眼、色生不正思惟,生於痴,彼痴者是無明,痴求欲名為愛,愛所作名為業。

如是,比丘!不正思惟因無明;無明因愛;愛因為業;業因為眼;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是名有因有緣有縛法經。

佛陀要斷的是因無明而起的欲求,是不切實際的欲求,並非所有的欲求。

14樓:各就各位

「既然學佛無欲無求……」這是個被誤導的觀點!

像什麼不要有所求啊,不要有分別心啊,太執著啊……這都是壞佛正法,亂人眼目的痴狂之語。模稜兩可,含糊其辭,似是而非的浮躁之言。

問題是說得不是佛法,所以不能令聞者受益、解脫。於是乎說些雲山霧罩的話懵人。

所謂「專心修佛」的人,他們的動力,邏輯上說,就是「求解脫」之心。

15樓:吐吐斯基

這問題就好比問一切皆空,佛法空不空?

你可能對色空不二沒有了解。渡河之前心中有船,渡河以後就不會想船了。學佛本身就是求出六界輪迴,永不回這虛幻世間。

沒有人要求你無欲無求。好比戒律,是到了境界後心中生律,不是以律制心。

無欲無求的佛系 到底是淡泊還是不求上進?

越來越發現其實自己活的挺佛系的,萬事只想追求乙個簡單快樂就好。我也會努力,也會覺得不甘,也會得到回報,擁有成果,但得不到的我也不強求,不極端。不開心的事兒就放一邊不去想,非必須去做的事兒能不理就不理。不願意惹眼,也不算透明。在我目前的生活水平下,不降低生活質量,一日三餐,填得飽肚子,有衣穿,有地兒睡...

無欲無求的孩子怎麼教育?

郭強 誰都有自己喜歡的事情,隨他去做就好了。如果把興趣換成了獎勵,很快就沒興趣了。他的無欲無求只是你看錯了,你的焦慮來自於想要控制他。 人間至蔚 會不會是平時受到的打擊特別多?就幾乎所有的事情都會挨批?或者是平時家長給的獎勵都必須要完成一件對他來說還比較難的事情才可以得到?不知道具體情況哈,我就在想...

為什麼那麼多人拜佛?佛自己都無欲無求 怎麼會成全世人所求?那不是與自己相悖麼?

心是蓮花開 信眾 學佛在家裡拜佛 上香,如果有事情出門不能上香,心裡不舒服,怎麼辦?仁清法師 在家比較方便的時候要上香,要上供。所謂供,香本來就是一種供,花也是一種供,水也是一種供。包括咱們吃的飯,饅頭啊,麵條啊,等等。統統可以供養佛菩薩。統統可以作為供養。包括我們的時令蔬菜 水果 新鮮水果。買來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