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哲學後會有這樣的感受嗎?

時間 2021-05-05 18:11:31

1樓:元尚

哲學最開始,必須首先要喜歡,喜歡什麼呢?我覺得必須先喜歡它沒有具體事情可說。我最不喜歡聽人家說具體故事。

我喜歡高度概括出來的東西。聽母親總是念叨黑格爾,那時母親在學習辯證唯物論,記得那書是蘇聯人寫的中譯本。裡面就有黑格爾這個名字。

是以我小學時候就迷上了「黑格爾」三字。至今依然喜歡黑格爾的作品,見到即收。算是有點小成果。

不懂德文,是以不收德文版。當然如果真遇上黑格爾作品德文第一版第一次印刷本,有條件的話,照收,了一了喜歡黑格爾的心願。

回到初學感覺。

1,開始讀哲學,都是以自己知道的流俗概念去理解哲學。最開始都是一頭霧水。我讀書有個毛病,最喜歡看讀不懂的書。所以開始能堅持。

2,讀過一些以後,尤其只有兩三本書可供閱讀的時候,我當初讀的最多的是《大眾哲學》。反覆讀過很多遍。當時找不到書,手裡有叫「哲學」的,就讀。稀里糊塗以為「懂」了不少。

3,讀誰的書,都覺得有道理。讀康德,覺得康德有道理,讀黑格爾,覺得黑格爾有道理。讀叔本華又覺得叔本華有道理。這個階段是初學哲學的人都會遇上的。

4,讀多了,總會找某乙個流派,或者某幾個哲學家的作品為主去閱讀,當然這要受到市場的限制。我80年代最常讀到的是羅素及其分析哲學方面的二手介紹性資料。於是讀的多點。

好像明白了一些。也只是好像。讀哲學特別的感受與體悟是,對哲學的理解,只有好像,沒有最終。

5,作為愛好,作為生活,哲學就是置身其中,樂此不疲。它是完全個人的事情。我從來也沒想過那哲學當做一種職業,專業。

人們日常工作就已經很專業了,已經完全只能按照標準生活了,總該有一點屬於自己的樂趣,過一點沒有標準的,類似於探險的生活。哲學就是最適合者。

6,古人云,讀書最後是要由博返約的。現在我主要閱讀與海德格爾有關的哲學著作。就中文範圍來說,譯本,中文版研究著作大體皆備,足夠反覆閱讀之用。

本來想選黑格爾來集中讀。只因黑格爾全集預報需要幾十年中譯才出齊。只好放棄。

海德格爾全集雖然目前沒有全譯過來,但文集出了30卷後續預告繼續。加上其他譯本總數不少了。

2樓:can

哲學的流派有很多種,如果想掌握乙個流派的思路,中間的過程是十分艱苦的,而一旦豁然貫通,心態應該是很平和的,思考越深,所得越多,體會越深時,心態會越平和。如果你覺得焦躁,說明還需要下更大的功夫。

3樓:頭圓

學哲學可以讓我們多一些看問題的視角與方法。初學時一般都是哲學史,可能每一種哲學思想都是點到為止,涉獵又太多,可自己又希望迅速清晰明白,但實際上又做不到,所以會產生焦慮感。

學哲學首先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心態,太鑽牛角尖就不好玩了。學習的目的是讓我們變得通達,變得快樂。我見過很多學哲學的人,總是一副冷眼看世界的樣子,特別是女生,變得不再可愛了。

如果是這樣,還不如不學呢。

我推薦你可以學學中國哲學,比西方哲學簡單很多,也很有趣。中國古人講「好讀書不求甚解」,懂一些中國傳統文化,又不失快樂,這才是學習應有的目的吧。

4樓:無形的至尊

會的,你要知道哲學是研究世界本質的東西,包括很多之前你認為簡單但實際上並不簡單的東西。比如現在我讀羅素的《哲學問題》,裡面有談及到必然性與或然性的問題,經過嚴密的思考發現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必然性,一定程度上對我的世界觀有影響。讀的越多,發現世界越來越複雜,一步步挑戰你的原有經驗。

5樓:知道分子

我也曾有過這種感覺

我認為這種焦躁是由於哲學學習過程尚淺研究也不夠深入導致的你僅僅是入門就產生了很多想法

我相信你的很多想法實際上都很難經得起推敲的如果真的對哲學感興趣

就應該踏實的讀一些著作(入門類或是哲學史)然後在對哲學的認識有一定深化後再返回推敲自己的想法哲學會幫你更好的思辨望共勉

6樓:胖的一匹的終極魷魚

我自己就東方哲學看的比較多然後西方的隨便看看。

怎麼說呢,有一種心境提高的感覺,面對事情多了一種看法,眼界好像廣闊了不少。

對我最大的改變就是與同齡人的差距,在「心」的方面,我很多時候開導他們。

7樓:唐tang

談談個人淺見。有時候會覺有時候會覺得別人的思想以及看待問題不夠深刻,但我不是叔本華,沒有他的天才,也沒有他的驕傲,所以並不會從乙個俯視的角度看待他人。我覺得對於個體而言,學哲學最大的問題不是變得焦慮或變成所謂離群索居的智者,而是讓自己熟悉的人、事、物都變得陌生,與周圍的環境產生一種距離感,體現出來的是孤獨感,孤獨既是最好的朋友,也是最大的敵人。

特別是在學西哲的那一段時間,一度有些抑鬱了,畢竟西方的哲學是根植於他們的文化,而中國的文化與西方的文化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文化。所以學一段西哲之後就感覺自己浮了起來,既與所處自己的文化環境有些格格不入,又入不了西方哲學的真正的大堂。還好學了一段時間的中國美學把自己從泥潭中拉了出來,把自己拉回了世俗,也清楚的知道自己只是乙個個體。

把眼光放在了現實中,現實實際上上的運作方式到底是怎樣?儘管人的一切思想和行為的背後是傳統和文化,但也會出現某些偏差,而這就類似於乙個可以解釋某物的模型或是方程式一樣,偏差就是某種變數。而這又好像是科學正規化的一種粗糙的套用。

但終歸是回了現實和自然。

8樓:何歐

我只能說,你的描述沒有引發我的共情

是我沒有呢還是預言侷限性呢?

懂得都懂,我是中哲的傳承人,用問題回答問題,用詭辯代替真理

9樓:我的獨白

以我之見,這是乙個社會學問題,應該是叫做「現代性知識焦慮」這個不舒服的感覺不侷限於學哲學的人,而是遍布所有的知識分子和知識愛好者。

如果你學了知識,那麼你就會對現有的一切產生懷疑,就比如我現在只要看到社會問題就會去想:這個問題是什麼?它是如何產生的呢?

僅僅是侷限於這裡嗎?事件發生的背後原因,背景又是什麼呢?然後,我就會去看其他人的理論觀點,對比身邊人和網友的態度和想法,在腦子裡推理一遍,最後參考歷史資料……而這個過程產生的結論往往與常人的短暫性思考和感性發洩不一樣。

長此以往,你就會成為乙個異類。

而這個時代是塑形出來的,說得極端一點,這不是知識分子的時代。因此,焦慮是必然的,最後我也問幾個小小的問題:你孤獨嗎?

有同伴嗎?被邊緣化了嗎?你覺得是自己不對還是別的什麼不對呢?

(讓我調查研究一下唄)

10樓:蜜桃嬸嬸

許多事情具有普遍真理,比如,人是環境的產物,乙個人說的話做的事,都是他所在環境決定的,如果他說的話符合他的語境,那就很正常,這一句話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讓我們很平靜的看待許多問題,所以我的感受就是,學了哲學,心態和做事都平和了很多!

11樓:

和題主類似,但我的經驗和那位與你懟起來的答主一樣。別心處在「社交場」去看問題。處在「社交場」看問題就容易出偏差。

推廣一下,我覺得在看哲學時抱著這種態度也挺有助於理解的。(僅就我個人而言)

好像不要像個回答,但這個問題應該是題主抱著解決問題動機而設的,就這樣回答吧。

12樓:趙朋

題主啊,孔夫子告訴我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可是這句話只告訴了求知路上兩種可能的心境,要麼迷惘,要麼疑惑,沒有談到焦躁是怎麼來的呀...

不過啊你先稍安勿躁,恰巧我在看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寫的他師傅蘇格拉底教人哲學的情形,蘇格拉底說:

「...那些追隨我的人遭受的情況跟處於分娩狀態的女人一樣;他們感到陣痛,日夜充滿困惑,甚至比女人分娩還要厲害得多。我的技藝能夠引起這種陣痛,也能消除它。」

大哲學家蘇格拉底,自詡是智慧型的助產婆呢。

我覺得呀,你現在所處的境況,說不定恰巧就是蘇格拉底口中的那樣乙個類似「分娩前」的狀態呢。

你也需要乙個可以與你交流思想的同路人,讓他為你的智慧型助產...

13樓:jojo

我也是新手,打個比方?把人和電腦比較下。

電腦的桌面或者系統好比人的語言,是互動系統。負責交流和運算。

哲學就好比人類大腦的程式語言,是互動介面的底層邏輯。

電腦的程式語言多種多樣,但不論那種語言編寫的程式都能正常執行。

哲學的那麼多流派,每種都能邏輯自洽,每種都能解釋世界。

想起一句歌詞,誰出的題,那麼的難,到處都是正確答案。

所以現在更接受近代哲學流派,馬克思(非意識形態),維斯根斯坦等人的思想。停止無止境的追問,對無法證偽,超越語言的事物保持沉默。不去解釋世界,想法改變世界。

14樓:明心

看了看各位答主的回答,覺得都是非常棒的,題主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相關的建議去實踐和思索。

覺得題主的狀態是很正常的,哲學是一場戰爭,不斷的更改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其中發生的思想矛盾不可避免。

題主可以先思索,自己希望從哲學中學習到什麼。例如我自身的目的很明確,我作為乙個愛好者,只需要從哲學中得到可以解釋自身行為的理論即可。

我發現自己閱讀哲學類書籍,我不理解的都是我沒有感受過的,如果我對此有過感受就可以輕易地了解書中要表達什麼,這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也有的答主說,不要賦予哲學過多的意義,這也算很多人都會犯的乙個錯誤。

針對用哲學思路去解讀他人的問題,可能我了解哲學的方式和你的不同,我採取的是觀察自身的行為和想法,用哲學理論來解釋自身,從不習慣用哲學思路去解讀其他人,但又對一些人的行為目的有所了解。

前排答主提到的二元論,說的是非常好的,互為對立可能產生的就是矛盾。

有個建議想給題主,讀哲學家的著作,先去了解哲學家的背景,看對方在什麼階段創造出什麼著作,這個著作的反響如何,對哲學家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哲學離不開它的背景,針對當時的時代去了解哲學會更多的感受。西方哲學的確很棒,但中西結合會更好一些。

哲學這條路很長,我們可以慢慢前進。

15樓:章魚大戰蟑螂

一本正經書有沒有,去看亞里斯多德的形上學,工具論,休謨的人性論,洛克的人類理解論,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小邏輯,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等等。

亞里斯多德一定要看,沒有乙個西方哲學家不是亞里斯多德的子孫。

當然,道德經看看也是很好的。

16樓:白告愛吃麵

是的,因為初學者很容易被各類哲學理論所說服,看哪乙個都覺得有道理。但這是好事,說明學進去了,並且你是在思考的。之後你接觸的東西更多了以後就不會這樣了,你會意識到各類哲學理論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陷,你的注意力也會從代入哲學理論去思考變成考察哲學理論本身。

你們會有這樣的母親嗎?

陳龍 難得有心情來解答一下。不要想解救母親,越想改變她,你越把自己搭上。看淡親情,才能解救自己。把自己放首位,學會愛自己才能愛別人,才能認識到父母不成熟,不理智。認識到父母的問題,你就能正確處置! 愛依依 同款甚至更嚴重。比如,有天閒聊。我 我昨天在樓下遇見我姑了。媽 她幹什麼去了?我 不知道,說是...

你和你的家人會有這樣的想法嗎

百思不得齊戒 心理難受,心理難受,那是一定的,換誰都會不好受的,的,但是要表達的話都是但是,但是,你要明白一件事,沒有誰是欠你的,男人需要考慮的東西太多了,以後的房貸以及房子裝修,什麼都要錢,而且,你要明白一件事,量力而行,我又看了一遍,這手機錢是你哥出的嘛,如果是的話,就直接讓你哥買了就好,或者選...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

老瘋子 跟鞋無關,只是因為那個人是你表姐而已。那時候我曾經偷偷用暗戀女神的牙刷,那感覺好高興好神奇。女神知道了,她打了我,還扔掉了牙刷,我很傷心。多年以後有一次組團外出旅遊,晨起洗漱時發現賓館的牙刷好硬。此時乙隻牙刷遞了過來,抬頭看見女神似喜含嗔的幽怨的看著我,拿著牙刷。我拒絕了,很客氣的那種,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