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類社會只有一種語言,會變得更好嗎?

時間 2021-05-07 07:12:11

1樓:yonthonhan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物極必反的道理萬古不變。民族、飲食、生活習慣、氣候、宗教等等因素造就了語言的多樣性。

就拿中國來說,全中國都只講普通話,會變得更好嗎?答案是否定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即使都是講普通話,因為地方文化的差異,普通話的味道自然而然就有了差異。

作為共通語,固然有其交流便利性。但不能唯便利性而拋棄祖先傳下來的鄉音。zf總是喜歡吃後悔藥,總是等到別人來搶你的文化的時候才意識到文化保護的重要性。

對於語言資源何嘗不是這樣?同鄉間的悄悄話還是不要讓外鄉人聽懂比較好吧。

2樓:Displaced

不會。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趨同是熵增過程,最終達到的狀態叫熱寂,這種狀態下誰也無力使其他個體發生改變。單就語言多樣性乙個角度就是題主所說的只有一種語言。

但是生物又是一種奇特的逆熵增系統,尤其是智慧型生物,他們有意識地增加這種多樣性,以對抗自然的熵增,所以他們保護一些瀕臨滅絕的語種,尊重不同文化,用他們去滿足好奇和體驗,甚至是同一種語言內部,每天也會有新詞誕生,人們交流的越多,越有這種創造不同事物的動力,這些本質是人類在對抗熱寂的命運,是人類今天還存在在這裡的原因。

證據就是: 拉丁語,古漢語之類的已經不是全世界任何乙個民族的語言,但還是有人在學,在說。所以可以想見,即使全世界的人都會說英語,交流也用英語,其他語言也不會消失,因為他們有存在的必要。

3樓:Gikolov

這種設想就比較難想,這麼大的地球想要形成同一種語言是幾乎不可能的。別說地球,就是中國這麼個小地方,還是靠始皇帝費老大勁才把語言文字統一起來的。

這種語言差異是由通訊效率決定的。幾乎不可能實現統一。

如果硬要設想最開始語言就是統一的話,現在的世界也不一定會更好,少了語言的多樣性不代表就會少了文化差異。不同的地理環境還是會形成不同的文化。最後該有的衝突可能還是會有。

這樣就平白少了很多語言。

這個世界這麼多語言,都有他們各自美的地方,就像這個世界的山川大漠奇峰異石。多元化才是人類文明最精彩的部分。也只有多元化才是文明進步的催化劑。

如果人類社會沒有繼承制度,社會是否會變得比現在公平?

若言莫憑欄灬 這麼說吧,現如今社會的發展便是最好的,最適合的,最成功的發展方式。我們現如今的社會 制度 發展方式是經過成千上萬年漫長的歲月積累而來。人類社會發展至今並不是由於某個人 某個團體 某個家族的掌握,恰恰相反的是這些都是發展中的一環。很多東西想象中很美好,但是放到現實的社會中卻並不一定經得起...

為何人類社會衍生出一種 殺熟 行為?

進了乙個單位。本來知道那個單位有些四十多歲的同事認識我父母,可以照顧一下,可惜人家不僅不幫你,反而各種刁難。活兒都讓你做,沒事兒還跑大領導那兒告狀。看來是不是因為沒給送禮?我自己考進去的,憑什麼要送禮給他們。 你要是和他不熟,怎麼會相信他。你要是不相信他,他怎麼騙你。我堅信,這就是殺熟的原因,因為欺...

如果人類只有一種性別 會怎麼樣?

厄休拉勒古恩的代表作 黑暗的左手 即是描繪了這樣的世界。發情期會顯得必要,然而導致人類的情感更加捉摸不定。宗教信仰成了穩定內心的必需品。 可能會滅絕吧。最大的危險就是進化的突變率太高。越低等的生物,突變率越高,那是為了獲得快速適應環境的能力,但是,越是高等的生物,對環境的依賴性越小,可以遷徙或者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