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論語裡注音是士免切,但是如果取前字聲母後字韻母也不念zhuan了啊,到底應該念什麼?

時間 2021-05-05 17:42:40

1樓:

同意 @黑之聖雷 的回答。

在這裡模仿一下我之前看到的一篇回答的文風:

用激進和傳統兩種方式回答本問題:

激進方式:

中古音:士/*d/(上聲) 免/*min/(上聲撰/*diun/(上聲)(鄭張尚芳擬音)

傳統方式:

中古音「士」「撰」的聲母同是崇母,崇母是全濁聲母,而「撰」又是上聲,按照濁上變去的規則,「撰」在中古漢語到近代漢語變為去聲。(不過問問各位知友,崇母到現代漢語感覺演變得很不規律,好像正齒音普遍這樣,是因為北京話中古正齒音的字的聲母的發音是多個方言混合的產物嗎?)

2樓:黑之聖雷

刷到這問題好幾次了,為避免進一步誤導人,還是過來答一下這種問題。

這個反切肯定不會是《論語》上的,反切是中古漢語開始逐漸常用的注音方法,這條「士免切」在《廣韻》上有,應該是中古時的發音。最重要的一點是,發音是在不斷變化中的,按照中古漢語時的反切未必適用於現代漢語。中古時「撰」根據潘悟雲的擬音類似於[in],是上聲;而「士」擬音為,「免」擬音為[min]且是上聲,可見取「士」的聲母和「免」的韻母,就可得到「撰」字(並不是完全對應,反切是會有些偏差)。

至於聲調,「撰」在中古時和「免」的聲調相同,但是聲調經歷了「全濁上歸去」的變化過程,「撰」的聲母是全濁音,所以現在變成了去聲。

估計題主只是出於好奇這麼問的,所以其實只要知道語音是會演變的這麼回事就行了。我也就不深入解釋了,真正用音韻學術語的話估計一堆看不懂的……

3樓:我想漲胖

何必重讀音?各地方言之多,現在普通話能用就行。過於執著個別字音,掛一漏萬。棄珠玉而覓瓦礫。這不是浪費時間做無用功嗎?

現代人已經很累了,小孩子讀書更累,巧立名目,只為自己的名利。害人不淺,還不如不讀書。讀書無非一成為見識,九成為名利。讀了無用,何必讀呢?

把自己頭髮搞禿了,眼睛搞瞎了。現在這種書呆子很多。就如孔子說他四十不惑,難道都要到四十?我看很多人死了都還沒明白。

他說,吾見富而驕之者多矣,未見有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同老子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富而驕之,自遺其咎。這才叫洞悉人性。正合易經天地人三才中的人間道。

此孔明為何觀其大略也。

《論語》裡,有哪些逼格高的話?

李小白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開篇之句。初中時覺得,學習可以獲得知識,獲得知識當然應該開心。這是邏輯層面的理解。高中明白,學和習是兩回事,學是觀察和思考,習是操作和體會。這是咬文嚼字的研究。現在,懷戀初高中學習的時光。學習本身,是一種體驗,充滿了挑戰與痛苦 成就感和缺憾感,讓人在靜躁中不斷轉變。...

孔子論語裡面的「君子 「小人」」是代指什麼人

尋天淩寒 在論語中,君子,一般是說理想中的君子,有地位有權利高情商,還需要配備高尚的品德,小人,就比較簡單了,多指平頭百姓,因此他允許你品德沒那麼高尚。所以在論語裡,經常見到孔子對君子的行為品德的要求,但是很多都是與平民百姓無關的或者做不到的事。不過早知道這是題主用來自問自答的題我就不參與了,根本不...

《論語》裡的句子為什麼那麼簡略,讓人好像似懂非懂的樣子,一些關鍵性的問題好像一生都參悟不出來?

沉默是金 最近我也在讀 論語 我認為讀書要有所得,首先你得願意讀,然後再談談如何使孔子 說 在我的想象裡,孔子無愧於君子這個稱謂。他瀟灑,溫和有禮。對待自己的學生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有朋友說可以讀其歷史,這也是乙個好方法。畢竟你要讓孔子 說話 古今對比是比不可少的。如果你是做研究的,當然讀得越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