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內飾是如何表達 設計語言 的?

時間 2021-05-06 22:14:41

1樓:郭睿

當今汽車內飾設計已經擺脫了功能至上,方塊堆積的年代,在實現功能性的基礎上能做更多的文章。當代社會人們在車裡度過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內飾設計在汽車體驗中的價值也越來越高。汽車內飾與外形相比,受到更多人因工程、法律法規、實用性、生產工藝以及成本的限制,要想形成自己獨特的設計語言,比外形設計更有挑戰,但還是有章可循的。

一、基本空間架構

最能體現現代內飾設計語言的莫過於對整個座艙空間格局的定義,就好像乙個房間,要通過家具的選擇和擺放來定義房間的功能和空間感。

比較常見的汽車內飾空間架構有以下幾種:

經典T型布局,內飾左右對稱,強調儀表臺與中控台的造型融合,線面從前至後的貫穿與流動,簡潔實用,十分常見。

水平對稱布局,儀表臺左右對稱,強調儀表臺在駕駛艙前方的橫向寬度和懸浮感,中控台與儀表臺在視覺上相互分離,清爽大氣,適用於中高階車型。

駕駛員為軸布局,內飾不對稱,強調駕駛員專屬區域的空間和視覺定義,操控元素都扭轉向駕駛員一側,可以用來顯示車型的運動氣質,常見於跑車和SUV。

再來兩個難度略高的:

水平不對稱布局,在表現儀表臺橫貫懸浮的基礎上,造型元素輕輕轉向駕駛員一側,把輕盈與運動感融合起來,常見於德系中高階車。

兩側環抱布局,造型從兩側的車門上向前延伸,環抱於座艙乘員面前,體現座艙的整體空間感。

理論上來說,這些架構布局之間也可以互相融合,產生新的形態,但很容易就會過於繁複,有設計過度之嫌。如果能確立乙個簡潔而又新穎的空間架構,就更容易讓一款車或者乙個品牌的內飾有鮮明的設計語言。

二、形麵風格定義

確定好了車內的空間感,就可以開始對造型語言進行定義了。與汽車外形設計相仿,對形麵的處理能體現一輛車的設計語言,是柔軟有機還是平直理性,是飽滿圓潤還是瘦削骨感,是工業簡潔還是速度動感,內飾的性格能通過這些造型語言表現出來。

重要的兩點,乙個是比例關係和姿態,基本原則與外形設計相同;另乙個是統一與和諧,內飾有很多部件組成,他們的造型風格要一致,部件之間造型的銜接要流暢工整有邏輯。遵循這兩點,才能讓內飾設計語言明確並有吸引力。

三、人機互動體驗

汽車已不再是簡單的駕駛機器,而是人們的旅行體驗,功能越來越多,與個人電子裝置以及網際網路的聯絡日漸密切,人們越發講究內飾軟硬體的人機互動體驗,它甚至會逐漸成為一款中高階車在市場上成敗的關鍵。

車內人機互動要想有鮮明的設計語言,所用技術並不重要(按鍵、旋鈕、觸屏、語音),重要的是建立一套清晰獨特的操作邏輯,把硬體操縱與軟體體驗有機高效地結合起來,可以簡潔直接無障礙,也可以神秘玄妙多驚喜。當然前提和第二點中提到的一樣,硬體和介面的設計風格要與車內的整體風格和諧一致。

四、材質與色彩

再回到最開始的那個比喻,內飾就像乙個房間,不可能只有一種材質和顏色,恰當運用不同軟硬、不同顏色、不同肌理的材質,能更營造車型的性格,凸顯造型設計的意圖,加深駕駛者和乘客對內飾設計語言的體驗和感悟。

結語最近關於網際網路汽車和自動駕駛的話題十分火爆,讓人感覺一場天翻地覆的產業革命馬上就到。汽車內飾設計語言的發展會隨著駕駛環境的改變而演進,但內飾設計的許多基本原則和法律法規並不會因為自動駕駛和網路整合的到來而一夜改變,汽車不會瞬間變成一間移動的客廳/辦公室,內飾設計語言對於對於乙個品牌和一款車型的重要性依舊是不言而喻的。

2樓:其心悠揚

汽車的設計想讓人駕駛者整體感覺舒服最重要的是要做到表裡如一,也就是外觀和內飾不能差距過大, 最近很火的長安cx75它的內飾設計其實就是長安的標誌衍生而來但是外觀確實路虎的樣子,也還不錯。自主車企能做到表裡如一設計的吉利博越是近期做的最好的了。

3樓:鄂治富

內飾和設計,講求實用性,品質性以及個性,各個按鍵的布局是否有助於駕駛者操作,座椅的乘坐感受,支撐是否到位,腰部也好,大腿也好,中控T字造型就體現乙個廠家的內飾設計的獨到之處了,當然更多的內飾設計會結合汽車的消費群體的特徵,適合年輕人的車型,往往內飾比較有性格,例如MINI. FAIT500等等,適合商務人士的內飾就比較講究低調的奢華,S600 BMW7等等,還是回歸乙個問題,都脫離不開家族的設計風格!這些也會禁錮一些設計師的設計靈感!

汽車內外飾設計和汽車造型設計中內外飾方向有什麼區別呢?

巫小 我做內飾造型設計方向的,主要是出創意草圖,大概的畫風類似下圖這樣的 下面是英菲尼迪的官方發布 涉及嚴格保密,工作中的圖不能拿出來。而內飾工程設計,涉及很多內容,我們需要合作 撕bi 的,比如安全相關的,氣囊位置,人機相關的,視野線,舒適區,都要經過嚴格的工程條件,老美自己有一套特別嚴格的標準,...

汽車內飾設計的趨勢是什麼?

facecar 一 增加視覺豐富性,滿足使用者全新的審美需求 在移動網際網路環境教育下的新一代消費群體正在形成,他們在審美取向已經不滿足於以往的實物紋理風格 與黑白灰銀的基調設計。未來的車載介面視覺將更豐富,例如配色變化 圖示尺寸 形狀變化 介面各設計元素的點 線 面運用 半透明元素 實物介面背景等...

汽車內飾塑料感如何定義?

楊子墨 塑料感這個東西絕對是跟汽車企業的經驗,內部結構的分工,以及產品成本控制有絕對的關係。其實這也就是為什麼我每次看車展的時候,都對很多國內自主產品抱有惋惜心理的原因。汽車是個非常複雜的物件,汽車設計涉及的工作內容,精細程度也非常的廣,需要上層領導有足夠的審美,有明確的對市場的定位和理解,並且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