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大時代,對汽車產業鏈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和挑戰?

時間 2021-05-06 20:48:34

1樓:壞壞的陽光狗

對汽車行業來說,最大的變化和挑戰:軟體定義汽車。

儘管絕大多數汽車從業者不承認或者看不起網際網路公司造車,但是在自動駕駛這個引領未來的創新領域,網際網路背景的造車公司最為激進。特斯拉,Google這些大廠都有自己的解決方案和演化路徑。其實特斯拉只是車造的好,賣的多,在自動駕駛這個領域,Google比特斯拉激進多了。

軟體定義汽車以為著車的設計從開始就需要從軟體的角度來思考,自頂而下的設計汽車的架構。對大眾最直觀的感覺,就是手機從功能機變成智慧型手機的時代,車子裝了乙個更新進的作業系統。

對傳統車企來說,這會是乙個巨大的挑戰。傳統汽車由於上百年的發展,為了規模化和效率,這個行業已經高度細分。從業人士多是汽車相關專業畢業的,對於軟體基本也是門外漢,車載電子裝置長期附屬在硬體中,軟體人員是沒有太高話語權的。

舉個例子,OTA,自動公升級車子的系統,這個在網際網路行業已經是標配的小功能,大廠居然搞不定。大眾的新車ID3,一直難產就是個例子,車子傳統部分在早造好了,但是軟體部分沒搞定。

大眾ID3,只能在工廠接著電腦OTA

對於自動駕駛來說,還有更多難度比較大的部分。比如圖形影象識別,高精地圖,路徑規劃等等。這些挑戰是所有公司都要面對的,在這方面,目前各種造車新勢力走在前面,傳統大廠們這幾年也在持續擴大投入。

比如通用也有了一體化的解決方案。

作為汽車的重度使用者,我希望自動駕駛早點到來。

2樓:Benny

美國50年代,汽車品牌達到上百個。到90年代就只剩五大行了。我們電動車還沒起步幾年,就來了條大鯰魚特斯拉,中國產電動車首先要考慮保命存活,至於擴大客戶群體,明眼人都看的出來沒法和特斯拉競爭。

估計很快就會跳過幾十年的競爭,形成一強多小的格局。

3樓:吳建明wujianming

1.車聯網發展

2.海量大資料和互動

3.多種感測器大量需求

4.智慧型駕駛是未來汽車標配

5.複雜的交通路況和天氣條件挑戰

6.雲伺服器資料互動

4樓:小鯨魚

我個人的經驗,最大的挑戰在於交付服務和交付產品的區別。如果製造業要轉型,首先要認識到產品和服務的區別,然後怎樣才能做到組織架構的調整和轉化等等,非常,非常,非常的難,比特斯拉實現量產還要難很多的難。

5樓:海綿先生

自動駕駛需要更多的感測器來感知路面狀態。對車身通訊速率,感測器資料精度以及控制軟體的控制邏輯分析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從事上述領域的企業有了更廣闊的利潤空間,同時技術要求也更高了。

對汽車售後維修來說,維修難度加大,可能會淘汰一批從業者。

6樓:愛豬人士

在l3級真正自動駕駛完善之前拜託廠商們不要以自動駕駛當賣點和噱頭去宣傳,很容易欺騙消費者,用消費者的生命做測試。駕駛輔助就是輔助不是什麼自動智慧型,說的就是特斯拉

自動駕駛大時代智慧型座艙會有什麼樣新的發展趨勢?

流芒 2015年我參加東京車展,看到座艙新技術 1 入座既顯示血壓,脈搏,心率。2 駕駛位自適應有源降噪 3 疲勞駕駛檢測 瞳孔 4 幼童檢測 5 座椅自動調整 6 車內外對講 7 一鍵報警 8 一鍵泊車 9 擋風玻璃全螢幕 10 橫向泊車 吳建明wujianming 與物聯網類似 監控主副駕駛位與...

為什麼自動駕駛卡車將會比自動駕駛汽車先行一步?

阿難 自動駕駛未來的故事是這樣講的。投資人請注意。自動駕駛商業賽道有3條,第一條是末端物流,場景簡單,商業化落地速度會很快,但是商業價值有限。可參見阿里菜鳥蠻驢 美團無人配送車 京東快遞小車。第二條是商用無人駕駛。這種商業模式包括幹線物流 礦卡 港口物流等,商業路徑明確,法律法規政策上不存在大的障礙...

你確定自動駕駛汽車時代一定不堵車嗎?

這是肯定不可能的,堵車是很多原因造成的。我們知道,高速堵車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車多,車流量太大。而市區堵車的原因呢1 車輛太多。2 道路設計不合理,如十字路口多,紅綠燈等等。3 指揮系統不科學。4 駕駛車不文明習慣,司機喜歡偏道 亂穿插 違規掉頭等5 交通事故等等。但是,我覺得自動駕駛對於改善交通擁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