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奧迪首款純電動 SUV 奧迪 e tron ?

時間 2021-05-08 12:08:07

1樓:不愛洗澡的貓

聽不懂這是什麼東西,電動車不就是電嗎?乙個是續航,乙個是充電。

買回家當個玩具偶爾開開可以。

我一直覺得這種東西,反正也不是專業的,不用過分糾結它是否有乙個新技術應用,效能在哪些方面有了什麼不顯著的提公升,就那一點點變化沒啥用。

對咱們普通人,要買車的,只要等到你覺得它這個電可以用的夠久了,國家充電樁建設的夠完善了,你再買就得了。

別的不懂。

2樓:Keith

沒啥可評價的,204英里的續航,平常開估計也就是150英里左右的能力。其他功能做上天,跑不遠還扯什麼

目前奧迪的,賓士的,美洲豹的電車都乙個硬傷,續航里程太短

純電動的目前還就是Tesla

3樓:

e-tron一進店,所有BEV都笑了,有的叫道「你這爛電池,破的連補貼都拿不到咧。」他不回答,對櫃裡說「給我接根新國標直流快充,不要特斯拉超級充。」便開啟9孔充電口。

他們又高聲嚷道「你一定是剛出門就要進充電站了。」e-tron睜大眼睛說,「你怎麼這樣憑空汙人清白……」「什麼清白?我前天明明查到你nedc才265公里,被各路BEV吊著打。

」e-tron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265不能算短!豪華品牌的續航,能算短麼?」接連便是難懂的話,什麼「70萬起售德系豪華血統」,什麼「精準嚴謹工藝」之類,引得眾人都哄笑起來:

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4樓:鍵盤說車

真貴啊起碼就這一代,不會跟特斯拉起衝突,特斯拉的賣點它都沒有,電池與續航也都不如特斯拉,但品牌力量加之傳統的定位,讓它不必為銷量發愁

最重要的是它有希望拉不爭氣的q7一把,維護一下奧迪的高階產品線這是下一代q3,設計師還真是省事,放大一下就成了e tron不過這設計很對我胃口,比現款a4 q5 q7好看多了

5樓:

如果I-PACE和EQC發布的整車引數是個巧合,那麼這次e-tron的發布,再次印證乙個事實,現階段來自豪華品牌的電動車,並不會在電動續航里程和能耗方面有質的飛躍,而是首先保證『豪華』的調性,同時在電池技術和駕駛輔助系統上體現競爭力。

1. 首先這是臺豪華SUV,其次才是電動車。

沒錯,續航里程對於電動車來說,是重要的指標之一,對於普通代步車來說,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指標。但對於豪華車,它還是最重要的嗎?我看未必。

所謂豪華車,而且是豪華的家用車(不是跑車也不是MPV),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就是要均衡。外觀,內飾,動力性,經濟性,操控,安全性,無不是開發的重點。在這樣的前提下,要追求某一項引數特別突出,往往要犧牲其他方面的效能。

舉個簡單的例子,電池不變的情況下,要提高續航,最簡單的辦法,一是減小風阻,二是減重。

減小風阻,你要面對的,可就不是工程師了,而是高冷的設計師---工程師中的戰鬥機!哦不,工程師中的藝術家。挑戰豪華品牌的造型團隊?大概會獲得的表情是這樣的。

好吧,讓我們降低一點難度,去挑戰一下[減重]這個支線任務。你要面對的是車身,內飾,底盤,NVH這幾個團隊的一群工程師。對於有著幾十年積累的車企,每個團隊都自己的厚厚的一本設計規範、標準和流程。

在這個基礎上,工程師會提出一堆風險,所有風險都被評估通過之後,減重這個提案才有可能通過。

當然了,以上這是最好的情況,更多的時候,你面對的表情是這樣的

2. 對比

簡單比較了一下幾款豪華品牌電動SUV的幾個引數,順手也把最近的網紅ES8放了進去。

顯而易見e-tron的百公里能耗是最高的,同時電池也是最大的。個人猜測,最直接的原因之一,就是車重。e-tron的車長達到了4901mm,比EQC和I-PACE都要大,小於Model X的5037mm。

順便提一句,在自家產品線中,這個軸距介於Q5和Q7之間。(為了統一標準,我用e-tron在WLTP迴圈跑出的400km基礎上加了5%的續航,粗略估計出了NEDC的續航,作為對比I-PACE的兩種迴圈下續航分別為470km和500km)。

3. 續航與充電

前面說過,續航已經不是最重要的引數。對於豪華車的消費人群,基本都有私人充電樁。那麼對於他們來說什麼才是重要的呢?

充電效率。當遇到車子沒電的時候,他們需要的是15分鐘補充相當於200km甚至更多的電量。對於長途出行,這一點顯得尤為重要。

我想這也就是為什麼豪華品牌在發布電動車的時候,都會同時介紹自己的充電系統。奧迪也不例外,這次發布的是支援150kW充電功率的超充(特斯拉超充目前是120kW)。當然,這樣的超充一定要有專門的充電站了。

這就是奧迪在美國舊金山市Embarcadero(百老匯90號)附近展示的快充站,但此次展示只是為時4天的體驗式開發,並不是正式投入運營。所有奧迪e-tron的使用者可以在前四年每年獲得1,000kWh的免費充電額度。

考慮到大眾集團對於中國市場多年的耕耘和了解,不知道奧迪的電動車在中國是否會有更好的使用體驗。無論如何,隨著越來越多的玩家入場豪華電動SUV,這場大戲是越來越好看了。

6樓:林13

結合目前BBA分別發布的首款量產電動車,寶馬iX3(今年北京車展),賓士EQC(上週),奧迪e-tron quattro,我覺得傳統整車廠推出電動車肯定能幹翻特斯拉的這種論調現在看來有點懸。

奧迪在2023年法蘭克福車展上就發布了奧迪e-tron quattro的概念車,也就是現在17號發布的新車。

2015 奧迪e-tron quattro concept 外觀

2015 奧迪e-tron quattro concept 內飾

2018 奧迪e-tron quattro 外觀

2018 奧迪e-tron quattro 內飾

如果你是乙個對豪華品牌新能源汽車比較關注的朋友的話,不妨也可以對比下當初發布的概念車引數和實際發布引數之間的區別:

e-tron quattro概念車與量產車引數對比

當然,概念車與量產車之間有差別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從概念車的引數中很容易看出這是一輛尺寸介於Q5與Q7之間的電動SUV,這次除了發布了在北美的售價外,似乎並沒有更多新的資訊了,如果要有的話,那就是當時的500km續航折價到了400km,那麼這個續航是否有競爭力就耐人尋味了,北美的電動車市場我不熟悉,我只是比較難以想象買這個車的人群畫像是什麼。

這裡會遇到兩個問題:

1. 如果我選擇了電動汽車,那麼我很難說服自己不去買特斯拉而去買奧迪?

2. 如果我選擇了奧迪,那麼我大可以選擇奧迪的其他燃油車,為什麼要去買電動車?

這兩個恐怕是傳統整車廠在推出自己電動車產品的時候都會遇到的困境。特斯拉產品帶來的除了更長的電動車續航里程之外,還有更瘋狂的百公里加速(讓人腎虛的推背感),過分激進的自動駕駛策略(這點拿使用者當小白鼠的行為有待商榷,但是特斯拉的使用者似乎還都挺樂意),超大的螢幕,OTA帶來的便利性和快速迭代的網際網路科技感,這些都是同價位的傳統燃油車,甚至有些是之前所有汽車產品無法提供的。而奧迪帶來的可能更像是一款傳統的電動汽車。

不過奧迪對於電動汽車的態度比賓士應該還是更加端正一點,上週發布的賓士EQC則更加令人失望,從一開始發布的概念車尺寸來看,你會發現EQC當年的概念車Generation EQ的尺寸完全和GLC Coupe是一樣的,一開始就奔著電動化GLC去的。

2016 Generation EQ Concept

2016 Generation EQ Concept

2017 Mercedes Benz GLC Coupe

當年70度電500公里續航,超前的電動化設計語言曾一度讓我傾倒,然而實車發布時的表現就真的是有多少期待就有多少失落,如今80度電450公里,前臉又是這樣的讓人一言難盡:

2018 Mercedes Benz EQC

後排中間和傳統燃油車一樣的突起讓人不敢相信這是臺電動車

所以,相比較而言奧迪一開始本著Q5與Q7之間的尺寸去開發一台純電動SUV,比起賓士的做法而言可以算得上是態度端正了,至於為什麼BBA都本著這個尺寸的SUV去做電動車,我的猜想可能還是因為電池尺寸和續航的原因吧,那麼寶馬的iX3未來具體引數發布之後表現如何呢,我們拭目以待吧。

2018 BMW iX3

畢竟寶馬推出的純電動概念車可不少:

寶馬百年推出的 2016 Vision Next 100 Concept

2017 i Vision Dynamics Concept

2018 Vision iNEXT Concept

最後多說幾句,如果傳統整車廠商不在車內互動的便利,OTA,自動駕駛方面去PK掉特斯拉,只是推出傳統意義上的電動車的話,特斯拉未來的日子可能還真沒有大家之前想的會那麼艱難。就拿車機系統來講,賓士的新MBUX我也體驗過,說實話也沒那麼好用,奧迪的MMI還可以,寶馬的emmmm,這個我們跳過。都2023年了,車機的體驗如果不奔著現在的消費電子水平去的話的確有點說不過去了,這點國內的斑馬OS的確是比較領先的。

不過反過來講,如果不是燃油車禁售,中國雙積分等政策的影響,傳統整車廠商又何必在這個時候硬著頭皮上自己認為還不成熟的電動汽車呢,我燃油車的利潤可比你特斯拉厲害多了,你可還在燒錢呢,所以目前大船的確難調頭,而且從目前BBA推出的電動車產品看,這個影響可能比之前想象的要大得多。

如何評價 奧迪 A8 將成首款自動駕駛量產車型 ?

鄭剛 我可以說這是作死外加胡扯淡麼?很簡單,當你面臨交通事故的瞬間威脅的時候,自動駕駛功能毫無疑問的會保全車內成員安全而忽略車外人員安全,但這是法律上無法解決的硬傷。所以,如開頭所說,毫無意義的作死加胡扯淡! 路人 本來不想答的,畢竟實車都沒見到,都是官方宣傳文。但看到下面有人又在強拉特斯拉帶隊看不...

如何評價小鵬首款電動轎車P7上市及其22 99 34 99萬元的售價?

小方有點小方 就想問問智駕宣傳片搭配 黑人抬館 的bgm是什麼神仙策劃想出來的 最近試駕了波小鵬P7四驅版,感覺相當不錯,雖然試駕車是工程車,沒法測試智駕,但還是打算吹一波。但配上黑人抬館的bgm,我還是慫了 白馬非馬 大多數產品都是需要時間積累的。不是說技術,而是產品的反饋資料。足夠後質量才能穩定...

如何評價梅赫西迪 賓士發布的全新電動 SUV EQC?

教父 先不提誰出的產品,花幾十萬上百萬買一輛電動車腦子有泡啊?滿馬路二輪電動車,買一輛騎著玩去唄意思是一樣的 別說那玩意兒容易出事,就算開坦克搶火車道也是.敗 曾SIR 就是電動GLC,好多鍵盤車神啊,車都沒上市乙個個分析的頭頭是道的。按我的習慣,絕不提前評價,上市後試駕了才知道區別。車這玩意引數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