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冷兵器)歐洲 中東打仗用計策嗎?

時間 2022-01-16 00:55:35

1樓:汪達爾人

先來講幾句大道理:

在城堡下挖地道撐木樁再放把火、騎兵第一排放完槍後繞到最後一排原第二排再重複以上動作、「排隊槍斃」……歐洲這些程式化的戰術似乎難以引起中國讀者的共鳴。一些人印象中的兵法,應當是《三國演義》中的那種出其不意、妙趣橫生的陰謀詭計(我可以說,《三國演義》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國大眾的史觀麼),而不是那種一板一眼的法則。這也可以理解,畢竟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嘛。

再比如古斯塔夫二世,如果說他怎麼設計步兵陣型、怎麼用火炮、怎麼讓騎兵和步兵協調,偽軍迷很難對這些枯燥的東西感興趣。但如果是這個戰例,可能情況就不一樣了:2023年丹麥瑞典交戰期間,古斯塔夫前去攻打某個丹麥堡壘。

途中截獲了丹麥守軍的求援信。古斯塔夫便將自己的部隊打扮成丹麥軍隊的樣子,接近並攻下了堡壘。這個戰例符合很多中中國人心目中的兵法,因為它不是tactic,而是trick/intrigue/machination。

不程式化,不枯燥,有故事性。但恰恰如此,歷史學家不太相信這個故事的真實性。

————————以下是正文————————

我不是軍事工作者,也不專門搞軍事史,只是從歐洲史料中碰巧看到幾個有中國特色的戰例:

一、阿拉貢國王海梅一世征服公尺諾卡島的故事。海梅一世派人去公尺諾卡島談判,他自己停靠該島視野所及之內的某個地方。當時,海梅身邊只有6名騎士,4匹馬,外加若干隨從。

海梅就讓這些人在超過300處地點生火。從遠處看去,彷彿就是漫山遍野的篝火,公尺諾卡島的撒拉森人以為有大軍駐紮,惶恐不已,決定投降。【見海梅一世自傳(cp.

CXVIII-CXXII)。】

(我記得中國歷史中,北宋初期和遼國打的一場戰役,耶律休哥讓每個士兵手持兩把火炬,製造出軍隊翻倍的假象,這與海梅一世的計謀有異曲同工之妙。)

二、聖河戰役(2023年,瑞典和挪威聯合對抗丹麥—英國國王克努特)

奧拉夫(挪威國王)和雅各布(瑞典國王)到達聖河(Helge)。得知克努特前來追擊,奧拉夫帶人前往上游,找到了聖河與一片湖泊交匯之處,花了數日工夫,搭建了臨時水壩。聯合艦隊則由雅各布指揮。

一天傍晚,探子發現了克努特艦隊在不遠處。雅各布下令駛出河港,將艦隊連在一起,布置在河口以東某處。他還派人去通知奧拉夫。

後者一接到訊息,就將水壩破壞。克努特到達河港附近時,已經看到了處於備戰狀態的聯合艦隊。但他認為天色已晚,不宜作戰,便下令艦隊進入河港休整,並沒有想到聯軍之所以棄港不用是在耍詭計。

次日黎明,水位突然間暴漲,克努特艦隊亂作一團,損失較大(但主力尚在)。

【以上見《挪威列王傳》(Heimskringla)中的「聖奧拉夫薩迦」】

用現代科技水平製造冷兵器來組裝古代軍隊,戰鬥力能有多強?

大山背面是海 都不用太麻煩一千年前的軍隊每人一雙解放鞋一雙襪子一件雨衣乙個手電筒背幾包壓縮餅乾帶幾個頭孢等消炎藥這支軍隊就已經具備了長途奔襲的條件了吧夜戰扔幾個開啟閥門的液化氣罐子對方第一反應是拿著火把過來看看是什麼東西 樂在其中 什麼算冷兵器呢?無線電,望遠鏡,柴油機,熱氣球。如果什麼都不許用,那...

古代冷兵器中槍與矛有何區別?

別瞎想了,就是一種東西,叫法不同罷了。硬要去找特徵,自尋煩惱,國內還喜歡糾結槊的問題,我再說一遍,就是一種東西。有些人硬要找特徵?矛頭比槍頭長?費鐵?不超過四兩?夫差矛夫差矛於1983年十一月在湖北省江陵縣馬山的一座楚國貴族的墓葬中出土,是春秋末期吳國使用兵器。上面刻有 吳王夫差,自乍 作 用口 矛...

古代一件冷兵器的使用年限能有多長?

也分什麼冷兵器,鈍器是能用很久的 廢話 刀劍一類的真的用不了多久。古代冶煉水平相當有限,打鬥中刀劍碰撞刃口越是鋒利越容易卷刃崩口,這個問題是無法避免的。基本鋼鐵碰撞一下就是乙個傷,用不了多少次 撂地王爺 看怎麼用了。比如一把長劍,作指揮刀用那能用好久,諸葛亮那把扇子還用了好些年呢。如果當飛斧用,那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