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諸葛亮真的在陰平小路安排了駐軍嗎?

時間 2021-09-18 12:37:45

1樓:

演義裡諸葛亮立碑摩天嶺下,屯營江油小道險隘,屬於後人加戲。歷史中鄧艾所遇之伏兵有可能是劉備時期設立的關尉,屬於當地正常的守衛系統。不會精確到「二火初興,有人越此。

二士爭衡,不久自死」這種程度。

不說演義這種特意設立營屯備敵,就是歷史中江油能堅守拒敵,鄧艾這批沒物資,沒補給,疲勞交困,快餓死的魏軍也是必死無疑。

彼時姜維主力坐鎮劍閣,而江油同屬梓潼郡,在姜維防區內。鄧艾行險徑奇襲之訊息必由梓潼傳往成都,如此諸葛瞻軍才有機會搶占先機。雖說諸葛瞻沒把握機會,卻不能全怪他,畢竟姜維明知鄧艾軍所向,也未嘗給江油增兵,全指著千里之外的成都給自己的防區打補丁也是可以的。

在德不在險,又或蜀漢國力衰退,朝堂腐敗,權力鬥爭等等皆是理由,可實際操作起來,最重要的不外乎幾點:

漢中防禦策略改變

漢中兵力抽調減少。

沓中軍隊回防太遲。

劍閣軍不補防江油。

劍閣軍沒分兵助諸葛瞻。

杯具在於,這些關鍵性的決策基本都是姜維主張。只需一名慣戰之將,千餘兵力往江油象徵性的駐守,鄧艾等人即可一網成擒,偏偏姜伯約無動於衷,讓鄧艾起死回生,把蜀漢推向深淵。

當然,若覺得姜維三四萬人守著劍閣天險很辛苦,弱到分出個千把人就會被魏軍攻破劍閣的話另當別論。

2樓:乙個痴心人十個潑膽漢

三國志裡面,姜維提議過駐軍陰平,對危險的嗅覺很敏感。

不過劉禪和身邊太監否決了,後來蜀漢戰局敗壞,陰平小道變的更危險,也沒引起後主重視。

《三國志·姜維傳》:

六年,維表後主:「聞鍾會治兵關中,欲規進取,宜並遣張翼、廖化督諸軍分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未然。」

皓徵信鬼巫,謂敵終不自致,啟後主寢其事,而群臣不知。

及鍾會將向駱谷,鄧艾將入沓中,然後乃遣右車騎廖化詣沓中為維援,左車騎張翼、輔國大將軍董厥等詣陽安關口以為諸圍外助。

比至陰平,聞魏將諸葛緒向建威,故住待之。

月餘,維為鄧艾所摧,還住陰平。

鍾會攻圍漢、樂二城,遣別將進攻關口,蔣舒開城出降,傅僉格鬥而死。會攻樂城,不能克,聞關口已下,長驅而前。翼、厥甫至漢壽,維、化亦舍陰平而退,適與翼、厥合,皆退保劍閣以拒會。

會與維書曰:「公侯以文武之德,懷邁世之略,功濟巴、漢,聲暢華夏,遠近莫不歸名。每惟疇昔,嘗同大化,吳札、鄭喬,能喻斯好。」

維不答書,列營守險。會不能克,糧運縣遠,將議還歸。

鄧艾傳:

冬十月,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里,鑿山通道,造作橋閣。山高谷深,至為艱險,又糧運將匱,頻於危殆。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

先登至江由,蜀守將馬邈降。蜀衛將軍諸葛瞻自涪還綿竹,列陳待艾。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馬師纂等出其左。

忠、纂戰不利,並退還,曰:「賊未可擊。」艾怒曰:

「存亡之分,在此一舉,何不可之有?」

乃叱忠、纂等,將斬之。忠、纂馳還更戰,大破之,斬瞻及尚書張遵等首,進軍到雒。

劉禪遣使奉皇帝璽綬,為箋詣艾請降。

艾至成都,禪率太子諸王及群臣六十餘人面縛輿櫬詣軍門,艾執節解縛焚櫬,受而宥之。

檢御將士,無所虜略,綏納降附,使復舊業,蜀人稱焉。

諸葛亮在劉備時期的地位真的很低嗎

時雨 不低呀?難不成在你的眼裡不是一把手就等於地位很低?先主表琦為荊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 長沙太守韓玄 桂陽太守趙范 零陵太守劉度皆降。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 桂陽 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剛拿下4個郡,就把三個給他管,哪低了?亮與關羽鎮荊州。先主自葭萌還攻璋,亮...

在諸葛亮眼裡,占有荊益兩州真的能奪取天下嗎?

用雙股劍的saber 第一步佔荊州就沒做好。劉備放不開,沒有對劉表下手,劉表死了也沒馬上動手。結果曹操打來,荊州北部就被曹操占領了,劉備一開始就沒能完全拿下荊州。隆中對第一步已經不完美了。聯合孫權,做的已經夠好了,有矛盾正常沒矛盾才奇怪。但是魯肅死的太早,如果魯肅再活幾年,能勸孫權不偷襲關羽,趕快去...

諸葛亮治蜀的成就是什麼?他真的抑制了特權階級嗎?

粵蠻寧泊 這裡有兩個問題,第乙個是諸葛治蜀的成就,其實就是陳壽傳評那些,與諸葛的同代人或近同代人,似乎大致都認可了那個評價,那些言說就不贅了。歷來稍多異議的,就只有對蜀法 嚴峻 的批評.但正如區區在另貼所言,在當時的時空背景,嚴刑峻法 並不必然是壞事,重點是能做到 民無怨 第二個問題是 真的抑制了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