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是怎麼死的?

時間 2021-06-07 22:29:04

1樓:曦曦哈哈哈哈

趙高之死秦王子嬰不甘如秦二世胡亥一般為趙高傀儡,於西元前207年設計殺趙高,夷其三族。這裡糾正乙個觀點,在秦漢時,宦人並非單指太監,也涵蓋在內廷造冊當差之人。趙高就是作為秦始皇的近侍之臣混跡於秦宮,而非後世一些人所認知的太監。

據《史記》載,趙高有「宦籍」,即出入宮門所造之冊。趙高(?-西元前207年),嬴姓趙氏,為秦朝宗室遠親,官至中車府令、丞相,掌事達二十餘年。

秦始皇三十七年(西元前210年),秦始皇於第五次出巡路上病死,留下遺詔委公子扶蘇為二世君。趙高以一己之私,威逼利誘時任宰相的李斯,改篡詔書,偽詔以逼死「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的扶蘇,使秦始皇第十八子胡亥上位,是為秦二世,史稱「沙丘之謀」。若無趙高唆使,李斯縱知曉扶蘇性格,上台後權勢縮減,但多半不敢對始皇遺詔下手。

不久,李斯矯詔,申斥扶蘇、蒙恬「不忠不孝」,令以自裁,扶蘇得詔令後,不疑有他,拔劍自刎,扶蘇一派的名將蒙恬卻看出蹊蹺,不肯就死,被幽於陽周(今陝西子長縣境內)。其後,副將王離接管大軍,軍權漸為趙高一系掌控,不久蒙毅亦被拘於代地(今河北蔚縣境內)。趙高幾乎一力主導這場鬧劇,以推二世之功,得郞中令,以二世之昏庸,他幾乎成為秦王朝實質上的掌控者。

秦二世胡亥,是真正意義上的廢物,除了窮奢極欲,可說是再無建樹,幾為趙高提在手中的木偶。在趙高的提議下,胡亥興嚴法、用酷吏,不僅蒙家兄弟死在他們手下,甚至百官亦以殺人眾者為忠。此後,趙高借二世之勢,大肆屠戮秦朝王室,拔擢其兄弟趙成為中車府令,女婿閻樂為咸陽縣令等。

不久,秦二世便專事享樂,不再上朝,委政事於趙高等人,更使其肆無忌憚。趙高以李斯宰輔之尊,為其上位路上的絆腳石,決定除掉他。李斯亦看清形勢,只怕死在趙高手裡,遂數次未見二世,未得到預期效果,不久便被趙高乙個「欲裂地而王」的帽子扣進大牢。

李斯本欲堅守待其子營救,不料李由死在對抗農民起義的戰役之中,不久便被趙高以謀反之名夷平了三族。提到趙高,便繞不開「指鹿為馬」這個故事,敢說是鹿的,都成了趙高的刀下亡魂,這也是他排除異己的手段。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其實並不被趙高放在眼中,但項羽、劉邦異軍突起,使他產生了嚴重的危機感。

秦二世三年,項羽鉅鹿之戰中,擊潰秦軍主力,秦將領自章邯以下,二十萬大軍投誠項羽部。如此形勢,引發秦二世對趙高的嚴重不滿,趙高遂先下手為強,夥同其北趙成、女婿閻樂弒君,解其玉璽欲為帝,為百官所阻,遂以子嬰為首,削帝號,復稱秦王。子嬰耳聞目睹趙高的種種行徑,不想做他的傀儡,遂與親信合謀,陰斬趙高,夷其三族,登基為王。

趙高一生所為,脫不出陰謀詭計的範疇,其行徑甚至稱不上政治家——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爭權奪利無可厚非,但於危亡視而不見,不過是逐利而已。

2樓:五元可樂

具五刑,夷三族。趙高派自己的人冒充御史,每當李斯改口的時候就嚴刑拷打,後來胡亥派真御史去的時候李斯以為還是趙高派的人,就沒有改口,後來被以謀反罪處死了

韓非的死到底和李斯有關係沒?

雲山 有關係,當然有關係,當初秦王問 孤憤 五蠹 等作品的作者是誰時,是李斯自謙並推薦了韓非,之後韓非才到了秦國,以至身死獄中。不過很多人忽略了一件事,是韓非先干涉秦國內政,為了存韓讓秦國去攻打趙國,同時他還在秦王面前打姚賈的小報告,搞得姚賈對他記恨在心。當然,他做這些的前提都是為了存韓弱秦,是出於...

怎麼看待秦國李斯

讀史修今 才能治國,私慾毀國。李斯是秦王政時期的主要謀臣,是秦一統天下與盤整華夏文明的最大功臣。李斯第一大功就是 諫逐客書 始皇帝頒發 逐客書 之後,歷經一百多年才集聚的山東才士紛紛出走秦國,其中歷經三代的蒙氏家族也在秦國受到排擠,秦國的權力機構一下子陷入癱瘓。李斯的 諫逐客書 為秦國統一六國奠定了...

殺韓非的是李斯還是嬴政?

禁與千尋 借刀殺人了解一下。韓非入秦後沒幾年,南韓就滅亡了,沒幾年秦國就統一了六國。嬴政怎麼會因為別人不支援自己統一就殺了他呢?當時的韓非又不能改變秦國即將統一六國的歷史。嬴政為什麼要特意殺韓非呢?恰恰是韓非不重要,所以李斯才可以煽風點火。古代多的是這種事情,君王本身無所謂,小人幾句話君王就可能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