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明朝的 丞相制度 和內閣制度

時間 2021-06-03 08:48:27

1樓:劍鳴蒼穹

應該結合明朝歷史綜合的看。

早期內閣就是秘書,六部地位高於內閣。永樂之後內閣權力日重。大體還是遵循隋唐分制,內閣中書,六部尚書,六道門下。

但大約從宣德之後,內閣高於六部,並統領六部。內閣集中書尚書兩個大權力。張居正始,內閣連六道也拿下了。

以上是大概脈絡。

1.朱元璋是不會想到後世內閣權力是如此之大。

2.內閣也有封駁權,但不如六道常用。

3.內閣實際權力與內閣成員能力有關,與官職本身關聯不大

2樓:

大明朝,知天命

飽經滄桑,剛勇睿智

現代中國直接聯絡的是古清朝,但我們需要的是與古明朝建立聯絡,還良知技巧等一切進步觀念以本來面目。這樣就能在西方文明的衝擊中不至於迷失,同時為中國的前進矯正航向。

清作為華夏陣痛,印記是永遠留下了,但就讓它過去吧。

3樓:林幻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鑒秦設相之患,相從而命之,往往病及於國君,其故在擅專威福……使為宰相者,居然以天下之治亂為己任,目無其君,此猶大不可也。」—朱元璋

最後一句話要好好品味,這是幾乎所有君王對於宰相,丞相的態度:老子讓你做宰相,你居然以天下治亂為己任,眼裡沒得老子,這是大大滴壞。

朱元璋開國,一開始肯定沿襲前邊的制度,以中書省左右丞相為百官之首,中書省丞相不語自威,一言而天下重,霸道性格的老朱肯定受不了。

而且覺得自己的子子孫孫也不要受這些氣,要做真正一言九鼎的皇帝。。。

結果丞相制度gg。

至於內閣制度,不過是皇權奪取相權後,不堪重負,以約定俗成方式下放相權的結果。

內閣首輔無丞相名,而漸有丞相權。但這也是建立在你對付得了百官和皇帝的情況上,不然因為沒有制度成立,丞相權力沒得制度保證滴。

4樓:步兵校尉

明初的中書省其實和金元的尚書省、中書省一脈相承,而與南宋制度相差較遠。

金元的宰相統領六部白司,權力極大,一反唐宋相權不斷萎縮的潮流。元代皇位更迭頻繁,與相權太大有很大關係。明朝開國初期,不得不因襲元製。

但當明朝政局開始走上正規,壓制相權,加強皇權是必然的選擇。但朱元璋直接廢除丞相,步子邁得太大,使皇帝的大量精力浪費在日常庶務之上。因此,為分擔皇帝的負擔,輔佐皇帝處理庶務的內閣應運而生。

內閣其實更是皇帝的秘書班子,這也是明朝大學士多從翰林院產生的原因。正因為如此,內閣沒有指揮六部百司的權力,只有在票擬的權力,即在奏本上寫上對某事的處理意見,供皇帝考慮(其實多有司禮監秉筆太監進行),所以內閣的權力時重時輕,其實完全看皇帝信任與否。

5樓:李馛瑀

明朝內閣制度,是封建帝國從質到量,從外到內的進步,我的本命楊世奇就是內閣首輔麼麼噠

丞相制度應該廢除了,畢竟2000多年了,像什麼三省六部都是後面才建立的。

內閣制度說明了封建帝國在不斷進步,推陳出新,與時俱進麼麼噠

如何看待中學的分班制度?

一方面分班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可以高效率的提高成績和公升學率 另一方面對於一些內向 適應環境需要一些時間的人是不利於他們學習的 我就是 每換一次班就要花額外的時間去適應新的環境 同學和老師 我就曾經因為去適應環境而落下了課程 所以有好有壞吧 不支援,很反感 我們中學就是那種每年分一次班的學校 並不是...

如何看待大學的貧困生制度?

夢想成真 看到這個問題想起大四的時候,評選大三學年的獎學金的時候了,那時是疫情推遲開學整個大三第二學期都是線上教學,然後直接放暑假。暑假開學後,班級評定助學金。由於大四了很多同學忙著考研 我也是 考公,或者找工作,所以那時候就用最直接的線下投票,每個宿舍的由捨長把舍友的票帶過來,再有評定小組唱票,我...

如何看待明朝的內閣制呢?

淞淞 內閣與宰相 本質上是權力的歸屬問題 我們先看一下內閣的產生 內閣制是在明朝永樂時期建立的.公元1402年,大明成祖永樂皇帝為了鞏固權力,做出兩個重大決定,一是把首都遷到自己的勢力範圍北京,二,成立內閣制,這樣,乙個國事諮詢機構正式建立了.過去,宰相擁有決策權 議政權和行政權,明成祖成立內閣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