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胡宗憲,孫承宗這三個人誰最可惜?

時間 2021-06-03 06:12:33

1樓:沒有

都不可惜。

于謙實話,在守北京的時候確實做了不少。

但是于謙的做法也有他深層次的原因,他要一石三鳥地打擊明初的勛貴,漸漸抬頭的宦官,過於集中的皇權。

王振忽悠朱祁鎮親征失敗,是文官集團反撲的大好機會。因為朱祁鎮親征的時候,帶去了明朝大量最頂級的勛貴集團,像張輔、朱勇這種歷經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四朝的超級元老。雖然永樂設了內閣,經洪宣兩朝,文官集團的力量已經抬頭了不少。

但是那些幾朝元老的武官們在朝堂中話語權仍然很重。文官集團明顯有點放縱的味道。至於太監,這個不論歷朝歷代就不說了。

而皇帝身陷敵陣居然棄了不顧,換了誰當皇帝誰都不爽吧。所以,于謙的死,不僅僅是朱祁鎮個人的原因,還有武臣勛貴的反擊。看看于謙是怎麼倒下的就知道了,武官集團在這裡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其實,大明都知道,他是文武之爭的犧牲品。朱見深一登基就替他平反了。所以,即使于謙當時不死,在皇帝和武官集團的反撲下,于謙也不可能再做出什麼事情來了。

甚至於,于謙如果不死,皇帝和武官集團會有更大反撲,造成的影響肯定更加劇烈。

對於于謙個人來說,他確實為了守衛北京作出巨大貢獻,也是個民族英雄。但是矛盾已經種下,于謙不死,鬥爭就會更激烈。所以,說實話,于謙的死其實也是一種犧牲,緩和了文官集團和皇帝武官集團之間的矛盾。

胡宗憲的死,都是他自己作的,他不是無奈捲入黨爭,是老朱特意把他扯進來,然後弄死他。

孫承宗畢竟年紀那麼大了,再要出山做事也難了。人生七十古來稀,孫承宗已經算很長壽了。只是最後死得有點淒涼。

如何評價胡宗憲?

going on 其實作為乙個在時代漩渦中的人,能做點事情都很難,不能要求他成為完人,因為不可能成為完人,你的生活有多艱難古人也不會比我們有多輕鬆,更何況在乙個萬般艱難的局面下還要做點事情,如果只圖名反倒好做,難的是又要做點為國為民的事情,還要留的清名,還要抗拒人性,還要順應官場潛規則等等,能有幾人...

如何評價名臣孫承宗?

薛定貓的諤 說評價孫承宗,不如說如何評價明末那些殉國的大臣,如孫承宗,史可法,黃道周這些。對這些人,有句話叫做 平日素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恩 還有句話叫做 路線錯誤,知識越多越反動 這兩句評價這些人再適合不過了,這些人臣節無虧,對得起大明朝200多年的厚養,至於能力,實在欠奉。做個學者還行,做官就...

如何評價洪承疇 盧象公升 孫傳庭 孫承宗 楊嗣昌這些明末朝廷重臣?

陳佳宇 孫傳庭第一次在陝西的施政,可能是明末真正落實下來的政策中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重整軍屯,讓維持軍隊的開銷有由地方和軍隊本身承擔大半,然後訓練士卒,便能得精兵剿匪。朝廷收不上來銀子,那就換種思路,少用銀子也可以養兵守土,非要強行擠出來銀子,後果很不美麗。明朝猛將如雲,砍起農民軍來好手很多,可是光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