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歷史上的孫堅?

時間 2021-05-06 22:23:54

1樓:斷鴻聲裡

是真的血氣方剛,江東猛虎。文台十幾歲和父親一起出行,就敢衝入土匪群中殺人,這膽量這勇氣,有的人一輩子都不具備。他不僅有膽,而且有識,憑本事引起朝廷注意,董卓後來還沒權傾天下的時候他就建議殺了董卓,可謂眼光毒辣。

一生到處征戰,一路殺到底,而且他是真的打仗衝在一線,夠潑命。身邊的部下一直追隨,直到孫權的時候還有好多老部下都是他爹選的人,不可謂不得人心。可惜文台公最終也是死於自己的勇猛,乙個人乘只船衝在最前面,被射死了。

後來大兒子孫策和他一樣勇猛,打仗不要命,因為勇猛,所以無所畏懼,獨自外出,被於貢的門客弄死。父子倆特別相似,都是英雄。

2樓:肥豬聊社會

《三國志·吳志·孫堅傳》說:「孫堅字文台,吳郡富春人,蓋孫武之後也,少為縣吏。」注引《吳書》說:

「(孫)堅世仕吳,家於富春。」從孫堅的早年經歷看來,他任過一次「假尉」,後雖立戰功,數年之間也不過輾轉於鹽瀆、盱眙、下邳三縣為「丞」(縣佐)(《三國志·吳志·孫堅傳》),連一名小小的縣令長都沒有到手。所謂「世仕吳」,僅是出於《吳書》作者韋昭的虛美。

《三國志》作者陳壽在《孫堅傳》後的評語說:「孫堅勇摯剛毅,孤微發跡。」《太平御覽》卷五五九引南朝宋人劉義慶所撰《幽明錄》說:

「孫鐘,吳郡富春人,孫堅之父也。少時家貧,……種瓜為業。」說明孫堅出身低微,其遭到顯赫世族代表人物王睿的輕視,這完全不是偶然的。

孫堅本人還不僅如此。《三國志·吳志·吳夫人傳》說:「孫堅聞其(吳夫人)才貌,欲娶之,吳氏親戚嫌(孫)堅輕狡,將拒焉,堅甚以慚恨。

(吳)夫人謂親戚曰:『何愛一女以取禍乎?如有不遇,命也!

』於是遂許為婚。」吳夫人親族拒婚的原因是由於孫堅「輕狡」,吳夫人被迫贊同的理由則是深恐因此「取禍」,給親族帶來橫禍。因此,從吳氏親族的態度看來,孫堅本人是為人們所不齒的;從吳夫人的話語看來,則又是為人們所畏懼的。

雖然這僅是在婚姻問題上的簡短對話,卻給人們以進一步探索的重要啟示,即什麼是「輕狡」?為什麼拒絕孫堅這個「輕狡」之徒的婚姻卻可以「取禍」?

無疑,「輕狡」在當時是乙個嚴重的貶詞。《後漢書·楊終傳》說:「要結輕狡無行之客。

」說明「輕狡」屬於「無行」,用今天的語言來說即是無賴。同書《袁紹傳》又說:「僄狡鋒俠。

」李賢注引《方言》:「僄,輕也。」認為:

「『僄』或作『剽』,劫財物也。」同書《王渙傳》李賢注也說:「剽,劫奪也。

」因此,「輕狡」即是「剽狡」,亦即「劫財物」之意。這進一步說明,「輕狡」還不是一般的「無行」,而是屬於打家劫舍的綠林強盜行徑。十分明顯,孫堅這個「輕狡」之徒,當然為當時富春人們所不齒,也為人們所畏懼。

吳氏親族與吳夫人的這番簡單對話,就為孫堅早年在富春的形象,作了符合實際的寫照。有人可能提出這樣乙個問題,如前所述孫堅既然在富春縣任過「假尉」,以縣吏之尊如何能幹打家劫舍的勾當?但是,同一時代併同在江南地區,就存在過與孫堅同一型別的人物。

《三國志·吳志·賀齊傳》說:「(賀齊)守剡長,縣吏斯從輕俠為奸,齊欲治之,主簿諫曰:『(斯)從縣大族,山越所附,今日治之,明日寇至。

』(賀)齊聞大怒,便立斬從。(斯)從族黨遂相糾合,眾千餘人,舉兵攻縣。」斯從「輕俠為奸」,所謂「輕俠」,即「輕俠狡傑」,亦即「輕狡」,與孫堅相同;他又是會稽郡剡縣的「縣吏」,也與孫堅相同。

「縣吏斯從輕俠為奸」,「今日治之,明日寇至」,這豈不是以縣吏之尊在幹著打家劫舍的勾當麼?因此,看來這是乙個問題,其實並不成為問題。在東漢末年的動亂時代中,孫堅、斯從這種型別的人物不是個別的。

《三國志》中《吳志》的史源,主要來自孫吳的官修史書韋昭所撰《吳書》,對孫堅這種不光彩的早年生涯,當然要為之隱諱。上引的這番對話,僅是為了讚揚孫策、孫權的這位母親慧眼識英雄,力排眾議,嫁與孫堅,這才被保留下來的。因此,人們需要進一步具體了解孫堅的這種劫奪行徑,只能用當時同一型別的人物進行比擬,上引《賀齊傳》的斯從即是如此。

這裡再引用乙個更為典型的事例。《三國志·魏志·劉曄傳》說:「揚士多輕俠狡傑,有鄭寶、張多、許幹之屬,各擁部曲。

(鄭)寶最驍果,才力過人,一方所憚。……(劉)曄曰:『寶無法制,其眾素以鈔略為利。

』」上面說過,這裡所謂「輕俠狡傑」,簡言之即是「輕狡」。當時如鄭寶等「輕俠狡傑」之徒,從上引史料看來,應該具有如下特點:首先是「驍果」,即勇敢果健;其次是擁有「部曲」,即個人的武裝力量;最後則是這支武裝力量一貫「以鈔略為利」,亦即打家劫舍的勾當,為當地所畏懼。

孫堅的「猛壯」,即鄭寶等人的「驍果」;孫堅的「輕狡」,即鄭寶等人的「輕俠狡傑」,「以鈔略為利」;吳夫人的深恐拒婚孫堅從而「取禍」,亦即鄭寶等人的為「一方所憚」;孫堅既是「輕狡」之士,當然更擁有一定的武裝力量。還不能忘記,孫堅是吳郡富春人,同一型別的斯從也是會稽剡縣人,吳郡、會稽都屬於揚州,也正符合「揚士多輕俠狡傑」這一事實。

3樓:山河拾荒

孫堅的能耐怎麼能說是拼兒子拼出來的?

董卓討伐佔中,孫堅乃唯一乙個的忠義勇烈的英雄,也是唯一一支數次與董卓軍隊進行正面交鋒且取得大勝的軍隊,在曹操兵敗汴水,袁紹遲疑不進,酸棗聯軍瓦解,天下人駐足觀望之際,他依舊孤軍奮戰,斬殺華雄,擊退呂布,攻入洛陽。戰功赫赫,可謂英雄!

4樓:淚痕春雨

孫堅之所以是孫堅,是因為有兩個優秀的兒子。

人生在世,有時候靠拼爹,有時候還得靠拼兒子、拼孫子。

單就孫堅死時的成就,放在歷史書上,恐怕也就是軍閥甲、軍閥乙的水平。就他的成就,能史書上留下百八十個字,恐怕也是可遇不可求的;更大概率上,我們只能在歷史書的字縫中找到他的名字。

問題是,孫堅死後,他的大兒子孫策割據揚州成為一方諸侯;他的小兒子孫權在此基礎上,又成功佔據荊州、征服交州並且開國立號。孫堅寫在歷史書上,自然也牛X無比了。

歷史書上很多這種人,最經典的就是努爾哈赤。

如果努爾哈赤的歷史,在他死後就結束了,那他放在歷史書上,恐怕也就是蠻族首腦甲、蠻族首腦乙的水平。翻開歷史書,恐怕沒有幾個人會記住他的名字。

問題是,努爾哈赤死後,他的兒子皇太極、多爾袞、孫子順治,重孫子康熙統一長城以北、入主中原、開創盛世。努爾哈赤寫在歷史書,自然牛X無比了。

5樓:喻以流年

一句話:可惜了。

我們可以用他和曹操做乙個對比——選這兩人,是因為討伐董卓的盟軍成立之後,很莫名其妙的......按兵不動,並沒有和董卓軍打過幾場。史書中,和董卓有過交戰記錄的,只有曹操和孫堅

因此我們就從兩人在伐董過程中的表現來開始說。

細心的筒子一定已經注意到了,在聯軍之中,並沒有孫堅的名號。這是因為,孫堅是作為袁術的將領參戰的。

其實孫堅成名很早,早在靈帝年間,孫堅就因為平叛,被任命為長沙太守,封烏程侯。

只不過孫堅武人出身,所以一直不大被士大夫們看得起;而且孫堅自己生性魯莽,曾被人當槍使,殺了自己的上官,最後實在沒辦法,只能投靠了袁術。

孫堅和董卓的部隊交了幾次手,總體上來說,勝多敗少。除了剛開始的時候吃過一次虧,後來基本上能稱得上是作戰勇猛,所向披靡

對於孫堅,董卓很是頭疼。兩人是老相識了,在西涼戰場上就曾有過接觸。當時,作為方面大員的董卓,對只是個小參軍的孫堅頗為欣賞。

都說董卓有識人之名,這話還真不假,孫堅這個當年的小參軍,後來果然把他的手下打得滿地找牙,還殺了都督華雄。

眼見別的小弟都被揍趴下了,董卓大哥決定自己上。這個直來直去的粗人,這次竟然學會了先禮後兵,他派人去和孫堅說,要不我們結個兒女親家?

孫堅說,啊呸,滾!

好吧,那就真刀真槍的幹吧!只可惜,董卓親自帶兵上陣,卻還是打不過孫堅,只能退走。臨走前,董卓把呂布留在了洛陽。但呂布連個城都守不住,被孫堅趕出了洛陽城。

孫堅接收了洛陽以後,打掃好宮城,修復了被呂布帶兵盜過的東漢皇陵,然後把盟軍的大佬們全都請了進來。

大佬們一時開森壞了,這特麼可是大捷啊!雖然這時漢獻帝已經被董卓劫持到了長安,雖然洛陽城裡早已幾無人煙,巴特!收復都城這種事,還是很值得慶祝的呀!

群雄於是置酒高會,一時間熱鬧非凡。

這種不思進取的心態,被乙個與會者記錄在了詩中: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這個人就是曹操,這首詩就是《嵩里行》。

曹操對群雄的這種態度痛心疾首,幾番勸誡應該乘勝追擊。可無奈,大家酒喝高了,都以為曹操說的也是醉話,並不當真。

眼見無望,曹操於是自行率兵追擊。結果被董卓的部將徐榮打了個埋伏,差點死在戰場上。

曹操輸得灰頭土臉,只能再回酸棗(聯軍主力屯兵於此),力勸大家齊心合力,一起伐董。可這個事在別人看來就很搞笑了,你打贏了回來嘚啵幾句,我們聽著也就是了;現在打輸了屁滾尿流的回來,還有什麼資格瞎逼逼!

曹操大失所望,心灰意冷之餘,離開了酸棗。

曹操的下一站是東郡,從此以後,他和董卓再無交集。天下已然大亂,既然討伐董卓不可為,那就為自己的將來打算吧!此後,曹操討黃巾於青兗,迎獻帝於許下,破袁紹於官渡。

當然,那是另外的一番波瀾壯闊了。

而所謂的聯軍,屯兵於酸棗數月後,終於產生內訌。在糧食吃光以後,群雄相互傾軋,混亂不已。

孫堅此時盤踞於魯陽,但很快這裡就被袁紹任命的豫州刺史侵奪,孫堅只得退走。

轉年,袁術與劉表因南陽的歸屬開戰,孫堅奉命征討劉表,中流矢而死

曹操與孫堅,兩人頗多相似之處,都是勇於任事,作戰勇猛,而且此時還都懷著對大漢朝的責任心。但是,再看兩人從戰前到戰後的變化,結果卻已經頗為不同。這當中:

兩人的最大區別,在於觀念意識上的不同。

兩人一樣的參加聯軍討伐董卓,但經歷挫折以後,曹操已經敏銳的意識到天下大亂,於是放棄了之前的設想,轉而轉戰四方,積攢實力;而孫堅呢,空負一身武力,卻從始至終都心甘情願地依附在袁術手下任職,為袁術東征西討,最終死於戰場。

而如果他當時不死,我們甚至可以假設,他可能將永遠是袁術麾下的一名大將。他的忠誠,固然讓我們讚賞;但他對時局的不敏感,同樣讓我們覺得可惜。

大家懷著共同的革命理想走到了一起,走進了酸棗。但到了互道分別之際,在說完彼此珍重之後,大家已經各不相同。回顧孫堅,我們不得不說,不管是整體的大局觀,還是擇主而事的眼界謀斷,他都乏善可陳。

這裡再補充一句:回顧孫堅短暫的人生,他和吳國的建立,關係並不大。他對於孫策最大的助力,可能是留下了一些部曲,諸如程普、黃蓋等。

但幸好,孫策的能力和遠見都在父親之上

除了作戰勇猛這個兩人都有的特徵以外,孫策相比於孫堅,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孫策有積攢實力的意識。在孫堅死後,孫策設法脫離了袁術的控制,自立門戶。

然後,才有了後來的三分天下有其一。

回答完畢。

個人公號:喻以流年

如何評價歷史上的馬超?

Seven Miles 大孝子。人中之傑 彭黥之徒。黑漢中王 高祖 馬超那些人智商基本等於曹爽。中國處理人質事件為什麼只強攻?你品 馬超投降也不能保全家人,保全家人唯一的辦法是戰爭勝利。衣帶詔是筆糊塗賬,曹操是個寧可錯殺的狼滅。關中所有諸侯 程銀 馬鐵 馬休都不相信曹操版 洛水誓言 曹爽投降全家讓活...

如何評價歷史上的王朗?

王朗 Gehrman 哈哈,讀書讀得少,不知道歷史上的王司徒到底如何。但是,我們可以從三國演義慣用思路反推,羅貫中的寫作手法善用對比寫法,為了捧劉備,黑曹操,捧諸葛,黑周瑜,捧龐德,黑於禁,等等。但仔細一看,能被使用來黑A捧B的,A實力不弱,甚至很強。所以說,能讓和拿來和諸葛亮撕逼被黑死的王朗,肯定...

如何評價歷史上的玉器文化?

萄道人 有玉器文化。玉器文化不是石器文化的變異文化。玉文化和石器文化不是先來後到的關係。古人在材料使用最早時是玉石不分。比如出土的石器裡,有些石器是燧石,有些則是石英岩,或者瑪瑙。二者都作為實用器混用。而在今天,石英岩,瑪瑙屬於玉石。再後來,由於美觀稀有,就有了分別,有了和氏璧的故事,這可能是中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