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發動的高平陵之變究竟是怎麼回事?

時間 2021-05-06 20:33:11

1樓:

其實挺令人費解的

論權力,司馬氏只是掌握了太后,但是曹爽可是跟皇帝在一起!且皇帝已經17歲,如果皇帝和太后分別下詔,各州將軍會聽誰的是很明顯的

從邏輯上看,曹爽執政十多年大權在握,根本沒有造反動機,而司馬懿已經沒有實權很久了,只要稍微過段時間,大家就能回味過來了~

最重要的糧草方面,大司農桓範是死站曹爽的,而且有印信~可以調動天下糧草,其他人即使想幫司馬,調不動糧草阻力太大

這種情況下,曹爽居然選擇投降也是很奇怪

2樓:

只要願意找,每個人都能找到理由去背棄對著天地立下的誓言。

曹操背信棄義欺負漢室孤兒寡母,五十年不到就孤兒寡母被司馬懿欺負回來。

司馬懿違背誓言斬殺曹爽三族,司馬家族後來也被劉裕滿門抄斬。

孫權背棄誓言背刺關公,七個兒子沒乙個長命,孫子們被孫皓殺光。

3樓:才吃了

結論先行,高平陵之變是皇權和門閥士族的最後的博弈。

博弈的開始,身體更好,大腦更厲害的曹植是顯然的更合適繼承人。可士族嘴炮厲害,把乙個並沒有通行秦漢的,從故紙堆裡找出來的繼承制度說成是宇宙真理。強行改變了帝國的繼承順序,讓體弱的能力差的曹丕當了皇帝。

而士族卻在兩代體弱皇帝的無力監管和禮讓下,把本該屬於皇權的地方軍權拿到自己手裡,皇權旁落嚴重。

少東家曹爽為了奪回權力,開始改革,可惜手下的人志大才疏,加士族暗中搗亂,空有大印,確號令不出洛陽。又出一招,在自己親族的夏侯玄的地盤上,進行伐蜀,最後士族在後勤上搗亂,本來露臉的伐蜀,弄的是灰頭土面。

4樓:慕尼黑的麥克白

司馬懿這個人很狗,被「應變策略,概非所長」的諸葛亮打得滿地找牙,最後優勢兵力卻只敢據守不出,但是他把諸葛亮耗死了。

司馬懿這個人很狗,曹爽乙個小屁孩說給司馬懿架空就架空,就這麼蠢的乙個人能給司馬懿杯酒釋兵權。司馬懿什麼都沒有做就交出了一切權力,其實一家獨大的局面曹魏皇族也不願意看到,奈何司馬懿不爭啊!小皇帝不懂事,太后又是個傳統的封建女性不太懂政治,結果司馬懿就讓曹爽這麼個小毛孩順利奪權了。。。

但是曹爽畢竟是曹爽,他的人際能力不太合格,把能得罪的人都得罪了,把可以不得罪的人也得罪個遍。後來狠查曹爽謀反的孫禮原本是魏明帝安排給曹爽的顧問,結果曹爽不待見他給他一貶再貶,本來乙個妥妥的自己人,硬是被曹爽弄成了仇人。就曹爽這種低下的人際能力,才給了司馬懿謀反的野心。

後面司馬懿謀反經過大將軍府去武庫,曹爽家臣居然說「天下事未可知」,不讓手下阻攔,與高貴鄉公衝擊司馬府時司馬家臣的反應形成了鮮明對比,司馬家臣為什麼不說「天下事未可知」?本質上還是曹爽家臣不忠。曹爽不僅外部廣結仇人,內部也弄不明白,但是封建制度就是這樣,乙個蠢貨靠著天賦地位就能壓任何人一頭。

但是最後,還是努力的人贏了,努力是可以彌補天賦地位的差距的

5樓:哞哞明

非常符合邏輯,一方面,司馬懿退居二線多年,風燭殘年,隨時會掛掉,一旦司馬懿死去,他南拒諸葛北伐公孫的功績,只能變成史書上的故事。一方面,官二代曹爽依仗父蔭,德不比位,還妄想稱帝。

司馬懿政變可以把自己的政治資本套現,如果不幹,他一死,司馬師陰養死士那些破事也夠他夷族了。

2023年前的故事,,,

6樓:

在下以為,高平陵之變的動因十分明確:於公曹爽一派任人唯親,軍事失利,曹爽本人優柔寡斷不利於國家長久發展。於私宣帝也可以獨操權柄。

其善後則乏善可陳。

誅滅曹爽三族背信棄義,屠戮宗親之後宣帝不臣之心可見一斑。

但是這也並不是重點。畢竟說實話曹爽逼宣帝確實有些得寸進尺。手段殘忍是沒錯,但不足以構成宣帝和晉朝得國不正的主要因素。

主要因素是,高平陵之變以後司馬氏與其追隨者缺乏篡位得國的戰略性步驟。收繳兵權之後不能立威並轉移國內注意力是其一,更加重要的是當時文帝明帝甚至武帝時代的老臣都在,此時最重要的是化魏臣為晉臣:架空老臣卻重用其子嗣,同時放權以提公升兒子們的威望。

宣帝在世時僅僅架空了老臣但缺乏後續的手段便忙於討逆...然後就死了。

以後作為長子的司馬師中年薨逝,司馬昭人望不如這位嫡長兄,導致不得不重用一幫投機倒把的篡臣。老臣不好意思也不能夠處理最後導致傀儡皇帝高貴鄉公被當眾弒殺。這才是司馬氏得國不正倍受指責的主要原因。

總而言之,從客觀角度,司馬懿司馬師在高平陵之變後壽命不夠長久使權力平穩過渡。從主觀角度來看,宣帝和他的繼承者空有野心卻準備不夠充分,導致高平陵事變這樣乙個良好的立威篡權收攏人心的機會沒有好好被利用。

7樓:慶安李樂斌

我覺得幾個回答中,司馬懿被抹黑的不輕,曹操篡位就是一代梟雄,司馬懿篡位就是大逆不道,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曹操誅殺伏皇后,懷有皇嗣的董貴妃也難逃毒手,何其狠毒,怎麼司馬懿篡位的時候曹氏就成了無辜的小白兔了

敗壞政治風氣這種莫須有的罪名也能加到司馬懿頭上,曹操殺皇后殺大臣沒有敗壞政治風氣,曹丕篡位沒有敗壞,曹爽穢亂後宮沒有敗壞,

可能是早年太損陰德,曹丕父子二人不過十幾年,曹睿更是子嗣斷絕,可以說是天亡曹氏,曹芳也好,曹爽也罷,都不是曹丕曹睿的血脈,曹爽的父親曹真只是曹操的乙個養子,如果曹爽奪權,曹家天下也是落於外人之手

之前的帖子很多人回覆,情緒都很激動,我很意外。其實黑司馬懿無非就是兩個點,很容易解釋,

第乙個問題,篡權的問題,這個問題很多人就是雙重標準,曹操、司馬懿都是篡權的重要鋪墊,後代都篡了權,你怎麼洗曹操都沒用,篡權本身本來就沒有什麼問題,天下並非某姓人的天下,你掌控不了自然就要讓出來。

第二個問題就是五胡亂華的問題,這個問題拿來黑司馬懿真是很無厘頭,後代子孫的事情關司馬懿什麼事,有些人說司馬懿不篡權就不會五胡亂華。真的是這樣嗎?首先,是不是曹操不篡權建立曹魏就不會有司馬懿就不會有五胡亂華呢?

這樣說,那要怪曹操啊,其次,如果司馬懿不篡權,曹爽執政,五胡亂華是不是有可能提前上演並且危害更大,東晉的半壁江山都保不住呢?

很多人雖然生活在新時代,但是內心裡這種君君臣臣的糟粕思想還是很重,司馬懿和曹操一樣,就是乙個了不起的歷史人物,妄加的道德評判完全不成立

8樓:薛康

隨便說說哈。

都是曹爽的鍋。

曹爽如果不是為了奪權如此壓制司馬,司馬未必敢於背水一戰高平陵反殺。

以司馬懿的性子,我感覺必然是走賈詡這種路子,保全自己全家老少安安穩穩度過晚年。

然而曹爽一而再、再而三的試探、不信任下,換做是我,我也會擔心會不會有朝一日被他弄得滿門抄斬。畢竟吳宮血案在前,不得不魚死網破一下。何況司馬家族並非沒有能夠一拼的實力。

我猜曹爽如果給司馬一點面子,曹魏政權至少還能安然度過許多年。

9樓:沈雅涵

2016.06.27 大規模修改

關於這個問題,我只從權力結構來回答;從權力結構來看,三人團最不穩定;為什麼三人團最不穩定呢?

三人行必損一人,具體的內容大家可以看看這個帖子《 為何投名狀裡結拜三人最後要自相殘殺? - 沈雅涵的回答》

話題就回到了高平陵之變了,高平陵之變的原因很多,但是有乙個原因是致命的,就是說曹睿託孤的人員結構是有問題的,錯在只託兩人曹爽與司馬懿,包括曹芳(背後是郭太后),剛好是乙個三人團;

前面說過,在所有的單數之中,三人團是最不穩定的,權力最終一定會集中在乙個人的手上,這就決定了政變一定會發生,至於權力最終集中在誰的手上,取決於綜合素質;事實上,曹爽與司馬懿確實發生了無數次的明爭暗鬥,首先是曹爽架空了司馬懿與郭太后(曹芳),然後是高平陵之變;

劉備託孤其實也是出現了結構性的問題,權力集中到了諸葛亮的手中;

這是曹睿託孤的第乙個錯,三人團是單數中最不穩定的結構(乙個人的話就用不著託孤了,因為就是皇帝專權)

第二個錯是沒有考慮到託孤大臣交還皇權的問題;皇帝長大了,權臣大多不願意還政的,新皇帝就面臨著託孤大臣還政的問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一般說來是兩個辦法

權力結構:顧命大臣至少是四人(雙數,五人團),人數越多,意味著關心的內容公共性越強,權力越難以集中在某乙個人手中(集權的難度越大);但是,人數不能太多,人數太多,眾口難調,就影響了政策的效率

年齡結構:顧命大臣的年齡越大越好,一般說來,小皇帝長大之後從託孤大臣手裡直接拿到權力的可能性非常小(康熙算例外),大多是熬死了託孤大臣後才拿到的,所以,老皇帝大多託孤年齡大的人,比如司馬懿、諸葛亮被託孤的時候年齡就很大了(這也是曹睿與劉備聰明的地方,也是漢武帝託孤霍光的失誤之一,霍光年齡可能不大,具體年齡查不到,不然的話怎麼死在漢昭帝的後面),問題在於,老皇帝沒有安排足夠多的人制衡這類樹大根深的老油條,無意中給小皇帝的還政造成了困難

這裡重點說一下為什麼顧命大臣至少是四人(雙數)的問題;託孤大臣越多,皇帝要求還政的時候,可以團結的人越多,比如說康熙的還政問題

康熙的輔政大臣是四個人索尼,鰲拜,遏比隆,蘇克薩哈;鰲拜;

按照道理說,鰲拜乙個人是無法徹底消滅另外三個人的,也無法徹底團結另外三個人,所以,鰲拜不可能乙個人完全集權;那麼,康熙就可以採取兩個措施來消滅鰲拜

團結中間力量(索尼),

利用鰲拜的敵對力量(蘇克薩哈)

一般說來,輔政的時間越長,權臣的敵對力量越有可能被消滅,比如蘇克薩哈被鰲拜所殺,所以,帝王能團結的只能是中間派,因此,抓鰲拜之前,康熙與中間派索尼的孫女結婚(康熙未成年,權謀不會如此嫻熟,真正操縱的是孝莊,沒有孝莊,估計只能等鰲拜死了,康熙才能收回皇權)

如果輔政大臣只有兩個人的話;最大的可能就是其中乙個人被消滅或者被壓制,權力完全集中在另外乙個人手裡,比如司馬懿消滅了曹爽,諸葛亮壓制了李嚴,最終輔政大臣只有一人;

這樣,皇帝沒有中間派可以爭取,更談不上對立面,皇帝收回權力就難了,劉禪根本就沒有收回皇權,曹芳直接被攆下去了

即使託孤四人,比如漢武帝託孤四大臣霍光、金日磾、桑弘羊、上官桀,輔政時間太長的話,皇帝收回皇權也很難,漢昭帝根本就沒有收回皇權,期間,霍光還廢立昌邑王,關鍵的原因是霍光有足夠的時間站穩腳跟(消滅自己的政敵與中間派)

所以,咸豐皇帝確立了以肅順為首的「八大臣」託孤體制(九人團),麻煩在於咸豐排除了宗室與外戚,導致外戚慈禧與鬼子六(恭親王奕欣)聯手發動了辛酉政變;

奇怪的是:隆慶的託孤大臣是三人(馮保,張居正,高拱),結構非常不合理,因為皇帝最多能團結三人中的乙個人(三個顧命大臣之中的兩人是抱團的),2比2 ,皇帝的力量根本不懸殊,談不上奪回皇權了;

事實上,馮保與張居正排擠了高拱(高拱只當了七天的顧命大臣),所以,直到張居正死後,皇權才回到萬曆手中

補充一下,當顧命大臣,無論是資歷還是級別,照理說,張居正都不夠(高拱是隆慶的老師,馮保是隆慶最寵幸的宦官),所以,有人懷疑是馮保強拉進去的,甚至是矯詔

所以,曹睿安排輔政大臣,從權力結構上就錯了(至少安排四人,年齡結構是對的,司馬懿已經足夠老了),以至於埋下了高平陵之變的隱患

究竟是司馬懿選對了曹丕,還是曹丕選對了司馬懿?

乙隻喵喵的貓 他們只是合作關係,誰也不是誰的臣子,黑吃黑。沒有君臣,只有兩個權利家面對面,就像劉備和孫權一樣。只是曹丕不知道司馬懿,其實不是臣子,是主公。就連司馬懿也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的命是主公 象罔道人 司馬懿由荀彧舉薦,曹操任用,跟曹丕有什麼關係?沒有司馬懿,曹丕依然能當皇帝,因為決定曹丕勝利...

如何評價FGO新出的英靈司馬懿?

象牙塔的法師 出英靈無非幾個氪點 人設萊妮絲 司馬懿 的司馬懿部分完全不存在,萊妮絲的部分也沒做好。強度騎階拐,評分快觸底了 卡面衣服不錯,人體結構奇怪。我估計不會抽。 伊茲梅爾大金盃 報告孔明大人!敵軍軍師司馬懿發來戰書一封!哼,我倒要看看他會說些什麼!念!親愛的歐尼醬 好可以了,不用念了 尋找最...

司馬懿的老師是誰?有多厲害?

專家于凱捷 唐代文學家韓愈在 師說 一文說深刻的闡述了老師的重要性,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說老師對於乙個人成長非常重要!乙個人能成為乙個偉大的人物,同樣也離不開曾經給他傳道授業的老師!都是名師出高徒,那麼,三國牛人曹操 劉備 諸葛亮 司馬懿的老師都是誰呢?先是曹操!史書上說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