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同樣是嬴姓,秦始皇就是嬴政而趙國以趙為氏了?

時間 2021-05-06 20:31:08

1樓:質明行事

姓以表血緣明所出,氏以殊貴賤別同異,戰國末期,隨著分封制的瓦解和周禮的崩壞,民間用法早已混亂,本不必過於深究。若必欲深究,則依周禮,雖血緣不更,而身份貴賤並非一成不變。大抵其幼年在趙國作質子時稱秦正,在他國者以父母國冠名也,以別於趙之公子公孫。

其父異人(後改名子楚)登基並把他接回國後稱王子正,以其為莊襄王之子也,或稱趙正,以其長於趙且從母為號,以別於他子耳。自己登基後稱秦正或秦王正,以國為氏也。然登基以後還用名的機會就很少了,對本國臣民而言反而要避諱,所以秦正之稱難見於文獻。

稱帝後還用名的場合就更少了,若必欲冠名而連稱可曰大秦始皇帝正,實際則幾乎沒有使用該稱呼的場合,除非祭天告祖罪己之類,雖稱名正,而未必如此裝B冠以始皇帝之號,不過以他的性格也難說,文獻不足徵,茲不論耳,依禮則謙稱予小子只怕還更妥帖些,可他偏偏喜歡用朕而不是喜歡予,個人的愛好也很重要啊。恐怕只有政敵不爽他的時候才稱趙正甚至呂正吧。他自己是不是會自稱趙正本人表示高度懷疑。

竊案,秦與趙同祖,秦之先君微時以趙城為榮,的確曾稱趙氏,然自秦襄公勤王得封諸侯,自當以秦為氏,又何必繼續攀附趙氏?氏之冠名,以殊貴賤別同異,稱趙正秦正甚至呂正皆有,而未必出於同一立場,蓋以秦為氏,乃官宣也。所以重要的不是稱某氏,而是何人何時何地何場合基於何立場稱某氏,如同以前叫人家小甜甜,而今叫人家牛夫人,人還不是同乙個人嘛,身份變了而已。

2樓:Yue Liao

嬴政說法不見於史記及更早的史料中,是姓氏合流之後非治史的文人用出來的。一般稱趙政,呂不韋列傳裡有呂政之稱。

司馬遷說秦以造父封趙城為榮,趙氏。造父不是秦的直系先祖,可以說是攀附表親。

秦成為大夫時有秦嬴、秦仲,故有觀點認為秦系以秦為氏。不過在秦國這一支封秦之前,就已有嬴姓秦氏,秦嬴一支會不會去搶這個秦氏不好說。

史記記載也可能有問題。齊太公世家裡記載春秋齊國繼承呂尚的氏為呂氏,而史料中則有「齊小白」(齊桓公)之稱。可能春秋齊國宗室以齊為氏,而後世為與田齊分別而稱呂氏;當然也有可能就是強調下是齊國宗室小白,非指代氏。

秦為趙氏一說,比較麻煩的一點是戰國末期韓非對秦王政的說辭中以「趙氏」指趙國。如果秦也為趙氏,多少有些奇怪。但話說回來,姓氏合流是乙個演變的過程,不會是截然的,或許秦為趙氏,但隨著姓氏合流、幾乎沒人直呼宗室的姓氏、外人稱呼秦宗室強調「秦」國的而非「趙」氏,結果多數人心中秦宗室就是秦氏。

秦亡後殘存宗室旁支以秦為姓,或有此因。

3樓:晉公子

秦、趙兩家如果要追溯淵源的話,可以上溯到共同的先祖飛廉。從飛廉之後,秦、趙慢慢分家了。嚴格的說起來,他們兩家的姓都是「嬴」,「秦」和「趙」是以封邑為氏。

不同的氏是怎麼來的,下面簡單說一說我的看法。

與殷商太過密切的政治聯絡使得嬴姓部族融入西周新政權的過程步履維艱。《逸周書·作雒解》記載:

周公立,相天子,三叔及殷東徐、奄及熊盈以叛。——《逸周書·作雒解》

周武王伐紂滅商之後不久,便溘然長逝。嗣君周成王姬誦年齡太小,在西周肇建、天下未定的紛亂情形下根本鎮御不住潛在的反對勢力。

於是武王之弟周公旦毅然決定攝政當國,代行天子之權,但這卻招來了管叔、蔡叔兩位宗親對他陰謀篡位的猜疑。管、蔡二叔為反對周公旦,聯合了殷紂王的兒子武庚祿父發動叛亂。

從《逸周書》的記載看,除「三監」(即管叔、蔡叔和武庚)治下的殷商遺民投入叛亂之外,徐、奄以及熊盈都參與其中。徐、奄二國俱是嬴姓,而「盈」據林劍鳴先生《秦史稿》所考,就是「嬴」,這說明嬴姓部族曾經大規模地捲入「三監之叛」,是僅次於殷人的暴動主力。

也因此,在周公平定叛亂之後,嬴姓部族遭到嚴厲的懲處也就成為了勢所必然的結果。

歷史文獻中並未明確記載飛廉的後人是否也參與到了這場叛亂當中,但三監之叛以後,飛廉的部族也分了家。其子季勝的後裔留在了山西,而另乙個兒子惡來的後裔則遷往了關中。

參考陳槃先生在《春秋大事表列國爵姓及存滅表譔異》中提出的研究結論——殷商方國鄭國的遺民曾在三監之叛後被遷往了陝西華縣,以便於西周王朝的監控——我大膽地做乙個推測,惡來的這一支後裔可能也是在類似的情形下被遷往關中的。

雖然被一分為二,散落在黃河的東西兩側,但這兩支部族後來在周朝的發跡竟然出奇的相似。司馬遷說:

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以善御幸於周繆王。得驥、溫驪、驊駵、騄耳之駟,西巡狩,樂而忘歸。徐偃王作亂,造父為繆王御,長驅歸周,一日千里,以救亂。

繆王以趙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為趙氏。——《史記·秦本紀》

又說:非子居【西】犬丘,好馬及畜,善養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馬於汧、渭之間,馬大蕃息。

(中略)於是孝王曰:「昔柏翳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賜姓嬴。今其後世亦為朕息馬,朕其分土為附庸。

邑之秦,使復續嬴氏祀,號曰「秦嬴」。

在周穆王和周孝王時期,飛廉的兩支後裔先後被賜予了封邑,封在山西趙城的那一支傳至後世,逐漸演變為戰國七雄之一的趙國;而封於陝西秦邑的那一支正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先祖。

值得注意的是,秦之與趙,之所以獲得周天子的冊封,都是因為擅長養馬,也就是說遲至西周中後期,他們仍是以游牧為主要經濟特徵的部族。

林劍鳴先生在《秦史稿》中曾說:

在經濟生產方面,秦人祖先與殷人祖先也是最為接近的。殷人早先本是以狩獵、牧畜為主的游牧氏族,(中略)秦人先祖也是以游牧、狩獵為其經濟生活主要內容的。——《秦史稿》

從先民經濟形態發展的一般規律來看,通常都會經歷由漁獵而牧畜,再由牧畜而農耕的幾個發展階段。殷商時期的嬴姓部族擅長游牧,可能與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相關:即殷商社會雖已逐漸進入農業文明,但牧畜仍然是重要的產業補充。

然而,時代邁入西周之後,農業生產已經在西周王畿以及眾多的中原諸侯國中成為絕對的產業主流,秦、趙兩支嬴姓部族卻還依然保持著原始的游牧特徵。

大概是因為自殷商時代起,嬴氏部族就長期身處邊疆,戰鬥在中原王朝與少數民族衝突的第一線,中原文明的發展對他們的輻射作用有限,而戎狄的習俗卻潛移默化地遲滯了他們向農耕文明轉型的腳步。

雖然乍一看起來,秦、趙兩支部族的發展已經滯後於中原文明的程序了,但恰是這一點才凸顯出他們在周天子眼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中原王朝對少數民族的戰爭離不開馬匹和兵車,而秦、趙兩族不但擅長養馬,長期與戎狄雜居的經驗更使得他們熟悉這些少數民族的作戰方式,因此要挑選抵禦戎狄的急先鋒,秦、趙實在是再合適不過的人選了。

根據《史記·秦本紀》的記載,到周宣王時期,秦人首領秦仲被封為西垂大夫,受命攻擊西戎。而《趙世家》則說,趙氏首領公仲則在周宣王討伐姜戎的千畝之戰中充任了天子的御者。這一仗周軍雖然慘敗,但因為公仲的英勇善戰,周宣王僥倖逃過了一劫。

值得注意的是,《左傳·定公四年傳》中曾經提到,當初周公平定三監之叛後,將一部分殷商遺民分化瓦解,由姬姓封君們帶去了封國。魯國分到了「殷民六族」,衛國分到了「殷民七族」,而晉國則分到了「懷姓九宗。」

可趙氏明明身在山西,近於晉國而遠於王畿,但周天子卻沒有將他賜予晉國,而是直屬於自己的領導,這便不難看出趙氏獨特的戰略和軍事價值。

節錄自「知乎」專欄——「晉公子讀《史記》」

4樓:夢露居士

嚴格地說秦始皇不叫嬴政,但是叫他嬴政大家都知道是誰,因此成為通行的稱呼。

那麼秦始皇到底叫什麼,或者說他的氏是什麼?

《史記》裡,司馬遷說秦始皇姓趙氏,所以根據這種說法應該叫趙政,漢人也經常這麼稱呼秦始皇。但是司馬遷沒有說明為什麼他姓趙氏,後世學者有兩種解釋:

第一,秦王一族都姓趙。

因為秦王的先祖非子與趙王的先祖造父同宗,造父是周穆王的司機,救亂有功,被封在趙城,所以姓趙氏。而非子一族以造父為榮,所以也姓趙。

(我腦海中突然冒出趙太爺那句:「你也配姓趙?」)

但這個說法的問題是,秦王的祖先以造父為榮,但秦立國後,他們還會以造父為榮,繼續姓趙嗎?

先秦人改氏是很常見的事,如商鞅是魏國的庶孽子孫,本以公孫為氏,到了魏國以衛為氏,到秦國被封在商地,以商為氏。那麼說秦人上千年沒改過氏,甚至立國後都不以秦為氏,顯然不太可能,除非他們當精趙當上癮了。

所以秦王們也應該像其他諸侯一樣以國為氏,姓秦氏。

第二,秦始皇生於趙國。

這個解釋的可能性很大,高誘在注《淮南子》的時候就這麼說。秦始皇的身世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贅述了。

雖然按理來說,在他父親登基之前,秦始皇應該以公孫為氏,叫公孫政,父親登基之後,應該改為公子政。但是很可能秦國貴族歧視秦始皇身份低微,甚至來歷不明,故意稱他趙政。

但是,當秦始皇登基後,顯然不可能再以趙為氏,而應當以秦為氏。

漢人稱秦始皇為趙政,很可能是出於貶損秦始皇的心理,有點揭老底的意思。甚至有漢人稱秦始皇為呂政,如班固。

5樓:

關於這個問題,我在另外乙個類似的問題上已經詳細解釋過了。

為什麼為什麼秦始皇是贏姓趙氏?

下面簡單說明一下,由於問題比較複雜,想看更詳細的解釋的親們可以直接去看原文。

對於趙人來說,他們的姓是嬴姓,他們這一支形成於造父封趙,顯然造父才是他們真正的祖先。對於趙人來說,「趙」對他們來說更重要,所以他們稱嬴姓趙氏,他們也更願意強調自己是趙氏,周室也以趙人稱呼他們。

而對於秦人來說,他們這一支正式形成於非子封秦——在那之前,嚴格來說他們其實是沒有氏的,而趙氏只是遠方親戚的氏,或者說「趙」對於他們的身份並不重要——非子受封之後他們才有了自己的氏,所以秦人當然更願意強調自己是贏姓秦氏,而非趙氏,而秦作為正式封地,當然也可以稱為秦氏。「秦」對秦人來說更為重要,所以他們稱「贏姓秦氏」——也就是說說,雖說秦趙同祖,但秦人真正意義上的得氏祖先是非子,趙人真正意義上的得姓始祖是造父,距離他們共祖飛廉已經很多代人了——如果有自己的封地,有自己的氏,何必借用遠方親戚的呢?

非子受封秦邑並獲得嬴姓宗家的地位,主持祭祀嬴姓列祖的地位開始。也就是說,從非子這一代開始,惡來的後裔才有了自己的氏,非子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秦人的得氏始祖,後世子孫可以正大光明地祭祀非子而不必從飛廉開始祭祀了。對於秦人來說,非子才是他們真正意義上的祖先。

需要注意的是,《史記》的原文是「使復續嬴氏祀,號曰秦嬴」,「復續」在這裡指的是重新冊封,意思是強調惡來的後裔,自非子開始,可以以贏姓秦氏自稱了。

此外,非子還獲得了一項巨大的權力——續嬴氏祀。這個權力非同小可,標誌著嬴姓宗家從趙氏轉到了秦氏身上,自非子起,秦氏成為嬴姓宗家,獲得了祭祀自大費起嬴姓列祖的權力。

那麼為什麼天子要指派非子成為贏姓宗家來主持祭祀嬴姓列祖呢?

其實說起來就很簡單。依西周和春秋時期的宗法制,同姓一旦獲得封地即可有自己的氏,等於自立門戶,可以祭祀自己的得氏始祖,而沒有獲得封地之前只能祭祀更遠一級的祖先。再舉個更為複雜的例子,大費有兩個兒子,長子大廉,幼子若木,若木被封到徐國,他的子孫在祭祀祖先時要從若木開始祭起而不會追溯到大費,同時徐氏只是贏姓的分家,也無資格祭祀大費(此時祭祀大費的還是嬴姓宗家,即大費的長子大廉);同理,大廉的後裔飛廉時分為惡來(秦)季勝(趙)兩支,其中季勝的孫子造父受封於趙,他的後裔在舉行祭祀時要從造父開始而不是追溯到飛廉(當然作為贏姓宗家,同樣要祭祀得姓始祖大費)。

非子作為趙氏混飯吃的遠房親戚,無論如何也是沒有資格更不能祭祀惡來的(因為惡來沒有受封,也沒有氏),而由於祭祀得姓始祖大費的權力為作為嬴姓宗家的趙氏壟斷,所以只能祭祀更早的祖先飛廉。

換句話說,非子作為惡來這一支子孫,一開始也只是作為趙氏的陪襯存在的——他們沒有自己的氏,不是趙氏的分家(因為從飛廉時兩家就已經分開了),不能祭祀和自己關係最近的祖先惡來。非子受封后,有了自己的封地秦邑,意思就是說從此以後惡來這一支子孫也有了自己的氏(嬴姓秦氏),所以非子的子孫從此便可以名正言順地祭祀自己的得氏始祖非子而不必追溯到飛廉了。同時,由於後面秦仲的兒子公子康被封到梁,梁公室祭祀時也只是從公子康祭起而不必去追溯到秦仲(當然作為嬴姓宗家的秦公室還是得照例祭祀秦仲)。

至於為什麼讓非子擔任嬴姓新的宗家,這與西周時分封制遵循嚴格的血統原則有關。周初,除了宗室各個姬姓諸侯之外,華夏人的八大部落中的七個(即其除姬姓外的其他七姓)能被分封諸侯的本來就沒幾個——事實上,縱觀整個西周時期,嬴姓得封成為諸侯的極少,唯一乙個實力還可以的徐氏既不在諸夏範圍內,又在更早之前被打回了原型——而在非子受封的時,嬴姓各分家事實上已經衰落了(包括趙氏),面臨著絕祀的危險。對於作為各姓共同的宗家周天子來說,任何乙個姓的絕祀都會演變巨大的政治風險——如果眼睜睜地看著嬴姓絕後而坐視不理,不僅在有損天子天下共主的穩定地位,還將面臨道義上的巨大缺失,同時還要面臨其他各異姓的猜忌乃至長遠看來還會威脅到周室自身(受制於同姓不婚的原則)——所以唯一合理的解釋是:

眼看嬴姓快要絕後了,周天子作為宗家又不能放任不管,這才指派秦氏取代趙氏成為嬴姓宗家,祭祀嬴姓列祖,後來到了秦仲時又分封公子康於梁,讓他們更多地繁衍人丁,這才將嬴姓從絕祀的邊緣拉了回來,總算也好對天下有個交代。

詳情見下圖。

非子獲得這項權利之後,意味著秦氏正式取代趙氏成為嬴姓宗家,壟斷了祭祀得姓始祖大費的權力,同時由於封氏,非子也獲得了後人將他作為得氏始祖予以祭祀的地位,真可謂是實至名歸。

為什麼都稱秦始皇為嬴政而不叫趙政?

我說一點,始皇帝是嬴姓,趙氏,名政,稱趙政。不是你所謂的秦政,更不是秦氏。歷史講的很明白,先秦時期,男稱氏,女稱姓,縱觀史記皆是氏 名,舉例來說明 1李牧,嬴姓,李氏。2廉頗,嬴姓,廉氏。3商鞅,姬姓,衛氏,後得商氏。4項羽,羋姓,項氏。5趙雍 趙武靈王 嬴姓,趙氏。5呂不韋,姜姓,呂氏。始皇帝之母...

同樣是 ARM,為什麼 Mac 用就是王炸,Win 用就擔心明天的股價?

其實並沒有那麼複雜,主要是兩點 蘋果的arm晶元實現了x86的記憶體模型,從而極大地提高了x86軟體的模擬速度 m1的mac出的比windows arm晚,趕上了x86 64指令集專利過期和台積電的5nm成熟 前者讓蘋果模擬執行x86 64成為可能,而不是像win一樣只能跑x86,後者讓m1在功耗上...

為什麼同樣是地下到地上,同樣是上綜藝,福克斯被廣大說唱粉唾棄,而jonyj還是備受好評?

風月 節目播出後,emm我第一次開始關注他的微博,就覺得FOCUS好像和他自己所謂的 以和為貴 有些 出入 至少我覺得理論上的 以和為貴 應該是待人謙遜這樣一類的吧。但那個時候我就看到FOCUS說話有些鋒利,我當時雖然不是狂熱粉但也還是算喜歡他的,我看到那樣的言辭都覺得不太舒服。他就是很強調自己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