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在鄭莊公顯赫一時,到了春秋中後期則淪為晉國和楚國之間搖擺不定的棋子,這主要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時間 2021-05-06 14:14:18

1樓:Jackma

所謂天時不如地利。莊公小霸是得了天時,把握住了周室衰微後的時間視窗擴張勢力。但鄭國地處四戰之地,齊楚晉等邊緣大國回過味之後鄭國就難受了。

2樓:冬喵

鄭國在四戰之地,地勢平坦四周都是強國,唯一乙個弱一點的宋國還是死對頭,很難擴張。南北齊楚兩國交替強大,為了自保被迫當牆頭草,被南北一遍一遍的擼,那個時代最靠資源積累,外有強敵無法擴張,內有七穆改革困難,又一遍一遍被擼資源積累不了。作為少數幾個能活到戰國的非大國,又能一遍一遍的抵禦外敵其實已經很厲害了。

3樓:很急很關鍵

大夥發現沒,後期戰國七雄都是在邊境線上發展出來的,趙韓魏是晉分開的,晉與北方的外族狄相鄰,秦則是與西戎相鄰,齊位於東方,與東夷相鄰,楚則是與南蠻相鄰。這些國家崛起都是靠不斷經營邊境,收服周邊這些外族的地盤發展而來的。

這樣的位置有兩個好處,一是不易引起與其他諸侯國糾紛,我消滅的都是夷狄蠻戎,是給天下謀福利,實則悶聲發大財。另乙個就是在後期互相兼併的時候都可以遠交近攻,不易受到腹背夾攻,就像打架要佔住乙個牆角一樣。最近看 @史圖館 的中國歷史地圖變遷,感覺春秋時這些邊境大國真是為現在中國版圖做出了巨大貢獻,像遼東,冀北,陝西,巴蜀,山東,江蘇,浙江,兩湖這些現在已經預設是咱們中華核心區域的地方,是那個時候才算自古以來的。

中原那些國家,雖然有些開始時很強,但要發展就得吞併周邊其他諸侯國,都是周天子分封的,落人以口實,容易拉仇恨,被群而攻之。

4樓:綠琥珀

原因是時代變遷,本質是生產力發展造成的國力不均,直接原因是鄭國沒有在變革中佔據優勢。

所謂禮崩樂壞,王室衰落,井田漸廢。生產力的提高,讓諸侯蠢蠢欲動。分久則合,許多的小國被吞併,後世言五霸七雄者也。

這樣國與國之間差別就顯露出來了。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國,戰車千乘的中等國家,還有更強大的萬乘之國。

觀炎黃與蚩尤大戰,頂天也就幾千人。跟後世動輒幾萬幾十萬人的大戰沒有可比性。

春秋早期就差不多這樣,今天你派五百人打我,明天我派六百人找場子,反正大家實力都差不多,小打小鬧。後期就不同了,大國掌握大量優質資源,強者恆強,鄭國在春秋後期,說是千乘之國都有很大水分,不得已夾在晉楚之間,夾縫求存。

如何評價知乎使用者鄭莊公?

乙個繼承著紅衛兵批小將餘毒的民科。像他這種民科,其實就和三體中那些批判葉哲泰的紅衛兵一樣。凡是西方的凡是權威的我都要打倒批判 可能也是他自己相當權威 不斷否定什麼相對論啦什麼的,可是又拿不出最專業的依據,就說著一些用高中初中知識解發布來的一些奇奇怪怪的理論。為什麼這些民科總是糾結於這些眾人皆知已被證...

鄭莊公是要還是不要許國?

魔法師八段 當然心裡想要。本身這事就是因為想要許地,才引起來的。拿鄭地跟魯國換許地,結果魯國收了鄭地沒擺平許國,這才找個由頭糾合齊鄭一起伐許。起兵之初,鄭莊公就盤算好了的。許地離鄭近,離齊魯都遠,他們肯定會把地盤推讓給鄭,再得鄭個人情。鄭莊公可是當時的牛人,文韜武略都是首屈一指的人才。早把應對之策想...

為什麼春秋五霸中沒有鄭莊公?

X 子晞 網上盛傳 春秋五霸 共有2種說法,其實不對,從古至今,關於 五霸 至少出現過8種說法,此外還有一些說法是將夏商時代的一些驍將也算進來,那些已經超出了春秋時代的範圍。這8種說法如下 齊桓公 晉文公 秦穆公 楚莊王 宋襄公 史記索隱 3 齊桓公 晉文公 楚莊王 吳王闔閭 越王勾踐 荀子 王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