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末代皇帝》最後年邁的溥儀在太和殿同小紅衛兵之間的鏡頭?

時間 2021-05-06 11:49:01

1樓:無間道陳永仁

溥儀(尊龍飾)的一生在電影中娓娓道來。他從三歲起登基,年幼的眼光中只有大臣身上的乙隻蟈蟈,江山在他心中只是乙個不明所以的名詞。長大了,他以為可以變革,卻被太監一把火燒了朝廷賬本。

他以為自己是大清江山的主人,卻做了日本人的傀儡。 解放後,他坐上了從蘇聯回來的火車,身邊是押送監視他的解放軍。他猜測自己難逃一死,便躲在狹小的衛生間裡,割脈自殺。

然而他沒有死在火車上,命運的嘲笑還在等著他。wg的風風雨雨,在他身上留下了斑斑傷痕。

2樓:triz user

溥儀=困在君王身份裡的蛐蛐;

小孩=困在紅色裡的蛐蛐;(蛐蛐從籠子爬到小孩的紅領巾上就是在暗示這個)

監獄長=困在文革裡的蛐蛐;

但無論是君王身份、紅色還是文革,都是曾經或當時正在上演的歷史。也就是說,導演想表達每個個體都是困在歷史中的蛐蛐。當然也包括直接被紅衛兵束手以及呵斥下跪的監獄長。

3樓:楊樹

看到很多都提到了最後的自由,電影中對自由一詞感觸最深的除了蟈蟈最後被放出來了,還有溥儀的淑妃的最後乙個畫面,她跑向雨中,淋著雨,在接過傘後,不久,像是獲得了新生,然後還了傘,在雨中消失,在傘這裡人物前後的表達不太一樣,在看完電影後,很震撼這位不是中中國人導演但是拍的很好的作品。致敬

4樓:二師兄

結尾需要簡短,因為故事結束後人們往往失去耐心,不會樂意看太長的東西。

而簡短的東西必然無法直接傳遞豐滿的內涵,就需要利用人們固有的想象力。

各種好的結尾都是這樣,利用時空的轉換,把人的想法引導到不同的位置。越開放,越隱晦,可能性越多,甚至越有爭論性越好。

就給你指向星空,你就可以想在那顆星星上會有怎樣的故事。

在這個電影中,分別講述溥儀在清末,建國前,建國後這幾個時段的經歷。結尾,先是講文革中典獄長被批判,溥儀回到故宮,時間向後延伸,又通過蟈蟈把時間帶回清末,最後通過遊客把時間帶到現代。

地點不變,人物不變(溥儀消失而不是死去意味著他的魂還在),而時代改變。

最後是我個人的體會,多數遊客在故宮無法體會溥儀所經歷的變遷,這正是人生的常態,人是孤獨的,沒有人能真正理解你,正所謂士為知己者死。而這部電影,帶你從溥儀的視角看世界,藉此看到遊客的膚淺。讓我們反思自己其實都是那些膚淺的遊客,很少真正的理解歷史。

5樓:樹不臨風小潘安

溥儀登基的時候,表現很不安分,他爹為了安撫,告訴他:「這就快完了。」這句話聯想到大清結局,很玩味。

邊上大臣聽完這句話表情。

6樓:十餘年

有些長篇累牘的回答,真的是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沒有乙個人提到乙個細節,最後回到皇宮的那段劇情, 是有年代交代的, 2023年!(再結合片尾乙個劇情, 導遊說到溥儀「猝於2023年」, 跟溥儀回到皇宮那一幕是同一年!).

所以導演是在暗示最後那段劇情, 就是溥儀猝年

再說的白一點,就是溥儀的靈魂回到了故宮,做了最後一段逗留,於是就有了那段情節: 跟男孩的對話,然後靈魂消失,以及那個居然活著的蟈蟈。

所以這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為什麼最後那段有些不合邏輯的寫意和藝術化處理.

7樓:大大大大妹紙

個人認為因為溥儀和小紅衛兵的對話,大概是小紅衛兵不相信溥儀以前住在這,溥儀像個孩子一樣,找到幼年時藏的蟈蟈籠,引出了溥儀的前半生像蟈蟈一樣被束縛

8樓:

最後和小紅衛兵對話那一段有可能是晚年溥儀內心的最後歷程,而不是現實發生的事情(蟈蟈不至於活那麼久吧?)蟈蟈和小紅衛兵的含義樓上很多高人提出了,就不班門弄斧,至於溥儀突然消失,有可能是暗指溥儀的生命在這時結束(2023年病逝)

9樓:力如太

我先說一下我對結局的看法, 首先1.文革中的監獄所長那是乙個意味非常濃厚的結局,指的是乙個封建過去另乙個封建的到來,比如紅衛兵問博儀你是誰,博儀說自己是一位園丁也表達了普通人無法改變現狀的無奈,電影中也多次聽到槍聲也是強調。2.

博儀來到王座前發現一位紅衛兵小朋友也是為了強調乙個封建時代的落幕另乙個封建又來了,最後將蛐蛐瓶子送給紅衛兵小朋友發現裡面還有乙隻活著的蛐蛐而回頭博儀已經消失不見了蛐蛐鑽出了那個瓶子代表了博儀這一生的無奈。前半生在紫荊城度過後半生在監獄度過乙個牢籠生活的解放。

10樓:

華文博大精深,同音字有多,真要解讀,那意思可多了去了,蟈蟈意味著都過去了,過過嘛。

突然消失了,意思是榮華富貴轉眼成空,一切都是空。

年邁的溥儀和紅衛兵相遇,意思是改朝換代,前浪死在沙灘上。

11樓:圖總裂夫司機

紅袖章和龍袍一樣,是一種身份標識。當年,乙個孩子披上龍袍變成皇帝;現在,乙個孩子戴上紅袖章成為紅小兵。但是這些身份標誌對孩子都沒多大意義,蟈蟈才是重要的。

12樓:

結尾讓我一驚的是那句 prove it

影片裡上一次出現prove it的時候,溥儀是紫禁城裡的皇帝,小溥儀prove的方法就是讓身邊的隨從喝了一硯台的墨汁,沒有人敢違揹他,小皇帝在用權力證明自己。

但結尾處,溥儀身邊沒有任何人會像當初那樣服從他的命令。我以為他會坐回龍椅上,悵然若失地回憶起當初的無上尊貴,感嘆今是昨非……結果他卻笑得像個孩子一樣,把他孩提時藏在龍椅下的寶貝拿出來送給另乙個小孩子。這時候我才覺得溥儀是真的釋然了,他樂於享受既得的自由,拋開了皇族仇恨和家國興亡,至於曾經的末代皇帝,那不過是他前半生的一段經歷,僅此而已。

13樓:趙婉如

第一次看這部劇的結尾,題主的問題同樣也是我的問題。學習了上面幾位的答案,感觸很深,我也來試著寫寫吧~

「我曾經是中國的皇帝。——證明給你看。」

老者笑笑,輕快地走上台階,從龍椅背後掏出了五十年前的蟈蟈盒子,遞給小紅衛兵。他緩緩地坐到曾經的龍椅上——這樣乙個叫做「溥儀」的老者,他承載了太多,五六十年沉重的中國歷史,他是最鮮明的體現。從三歲時登上至尊之位,到為驅逐出皇宮流離失所,也曾企圖恢復自己的地位而作了偽滿洲國的傀儡,然後學會解剖自己的思想,在充滿質疑與反抗的社會中尋找自己的生存之地……他從未掌握過自己的人生,只是為時代所裹挾的個體,是歷史悲劇的真實載體,然而——此時此刻,Sunny灑進太和殿,灑向龍椅和坐在龍椅上的他的臉,他看著拿著蟈蟈盒子的小孩子,剎那間獲得了徹底的解脫。

大殿裡,小紅衛兵開啟盒子,乙隻蟈蟈跳出來,爬到他身前的胸章上。這時,老人消失了。他的生命隨著那個時代的沒落而離去,可歷史長河卻毫不留情地滾滾向前奔流著。

時空流轉,當年的小皇帝變為了現在的小紅衛兵,乙個新的時代又將來臨,又將會有許許多多、許許多多的個體被捲入這個未知時代的漩渦中,被掌控,被裹挾,被迷失。

而永遠有著這樣乙個場景,一位老者安詳地坐在椅上,Sunny照著他洋溢著笑容的臉。他不是「溥儀」,他只是一位老人,卻在即將逝去時笑得像個孩子一樣。

這一刻,讓靈魂回家。

14樓:喬敏芝

你可以這麼看

溥儀是舊時代皇權最為至高無上的代表

小孩是新生最高權利的代表

而那個蛐蛐是類似於玉璽一樣意義的東西

老去的溥儀之所以是舊時代的代表是因為他是個老人,而舊時代已經2000多年了,已經很老了。而那個小孩,同時是個紅衛兵,這就是新生政權的典型代表= ̄ω ̄=(難道不是麼,紅衛兵= ̄ω ̄=)

而對話可以理解為→_→

小孩:你是以前的政權最高代表?

溥儀:是的= ̄ω ̄=

小孩:吹牛X誰不會啊,你證明啊(>ω

溥儀指著小孩然後上去其實就是小樣,你等著,然後拿出了他小時候玩的蛐蛐給了小屁孩:你看→_→這是證明(>ω

然後小屁孩拿著走了下去,證明了價值後想要更多的,一回頭╭(°A°`)╮

人呢!!!??

不見了!!

還有好多呢!

怎麼辦?

然後小孩現在開始刨人家祖墳,譬如秦始皇陵墓什麼的(>ω貌似表達清楚了= ̄ω ̄=差不多就這意思吧

15樓:陳幸福

這部電影是近一年才看的,並且看了不止一遍,估計就我的理解說說看法吧。 蟈蟈的重生是象徵了溥儀的新生,同樣是在龍椅前,原來他是皇帝,現在他只是乙個普通人,甚至是乙個身形佝僂老頭。當初他溥儀登上皇位,放入蟈蟈,代表了他人生的乙個新的階段,而朝代更迭,身份轉換,蟈蟈又一次出現,意義更顯不同。

以乙個普通者的身份再次來到這個自己曾經作為主宰的大殿,什麼都變了,卻只有乙個蟈蟈還在,而且生機勃勃。說明溥儀是願意自己有這一次的新生的,甘願有這身份的轉變。誰不不能攔截新時代到來的步伐關於第二個問題。

我們總是說好了傷疤忘了疼,那是因為傷疤結痂,自己看不到曾經的鮮血淋漓了。而溥儀年老回故地,就有點自接傷疤的意思。我們不想面對一件事的時候,總是逃避,因為我們沒有膽量。

而影片中的溥儀勇氣十足,他竟然回到了故地,並笑呵呵的跟乙個小男孩愉快的交流。我想,是因為他真的放下了吧。真正放下的人,總是能夠坦然面對任何事的。

影片這樣安排依舊是顯現時代更迭的必要,試想,末代皇帝溥儀都放棄復辟了,思想中根深蒂固的東西已經剔除了,那些有封建思想的人還能說什麼呢。

16樓:

完整版有較多鏡頭強調「紅衛兵」和「紅太陽」,刻意的描寫等待紅燈行的群眾

導演的意圖應該是:表現皇帝及皇權一直在中國存在皇帝倒了嗎?沒有,舊皇帝不在了,雖然舊皇帝也沒人認識了,溥儀要買票才能進去曾經的宮殿。

但是跨越半個世紀蟈蟈還活著,為什麼,這個鏡頭的含義是皇帝從未死去。

這個皇帝就在外頭被萬壽無疆,誓死捍衛著……最後導遊告訴遊客,最後乙個皇帝早已經死了,遊客還是要來瞻仰龍椅……

17樓:雞賊廿

不管他是末代皇帝也好,不管他是偽滿的傀儡也好,都是身不由已,晚年夢回故宮也顯得那麼自然,畢竟那是他兒時成長的地方,那只蟈蟈不就如同《Citizen Kane》中kane心裡的rosebud麼

18樓:

我關注的是那個孩子,某種角度講,溥儀也就是乙個孩子。把這個孩子推上左右億萬人前途命運的位置的我們這個民族更是孩子行為。

影片的結尾回到了決定溥儀一生命運的起點的那個龍椅,慈禧和光緒惡鬥,年富力強的光緒死在了慈禧前面,而且沒隔著多少時間。大清國最有威望的皇帝駕崩了,幼年的溥儀被推上了這張龍椅,這麼個多事之秋,弄上這麼個幼兒皇帝,還有他那個沒有威望也沒有眼光的爹,荒誕無比。

這個組合,大清國不可避免的亡了。

時間雖然過了50年,這個國家經歷了無數的苦難,軍閥混戰,饑荒,日本侵略,國共內戰。名義上,皇帝被廢除了,大家平等了。但是實際上這個國家進步了麼?

鏡頭剛剛晃過的那個畫像裡的人,按年齡,應該是溥儀的哥哥。舊時代的對皇帝的愚忠,社會對某些少數群體的壓迫,真的絕跡了麼?這個鏡頭前面的一幅幅畫面,只有那些幼稚的民族性格的地方才能搞出來。

溥儀登基的那個時代,國民性格不成熟,像個孩子,三歲。

溥儀去世的那個年代,國民性格依然不成熟,依然像乙個孩子,戴紅領巾的小學生。

所以是乙個時代的孩子遇到另乙個時代的孩子,同樣的幼稚。

即使是今天,一大群民族主義者逆向民族主義者PK,口戰,也帶著孩子的性格。當08年之前,西風壓東方,逆向民族主義者乘風而起。08年之後,東方壓倒西風,民族主義成風得勢。

兩撥人各自按著自己的取向,任意選取材料,攻擊對方,卻很少顧及自己觀點以外的東西。牆頭之草,隨風而動。

也許這個時代,國民性格已經是乙個中學生,半個孩子。什麼時候,上高中大學了,也就算功德圓滿了。

末代皇帝為什麼能讓我哭?

方斯年 不請自來 因為前幾天看過所以記錄了幾個印象深刻的片段。關於 末代皇帝 1.我第一時間想起來的場景就是婉容一邊悲憤的撕咬白喇叭花一邊流淚的場景 姐姐太美了!我覺得這個場景是帶著無能為力的憤懣的。所以婉容離開了,在 滿洲皇帝萬歲的 呼聲裡,既然他想要的只是若有若無的皇帝稱號,只是個謊言編織的夢境...

如何看待末代皇帝溥儀的一生?

子洳 曾經看過這樣一段話,覺得還挺符合他,以溥儀的視角來說 我的一生就像是被迫盛開的孱弱花朵,掌控在他人手中亦步亦趨活像傀儡,雖不值得憐憫和同情,還請你記得,歷史的長河裡走過的我的身影 蒲英 在人生的轉盤前有幾人能總攬全域性面面俱到,把整幅性命身家都一次又一次精準的押在正確的選項上?笑前人愚蠢 懦弱...

有哪些關於末代皇帝溥儀的趣事?

圍城牛牛 以清朝遺民自居的廣東人梁鼎芬,處理完光緒帝陵墓的事情後,又成了末代皇帝溥儀的帝師。有一次,梁鼎芬正授課時突然犯病,急呼 臣在告外 溥儀不解,瞪大眼睛刨根問底,想弄懂 告外 二字的含義。梁鼎芬又急又不能抗旨,告外 二字尚未解釋明白,褲內已經臭氣燻人。溥儀恍然大悟,立即放行。溥儀的另一位師傅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