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王守仁?歷史上有誰可以和他比肩?

時間 2021-05-06 07:51:23

1樓:無形枷鎖

拿科學家和王陽明比, 你怎不拿愛因斯坦和魯訊比呢!

是啊,魯訊的筆再牛,思想覺悟再高,他也沒讓人吃飽飯,也沒對科學發展產生一丁點進步

王陽明,我佩服他的,不只是理論牛, 理論再牛也只是理論,效果如何,看後人悟性。

問題是人家為國除害,還能行兵打仗, 你說行不行。

真要槓,我也要說,哥白尼再牛,也要靠後人實踐,當時社會黑暗,他是一點辦法沒有。

沒必要這麼槓, 搞粉圈那一套沒任何意義。

2樓:我部悍將劉三刀

在謀略(玩弄人心)這個領域

王陽明之上的有

張良、鬼谷子、孫臏、王猛、范蠡、諸葛亮、李泌,甚至賈詡、郭嘉之流。

在儒學這個領域

王陽明之上的有

孔孟曾在百家這個領域

心學之上的有

道儒法墨釋玄兵陰陽等等

在兵家這個領域

王陽明之上的有

孫吳韓白李岳諸葛等等

在理學這個領域

王陽明並肩的有

張橫渠、程明道、程伊川、周敦頤、朱熹、陸九淵等等在平定叛亂這個領域

王陽明之上的有

周亞夫:平七國之亂

郭子儀、李光弼:平安史之亂

皇埔嵩、盧植、朱俊:平黃巾起義

劉秀:平綠林、赤眉

曾胡左:平太平天國起義

在大明一代,王陽明之上的兵家有

徐達、朱元璋、劉伯溫、姚廣孝、朱棣、戚繼光、鄭成功、常遇春、藍玉等等吹的這麼高,王陽明,有臉出門見人嗎?

3樓:思錄集

王陽明文治武功,勳業卓著,堪稱一代名臣。明隆慶二年(1568),詔贈新建侯(此前,正德十六年即2023年已被封為新建伯且立牌坊),諡文成,頒鐵券。穆宗皇帝在券文中說:

「兩間正氣,一代偉人,具撥亂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功高不賞,聯甚憫焉!因念勳賢,重申盟誓。」關於王陽明客觀評價,大多是至高的。

《明史》評:「終明之世,文臣用兵制勝,未有如守仁者。」

他的同鄉、明末清初啟蒙思想家黃宗羲稱王陽明「可謂震霆啟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來,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

史學家、文學家張岱稱:「陽明先生創良知之說,為暗室一炬。」

清初學者魏禧說:「陽明先生以道德之事功,為三百年一人。」

清代著名學者王士慎說:「王文成公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

日本學者高瀨武次郎在《日本之陽明學》中說:「我邦陽明學之特色,在其有活動的事業家,乃至維新諸豪傑震天動地之偉業,殆無一不由於王學所賜予。」

章太炎說:「日本維新,亦由王學為其先導。」

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在隨身攜帶的一顆印章上刻著「一生低首拜陽明」七字。

錢穆把王陽明的《傳習錄》歸為七本「中中國人所必讀的書」之一。

郭沫若在《王陽明禮讚》中說:「王陽明對於教育方面也有他獨到的主張,而他的主張與近代進步的教育學說每多一致。」

4樓:血鑑中華

對於王陽明的武功,人們知道最多的就是平定寧王之亂,但這場戰爭裡王陽明真正厲害在哪呢?

調集出戰總兵力:14243人

斬首叛軍:4459顆

俘虜叛軍:6279名

嘶(倒吸冷氣)~此子,恐怖如斯…

5樓:

比肩?有啊。

孫臏、諸葛武侯、劉伯溫先賢、萬民英祖師、辛棄疾、蘇軾和范文正公。

排除人品爭議的話,還可以了解下劉秉忠和姚廣孝二老。

6樓:白天很安靜

顏淵,周敦頤,張載,程顥,陸九淵,張居正,魯迅,賈伯斯。

這些人都和王陽明乙個層次,性格也都一樣,也都是尊德性之人。基本上都是56歲去世。唉!

7樓:Ishmael Lee

我是來說題外話的,說說我自己的思想改變歷程。

先說自己背景,新聞系本科生,高中沒咋讀書,從高三畢業開始說起。

最早呢,看的是《三字經》《論語》,上了大學之後,機會比較廣,三教九流的書都看,但大多數都是讀個序言。大概看過什麼書呢?看完的舉幾本吧,亞里斯多德《詩學》馬爾薩斯《人口論》笛卡爾的一些簡單著作,包括基本的中西哲學史以及基本的思想家還是看過一些的。

大三暑假的時候(記得不是特別清楚)吧,兼職去做圖書校對,第一次知道了王陽明的四句教,看了整個大半本書,覺得暈暈乎乎,也沒覺得王陽明有啥了不起,這時候我覺得王陽明跟禪宗沒啥區別。

後來隨著讀書進步,最早的論語通俗讀本換成了朱子的《四書章句集注》,而西方哲學這邊,在畢業兩三年後,我也終於啃完了三大批判。那時候有段時間突然對陸九淵感興趣了,這時候我覺得王陽明就是個和稀泥的,把朱熹跟陸九淵往一起鼓搗鼓搗。

再後來,我又抽空看胡塞爾去了,某日為了湊書單買了本《傳習錄》,上大學的時候我就翻過,覺得很無聊,只看了開頭,但這次耐著性子從頭看到尾了,大概是因為啥老莊曾孫子和大學、詩經、周易之類的簡單基礎還是有的,看完之後……我不一樣了。

這麼說吧,我串起來了,而且我隱約覺得以後再順著往下讀我能更加理解一些關鍵問題。

再這麼說吧,我不覺得我很懂王陽明,我只是懂了他所說的幾則話,並且能感到近五百年之後的心有靈犀。

順便談點中西哲學傳統的問題,我發現很多讀西方書的很看不起中國的書,而看中國古代經典的又對西方思想不屑一顧。可我越來越明顯地覺得,關心的點壓根就不一樣,甚至兩種書的讀法都是不同的,兩者之間如果能有更多的交流會裨益更多,我說的交流不是市面上那種看上去啥啥都懂,啥啥都通的那種交流。

就我個人的人生而言,我覺得王陽明所帶來的衝擊不亞於康德帶給我的,如果說讀書真的可以變化氣質,這兩個人是我目前發生兩次質變的地方。

對於一件事我還是有自信的,這些答案裡有多少人讀過《傳習錄》大概還是看得清的,達文西、哥白尼、牛頓、馬丁路德、麥哲倫、哥倫布我也很尊敬,但以我對這些人的了解,再過個兩三百年,一些人仍然會比王陽明的名字響亮,但另一些人就不見得了。我們生長在西方的話語體系裡,為了讓國家變強經歷了乙個放棄自己的文化的階段。但顯然,好的東西經過時間的打磨反而會更加閃耀,王陽明就是這種人。

我認為除牛頓一人外,剩下那幾個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會漸漸褪色,其中達文西褪色會慢一點,而馬丁路德大概比達文西褪色更快,至於哥白尼、麥哲倫、哥倫布用不了太久就會成為專業學者才需要了解的名詞。也就是說,我覺得王陽明跟牛頓乙個級別,然後才是後面那些人。

至於你說和他比肩的人,那就多了,東西方都能舉出一大票來,但這不妨礙他們都是超一流的人物。只是我說了這些人名很顯然很多人名不見得能獲得知乎上的人的認同,所以不說也罷。

蕭惠好仙、釋。

先生警之曰:「吾亦自幼篤志二氏,自謂既有所得,謂儒者為不足學。其後居夷三載,見得聖人之學若是其簡易廣大,始自嘆悔,錯用了三十年氣力。

大抵二氏之學,其妙與聖人只有毫釐之間。汝今所學,乃其土苴,輒自信自好若此,真鴟鴞竊腐鼠耳!」

惠請問二氏之妙。

先生曰:「向汝說聖人之學簡易廣大,汝卻不問我悟的,只問我悔的!」

惠慚謝,請問聖人之學。

先生曰:「汝今只是了人事問,待汝辨個真要求為聖人的心來與汝說。」

惠再三請。 先生曰:「已與汝一句道盡,汝尚自不會。」

請問王陽明為什麼說「已與汝一句道盡」,如果你答得出,相信你會對陽明先生有些真切的認識了,如果你答不出,大概只是人云亦云罷了

8樓:梅友仁

既然問了,就斗膽評價一下,這是個很有味道的人。

歷史上,王致和可與之相匹敵。

尚在的,老乾媽不讓鬚眉。

放眼國際,山德士上校也堪稱不分伯仲。

9樓:

看過知友的乙個回答,深以為然。原文大致:王明陽無非是反覆論證了一下康德所謂的「心中的道德律」。

但是康德是以一種科學的辦法,通過尋找證據,再進行邏輯推演,最後得出人們心中有普遍的道德律。

更不用提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了。當然在王明陽的入世成就上,康德終其一生達到的成就只是乙個大學校長。但是在先前人類認知世界這一意義層面來評價,只有兩位巨人:

牛頓和康德。

王陽明大致算半個康德匿了

10樓:智吱吱吱

我認為陽明偉大,很偉大,,,他的學說,為暗室一炬

知道為啥沒人推崇王陽明嗎?推崇王陽明的人都救國救民關愛殘疾人老百姓去了,,,孔子感覺就是個象徵,陽明實打實的模範學生,,他的一生,只求光明,我感覺現在的世界不需要孔子,而是需要陽明這樣恪守內心的人,,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不覺得內心泛起一陣波瀾感動嗎?

11樓:天雪地靈

請原諒我說一點逆潮流的。我認為王陽明沒什麼了不起的,他不過就是繼承了朱熹理學以來的「性本善」思想加以發揮,才有了所謂的「心即理」,並沒有什麼大的發展。理學的心性之學實際上也不過是借鑑了一點禪宗的皮毛,可以說理學出於佛教,但是又反過來排斥佛教。

我認為要研究心性之學,修學之道,完全可以直接的學佛。佛教所包含的道理,比理學肯定是更加深刻,只不過古代那些儒生認為佛教是外來文化,不是正統文化,所以排佛。到了近代,很多中國知識分子精英痛感國家零弱,文化沒落,出於救國濟世才出儒入佛,代表人物有歐陽竟無、王恩洋、呂瀓、牟宗

三、熊十力、梁漱溟、太虛大師、等等,這些人大多是當世大儒。可見真正的大儒是不排斥佛教,反而會弘揚佛教。我認為現在的知識精英應該繼承的是他們的學統,而不是那些犬儒的裹屍布。

宋朝和明朝,理學非常興盛,可是對於社會進步有什麼影響那?賢人多如狗,聖人滿街走,可國家仍然朝政腐敗不堪,內憂外患頻起,最後亡於異族,這難道不是巨大的諷刺?實踐證明理學不過加深了封建統治思想,加深了封建禮教對人性的禁錮,對國家民族沒有帶來什麼好處。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又怎麼樣,不過就是打打土匪,為乙個昏庸混蛋的白痴皇帝保住了皇位而已。請問,這對於天下百姓又有什麼太多好處那?

理學所謂的心性之說,關鍵在什麼地方那?我認為在於所謂「良知」而已,王陽明先生就是認為人人皆有良知,因此有所謂的「心即理」之說。

在西方哲學來講,人的本位是理性,也就是康德所謂的「自在之物」、黑格爾所謂的「自由意識」,這和陽明先生的心學雖然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黑格爾認為理性實際上還是乙個發展的過程,而王陽明的「致良知」是認為「心之本體即良知」「虛靈明覺之心即本然之良知」,我認為,相比之下,王陽明的心學就顯得比較籠統了。

這裡舉乙個例子,乙個兒童天生就愛打麻雀為樂,在他的理性還沒有甦醒的幼年時代,不知殺了多少麻雀。等到他長大了,讀了書,知道物我同一的道理,他對所有的動物和人都懷有了仁愛之心,他還會去再像小時候那樣去打麻雀麼?

那麼請問,人之初,性本善的這個「性」,如果沒有後天理性的發展,能夠說是「良知」麼?

因此我認為,致良知關鍵的是「理性」,而不是「天性」。理性雖然包含在天性之中,但並不一定是甦醒的,只有通過後天的培育,才能甦醒。西方哲學家所注重的正是「理性」,而不是天性!

理性才是人的本位,才是黑格爾所說的真正的精神!也就是自由意識!而這正是也近代東方落後於西方的主要原因!

或者說近代的中國之所以落後於西方,正是由於沒有經歷過西方的理性啟蒙。

個人認為,中國目前需要的不是王陽明的心學,而是西方的自由意識,也就是理性、人性的認識。只有理性的發展,才能使中國的社會形態走出王朝更替的死迴圈,從而真正達到根本上的變革和發展,真正的形成質的飛躍。這才是唯一出路。

如何評價歷史上的王朗?

王朗 Gehrman 哈哈,讀書讀得少,不知道歷史上的王司徒到底如何。但是,我們可以從三國演義慣用思路反推,羅貫中的寫作手法善用對比寫法,為了捧劉備,黑曹操,捧諸葛,黑周瑜,捧龐德,黑於禁,等等。但仔細一看,能被使用來黑A捧B的,A實力不弱,甚至很強。所以說,能讓和拿來和諸葛亮撕逼被黑死的王朗,肯定...

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那麼人類歷史上有誰算是聞道了呢?

邵舉明 時間真快啊,轉眼已近三年了。在這樣乙個資訊發達,日新月異的世界上,三年,本該有多少人聞道,可惜又有多少人未聞而先死!狹義的 朝聞夕死 暫且不論。人類歷史上最接近聞道的恐怕不止一百人!但可惜的是,自古以來,真正悟道者未有一人。大工業下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真的沒有幾個人還有時間感悟人生,縱然掌握了...

NBA 歷史上有誰最有可能能在 2018 全明星最後詹杜的包夾下投進那球?

貪吃蛇 拉里伯德,NBA歷史上最被低估的球員。他的命中率讓你難以想象,他的大心臟讓你震撼異常,他成熟而冷靜的心智,讓你覺得萬事皆有可能。他身高2.06,他的出手點偏近腦後。我一直都以為,在這種情況下,歷史上只有他能夠投進這個球。 必慎為之 防成那樣了,要投進最重要的還是身體素質了。要不連出手都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