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滅東吳的時候,東吳的鐵索是如何橫斷長江的?

時間 2021-05-31 20:48:41

1樓:堯漫塵

《晉書·王濬傳》:「太康元年正月,濬發自成都……吳人於江險磧要害之處,並以鐵鎖橫截之,又作鐵錐長丈餘,暗置江中,以逆距船。先是,羊祜獲吳間諜,具知情狀。

濬乃作大筏數十,亦方百餘步,縛草為人,被甲持杖,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遇鐵錐,錐輒著筏去。又作火炬,長十餘丈,大數十圍,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鎖,然炬燒之,須臾,融液斷絕,於是船無所礙。」

唐朝時候劉禹錫有《西塞山懷古》: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鐵索橫江並不是什麼難事,一般會選擇在江面比較狹小,江水湍急的地方進行,主要的目的是阻礙大船通行的。題主想知道實現的方法,其實並沒有那麼困難,江面狹窄的地方可能都不到1公里寬(劉詩裡所謂千尋,一尋在古代為8尺,預計為1公尺6-1公尺8左右,雖然千尋這裡是乙個修辭,不是具體就有千尋,但是可見中國古代長度在一千公尺以上的鐵索並不少見),你只要能做出1公里長的鐵索就可以了。

東吳借出南郡前後期間,劉備是否是內附東吳的?

遊鐵蛋 問題有點雜。1,整個借南郡前後劉備與孫權都是盟友關係,並不算歸附。三國志 魯肅傳 比至南郡,而表子琮已降曹公,備惶遽奔走,欲南渡江。肅徑迎之,到當陽長阪,與備會,宣騰權旨,及陳江東強固,勸備與權並力。備甚歡悅。先看魯肅的本傳,用的字眼是與權並力。明顯這是合作的說辭。先不說託詞,再看周瑜傳。三...

東吳的部曲家族制統兵方式是如何形成的?為何在魏蜀這種方式很少見?

簡單說一下 部曲一詞在史書中記載頗多,但是每處都有他自己的含義。本處僅表示私兵之意。魏略曰 達以延康元年率部曲四千餘家歸魏。三國志 明帝本紀孟達,部曲四千餘家。昭字伯道,太原人,為人雄壯,少入軍為部曲督,數有戰功,為雜號將軍,遂鎮守河西十餘 三國志 明帝本紀郝昭,部曲督。部曲將和部曲督,一直沒有弄明...

三國的東吳為什麼是壽命比蜀漢曹魏還要長?

只從地理和戰爭角度去想的話,先滅蜀,再滅吳會簡單很多。只要滅蜀,那麼長江以北,夷陵以西全都是晉。這就重演了當年夷陵之戰時,曹丕和孫權隔江對峙,劉備和陸遜在夷陵僵持的局面。但因為此時魏蜀已經是一家了,也就是晉,所以不會出現當年曹丕貓在江北看戲,劉備和陸遜在夷陵磨磨唧唧大半年的情況,而是出現了長江中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