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借出南郡前後期間,劉備是否是內附東吳的?

時間 2021-05-31 02:05:06

1樓:遊鐵蛋

問題有點雜。

1,整個借南郡前後劉備與孫權都是盟友關係,並不算歸附。

《三國志-魯肅傳》:比至南郡,而表子琮已降曹公,備惶遽奔走,欲南渡江。肅徑迎之,到當陽長阪,與備會,宣騰權旨,及陳江東強固,勸備與權並力。備甚歡悅。

先看魯肅的本傳,用的字眼是與權並力。明顯這是合作的說辭。先不說託詞,再看周瑜傳。

《三國志-周瑜傳》: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備並力逆曹公,遇於赤壁。

已經很明顯了,江東那邊承認了這個是同盟關係。蜀書就更不說了。

2,攻打江陵的時候頂多算借吧,周瑜傳里的吳錄已經解釋過了。

吳錄曰:備謂瑜雲:「仁守江陵城,城中糧多,足為疾害。使張益德將千人隨卿,卿分二千人追我,相為從夏水人截仁後,仁聞吾入必走。」瑜以二千人益之。

明顯借張飛是個合作。

3,劉備和孫權瓜分荊州應該是一開始就有協商的,不然周瑜那麼痛快,再說劉備是吃虧了的才有去孫權那裡再籤「借」的協議。

江表傳曰:周瑜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給備。備別立營於油江口,改名為公安。劉表吏士見從北軍,多叛來投備。備以瑜所給地少,不足以安民,復從權借荊州數郡。

也算是雙贏,因為

《三國志-魯肅傳》曹公聞權以土地業備,方作書,落筆於地。

如果劉備當初真的是求,也不會出現賴著不還。

《三國志-魯肅傳》備既定益州,權求長沙、零、桂,備不承旨,權遣呂蒙率眾進取。備聞,自還公安,遣羽爭三郡。4,畢竟南四郡是出了力的。

《三國志-劉備傳》先主表琦為荊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范、零陵太守劉度皆降。

《雲別傳》從平江南,以為偏將軍,領桂陽太守,代趙範。時間倉促,以後再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