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們敬畏鬼還是更敬畏神。或者說,再古代人心裡,鬼和神那個更重要?

時間 2021-05-30 09:30:41

1樓:專諸

敬畏,因畏而敬。神由鬼來。至於誰重要,要看兩者誰能對人構成直接的厲害影響吧。哪怕是狐仙,他要是對你產生直接影響,恐怕他對你就是更重要的。

2樓:江南

與其說敬畏鬼神就像有些人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一樣是否真的有神明這個不好說。

但是人們願意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無非換乙個說法就是在四下無人的時候,你是否還願意遵守道德的底線?

就比如一些小小的損人利己這種事情,如果四下無人,敢做這種事嗎?如果是乙個無神論者他一定大概率會願意做。

但是如果乙個人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那他就算在四下無人的時候任然不會做這些事情,因為他相信人在做天在看。

所以相信鬼神也沒什麼不好的,至少這也是我們約束自己的乙個原則。

3樓:Queen

人死掉的都稱之為鬼,只有極個別對民族做出巨大貢獻死後老百姓緬懷追思的稱神。另外有一類神和鬼有乙個共通之處,就是由懼怕產生的敬畏而稱神的。神和鬼哪個重要,古人當然重神。

4樓:看著高興

鬼字始出商代龜甲,神字始出西周金文。鬼神孰輕孰重放到古代這個寬泛的時間概念中沒法用神鬼打架來論輸贏。僅從字面理解,鬼是描繪人面的異形,神是描述對閃電的祭祀儀式。

二者的交集表現為對異能的膜拜。商人尚鬼,周人尚禮是近代學者的歸納推測,眾多給鬼神排名的古籍基本也是源於民間文學的歸納再創作。

誰更重要?只能具體到特定時間,特定群體的生活習慣。儺文化在祭祀中位置倍受矚目則鬼為重,反之則神為重。何為重視,何為古人,題主請自學參詳。

5樓:無名小卒

古代人當然更敬畏神。古代傳說神話裡向來是神為主角,是神管理著一切,一切天災都是神的懲罰,而鬼是惡人所畏懼的,他們害怕害過的人會變成鬼報復自己,但往往約怕就約想尋求神的庇護,所以就更加畏懼神。在古代,和神掛勾的基本上都是褒義詞,神力,神奇,神蹟,神人,神仙等等,基本上常用的都是褒義詞,所以人們畏懼神。

在信仰宗教的家庭裡供奉的只會是神,而不是鬼,這就是最直觀的證據

6樓:王東

鬼與神為什麼並稱?就像高與下,美與醜,有與無,這些相對概念,離開了彼此,都是不存在的。無論鬼神這兩個概念誰先出現,都意味著另乙個潛在的同時出現。

所以,這並非誰更重要,而是二元對立帶來的恐懼。就像禪宗說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那麼古人把「鬼神」並稱,是否有企圖超越對立的意思呢?

我覺得有。

7樓:希鈺道人

敬,代表乙個人或事物已經超過每個人不可達到的的程度,其力量可控或干預不了本我。

畏,代表乙個人或事物會對本我產生威脅,其力量不可控,但本我我亦能達到。

為何古代人人性更殘忍?

Giorno Giorgio 馬洛斯需求層級問題 吃飽飯都難,而且每日為了生存奔波,周圍人都沒同情心,或者餓到等你死了下鍋呢,哪兒有那麼好的心思去想那些。別說這個,你如果壓力大過得不順,你會發現你髒話都變多了,人態度變差而且變得計較又對一些小事念念不忘耿耿於懷。小時候還有活禽宰殺,我毛孩子時沒概念杵...

我們是不是比古代人更了解古代?

王若楓 不可能的。別說古代了,三十年前的八十年代,九零後以後的年輕人都不了解,何況更早的時候。說年輕人不了解八十年代,年輕人別嘴硬,1980年上初一,1990年大學畢業,我是成年人親歷者,我見過太多的毛孩子吹噓或貶斥八十年代,一句都說不對。另外,你舉例子能不能說明一下詳細情況,比如 我們知道周幽王烽...

古代人們的生活真的很奢華嘛,還是很艱難,有知道真實情況的嘛?

愛吃甜粽天儀喵 不請自來,有人問出這個問題讓我為中國語文和歷史的基礎教育表示深深的擔憂。這個問題其實詩聖早有回答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在生產力嚴重不足的古代,權貴們奢華無度,醉生夢死 賤民們食不果腹,餓殍遍野。又有詩云,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我記憶中這些都是語文課標里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