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謀士沒有野心?

時間 2021-05-06 00:51:57

1樓:俺也一樣

有野心也不一定能成大事。

一般來說,謀士對應的是武將,軍師和將軍是他們的高階版,上面還有都督元帥,再上面才是主公,差著好幾個檔次。標準的謀士是負責出謀劃策,不會單獨帶兵的。典型的例子就是馬謖,在街亭之戰的表現還不如文盲將領王平

諸葛亮有統率大軍的能力,但是他沒有主公的本事。主公不需要太高的智力,但是必須有決策能力,猶疑不決的袁紹顯然是個反面教材。劉備的旗號是匡扶漢室,所以他的手下一般都是重視漢朝的。

諸葛亮沒有旗號,而取代劉禪不可能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援。既不能成大事,又會落個罵名,這好嗎?這不好

主和將本身就不是一套體系,強如項羽也不能決定自己就是個好的主公,張良也是同理

2樓:菲特的雷霆聖劍

看過幾個回答,又遇到這個問題了

大概是幾個方面

3樓:肥豬聊社會

野心需要資源支撐,而不是謀略。

所以,當皇帝,當主公,謀略是次要的,關鍵是要能夠調動大量資源,手裡有資源,不怕沒有人才來效力。

舉個例子,隋末大亂,房玄齡沒有野心當皇帝嗎?他肯定有,誰不想三宮六院啊?但是沒用,手裡沒資源怎麼打天下啊?

乙個人靠謀略對付千軍萬馬?所以,他只能投靠有資源的人,他選擇了李世民。

很多時候,野心不僅不會帶來好處,反而會帶來殺身之禍,房玄齡比韓信聰明。

4樓:SailorPrice

原因是多方面的

1.儒家思想的影響。廣義的儒家強調正統、秩序,同時這也是社會穩定的需要。人人起兵當皇帝,那中華之大一統如何實現?

2.時代的特點與政治的需要。真正有遠大理想的政治家並不一定要乙個皇帝的名義。

曹操如此,諸葛亮也是如此。諸葛亮雖然沒有篡位,但是他把持了蜀漢朝政直到他死去,從事實上架空了皇帝。諸葛亮的政治思路應該是,皇帝就應該作為乙個象徵,而有丞相來主政,同時皇帝又能夠向丞相問責,達成了行政權與監督權的相互制約。

3.自身綜合素質的限制。劉邦流氓乙個,但是他就是能號召很多人為他效力。

劉邦不是貴族,沒錢,沒掌握實權,但是他能讓樊噲、曹參、蕭何三個ssr開局就跟著他,更是從沛縣就能召集3000人鬧革命。張良作為頂級謀略家而且腰纏萬貫起兵的時候才召集到幾百人,手下沒有什麼知名人物。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但是在劉邦封他為大將軍之前當個小兵都被人欺負。

當大領導是需要領導力和號召力的。不然你只能等著別人封你,然後用別人的領導力和號召力來實現共同的目標。

4.機遇。試問哪個大老闆,沒有遇到過天上掉餡餅的事?

劉備雖然顛沛到五十多歲,終於遇到了赤壁之戰一波肥,再吃了益州做大;曹操如果不是遇到獻帝東歸然後抓住機會強行搶走,何來挾天子以令諸侯?趙匡胤不是遇到柴榮英年早逝,何來黃袍加身?滿清不是遇到中原大亂,哪來的機會入關?

5樓:80後老後生

謀士們有沒有野心不知道。但是他們肯定是沒有能實現這個野心的實力。

一、手裡沒兵權;二、軍中威望不夠;三、手下沒有能控制軍隊的團隊。

總之就是沒有槍桿子,是不敢有野心的。

6樓:沉默歸宿

司馬懿、王莽表示???

好好,有野心成功了的,算帝王,不算謀士。

桓溫表示,唉,我沒成功,兒子也不爭氣。

好好,只要有野心,謀反了的,都算主公。

秦檜、馮道表示,我們算不算有野心?

好麼,幹壞事或者不忠的也不算謀士。

所以你再想想,是否你印象中,只把沒野心的人算成了謀士?

7樓:緋色

謀士要有領導力和人格魅力才行啊,這能力真的不是所有人都有的,劉邦彭城大敗,手底下的人還是忠心耿耿,蕭何源源不斷的將關中子弟送上前線,戰線能維持在滎陽地區,而且陳平這些人都是在項羽如日中天的情況下投靠劉邦,張良能做到嗎?況且謀士也不錯了,只要別犯了君王的大忌,身體好找個幾百個美女,劉邦不會說什麼的。

8樓:神經蛙

謀士是給君主出主意的,一般的野心就是上位,成為首席的謀士。你說的野心可能是謀朝篡位的企圖。

一般情況下謀士之所以叫做謀士,是因為他純粹就是個謀士,是給君主出主意的,在體系內沒有權力。當他有了權力,我們就直接叫他官職名了——他已不被叫謀士了。謀士也通常不掌兵,沒有權力就支撐不起野心。

9樓:張子居

看看讓子彈飛吧,馬邦德為什麼要偽裝成湯師爺依附張麻子,黃四郎半夜來找他又能讓他說出「您才是我的恩人」。等你理解了這個問題,也就知道了你這個問題的答案。

10樓:M3小蘑菇

因為一般謀士沒什麼帶兵能力

有帶兵能力的沒有龐大的家族可以當基本盤

有龐大的家族也不一定有野心

有帶兵能力,有龐大家族,又有野心的造反謀士有,比如司馬懿

11樓:明月當空

怎麼會沒有野心?

權利的魅力那麼大,沒有野心才不正常。。

提兩個人,司馬懿和馬謖。

司馬懿一開始就相當於謀臣,然後篡位成功。

馬謖也是謀臣,帶兵獨當一面的時候,一戰打瓦。

他倆的例子就說明,謀臣不是沒有野心,而是沒有能力啊。。建言獻策和帶兵打仗不是一回事。。

官渡之戰,許攸獻策要燒糧草。但是怎麼燒?誰去燒?燒了之後再怎麼辦?怎麼排兵布陣?

袁紹不知道糧草的弱點啊?他也派人在守著了啊。。。

12樓:皇民禮部冠帶術士

以八字作解,謀士命造反而大多屬身弱格。自身難成事而得憑他人之力才能起勢。紫微裡命宮空陷對宮紫微貪狼如是。

所以這類人一般對自己大多有個比較清醒的自我認知,亦或者是生而俱來的性格弱勢。這樣的人哪怕有機會繼承基業作為領導者,好點就又是乙個孫仲謀,差點那就是崇禎上煤山。換做現代來說,這類人也多是逢貴人而作幕後,亦或者是直接抱金磚吃軟飯的多。

古人對於命理忌宜這類說法也都是認命的多,且都還有一定的了解。像宋高宗在位時,每逢臣僚有負聖恩的時候,宋高宗就嘲諷是因為自己奴僕宮生來不得力的原因。

13樓:起死的莊子

是不是覺得自己是復仇者?天大地大我最大?。

受新西方自由主義影響,自己才是最強的,可以拋棄民眾自己單幹。

古代謀士有野心,但是只要你培養的勢力超過了一定的值,就很危險。一方諸侯自己的單勢力才是大頭。我自己就是將軍,我的軍營還看不到你進進出出的?

像司馬懿這種,都是幾百年出乙個的蠢皇帝才做出來。

我是皇帝……那麼謀士都看不到底層人民,都看不到部隊。謀反?屋裡有個小刀超過一定長度你就融化了。。

要不然霍光怎麼攝政這麼多年?宇文護還是誰千載難逢的機會被人殺了,千載難逢,籌畫了很多天。

14樓:

放現在也一樣,為什麼很多業務骨幹不願意單飛當老闆?

不是沒有野心,而是因為大部分謀士都認得清形勢,知道怎樣才能讓家族或個人利益最大化。

赤壁之戰前,魯肅說過,大臣們投降,換個老闆還能愉快的繼續當富家翁,主公投降,曹操卻很難有合適的位置給到孫權。

當謀士雖然比主公地位稍微差點,但容錯率極高,自己謀劃失誤甚至老闆黃了也還有其他的機會。

比起謀士,當主公手握大權,但風險同樣多了幾倍,乙個不小心就是身死族滅,辛苦攢下的家業被毀於一旦。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

如果謀士覺得自己有把握當主公不倒台,大概率會反叛,但如果沒有金剛鑽,非要攬瓷器活,差不多都是和鍾會乙個下場,何必呢?

15樓:yuiio

也有自己幹的,但是謀士分三六九等不是所有謀士都那麼聰明,一般的謀士當然自己做不了軍閥(沒資源)要有資源的話可以 ,高階的謀士那可就所有事情摸透了綜合考慮做不做結果都在史書上了,高階的謀士即便沒資源用謀略也能坐鎮一方甚至一統天下,還有漢三國晉當時謀士如雲也不是那麼容易當成軍閥的,因為漢三國晉這段時間就是看你出生家世,可謂士族把控天下,你即便再有謀人家也不認你野小子,後期如隋唐五代那還好只有有資源就跟著你不看家世了就這麼吧。

16樓:冥想的烏龜

誰說謀士沒用野心的,大多數的謀士對於建功立業封候拜相,光宗耀祖,萌蔭子孫的熱情和渴望是相當相當給力的,但是我知道題主問的應該是為啥好多絕頂謀士曲於人下,而不是自立為王一統天下。這個很簡單, 因為投入產出比不划算啊!!!當皇帝不是一件聰明和划算的事啊!!

乙個人立志爭霸天下成功的概率是極低極低的 ,這麼長的歷史裡面造反大業中各種牛馬神蛇造反成功的概率,在概率上看真的是一件非常非常可悲的事情。而且造反失敗了大概率是會被對手寫進歷史的恥辱柱上的。上大位這件事正常情況下是沒有退出機制的,成功了改朝換代,失敗了大概率是挫骨揚灰的下場。

造反的過程一定是全身心投入因為風險和收益都太大不玩命真的不行,而且失敗和容錯的概率極低。所以從另一方面來看, 當乙個謀士給別人出謀劃策是一件非常高價效比的事,你開始選對找到乙個成功的領導跟著他建功立業,成功了你是開國元勳,封侯拜相榮華富貴。(當皇帝的初衷也不就是這個嗎!!

)假如你開始選錯了跟錯了領導,你的領導被別人乾掉的時候,或者你發現更好的領導的時候,只要你有才學和能力。你大可以大大方方的投降或者跳槽跟著新領導混。建國以後一樣可以榮華富貴。

一般比較厲害能統一天下的領導,容人之量絕對是可以的。(只要你們別有天大的過節)。所以綜合來看還是當謀士比較划算的,只要你跟的領導是趙匡胤之類的,而不是朱元璋這類的祖宗!!!

17樓:

其實有過社會經驗就會知道,想要獲得成功最重要的反倒不是獲得解決辦法,而是在無數解決辦法中選擇和確定乙個解決辦法。

古代開國皇帝的謀士肯定不止這乙個,出的主意肯定也很多,真正厲害的不是出主意的人,而是選擇某個主意並且堅定不移的貫徹下去的人。

這就好比知乎,知乎天天給韭菜們推薦風口,基本上每年都有那麼幾個風口猜中了的,但是又有幾個選的,或者說那些推薦風口的人你真讓他們把自己身家投入到他口中風口裡他們敢麼?

頂多就是給你出個主意,你發達了他混口飯,你失敗了他就接著在知乎出主意。

18樓:稻子

古代謀士不是沒有野心,也不是一開始就有野心,而是隨著掌握的資源增多,野心也慢慢增長。

前期他們會隱藏野心或者是真的沒有野心,是因為他們沒有能力,或者說能力配不上野心。

這個能力是指領導能力,更具體一點就是決斷力,擔當,承擔一切後果的魄力,調動一切資源的能力。

謀士,做謀劃可以提出很多方案,列出很多風險,具體怎麼執行,執行後有什麼效果都能預料到,但是,他一定不會是最後作出決定的人,因為作出最後決定的人已經從謀士晉公升成領導了。

舉個例子,司馬懿,初期定位就是乙個謀士,作出各種謀劃,讓曹操拍板。

後期,他已經掌握了大量資源,自己做出來的謀劃已經可以自己做決定和執行了,此時他的野心慢慢地孵化、成長起來。

他此時已經從謀士進化成領導了。

再舉個例子,海賊王的黑鬍子,他從一開始就有野心,只是隱藏起來,因為前期他能力不足,只能隱藏在白鬍子背後,等他能力夠的時候,他不是一下子就成為了四王了嗎?

所以,謀士不是沒有野心,而是當謀士所掌握的資源增多,他的野心也會從無到有,最後膨脹,奪權。

但是也有例外,諸葛亮就是乙個例外。

古代時,有沒有我們認為的謀士身先士卒衝鋒陷陣的?

若鋼 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就是演義作品裡的牛鼻子徐茂公。隋唐更迭那時候的戰績就不多說了,隨便摘幾個其後的戰功。貞觀四年,李勣和李靖聯手擊敗東突厥主力,俘獲頡利可汗。貞觀十五年,面對薛延陀貴族大度設的二十萬大軍,李勣率領六萬士卒進行抵禦,後命騎兵下馬,持長槊直衝,大破薛延陀軍,斬首三千餘級,俘獲...

沒有野心,是什麼感覺?

抑鬱第二年,熱情和慾望保持的時間不會超過半個小時。通常沒有野心的人是卡在擁有和失去中的一波可憐人,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索性就不比了。快樂是短暫的,平靜地悲傷才是人生的主題,別人都是別人,自己也未必是自己。每個沒有野心的人都有自己苟延殘喘的理由。活著沒有野心並不等同於行屍走肉,只是世間萬物不過須臾,放低...

為什麼劉備的謀士遠不如曹操的謀士多?

群震澤啟 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但其實曹操並不是一開始謀臣就多。早期的五大謀臣賈詡郭嘉程昱荀彧許攸有四個是自己投奔來的。這和曹操的用人之道有關。唯才是舉,而且不拘一格,能夠做到人盡其用。而劉備雖然也是求賢若渴,但軍事才能不如曹操,而且有些 虛偽 比不過曹操野心之大手腕高明,只能偏居一隅。人才多少除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