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時曹丕為什麼不趁機進攻吳國或者蜀國?

時間 2021-05-29 22:15:10

1樓:爭渡者

曹丕剛剛上位,根基不穩,青州兵直接就跑了。曹丕多次從廣陵附近南下,但實際上當時廣陵附近人煙稀少,比較荒蕪,並不是最好的南下路線,最好的位置在襄樊、合肥一帶。曹丕多次在廣陵一帶用兵主要就是要解決青徐豪霸而非真打孫權。

2樓:洛埋名

按劉曄的觀點,劉備因關羽的死而怒髮衝冠智商歸零,此時滿腦子都是幹死孫十萬已經完全不會考慮聯吳抗魏的事了,而吳國向曹魏稱臣說明吳國也已經被逼的狗急跳牆準備先「活在當下」了,因此這個時間進攻吳國,劉備勢必會一同發力與魏國分食吳地,而後蜀魏相爭大業可成。

但是,劉備打東吳除了是替關羽報仇外,可能也有考慮魏趁機伐吳,孫權陷入兩線作戰,劉備再談議和讓孫權把吃到嘴裡的吐出來。所以如果曹丕打孫權,蜀可能不會和魏一起分吳地,而是會坐地起價後和吳一起二哥三哥打大哥。

另一方面當時是雨水季節,不利於魏軍和東吳水軍作戰,因此曹丕最初的想法是坐山觀虎鬥,再伺機獲利,只是中間出了意外。在蜀軍大勢已去時,魏國的糧倉冀州發生了大規模饑荒,一時間糧食和流民成了大問題,延誤了魏軍出擊時機。而后魏軍再出擊時,被已經準備萬全的吳軍所擊敗。

另外,曹丕曾經詢問過賈詡的意見,賈詡認為面對劉備孫權二人聯手,曹魏並無應對之將,因此應該埋頭發展國力,然後依靠強大的國力壓垮對手。而且事后魏軍被東吳單線打的很難看也說明了如果當時曹丕貿然出動,一旦劉備剎車,回過頭來和孫權一起回擊,魏軍很可能會碰一鼻子灰。現在很多人罵曹丕優柔寡斷錯失良機,多多少少有些事後諸葛亮的意味。

3樓:開黑公母勾四千家

有一說一,曹老闆說生子當如孫仲謀真是誇他的,不是大夥以為的嘲諷那樣子。曹p能有孫十萬的水平曹老闆得笑醒

十萬再怎麼拉胯也有一手背刺不是?

4樓:idroid

很奇怪的乙個現象,

問曹丕夷陵是不是渣操的問題下面,多數人採用劉曄的觀點(建立在劉備氣瘋了的基礎上)。結論,曹丕就是廢。[捂臉]

問蜀漢發動夷陵是不是錯誤的問題下面,情況卻反了過來,不能開上帝視角,劉備很聰明,目的是以戰逼和,讓孫權吐出荊州,都怪曹丕不配合。

再遠一點,孫權殺關羽奪荊州是不是錯誤,也是公認的錯誤……總結下來,蜀漢戰略強無敵,都怪隔壁倆二世主二傻子,害得蜀漢成了最大輸家[捂臉]

5樓:阿斗

看了一些回答,無不是站在上帝視角。其實可以用三國殺的主內反殘局來分析。

主公是曹魏,手牌多,血也多,裝備也全。

內奸是東吳,手牌沒存貨,裝備也少,打擊反賊特別出力,內反矛盾不可調和。

反賊是蜀漢,隊友被內奸搞殘,手牌存貨不多,但裝備雄厚,主內一時無法突破他的防禦。因為內奸太過份導致矛盾沒法調和。

局面就是內奸沒控好場,導致主公一家獨大,反賊凋零。這個時候主公應該怎麼辦?

對主公而言,局面最優,但留住的人越多,不可預見的風險越大,最優解是盡快收乙個人頭。反賊如果想贏,要放下成見,爭取內奸的配合,關鍵時刻一招斃命。內奸想贏須要在積攢自己的實力同時不斷示弱,給主公自己隨時會被捏死的錯覺。

回到夷陵之戰。

孫權是個優秀的內奸,殘局開始的時候整合了內部力量又不斷與曹魏修好,即是積攢了自己的實力又不斷示弱,戰局僵住後抓住機會一次性把反賊打蹦,可惜沒能收下人頭,不然就進入與主公一對一的局面。

劉備是個亡命之徒的反賊,殘局開始的時候高舉不可調和的內反矛盾麻痺自己,與內奸火拼,期望最後跟主公一對一單挑,戰局僵住後又沒及時修復與內奸的關係,反而被內奸打蹦,差點自送人頭,送主內單挑。

曹丕是什麼完全不會玩的主公。

殘局開始的時候,反賊因為裝備太好,一時沒法破防,又要達成盡快收人頭的目的,最優解就是跟劉備一起滅了孫權,進主反單挑;戰局僵住的時候,需要評估力量,反賊劉備的裝備已經被孫權拆得差不多,配合內奸一股作氣收人頭,進入主內單挑局。

曹丕應該一開始就加入討吳的戰爭,前期猶豫選擇觀望也可以,戰局僵住的時候就該從南陽盆地及關中向漢中進兵,而不是渡江伐吳。

6樓:王羊

曹丕打的是坐山觀虎鬥的打算,覺得孫劉二人半斤八兩,自己學圍魏救趙時齊國的算盤,等兩國都精疲力盡了再出擊。

所以曹丕對孫權的討饒都是安撫為主。劉備號稱漢朝正統,意識形態上就和曹魏尤其勢不兩立,是正經的心腹大患,相比之下孫權不過是地方之患罷了。

因此劉備一開始就不可能主動拉攏曹丕,曹丕也沒有出兵幫著伐吳的打算。

從這方面講,曹丕寧可讓東吳囂張十倍也不願意讓劉備有一絲崛起的可能,所以他選擇中立。

事後孫權翻臉比翻書還快,曹丕趕緊攻擊東吳,結果大敗而回。

7樓:大黃扯點歷史

蜀吳之間的夷陵之戰,改變了三國後期的天下大勢。

實際上,得知劉備率兵攻打東吳後,曹丕並沒有幫助孫權,攻打蜀漢,雖然孫權終於遣使歸順,但那只是名義上的,孫權並沒有任何實際性的投降行動。因此,在夷陵之戰後,由於孫權遲遲不肯送人質入朝,曹丕甚至親自率兵攻打東吳。

實際上在《三國志》劉曄的列傳中,當得知孫權遣使求降的時候,曹丕曾經就此事詢問過謀臣劉曄,劉曄的分析十分到位,他說孫權這是事急來降,並非本心,而且此時投降,孫權有兩個好處,一是消除了魏國進兵攻擊孫權的理由,所謂伸手不打笑臉的人,二是可以借魏國的勢,告訴劉備我已經投降了曹魏,你打我,曹魏就會幫我打你。可以說劉曄將孫權的心思完全分析出來了,於是他勸諫曹丕,應該趁此機會攻擊東吳,和蜀國共分吳地,吳國滅亡了,剩下乙個蜀國獨木難支,很快也會被擊敗。

曹丕聽了提出了不同的意見,認為孫權都已經投降了,這個時候再出兵攻打,道義上站不住腳,當時曹丕繼位不久,國內還不夠穩定,因此曹丕需要樹立乙個良好的政治形象來收攏人心,因此劉曄算的是軍事賬,而曹丕算的是政治賬。曹丕覺得是不是可以考慮幫助孫權攻打劉備,劉曄繼續給他分析,蜀國遠吳國近,等到魏國準備就緒,蜀國早就收到訊息從吳國退兵防守了,如果是攻打吳國,劉備正在氣頭上肯定會和魏國瓜分吳國,而不會繼續和吳國結盟對抗魏國。

曹丕最終還是接受孫權的假投降,沒有出兵吳國,但也沒有攻打蜀國,只是坐山觀虎鬥。後面戰爭的勝負雖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居然是劉備戰敗,損失八萬人馬,但孫權假投降的事情還是被劉曄說中了,於是曹丕借親征孫權的名義,一舉解決了割據青徐的軍閥臧霸、孫觀。可以說曹丕作為乙個出色的政治家,考慮問題往往首先從政治角度出發,算總賬,因此雖然蜀吳之間的戰爭,曹丕雖然兩不相幫,但實際上仍是最大的贏家。

8樓:夜雪嵐

人們總是事後諸葛亮用上帝視角來分析事件。就當時的情況,沒有誰能猜測劉備就一戰被滅家底,起兵不是兒戲,要協調很多方面的事情的。就當是的環境,任何乙個君主我相信都會做出曹丕那樣的選擇。

因為當時曹魏勢大,起兵容易促使他們放下仇恨清醒過來又聯合起來怎麼辦?他們內耗自己搞生產搞發展才是良策啊,起兵賭博那是弱小勢力的事情了,任何事都是先論敗而不是先論勝。統一中國那早就不是曹丕要做的事情了,新國成立他要處理的事情分散的精力會更多,這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事。

就好像現代人眼光看赤壁,要是這樣那樣就好咯

9樓:「已登出」

算了,不僅不邀自來,還複製以前寫的答案改編改編就發了但假設一下

我不說會有人知道嗎?

那是因為給了你這個上帝視角

曹丕幹啥不捅這個刀子

沒有機會,哪怕機會很近,沒有機會就是沒有機會認為曹丕能夷陵之戰前後或過程中能統一的,大概很大一部分是無腦黑,可絕對不是高估/低估

因為持有這個觀點的人,要麼在簡單地惋惜這場失敗,要麼就是認為曹丕因為失誤而錯失了統一的機會,更有甚者讓夷陵之戰與赤壁之戰做對比。

但實際上.......

從劉備的使者這個迷題,到孫權受封大魏吳王。

從攻蜀漢好還是攻吳好,還是坐山觀虎鬥?

是聽取劉曄的意見,還是賈詡的諫言、王朗的想法?

魏國內部的問題和吳蜀二國的問題究竟是什麼樣的?

劉備在這場戰爭中是否冷靜,會不會真的和曹丕一起聯盟伐吳?

蜀漢孫吳是否能在一定的損耗內攻破?

吳蜀對峙一年對雙方的損耗有多少?

如果參一腳進去三方對峙的結果是什麼?

蜀漢孫吳關羽亡呂蒙逝,實力大打折扣

那可還記得漢中、襄樊?

還記得于禁?夏侯淵?龐德?等等?

很簡單就持有上帝視角。從而只將目光放在短暫的「失誤」。

這樣曹丕就能莫名其妙地「獲得」他當時不擁有的:

「統一機會」

諸位真是臥龍鳳雛之謀,比千八百年前曹魏那幫老伯毛孩厲害多了

10樓:胖胖

首先,由於孫權名義投降了曹丕,剛開公司要點civilian的曹丕不願進攻臣服的孫權,雖然劉曄對此不以為然。那麼,要偷襲也只能偷襲劉備。

夷陵之戰,前面大半段其實只是對峙,沒有大規模作戰記錄。要想漁翁得利,也得鷸蚌真打起來。否則,可能會像當年曹操打下漢中一樣,對峙中的孫劉由於外在威脅而媾和。

所以曹丕其實在等兩邊再打得狠一點進入膠著狀態後再出兵。

結果陸遜的能力實在超乎大家的想象,不但沒有輸給劉備,還是突然間將劉備的東征軍團打殘,並且不貪功及時回防,曹丕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

諸葛亮為什麼不參加夷陵之戰?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 猇亭之戰 猇亭 Xi ot ng 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 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 三大戰役 的最後一場。章武元年 221年 七月,也就是劉備稱帝三個月後,劉為了給關羽報仇,揮兵攻打東吳孫權,氣勢...

劉備打夷陵之戰為什麼放棄水軍

大誰何 因為用不著 從博弈論的角度考慮,當時曹魏為甲方,東吳為乙方,西蜀為丙方。三方博弈,乙方和丙方應該聯盟,而乙方對於聯盟的需求總是要大於丙方,所以,如果丙方趁機勒索,就可以得到好處,夷陵之戰,本質上就是劉備對孫權的勒索。劉備橫跨荊益二州的時候,孫權就是靠這招拿了荊州三個郡 既然是勒索,那就應該有...

為什麼夷陵之戰後蜀漢要大力防吳?

小豬快跑 因為蜀漢始終都在大力防吳,這是傳統。東吳始終把威望最好的的武將擺在陸口,而非江夏跟濡須,想幹啥簡直就是禿子頭上的蝨子,以劉備的軍事才幹,他會不懂麼?及羽與肅鄰界,數生狐疑,疆埸紛錯,肅常以歡好撫之。關羽這麼跟魯肅搞抵進可不是不防備吧?在三郡之爭後,關羽又修烽火又築城是為了啥?裴注說的清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