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到底是強於內政還是行軍布陣

時間 2021-05-13 09:59:42

1樓:「已登出」

我蠻喜歡你朋友的,猛誇諸葛亮和猛損諸葛亮的人保持數量上差不多才是好的

知乎上面關於諸葛亮充斥了一些超級奇怪的神論,最神論的就是諸葛亮蜀國越南魏國中國論,這個論簡直讀起來讓你尷尬感十足

諸葛亮沒有知乎普遍所誇讚的那麼高,但絕對不低。

客觀和公正的說,諸葛亮無論軍事還是內政方面都是中國歷史上異常傑出的人物。

我個人認為可在三國排第一。不只三國,綜合能力我認為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也可派前十吧,古人講吧,把諸葛亮稱之為最有智慧型的男人,此言並非完全沒有道理。

首先蜀國能建立,諸葛亮可謂是功不可沒。

在沒有諸葛亮之前,劉備混跡半生,繼寓人下。誇張一點說,可謂是一事無成。

得了諸葛亮後,很快成就了蜀漢基業。可以說蜀國是劉備諸葛亮兩人共同建立的。劉備死了,諸葛亮實際上無疑是蜀漢的實際統治者,他統治蜀國時期,多次北伐曹魏,雖然並未取得很大的成就,最後也可以說是無功而返,但在其過程中他展示出來的軍事才能無疑是異常顯著的。

但是絕對不是知乎蜀漢粉們,所誇讚的那樣,以一州之地,抗橫上國。打的司馬懿哇哇叫。

魏國力量布局本身就分散,而且國防重心一直在東邊。關隴本身又是蕭條的。

但司馬懿主場作戰,只敢守是事實。

司馬懿何須人也?北滅公孫,南擒孟達,東用鄧艾屯田淮南,以成亡吳之基的人物,可以說是比曹操強的不是一點兩點的人。

2樓:「已登出」

三國志裡說明的很清楚了,武侯自己的能力中治國為上,治軍次之,行軍打仗再次之。

很重要的事情要強調一下,歷史評價是論事的,諸葛武侯的事蹟裡他的治國成就遠邁於治軍和行軍打仗。

提問中提問者朋友的觀點是錯誤的,諸葛武侯的能力裡三國志說明很清楚是自己跟自己比較。

諸葛武侯從來就不是什麼後勤部長,就算不讀三國志,出師表總背過,隆中對了解過吧。隆中對的統籌規劃這是後勤部長幹的?臨危受命出使東吳這是後勤部長的職責?

武侯在先主時代統籌一下後勤是部分工作,至於後主時代,北伐的大本營是在漢中,後勤就不在負責了(結果補給跟不上)。

諸葛武侯治軍能力就不言了,跟治國一樣美名傳千古。

武侯的行軍打仗應該是被黑的最慘的了,提問者也不把這個放上去,說乙個武廟十哲水平差的人莫非都是韓信白起傳世不成?除了這倆人我是在找不到第三個用兵如神能理直氣壯說武侯水平低的人物了,司馬懿用兵狠辣卻被諸葛武侯打的龜縮不出,千里請命和甲首三千,武侯對宣帝都快形成吊打局面了,思考武侯行軍打仗水平的時候想想宣帝。

最後補充一下,後勤部長這個詞沒事不要用到古人身上,漢初封侯,雲台二十八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等等這些之首都不是後勤部長可以形容的。

諸葛武侯的強焊是全方位無死角的,就他自己而言治理國家最為出名罷了。

3樓:瓜子村長

後勤本來就是軍事的一部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再說了,軍事指揮也分帥才和將才。

他是戰略指揮,研究進攻計畫。具體執行,行軍布陣那都是下面將軍和校尉等低階軍官的任務。

你非要讓諸葛亮指揮下基層,微操散弓兵躲虎豹騎那不是扯淡嗎

4樓:再睡十分鐘

都很強。

從諸葛亮能把從夷陵慘敗後的蜀國沒幾年收拾到能夠北伐的程度,就可以看出他的內政能力。

從諸葛亮可以和司馬懿對峙許久,雙方都找不到對方破綻就可以看出諸葛亮軍事能力,看看司馬懿怎麼搞定公孫淵和曹爽的,只要有破綻直接搞死,但司馬懿卻始終沒找到諸葛亮破綻。

5樓:餘思楊

這麼說吧,漢初三傑牛不牛?很牛吧。如果乙個人能夠同時做漢初三傑的工作呢?

諸葛丞相就是這麼乙個人。說他行軍布陣強不強不是和其他當時的軍事家比,即使比也絲毫不遜色,說他行軍布陣相對不強是和他內政比,但是他內政實在是太強了。劉備死後留下的一堆爛攤子,估計就是蕭何在世也不會不頭疼的,而諸葛愣是扭轉局勢,不但訓練出一支隊伍還平定內部人心。

這種能力怕是蕭何也不見得會做的比諸葛好多少,畢竟君主是劉禪不是劉邦

6樓:歸妹趨無妄

諸葛亮的內政能力在歷史上有公認,這個沒什麼好說的。

我想說的是,無論內政和行軍,諸葛亮都是一把好手。只不過在內政的成就,要比軍事的多一點。

好比你高考,同時要學好幾門科目。你能做到每一門都是滿分麼?術業有專攻,乙個人能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就已經不容易,而諸葛亮把兩件事做到了極致。

很多人說諸葛亮治理的蜀國就乙個州,地盤很小,能搞好內政沒什麼大不了的。

我們來看看,歷史對諸葛亮治國的評價。

陳壽: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蕭之亞匹也。

諸葛亮堪比管仲、蕭何。這種評價,這難道不是對諸葛亮內政能力的讚許嗎?

四川人民對諸葛亮的愛戴,遠勝於對劉備的喜愛。

成都武侯祠裡有昭烈廟,君臣合廟。四川到現在都有老人頭戴白巾的,就是為了緬懷諸葛亮。

不談內政了,諸葛亮內政是沒有異議的。

再說軍事,陳壽一句理政優於將略,讓不少人以為諸葛亮只能治國,不能打仗。

但這個說法其實也是相對的,理政比打仗稍微強點,不代表軍事不行。

許多人,都死死抓住北伐沒有統一中原,諸葛亮沒有滅掉曹魏,以此論證諸葛亮打仗能力不行。這其實就是結果論,以成敗論英雄。

那麼,被誇上天的曹老闆。到死都沒有滅掉蜀國和吳國。孫權大帝,手下那麼多人才猛將,除了先結盟、然後違背盟約偷襲關羽,才混到個荊州。

東吳所謂的周瑜、魯肅、陸遜,可曾幫東吳奪得大片城池?不過是借助地利守住曹老闆進攻,不會是以逸待勞,守住先主的聯營大軍。

行軍打仗,攻城拔寨原本比防守難。郝昭在歷史上雖然很有能力,但是與那些名將相比,似乎沒有啥名氣。但是佔據乙個陳倉,照樣能守住二十幾天,守到諸葛亮撤軍。

如此看來,郝昭是不是千古第一流名將了?

且分析分析客觀因素。

諸葛亮北伐都是幾萬幾萬的攻,曹魏防守都是10W+。諸葛亮每次都是糧草不足而退軍,司馬懿每次都是堅守不出。孰強孰弱,一目了然。

武侯每次退軍,魏國追擊的人。且看張郃、王雙。

魏國的兩位名將,死於蜀軍之手。

張郃何許人也,昔日大戰張益德,人皆驚懼。諸葛亮北伐的時候,魏軍有哪個能人能斬殺魏延?有誰能讓王平陣亡?

魏國以數倍之地,數倍之眾防守,堅守不戰,還損兵折將。因為,出戰就是死。

另外,諸葛亮為什麼有勇氣率領大軍北伐?

諸位讀者思考過這個問題麼?難道僅僅是因為不知好歹嗎?司馬懿得知孟達要有動作,連忙奇襲,百日克孟達。得知公孫淵要動作了,司馬懿長途奔襲,斬殺公孫淵,作京觀。

為啥?面臨乙個遠道而來,光是翻山越嶺就耗費精力的蜀軍,司馬懿就只能躲著呢?

為啥?諸葛亮素來謹慎,卻想盡辦法誘導司馬懿出戰呢?

難道說司馬懿打的過不願意打?難道是諸葛亮打不過還非要打?

鹵城之戰,甲首三千。

很多人說漢晉春秋和晉書記載不一樣,因此懷疑真實性。

我們來分析一下。

晉書中說鹵城之戰,司馬懿斬俘蜀軍萬計。但是第二年,諸葛亮又起兵北伐。如果真的諸葛亮遭遇如此大敗,又怎麼會在極端的時間內集結部隊再次北伐?

第二,先前馬謖失去街亭,諸葛亮自認過錯,上書自貶官職。可是鹵城之戰,諸葛亮的官職並未又調動。馬謖失利諸葛亮都能把責任攬到自己身上,鹵城要是被斬俘萬餘人,諸葛亮還不被廢除所有官職?

怎麼還讓他帶兵北伐?

第三,鹵城有兩座山,南山北山,王平在南,諸葛亮在北。張郃木門道也是在東北面。諸葛亮如果撤軍,應該是往西南邊逃,怎麼會往東北。這明顯不符合邏輯啊?

所以,晉書中說司馬懿斬俘蜀軍萬人,實際上經不起推敲的。而這一戰,更是被寫進教科書的。是打破鉗形攻勢的經典戰役。

諸葛亮以少敵多,奪取陰平、武都。奪取天水等三郡。有誰好意思說諸葛亮北伐寸土未得?

說武侯軍事不行的,我就一笑弊之。

諸葛亮到底是不是架空劉禪的權臣?

諸葛藏藏 諸葛亮對於劉禪,基本就是聞仲對紂王的意義,紂王把一切說難聽話的人都宰了,但是聞太師訓斥他連個屁都不敢放,也絲毫沒懷疑過聞太師的忠心和能力。劉禪沒有紂王那麼昏庸,諸葛亮也沒有聞仲那麼霸氣,真的是親如父子的 寸君 我爹是權臣。但他沒有架空陛下。反而還為了大漢的天下,奉獻了一生。一 瞻兒,你今年...

周瑜和諸葛亮到底是誰比較厲害?或者說互相勝過彼此的地方是哪兒?

葳蕤草色 明明我們喜歡的是他們自己,而不是他們之間的比較有句詩我很喜歡 公瑾風流酹江月,孔明禮樂中興年。既然詩人都能平等看待雙方,為什麼諸位不能呢?在歷史上他們或許內心也彼此敬重呢 從各人能力和歷史地位等等綜合來看肯定是諸葛亮。但我逛了一圈答案,發現有些亮粉實在是蠻偏激的,看到別人誇一句周瑜就能找出...

諸葛亮對劉備到底是怎樣的忠誠?

樂平 這個看出師表就有一定的知道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這是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