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落後的清朝取代文化先進的明朝,是必然還是偶然?

時間 2021-05-05 22:42:44

1樓:cujoEjosong

是也不是,一般來說清朝這點程度必然打不過明朝,但是希臘,羅馬,拜占庭的滅亡無一不是如此。而且清朝在入關之前似乎已經開始對於中原文化的接觸,應該是不落下乘,但終究文化還是硬傷,清朝入關後還是被漢族文化吸收了。

2樓:青染

文化先進什麼意思?抗日戰爭後國統區500萬軍人,GDP絕對比紅區強,所以國民黨代表先進文化了?

我就想問一下,啥是先進文化?

3樓:夏天的河童

偶然性與必然性,是一對很複雜的哲學關係,唯物主義認為偶然性是事物發展的可能性趨勢,必然性是一定會帶來的結局;唯心主義認為這是一對因果關係,偶然性就是必然性的結果,所有的偶然性都不是無緣無故發生的,是由其必然性的聯絡。要追溯明清之間朝代更替的偶然性或必然性,我們就得從最早的一起偶然性事故說起。2023年,23歲的明熹宗在宮廷內的人工湖上駕船遊樂,卻不幸落水並驚嚇成病,一次很普通的偶然性翻船事故,就此改寫了大明王朝的歷史,因熹宗皇帝盛年駕崩,幾個兒子早已夭折,因此皇帝之位就落到了弟弟朱由檢的身上,是為崇禎皇帝。

崇禎帝為人嚴謹認真,近乎苛刻,不懂得「水至清則無魚」的權變,完全按照自己心高氣傲的理想打造整個帝國。上台伊始,徹底清算了惡名昭彰的閹黨集團,並就此開啟了一連串的偶然性。首先開始為東林黨人正名,平反了一系列冤假錯案,政治上重用東林黨人,經濟上清理東南富庶地區因受宦官控制的錦衣衛等特務機構敲詐勒索的重災區,大幅度降低商戶們的負擔,並將國家的經濟建設中心轉移到農業這一立國之本上,這一切看起來是那麼的一片光明,富有的商人和美名遠播的文人們無不奔走相告。

恰在此時,偶然性來了,整個北方進入小冰河期,連年大旱,進而引發蝗災,緊接著又是瘟疫、鼠疫……國庫收入銳減,一方面要大量用錢,另一方面卻拿不出錢,只好逼農民,不斷增加賦稅,額外徵收的軍餉累加到「三餉」;也逼前方的軍隊,讓他們勒緊褲腰帶,節衣縮食,少消耗彈藥與敵人拼命;同時還大幅度裁撤機構,開源不足就以節流來減輕國家財政壓力,又乙個不起眼的偶然造成乙個叫李自成的陝北驛卒丟了飯碗,並迫使其就此走上了一條鋌而走險的冒險之路。邊境烽火連天,國內又狼煙四起,忙於兩線作戰的崇禎帝焦頭爛額,僅每年的軍餉、剿餉、練餉就需要開支2000萬兩以上,面對巨大的財政危機,生性節儉的崇禎皇帝只是將自己的生活水平一降再降,但絕不認可宦官集團的斂財手段,國家財政失去了所有的開源專案,幾乎到了無法運轉的地步。此時仍然有機會可以扭轉局面,即變兩線作戰為單線作戰,可以停掉一線,國內這一線難度太大,只剩與滿清議和一途,但鑑於南宋議和亡國的教訓,不僅士大夫們人人以此為恥,清高孤傲的崇禎皇帝自己也很難放下身段,此事一拖再拖。

到了崇禎十五年(2023年),錦寧一線松山、錦州接連失守,洪承疇降清,議和不能再拖了,崇禎皇帝令兵部尚書陳新甲秘密與清議和,但陳新甲處置不當,議和訊息洩密,惱羞成怒的崇禎帝處死了陳新甲,與清議和的最後機會完全破滅,剩下的只有死扛了!大明王朝這艘沉痾日深的巨輪,在即將沉沒的關鍵時刻,迎來了一位有政治潔癖的君王當船長,面對百病纏身的船體,這位船長沒有採取任何維修,更沒有臨時靠岸新增燃料或補充給養,而是精心打掃衛生,頻繁更換輪機工程人員,並嚴厲要求所有的員工加班加點,編寫各種形式的政治口號,淹死那些在前方打仗不怎麼得力的武將,然後讓一群已經處在餓死邊緣的農民,用縴繩拖著巨輪繼續在大風大浪中狂奔,在船體遭受另一艘相當噸位的木船重創後,船長則放棄了所有的生機,眼巴巴看著身邊的救生艇與巨輪一起沉沒於海底。其實,撞擊巨輪的木船並沒有想象中的強大,水手們不過是二把刀的駕駛技術,在撞船僥倖獲勝後已經受傷,但海盜的本性使其狂喜不已,並無視自己船體的隱患,開始盛宴狂歡,結果有中毒者,有狂躁耍酒瘋者,在醉意朦朧中還沒起航,就被另一艘馬力十足的船舶撞得粉身碎骨,勝利的桃子被輕而易舉地摘走,剩下的全是今人不勝唏噓的感慨!

4樓:從不毒舌可達鴨

就不要吐槽明朝你那些醜事兒了。

我來從另乙個角度說:

牧野之戰前後,西周的文化落後於殷商,事實上終東西週都沒能製造出殷商那種精美而巨集大的青銅器,但是不妨礙西周奠定了我們文明的基礎;

被六國斥為與戎狄同伍的秦朝,數代名相都是六中國人,但是不妨礙大一統帝國始自始皇帝;

元朝和南宋。。。這個= = 元朝對漢人的壓制和防範是事實,但是下面這個也是事實:被南宋批判的朱熹(雖然有政治鬥爭的意思)可是被元朝列為考試正統的。

以及:當時,蒙古可不僅僅摧毀了華夏文明,羅斯、基輔、花剌子末、遼、東歐某些文明,中東,只能說當時整個世界文明進入成熟期之後,軍事技術+高效率野蠻體制的蒙古摧枯拉朽。

最後是清朝。滿清前期和明朝比,文化上是落後的。

但是文化先進與否真的代表了征服的合法性麼?

我認為未必。

文明的推進中,最初那種欣欣向榮、蓬勃發展的動力是會逐漸耗散的,甚至連文化的技能點都會從軍事、耕作等改點到諸如美食、園林。

這樣的文化雖然燦爛,卻充滿了政治上的低效和軍事整體上萎靡。

蠻族的入侵,也起到了更新、吸收、交融和創新的客觀作用。

君不見南北朝時期,最後主導華夏文明走向的,恰恰是鬍化漢化交融、重開雄健之風的北方麼?

5樓:痞子文化青年

文化落後的民族征服文化先進的民族在歷史上屢見不鮮,談不上必然偶然,但明朝的滅亡卻是內憂外患情況下的必然,至於滿清最後統一中國如果從微觀歷史的角度來看確實是偶然(李自成不過是乙個流寇而已,還有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

6樓:張安

吐個槽,滿清取代明朝?你確定?難道不是大順滅明?

滿清和明朝降軍滅大順?別把滿清軍隊的戰鬥力想的多高…要真的那麼高也不至於滅南明用那麼久了、南明在那種狀態下都扛了那麼久,其實、滿軍的戰鬥力下降的是十分快的.畢竟,以前是搶劫犯,東西搶夠了就沒那種狀態了

儒家文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落後文化的?

小王 當乙個學派未能成為當前政局統治和武裝的主流學派,他就會變成所謂的 落後文化 幾千年來儒家學派從先秦諸子百家中脫穎而出,到兩宋程朱理學的瘋狂,成為統治階級的文化工具,直到近現代西方思想的湧入中國人對封建腐朽思想的排斥,才受到了一定的衝擊。然而今天,仁孝禮儀這些精華文化仍然是根植在中國人心中的核心...

學習傳統的先進文化思想的作用有什麼?

徐曉軼 正好準備回答乙個滿心想到我儒家門來找功用的兄弟 儒家究竟修什麼?知乎 那就順便借你這個問題一併回答下。中中國人是經驗理性,強調實用主義。所以,在知乎,問我儒學有什麼用的很多。有用了,那就去學,沒用,那就不學唄。嗯,我在知乎堅持回答儒學,就是為了宣傳儒學,但還是要說 儒學,沒用。學了儒學,公升...

清朝的出現對於華夏文明是文化的斷裂嗎?

你現在說的普通話就是滿族音,不然溥儀怎麼從小會講普通話呢,你去查一下明朝的官話發音是以什麼為基礎,所以普通話就是漢文化的斷裂。只是我們自出生以來就被這種斷裂包圍了,所以感受不到,想想挺可怕的。抵制普通話,人人有責,發揚地方方言,捍衛我大漢族精神文明。毫不誇張的說,普通話推廣就是滿文化對漢文化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