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成安君採用李左車的建議,韓信該如何攻下趙國?

時間 2021-05-12 21:15:41

1樓:康格里夫火箭

好多答案說靳歙在河內、邯鄲的軍事行動是跟隨韓信「往來救趙」,這應該是不準確的,因為如果是這樣的話靳歙作戰的物件應該是楚軍而非趙軍,所以靳歙在趙國南部的行動應該是在滅趙大戰時和趙軍作戰,不管是不是和劉邦一起行動,都說明在趙國南部有乙個不知道是誰的人帶著一支相當強的漢軍在攻城略地。

2樓:阪東武者

這個問題,在陳亮的《酌古論》中已有回答。

太長不看版,大意:韓信智商比那些後世叫囂的鍵盤俠高不少,韓信對李左車那只是客氣客氣,李左車自己都沒當真,後世鍵盤俠居然當真了?

英雄之士,常以多算勝少算,而未常幸人之無算也。敵人無算,凡天下之有算者, 類能勝之,豈惟英雄哉! 故夫以英雄之才而臨無筭之敵,俯首而取之,曾不足以關其思慮,而奇謀至計無所自發,此非英雄之所幸為也。

至若敵人去已不遠,籌算時出其勢,足以迫我吾居其間 ,隨機而應之窘之 ,而愈知費之, 而愈新愈出愈奇 ,而沛然常若有餘,天下始知英雄之為不可當矣。 且夫天下必有好強不可制之敵,而後天使英雄之士出佐其君,以製天下之變,以息天下之爭,使敵無算,則少進有算,則遂逡巡而不敢前,則是勝負之數未可判。而天下之患未可息也,是何足以辱英雄之名哉 ?

天之所生必不如是也,夫項氏之患,蚩尤以來所未有也,故韓信出,佐髙祖而劫制之,彼其所以謀項氏者,可謂盡矣,不以其兵與之角,而欲先下諸國,以孤其勢,故一舉而定三秦,再舉而虜魏豹,三舉而擒夏說,乃欲引兵遂下井陘。李左車說趙將陳余曰 :「韓信乘勝遠鬥其鋒不可當,趙地阻險,願足下假臣奇兵三萬人,從間道絕其輜重,足下深溝髙壘勿與戰,信必成擒矣!

」餘不能用,信乃一舉而破趙。世之議者,皆曰使左車之策遂行則信必不敢下井陘,下則必為所擒矣。 嗟夫 ,此何待信之薄哉!

信而非英雄,則可若英雄也,則計必不出此矣!且趙不破則燕不服 ,燕不服則齊未可平,齊未可平則劉項之權未有所分也。信之用兵,古今一人而已今屈於左車之計而不能決劉項之雌雄斯亦何取於信哉故吾謂左車之策行則信亦下井陘趙亦破餘亦擒左車亦就縛請遂籌之夫善用兵者不內人於死地今余兵當其前左車之兵絕其後進退不可可謂死地矣內人於死地而求人之不出奇謀智者固如是乎且信之精兵已詣滎陽而所存者皆非素撫巡之兵也持是兵而與人戰猶將自置之死地以決死鬥而況敵內我於死地吾何憚而不敢入哉吾以是知信之必下也餘嘗言信兵雖號數萬其實不過數千人知余兵雖強二十萬其實不過十萬也今分三萬以與左車則餘所統者不過六七萬耳吾既下井陘因留數千人扼險以為後拒以防左車之奇兵乃引兵壓趙壘而陣彼必不肯戰乃命挑鬥彼又不肯戰乃使辱之彼必又不肯戰何者左車亦嘗告之也遲之一二日密遣數千人間往伏險戒之曰望趙軍出而逐我即起據其壁擊其背處分既定乃使人廵軍大呼曰賊兵斷後不如急歸乃引兵而反彼必謂吾計已窮士氣已沮而又知左車奇兵實已斷後欲使吾腹背受敵始可全勝此雖智者亦必舉兵逐我而況餘貪得忘失之心囂然其未已乎彼既舉兵逐我勢將相迫乃鼓譟反兵而戰兵在死地人人死鬥而吾之伏兵又起據其壁擊其背彼腹背俱受敵反不知所以為御者矣餘固可以一舉而擒也餘既擒則左車三萬之兵可以傳呼而潰矣孰謂左車之計果能沮信之兵乎且夫斷後之兵古之智將固嘗以是而勝也然其勝嘗出於敵人之不意今左車之計未行而信已覘知之此雖有天下之至計猶得預為之備而況左車之計乎且善謀者鬼神不能窺使敵人得窺之則不得為善謀矣推此言之左車之計可知矣雖然是計也雖非天下之至計亦一時之良策也惟信為能可以當之他人則愕然不敢進矣計左車之為人亦足以為軍中之謀主信欲就之以決疑所以虛心委已而問之豈真以為向者之計足以擒我哉司馬遷班固不達兵機以為信然乃記於傳曰廣武君策不用信使人間視知之乃敢引兵遂下從遷固之言則信特幸人之無算者爾彼豈知廣武君之策用而信亦敢下兵哉此殆可與曉機者道也昔者曹操伐張繡而劉表斷其後操隨機應之卒敗繡表夫繡不下於餘表不下於左車而操之用兵特信之流亞也以信之流亞猶能敗繡表信獨不能破餘左車乎從是觀之則吾之說有不妄者矣

3樓:「已登出」

韓信白起之所以稱之為軍神就是知道什麼仗該打什麼仗不該打,彭帥也是如此,做到了「先為不可勝,然後戰」,而不是他們頂著個軍神的稱號就一定會無往不利。韓信是打聽清楚了陳余不用李左車的計策才敢上的,如果陳余採用,那就不上唄,繼續耗著,等到劉邦從另一路出發把沿途據點打得差不多了,陳余李左車會不戰自亂,他們還會分一些軍隊回去救援後方的。

4樓:大內義興

不用韓信攻下趙國,韓信主要目的是牽制陳余,滅趙關鍵是劉邦從南面發起的進攻。

漢滅趙,就是效仿20多年前王翦、楊端和南北夾擊趙國的鉗形攻勢

張耳、韓信以進攻井陘,來進行牽制陳余,同時劉邦率領靳歙等人從滎陽出發,北上進攻趙國。劉邦強渡黃河,一路掃蕩河內、朝歌、安陽、鄴、邯鄲等地,最後與韓信南北兩路會師於襄國,擒獲趙王,《史記靳歙列傳》和《史記周緤列傳》對於劉邦的南路進攻路線,是記載的很清楚了。

這是典型的鉗形攻勢,20多年前的王翦、楊端和滅趙,還有500多年後,苻堅出洛陽渡黃河向鄴城、王猛走太行山進攻壺關向鄴城,南北夾擊滅前燕,都是這種鉗形攻勢。

韓信從牽制到消滅陳余,已經打的很出色了,但不要把劉邦率領靳歙的南路進攻,強行附會成韓信往來救趙,韓信往來救趙是後來發生的事情。

前204年,劉邦與韓信、張耳南北夾擊趙國的鉗形攻勢

前229年-228年,王翦、楊端和南北夾擊趙國的鉗形攻勢

@大內義興,以及我的歷史專欄,人欄兩開花:

修正漢末三國和一些歷史的偏差

5樓:江口洋介

李左車只能緩解趙國覆滅,至於韓信本人來的目的甚至是徵兵多於平趙。

張耳可不是只會罵街的文人,憑藉著他在趙地積攢的聲望不會低於齊國田氏的。就算是隻身赴趙也是得花費很大力氣才能弄死的,藺相如與廉頗的《將相和》中藺相如作為上卿就是廉頗的上級更別說張耳是曾經的趙相與正牌的常山王。誠然陳余不會一戰成就韓信大名,但是隨著忠於張耳的人慢慢的聚集起來雙方局勢會有明顯改觀這才是陳余決心畢其功於一役用孫子兵法「數倍而攻」消滅遠道而來的韓信。

真正講在韓信伐齊到四面楚歌的數年裡,就藩於趙的張耳擁兵達十二萬僅僅次於齊國韓信的十五萬。漢趙如果打持久戰雖然說有極大可能逼走韓信但是張耳的勢力與日俱增,耗個三四個月可能雙方的實力就不相伯仲。加上陳余軍中不少人是被逼無奈,得知後必大量出逃導致軍心不穩。

如果是這樣,那麼張耳就得效仿項羽背上弒主罪名。所以說張耳也想借韓信之手殺掉舊主趙歇,為此承受投降的趙軍被韓信收編的損失。

不要以為楚漢時期的人是傻瓜,張耳不跟陳余玩命不是玩不起只是顧忌趙王歇。不然拉上司馬卬和申陽怎麼樣也能弄的趙國半死不活。陳余想快速擊敗韓信也是想斬旗取將,弄死張耳才能順理成章成為趙國唯一真正的政權。

這叫「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其實,不是張耳顧及到自己曾經是趙相,拿把菜刀叫上人也能弄死陳余。陳余不是顧及張耳在三晉強大的影響力與號召力,也不會給韓信那樣好機會。

章邯、王離帶著三十萬精銳秦軍愣是殺週市和項梁,卻遲遲攻不下一座鉅鹿城?講圍趙打援只是糊弄趙高,實際上在鉅鹿之戰前除了楚國外的大部分義軍都在秦軍攻擊範圍內也沒看這兩住打援呀。實話就是跟邯鄲之戰一樣雙方都拼毅力了,要知道趙的軍權當時主要是在陳余、申陽、司馬卬手上而張耳才多少人?

彭城之戰中也見識到張耳動員力。所以說成安君採用李左車建議分兵三萬斷韓信糧道只能說是軍事理論,紙上談兵。韓信只要牽制趙軍主力並護住張耳前往河間、常山搞動員,趙國大後方必亂。

所以說最好辦法就是趁著漢軍人少遠道而來且張耳尚沒分兵一舉擊潰,殺掉張耳。斷糧道那麼漢軍不會餓著肚子聚在一塊,張耳也會分兵北上招兵買馬。到時候能抓到還好,抓不到活活嚇死也不是沒可能。

6樓:liuhan8427

陳余和李左車的謀劃韓信全知道這才是最可怕的,說明趙軍內部高層有內奸。即使陳余採納,3萬人的調動,這麼大規模內奸一定知道,也就是韓信也知道。恐怕韓信會利用時間差第一時間解決掉李左車部。

從記載看,陳余也不是什麼好人,屬於亂世人傑,怎麼可能義兵不用詐謀。說穿了就是拒絕李左車的套話。也從側面說明了陳余不把李左車當嫡系。

在趙軍連戰連敗,漢軍三路進軍(韓信只是中路,北路陳豨攻略代地,南路劉邦親自率兵攻邯鄲),趙國形勢是非常不好。更何況前趙相、常山王張耳就是韓信副手。恐怕陳余更害怕李左車借分兵趁機帶兵去投靠漢軍。

7樓:子勤

守住糧道,坐等南路漢軍進逼襄國,兩路夾擊可破趙軍。

當然以兵仙的手腕應該還有別的辦法,那就不是我能揣測的了。

當時趙國是必敗之局,換誰來都一樣,兵仙背水一戰,速破陳余二十萬大軍,然後揮師追趕敗軍到襄國,剛好與北上的南路劉邦一軍會師

但是韓信認為李左車的謀略相當高明,那就說明當時劉邦的南路大軍速度同樣不慢(畢竟主力在北),而沒能得到準確情報的韓信誤認為劉邦可能會被擋在趙國南部,陳余有時間先用李左車之謀破北路漢軍,再回頭對付南路漢軍。

所以陳余尋求與韓信短時間決戰並沒有太大問題,可惜一來遇上兵仙,二來有張耳這個陳余的生死大敵。

陳余那邊開完最高軍事會議,轉頭韓信就能知道李左車的謀略沒被採用,這就是來自張耳的情報。

背水一戰的乙個關鍵就是必須保證漢軍過河排開陣型後趙軍才發起進攻,韓信就把自己和張耳擺到了軍隊最後方,陳余果然沒有趁漢軍半渡而擊,而是等到張耳出現才發動進攻,如果他半渡而擊,就沒有這場傳奇的戰役了。

順帶一提,李左車頗有點名過其實,他獻的另乙個降燕之計,也沒有完全實現,根據史記絳侯世家,周勃曾攻下燕地的曲逆,也就是臧茶並不是望風而降,而是在陳余敗後猶豫不決,直到劉邦亮出刀鋒,派周勃北上攻燕,才趕緊請降的。

8樓:愛與正義的肥腸

一,我們說說攻趙的戰略安排

攻下趙國的並不是韓信乙個軍團幹的,漢攻趙是乙個多軍團配合的協同作戰的結果。

趙國的版圖從地理上被太行山一分為二,北側為代地,南側是為首都邯鄲周邊。從先秦歷史上看,從西攻趙,無論從南側還是北側,單一軍團單一路線的攻打,都受制於地理因素,不能起到全域性的效果,往往是推得了一線,另一線可以組織有效的反撲,使得進攻趙國的戰果清零,甚至慘敗。比如戰國時,秦將桓齮出河東,走南線,一路高歌猛進,但是被北線趕來增援的李牧所破,桓齮只率少量親兵突圍,畏罪逃往燕國。

所以,在秦滅趙時,王翦作為統帥,他採用了南北並進的戰略,自己親自率軍走北路,出上黨,翻越井陘口,而派楊端和走南路,出河東,南北夾擊,最終一舉滅趙。

幾十年後,漢滅趙之戰的戰略安排,實際上是秦滅趙的翻版。韓信只是北側一路,是三萬多人,偏師。而劉邦親統主力,走南側,過黃河,出河東,攻打邯鄲。

這是乙個體系作戰的結構,南北兩個軍團互相配合,相互協作的結果,並不是由韓信乙個人搞定的。

我們看史記中記載的靳歙的傳記

——「別之河內,擊趙將賁郝軍朝歌,破之,所將卒得騎將二人,車馬二百五十匹。從攻安陽以東,至棘蒲,下七縣。別攻破趙軍,得其將司馬二人,候四人,降吏卒二千四百人。

從攻下邯鄲。別下平陽,身斬守相,所將卒斬兵守、郡守各一人,降鄴。從攻朝歌、邯鄲,及別擊破趙軍,降邯鄲郡六縣。

」《史記傅靳蒯成列傳》

我們可以看出,漢軍從南側攻趙的動靜其實是很大的。

二,於是話說回來,我們來聚焦一下井陘之戰的多方面考量

單純從戰術上來說,李左車的建議是完全正確的,韓信遠道而來,憑藉險要的地勢,阻擋韓信的前進,然後斷他糧道,可以以逸待勞。

戰術上完美。

陳余不採納他的建議,很多人認為陳余是輕敵自負+書生氣。但是我認為,陳余作為乙個統帥,他所需要考量的,不僅僅是戰術層面的,還有戰略層面的。

擺在陳余面前的戰略困境是,漢軍南北兩路齊出,南路聲勢浩大,逼近邯鄲,有丟失首都的危險。用李左車的戰術建議,固然穩妥,但是他在時間上耗不起,自己手握著十數萬趙軍主力,被三萬漢軍牽制在北側,假如這期間南側堅持不住了怎麼辦?即便真的能夠等到餓殺韓信了,恐怕南側已經全部丟光了,那時候前有韓信,後有劉邦,怎麼辦?

時間不等人,從總體戰略考量上,陳余決定以優勢兵力迅速吃掉韓信,然後南下增援。

李左車作為乙個幕僚,他單純從戰術設計上做到了優秀,但是他可能不會有戰略上的壓力和考量,畢竟他的層級有限,也許無法得知全域性的資訊,沒法做全域性的戰略考慮。

韓信恰恰是個會玩的,只要你給我機會,我就能玩出花來。陳余就這麼折進去了。

三,最後,總結一下

如果真的陳余按照李左車的建議,以逸待勞,和韓信打消耗戰,韓信可能不會繼續進軍,就在井陘口之外(史記記載韓信通過間諜了解到,陳余沒有採納李左車的建議,才決定進入井陘口,渡河背水結營的。如果他得到的資訊是陳余聽從了李左車的建議,他絕不會那麼傻,繼續往井陘口裡鑽的),韓信的漢軍偏師和陳余的趙軍主力,會在北側形成相持的局面。

而南側劉邦率領的漢軍主力繼續高歌猛進,把南側的趙軍留守部隊清剿乾淨,迅速把南側全部吃光。

接著劉邦北上,和韓信一頭一尾把陳余堵死在中間。

世界線完成了收束。

如果給一部單鏡反光機裝上驍龍855並刷成安卓系統,是不是就可以在DXO上霸榜?

雲起 如果算是手機肯定絕對第一。不過毫無意義,曾經有人在汽車上裝火箭發動機然後做到了地面交通工具超音速,不過除了驗證,毫無實用意義。這些榜單除了一些發燒友或者diy們,對於絕大多數消費者影響極小,更別說這種改造實用性堪憂,你拿個相機每次開機幾十秒才能拍照?相機電池支撐手機處理器? KunKun 蔡司...

世界盃如果採用瑞士輪是否可行?

大胃 我剛才也想了一下。按照FIFA的預告,2026世界盃有48隊參加,第一階段共48場,第二階段32場,合計80場。考慮到轉播收入,瑞士輪新賽制應該是總場次接近這個數字的。我的考慮是,三輪瑞士輪,平局踢點球,三勝的隊直接晉級十六強,兩勝一負的隊中成績較好的進入十六強,兩負的球隊提前出局。總場次為8...

Mac 版迅雷如果採用收費模式怎麼樣?

kinglon 不靠譜,我現在都是台式電腦下東西,心愛的MBP不捨得用來掛機下大遊戲和電影。如果不掛機的話?那麼SpeedDownload已經路夠了。 Jerrik 收費是可以接收的。不過也別太過分,或者你可以跟你們的迅雷測試版一樣,會員可以直接使用。可以把費用的附加值弄高一些,而不是單純的為了買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