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釋張學良拋三次硬幣以殺楊宇霆?

時間 2021-05-12 06:35:19

1樓:阿加

張學良缺乏對自己的軍隊,人員已經對各方勢力的了解,進而缺乏預見性以及判斷力,也就缺乏政治彈性和長期戰略能力,這樣很容易成為乙個機會主義者,犯冒險主義錯誤。雖然大節很牛,但不適合當領導。中國有張,萬幸,東北軍有張,大不幸。

對於乙個機會主義,冒險主義者拋硬幣來決策就很正常了。

2樓:wi ki

我猜事實是,小六子開始算了兩次掛,結果是不要妄動,不信邪,又扔了10次骰子,都說不殺,結果還不信。後來扔銀元,結果滿意,信了。

3樓:王小曼

張學良和張作霖相比,張學良是戰略上行,張作霖是戰術行。所以張作霖會以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的靈活戰術。而張學良是安民心而定天下的戰略。

所以殺楊宇霆是私仇。但是張學良在戰術中拿不定主意。這是張學良不愛用奸詐之手段心理。

張學良性格直率,很少思考細節。所以,張學良沒有這些心機,反而注定他活了百歲。

4樓:liujunsong

早年看一本野史,好像是馮玉祥評價張學良,還是誰來著,反正是乙個張作霖這一輩份的老軍閥,後來下野的。

他的觀點是張作霖是張學良勾結日本人殺害的,因此上位以後有把柄抓在日本人手裡,所以對日本人百般退讓。

當然這也是野史了,不足為憑。

5樓:孫利軍

簡單的事兒不要說複雜了,就一句話:楊宇霆之死是郭松齡造反的終局,這是同一件事兒。郭松齡不死,楊宇霆就不會死,否則亦然。

楊宇霆絕無造反之心,能力超強,東北需要此人,張學良心裡都清楚。但是少帥是重情義的人,他老師郭松齡的的死,這筆債沒法不還,而且呢,郭松齡的問題牽扯到下面很多很多人。

大家不了解當時新舊派之爭已經到了什麼程度。我家長輩曾參加郭松齡造反,戰鬥到了最後一夜,眼看著黑龍江馬隊把郭軍沖垮。當時有人建議槍斃所有造反的連級以上軍官,後來張作霖覺著這樣損失太大而作罷。

而跟著郭松齡造反的人是清一色的少帥嫡系。

完全可以不殺,也不應該殺,有很多辦法可以彌補裂痕。但是呢,老東北軍沒啥戰鬥力,是要被革命的,然而革了楊宇霆一人又有何用?郭松齡豈能復生不成?

ps:某些回覆請不要再胡說八道了,張學良是講武堂炮兵一期,不是保定軍校,本來他可以和陳誠做同班同學的,那樣的話歷史會是另一番樣子。

6樓:tanyao8

張學良是東北人中的統派,上的是河北保定陸軍軍官學校()他甚至都不是東北講武堂出身),他的手下,如高紀毅等人,也都是關內人,

這幫人,跟著張來到東北,沒有任何根基,自然是效死力的,而殺楊,常,也只能倚靠這些人,

至於楊,常,這都是佔東北軍絕大多數的獨派,日本陸軍軍官學校畢業,也就是說,這些人主張,至少東北在中國處於特殊地位,"不獨,不戰,不統",而這些人是在東北佔據主流話語權的堅定本土派,

楊主管亞洲最大的軍工生產商-東北兵工廠;

而常蔭槐,是黑龍江省省長,兼東北交通委員會的委員長,

乙個管槍,乙個管車,

張學良,當時在東北,就像乙隻羊在虎群裡一樣, 乙個徹頭徹尾的異類,

他要搞東北易幟,是連在東北公認的"和稀泥"的"張作相"都不同意的;

而阻礙他"東北易幟"的障礙,就是東北的本土派,楊,常,恰是代表,

,殺楊,殺常,以後,在東北佔據社會話語權的本土派,徹底寒了心,於是辭職的辭職,出走的出走,

張學良的"東北王",也就當到了盡頭,

當918,在蔣介石的忽悠下,張學良撤入關內時,那些最先離開他的,不是跟隨他駐守關內的東北軍,而是那些他殺楊,常時的死黨;因為人家是關內籍,在東北,還要依靠你張學良,那現在到了華北,我幹嘛還要屈尊在你之下

張學良,一殺楊,常,他也就失去了在東北立足的基礎,他也就在東北失去了民心,他也就幹到頭了,

最後,唯一的一件爺們兒的事情,就是發動西安事變,囚禁了蔣介石,可惜還是被一篇日記給忽悠了,

張學良的政治生命,始於1928,終於1937,等他真正的反應過味兒來,他已經在軟禁中

7樓:清風無事

張視楊為眼中釘肉中刺,怕楊篡權,早有殺心,拋硬幣是吸毒之後的瘋狂舉動。想殺又不敢殺,於是拋硬幣美名其曰看上天的意思,其實就是給自己乙個殺楊的藉口。

8樓:

古代軍閥的常用套路。

首先必須明白,張要殺楊,根本的癥結在於雙方的矛盾和利益瓜葛,跟硬幣有個什麼關係。

如果真有硬幣,那也是心理上,堅定下決心,求個心安之類,至於連投三次都是要殺楊,這就很難說。

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以訛傳訛的成分大:我丟硬幣三次都是這樣,說明楊宇霆天命已盡,忽悠中下層很管用。

9樓:沙河孟

這大概率是假的 ,拋6次,都是自己想要的結果,是1/64的概率。

遊覽大帥府的時候,我也被這個故事給誆住了,後面有一天才意識到,這是『借鬼神之說為自己正名』, 參考『結草銜環』。就這件事而言,張是做到了『用其神,而不是用其形』。

10樓:非衣二公子

張學良拋硬幣殺楊宇霆這件事情應該是出自張學良自述,這件事情可能是張學良自己編的,也可能確有其事。如果是編的,張學良也許想說明殺楊宇霆的必要性。但是無論這件事情是真的還是假的,都能反應乙個問題:

張學良不適合做乙個領導者。

楊宇霆被殺,原因眾多,日本人挑撥離間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奉系軍和其他軍閥明顯不同,奉系是家族企業,無論合理不合理,張作霖死後張學良繼位都能看出這一點。張學良一方面面對像張作相,張景惠,湯玉麟這樣的叔叔級人物,他不敢管。另一方面,他面對像楊常這樣的其父留下的普通手下,也不敢深管。

所以,有人說張學良管理水平不行,一方面他真的不行,另一方面家族企業也不好管理。

但是你是乙個領導者,管理是必須的,要果斷,要培養自己的親信勢力,可是張學良這兩點做的都不好,殺楊宇霆就看出張本人缺乏果斷能力,如果楊宇霆確實該殺,那為什麼還要擲硬幣呢?如果楊宇霆不該殺,你豈不是把乙個人的命運交給上天了嗎?那你這個決策者的用處是什麼呢?

從張學良的角度,楊宇霆確實該殺,楊大力扶植親信勢力,藐視張學良這個東北軍最高權力者,公開反對張學良改旗易幟,儼然以周公諸葛亮自視,張學良也對其不滿很久了,如果張學良覺得楊宇霆阻礙了自己的集權,殺就殺了。

楊宇霆死後,張學良後悔,給楊常家裡送去慰問金,其實,同樣的事,康熙皇帝殺鰲拜之後也幹過。無可厚非,本質上看,張學良是小皇帝,楊宇霆的死,一半責任要自己承擔。

11樓:不宜討論

拋硬幣是很好的辦法,我覺得政治家和軍事家都該學學。

有些問題沒有辦法解決。如果有想不透的,可以去睡一覺。睡覺還不能解決,或者情況緊急來不及睡的,就可以拋硬幣。

拋硬幣的可能有一半概率錯誤,然而有些事不做就是全錯,在全錯和拋硬幣之間,該選哪個?

這事像是張的風格,他的風格就是在這種事時會拋三次。即使是假的,也是假的很有他的風格——乙個可以讓他自己滿意的謊話。

所以他一生比較失敗。如果他是拋一次或者直接殺的,反倒更有可能做點大事。「寧可錯殺三千,不可漏過乙個」是當時梟雄們必備的思想。

12樓:噠噠噠隊長

有些事或許是天注定吧。

張學良從一開始和楊宇霆不是以個派系的,在「郭松齡兵變」中更是對他恨之入骨。

楊宇霆是個典型的「謀士」,對張作霖忠心耿耿,就任奉軍總參謀幾乎奉軍的重大行動都是由其策劃。張作霖死後依舊有很強的勢力,諸多東三省的重要人物都是站在他這一邊,在許多事情上與張學良有根本的區別。所以作為軍閥,張學良要想保住自己的地位,唯有殺了楊宇霆。

13樓:無為而治

他說了很多話不知道哪句是真的哪句是假的,反正很多嚴重有背歷史史實,他自己也搞不清到底是錯了還是對了,但是上天讓他面壁思過50年,以儆效尤!

這件事恐怕一般人幹不出來,在當時諾達的國土上找不到第二個公子這樣特殊的人,因為人家一輩子都在幹這種,貌似深謀遠慮的舉動,實則率性而為的蠢事,誰不是一臉懵逼。

14樓:薊縣稻花香

張漢卿是個不錯的人,可以做朋友,做兄弟,不能做老大,尤其是割據一方的軍政集團的老大。他做事經常感情用事.....

上乙個答案 @履霜 說的很對.....

如何嚴格證明隨拋硬幣次數增多,連續出現三次正面的概率是增大的?

硬幣朝上概率為p,記拋n次硬幣,之間有連續三次正面概率為f n 那麼f 0 f 1 f 2 0 f 3 p 3,第四次可分為 四個全部是正的,還有前三個是正的和後三個是正的。那麼f 4 p 4 1 p 2 f 3 同理f 5 p 5 1 p 2 f 4 那麼f n p n 1 p 2 f n 1 n...

拋一枚硬幣四次,至少一次正面的概率是多少?三次和五次呢?非常感謝?

陳尼瑪愛喝可樂 理論值 初高中統計概率章節 先算連續N次都出反面的概率,然後用100 減去連續N次都出反面的概率,便等於至少有一次出正面的概率。公式 1 50 N 100 4次 1 50 4 100 93.75 3次 1 50 3 100 87.5 5次 1 50 5 100 96.875 實際值 ...

扔硬幣,扔了三次反面,再次反面的概率真的是1 2嗎?

旋風小子 是的。仍舊是 50 你想想,連續四次反面的概率為1 16,說明連續四次機率很小,那麼第四次還是反面的概率也很小,那麼他究竟還是1 2嗎?是的。第四次,扔出反面概率還是 50 1 16 是針對連續四次扔出反面。一共有 16 中情況,Z 表示正,F 表示反。ZZZZ。FFFF。ZZFF。FF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