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真的坑殺40萬嗎,還是4萬?

時間 2021-05-11 10:34:39

1樓:張海祥

史記裡那些數字,看看就算了,別當真。

史記說,趙國長平兵敗後,燕國想趁火打劫,於是出兵攻趙,出了多少,六十萬!

弱小的燕國居然能出兵六十萬!

而趙國呢?長平死了四十五萬之後再死九萬,遭受如此重大損失之後,還能拿出二十五萬大軍反擊燕軍,也就是說,趙國能拿出七十九萬大軍。

這實在太誇張了,完全不可能。

2樓:Sindax Xiong

具體數字不好說。

數字這東西不是我的強項啊。

我們理性的分析一下。

1、總人口和士兵數。這個存在乙個比值。士兵是需要給養的。

2、當時的生產力能夠讓給養比設定在什麼值。

3、這個挺尷尬的。古代兵團作戰是需要空間的。當時的戰場能不能擺的開。

4、這個最尷尬~~~制度。坑殺屬於挺麻煩的事情,還有,我記得軍功是需要首級的。

5、我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1000人都多少。如何指揮。1萬人,有多少,如何指揮。10萬人···

40萬人的指揮到現代戰爭都是一件難事。春秋戰國?

6、個人理解。沒有史書不造假。損別人就說,虐殺10萬。揚威就說,殲敵10萬。別太信。

7、最後一點,你們聽說過高達麼?這玩意戰場上可厲害···

3樓:殷克夏

養不了。游牧民族全民皆兵,1/5兵是極限,按此推算趙國得有200萬人。

注意,這是極限,平時連匈奴、突厥都做不到;1/5兵是甚麼概念?以突厥平均乙個帳篷5人來算,每個帳篷得出個男人,這只能是少數極端情況。

而農業民族1/100就不錯了,北宋那麼發達的經濟,人口多的時候估計上億?全國不過百萬兵。

也就是說,趙國出40萬兵,總人口要4000萬,顯然不可能。

趙國當時人口樂觀估算也就三百萬,

40萬兵是不可能的。

更不要說還要有北邊防匈奴的,和地方保安的軍隊。

4樓:sola909

據史學家考證,戰國時士兵與後勤民夫的比例大致是1:3左右,也就是趙軍45萬中三十多萬都是後勤民夫和上黨百姓,當秦軍突襲部隊拿下百里石長城防線後,這群民夫和百姓都被合圍在包圍圈內,最後都被當成秦軍軍功了(秦軍以人頭計算軍功)。所以四十餘萬的人說法應該問題不大。

對於秦軍來說即使敵軍人頭不夠,還有當地百姓的友情贊助,只要打贏了戰爭不愁找不到人頭。要知道當時秦軍是沒有軍餉和撫卹金的,只有敵軍人頭才是士兵的軍餉和戰死同袍的撫卹金,而且是唯一的途徑。所以秦軍為了軍功(人頭)還有什麼不敢做的?

只坑殺幾萬人的話人頭不夠分啊~~~~~~如果當時上黨百姓不是因為戰爭逃散了一些的話,秦軍可能就不止坑殺四十餘萬了。。。。。。

試想一下,乙個普通的秦國士兵在長平之戰中因為沒有軍功什麼也沒有得到,最好的朋友也因為救自己而受傷死去,家鄉前不久還鬧了饑荒,就這樣空手回家的話自己的家人和戰死朋友家人都會被餓死或者淪為奴隸。而這時正好俘虜了幾個逃難的當地百姓,在困境之下他會怎麼做呢?——只需乙個頭就可以解決自家困境,兩個頭解決戰死朋友家裡困境......

「老鄉,借人頭一用~~~~~~」

5樓:大義凜然

古代很多戰爭,人數顯然是誇大的,按照古代那種組織能力,率領著一支七八十萬人的大軍的遠征,誰信啊。

而長平不一樣,這是乙個漫長的增兵過程,長達三年,就算古代軍隊的機動能力再弱,三年時間在這麼大一片區域積攢40萬大軍,時間上看也是夠了。

6樓:

1、資料有衝突,史記·白起王翦列傳中說的是白起坑殺40萬,在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說的是坑殺數十萬,整個戰爭亡45萬。前後是有矛盾的(之前只陣亡5萬?)

2、如果坑殺的是趙軍正規軍,為什麼有240名趙軍因為年幼被釋放歸趙?

3、以敵軍首級定軍功的秦軍,怎麼會放棄這樣的好機會,簡單坑殺?

綜上,可能的情況是40萬陣亡是整個長平之戰過程中總計,包括正規軍,民夫,民工,甚至平民。

陣亡數字40-45從後續史實看,並不誇張,趙國當時人口約300萬,按照男女各一半男150萬,可作戰者70萬左右,長平後,還剩不到20萬可作戰男,這和之後的邯鄲保衛戰,幾年後的對燕反擊戰中大量老年士兵的史實是相差不多的。

7樓:楊斌華

那誰說得準……但是最少應該有個二十多萬,不是傳說當時邯鄲城裡都沒男人了麼?七雄之一的首都都缺男人了,應該不會只是損失了四萬人那麼簡單……但是這個問題有什麼意義呢?繼續發揚人屠的影響力?

8樓:grwdkdy

《史記趙世家》:「燕王令丞相栗腹約驩,以五百金為趙王酒,還歸,報燕王曰:「趙氏壯者皆死長平,其孤未壯,可伐也」

《魯仲連義不帝秦》:「平原君曰:「勝也何敢言事!百萬之眾折於外,今又內圍邯鄲而不去。魏王使客將軍辛垣衍令趙帝秦,今其人在是。勝也何敢言事!」

這些側面記載可以看出,絕對是損失慘重

9樓:風溫2019

據白起王翦列傳記載,40萬投降,白起使詭計阬了趙卒,斬首45萬,射殺趙括,又「禽」了馬服子。如果再坑殺40萬,加上斬首的45萬,一共就是85萬了,趙軍倆主將,趙括死了,馬服子也被「禽」了。你們不覺得亂嗎?

白起王翦列傳裡有蘇代和范睢的對話,說「禽」了馬服子,也就是說,趙國得到的訊息是趙括被抓了,而列傳裡的記載所說的是:趙括和俘虜一起被殺了。趙國開始割讓城池請和,後來又不給城了,就常理推斷,是因為秦國交不出趙括,但具體趙括是否被殺,就不得而知了。

趙世家裡說卒四十餘人皆被坑,史記的字是逐字清點按個兒精確計算的,少個「萬」字可能性有多大?就算真落下乙個字,竹簡是可以拆的,換一條竹簡不難。所以缺個萬字基本沒可能,但也不至於四十人,我認為是四千,磨損了一撇。

趙括活不見人,死不見屍,白起並未找到趙括屍體,如果是被圍狀態下,士兵還都投降了,可能找不到他屍體麼?絕無可能!趙括被射死這個事,顯然是有人在撒謊。

射死的不一定是趙括,被圍的不一定是趙括,是否被圍也不好說,可以確定的事實是:趙括失蹤。

漢朝有個開國功臣叫張良,張良給老人撿鞋的故事,大家都在課本裡學過吧?那個老頭是誰呀……誰會在那個時候有絕世兵法還能不為人知,我們人肉下這老頭好嗎?

史記被後人曲解,比如其中之一,馬服子是什麼意思?是馬服君的兒子嗎?根據《姓源》的記載,趙奢至少還有個叫趙牧的兒子,繼承了馬服君爵位,如果馬服子指的是馬服君的兒子,到底指的是哪乙個?

戰國時代能成為「子」的,都是當時最優秀的人,馬服子的稱號證明趙括很厲害。從這個事可以看出某些中國人有歪曲事實的癖好,你不傻,別人就很難騙過你。自己動動腦吧,別再道聽途說,別再讓指鹿為馬者得逞。

如果長平之戰中的40萬趙軍換成40萬巔峰金軍,結果會如何?

史記 裡長平之戰的描寫很有問題,真要是 史記 裡的打法,失敗的應當是白起。史記 說白起派出區區五千騎兵,就把45萬趙軍與營壘隔開,二萬五千步兵就斷了45萬趙軍後路,這個絕對不可能!秦兵又不是神。如果白起真的是如此用兵,結果應當是趙括全殲三萬秦軍,成功退回營壘。按白起的說法,長平之戰秦軍損失很大,這意...

淮海戰役60萬打80萬,長平之戰55萬打45萬,誰更厲害?

trees 當然淮海戰役了,不論戰場寬度和深度,戰略戰術的多樣,都比長平戰役大得多。戰爭的發展使得戰爭形態總是越來越複雜的,對參戰人員素質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的。 路過成都 論戰果,肯定是長平之戰大,冷兵器時代45萬人全軍覆沒,可以說是世界冷兵器史上頭一號。淮海戰役殲滅80萬人中的55萬,在熱兵器時代...

大家認為,長平之戰趙國出動四十五萬可能嗎。?

父慈子孝呂奉先 不知題主有沒有聽過一句話 四夫餉一卒。如果把民夫和士兵都算進去,四十五萬絕對有可能,真正的作戰人員只有9萬,其餘都是負責輜重的民夫。舉個明朝的例子 戚繼光被調任薊鎮總兵官後,向嘉靖提出要在長城就地編練新軍,總共四個部分 步兵營 騎兵營 車炮營 輜重營 可見輜重部分歷來都是被算進編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