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援朝時候,明軍和日軍到底各是什麼水平?

時間 2021-05-11 07:42:30

1樓:星海之痕

首先要肯定的是明軍總體要強於日本軍隊一些的但翻閱過一些記錄就會發現當時兩國的軍政外交真的是一塌糊塗_(:з」∠)_

明軍方面一直存在輕敵和冒進,喪失很多可以加速結束戰爭的機會,豐臣的聯軍這邊情況更糟,由於極其缺少大規模集團作戰的經驗,以及軍隊受大名派系牽制,空有人數和單兵素質的優勢卻很少和實力匹配的明軍正面取勝。。只能欺負北韓羸弱的部隊與平民

總之,兩國在閉塞與蒙昧中開啟了一場混亂的戰爭,又伴隨豐臣的去世草草地結束了這荒唐的鬧劇

2樓:陳昱行

明軍幾乎一路壓著打啊,除了蔚山之戰真的很難看外其它不是大勝(平壤,一天陷城是哪招)就是五五開 (碧題館算是意外遭遇戰,結果上李如松還跑得掉其實已經算是戰略上成功了,實際上理論上日軍即使雙方都會合後還是遠勝明軍人數卻不敢發動會戰就已經看得出強弱了啊。) 要不就是真的被人數輾壓了 (南原)。

不過尤其第一次戰爭中兩邊的後勤都是一坨狗屎,你看宋應昌留下來的信件幾乎從平壤後一路到底都是在靠邀缺糧。 而日軍因為人多恐怕還更慘。實際上碧題館後雙方只是在比誰先餓死而已。

蔚山是真的大敗,但也有運氣因素 (大霧) 跟楊鎬這個運輸大隊長自己烙跑。但日軍也確實有把握天機。

日方確實是不團結,或許也是為何大軍集結時反而沒啥用,但個別作戰就很拼,但明軍內部其實也沒超級團結,南北軍之間其實吵滿兇的。另外乙個很大的癥結點是北韓基本上是負戰力,對明軍大部分的時候根本是負擔大於幫助,第一次入朝時忽悠北京說會提供後勤結果是他們的難民在搶明朝的糧車 (明朝還差點傻了要斬首護衛糧車的南軍主將吳惟忠,後來反而是北韓朝廷自己寫信拜託刀下留人。) 第二次其實戰間期間明朝一直要求北韓讓明軍在北韓屯田被拒絕 (當然也不是不能理解他們的顧慮) 但這也算是間接害死了後來南原守軍,而第二次作戰後勤也不怎麼樣 (但至少北韓沒自動總崩就是。)

3樓:

日本史料誇大極為嚴重對於打輸了的就強調敵人兵力優勢和南韓半斤八兩參考白江口之戰唐軍1.3萬以少勝多大敗日軍結果日語維基百科說唐軍有13萬直接乘10

畢竟大核民族

奧利給!

4樓:張三瞎了

很多回答把倭寇批的一文不值,明軍是碾壓式的姿態。但他們沒有想過,那個年代是沒有愛國主義教育的,除非倭寇人人都置生死於度外,否則六年的碾壓,就算沒死絕也該全嚇傻了,最後還能退回去?那只能說是明軍玩夠了,當個屁把倭寇給放了。

壯哉我明,辣是真滴威武!

5樓:二不尚書範景文

日本戰國後期是皮、鐵甲

射不穿明軍盔甲是碧蹄館日方北韓陣日記裡的記錄。

隸屬各大名跟戰鬥力沒有直接關係,最多就是互相拆台,比如坑坑咸鏡道的加藤孤軍、小西向北韓通報加藤清正的行軍路線兵力人數等,反正加藤也沒死在這上面,較好的證明了各大名的配合能力還是可以的,最少沒跟北韓人一樣往死裡坑。

你明顯沒讀明史

小西談判是明軍計畫設伏抓這人,但是中途出意外被小西提前跑了,伏兵沒來得及動手。

追後面的也不是日軍大敗歸,是王京撤離後日軍沿著原有營壘退兵,這些營壘是明軍入朝之前就修好的,也不是劉綎怎樣,策劃追擊的是宋應昌,執行者是李如松,日本人退到慶尚把沿線兵力集結了5~7萬人,不是你想用劉綎的5000還是李如松的一兩萬人,一口氣打下5~10倍敵人駐守的營壘群才能算不放走。

沿海攻城你覺得不弱,但是日本直接放棄倭城開始收縮防線,並直接對抗豐臣秀吉維持戰線的命令,導致幾個大名被處分,當年被打的聯名要求棄城的就是你覺得不弱的日本人。

你問的問題沒法在知乎這種平台講清楚,系統比較乙個子項起,比如單純比雙方火繩槍這一塊,雙方戰場環境資源不同下火繩槍的技術發展使用流程,各項文書秘傳書都要列,也就講個大概,核心細節一概全無。我懶。

6樓:Gregory

萬曆三大征,其他兩個都是砍菜切瓜,元凶首惡全部誅滅正法。

就日本,純粹打不下去,啃不動的硬骨頭,後來豐臣秀吉一死日本各個大名忙著退兵回去儲存實力,明朝就跟著退兵了。這麼尷尬的戰果,還大吹大擂算什麼大捷。

比如清朝打鴉片戰爭,一樣是大捷,各種奏章捷報現在都還在博物館,英中國人被打跑了,英中國人跑到廈門了,英中國人來天津求饒了。直到簽訂條約要賠款割地謊話編不下去了,道光皇帝才發現自己被騙了。

7樓:公尺伯顏帖木兒

日軍在其國內來看是三流水準,將領更是,而且各自為戰極少配合。自古日軍精銳是關八州力敵六十六國,武相力敵關八州。來北韓的軍隊以後來的西軍為主,武田德容軒吊打老烏龜,秀吉傾全國兵力和老烏龜打個四六開。

黑田二代,小西又算什麼。

8樓:煢煢落落

一路從平壤打到釜山,顯然是明軍打贏了。北韓作為盟友,雖然戰鬥力差,但日本打下來的地要分兵去守(後金如果也這麼蠢的話打幾個省就沒兵可用了),導致前線兵力反而少於明。好在日本守城能力強,只要不出來明軍也沒辦法。

9樓:衛宮巨俠

講道理,真的,日精水平之低令人髮指,你先看看你爹的史料怎麼記載的再來辯駁行不行 ?真的日本來時20萬人,回去不到一半,日本贏了日本打出了氣勢,豐臣秀吉佔便宜了,豐臣沒輸豐臣棒棒噠,滅國不是因為豐臣戰爭失敗大名不聽話了,而是因為一些胡扯的理由

10樓:bbwqxzwy

日軍的主要部隊構成還是足輕吧,就是那種胸前一塊護甲,戴個斗笠那種,標配一般是竹槍,少數配的鐵炮,佩武士刀的很少,這種一般足輕,肉搏戰鬥力顯然是比不上明軍的。

所謂的單兵戰鬥力強於明軍的應該是少數的武士,但部分李如松的家丁家將,戰鬥力也是日軍很畏懼的。

單兵戰鬥力而言明軍是更強的,除了鐵炮有較大差距,其他都是強於日軍

11樓:一點浩燃氣

這場戰爭其實沒多大意義,如果不是近代日本興起和南韓國內民族主義發酵幾乎不會被普及。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現代人喜歡玩一種鬥獸的遊戲

12樓:海角孤星

菜雞互啄而已。。。同時參加過萬曆援朝和對後金作戰的李如梅就說過,「此賊七千可抵倭奴十萬」而且日本軍隊的構成和當初的十字軍很像,都是封建領主帶自己的私兵,不同軍團之間配合很差。。。

13樓:

首先,日軍早就普及了鐵甲,反倒是大萌這邊各種藤甲紙甲絹甲葫蘆甲穿山甲之類的搞笑玩意層出不窮。而且日軍盔甲質量上乘成本高昂,戚繼光就認為日甲成本過於昂貴,所以不能通過採購或自造來裝備給明軍。

第二,日本的弓箭威力巨大,遠勝明朝弓箭。戚繼光就稱其「長弓巨矢,中者立斃」。而在碧蹄館之戰裡立花宗茂被明軍弓箭射成刺蝟都沒有什麼大礙,「宗茂鎧甲箭如蝟集,登小丘而息」,差距可見一斑。

另外日本士兵的實力也是非常強的,被吹上天的所謂「準近代化軍隊戚家軍」就在北韓被比其人數更少的日軍正面擊潰。

14樓:凱曼爾

當時日軍還湊合,雖然人少個子不高不通大軍陣型,卻悍勇有餘,個人實力出眾(指經歷過大小內戰的人),這是因為兩國作戰習慣不同,日本多山林不方便大軍的展開,且人數沒那麼多所以決定戰事走向的一般是戰術而不是戰略。但是其鐵炮技術當時也是讓明軍記了一筆的,說他們鐵炮玩的6,有準頭。還有什麼「長弓巨失,中者立斃」這類的記載,還有明軍對對面建的立體式防禦城池也是贊了一波,講真的,明吹不要吹過了。

萬曆援朝時日軍為何駐足平壤?

這個問題問得好。一言以概之,就是小西行長在1592年7月的第一次平壤之戰後,就已經被明軍打怕了,喪失進取之心了。事實上在第一次平壤之戰前,日本對明朝的資訊了解非常不充分,甚至充滿錯誤的傳說。在沒有和明軍交手以前,日軍大名多數都很不了解這一點,這是當時的實際狀況。比如毛利輝元在同年5月寄往日本國內的書...

《萬曆十五年》中描述萬曆皇帝賞賜給申時行八十歲壽辰為什麼才區區的五十兩?

曾子瑜 明朝的管理已經很成熟了,皇帝只能花自己的錢送禮,花國家的錢很難,沒必要為了生日隨份子就動用國家的錢。至於這個錢多不多,其實不少,水滸傳裡武松給了鄆哥五兩銀子,鄆哥說自己和老爹兩個人能花五個月,所以一兩銀子大致相當於現在的兩三千吧,五十兩相當於十幾萬,隨份子給個十幾萬不少了吧,而且皇帝的錢不在...

萬曆皇帝為什麼28年從不上朝?

陳慶之 這點我還是贊成燓書志先生的看法,那就是萬曆身體真的有毛病。首先萬曆他是乙個非常渴望掌握權力的人,根本不願意輕易放出權力。像張居正就是因為專權才落得最後的下場,在張居正倒台後,萬曆內些年可以說是事必躬親。那麼像如此乙個愛權的人怎麼可能不理朝政呢?所以我認為萬曆的身體肯定是有毛病的,在史書中萬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