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到底有多牛?

時間 2021-05-10 11:21:21

1樓:切勿

前面看了很多題主寫的說韓信是政治白痴,我覺得真的是搞笑了!

乙個智商能力超越時代的神人,我們能想到的他會想不到嗎?

先說胯下之辱,韓信當時是個沒落貴族,無權無勢,抱負未展,隱忍是當時最優選擇,殺之死,不鑽不能擺脫糾纏。

再說逼封齊王,有人說了為什麼不自立為王,為什麼不投項羽。古時君權天授,天下也是被各方士族所控制,不得到他們認可,就算偏安一隅也無可能。得不到士族支援的勢力,最終都是慘淡收場,陳勝也好,黃巢也好,洪秀全李自成也罷哪個能建立朝代。

有人說朱元璋是平民皇帝,從他被收為義子開始,他身份就已經轉變了。所以韓信就算自立也必不長久,他只是將,沒有和士族坐在談判桌上的權利,貿然行動反而會被士族們圍剿。你能保證劉邦項羽不會聯合起來滅韓信嗎?

為什麼不投項羽,項羽自視甚高,當時韓信不出,項羽可謂舉世無雙,乙個才能冠絕天下之人,能輕易的把自己的兵權交於乙個寸功未立之人嗎?就算交了,項羽手下常勝軍中的士兵又會服從韓信調遣嗎?項羽勢力是乙個穩固的政權,越是穩固獲得功名越要按部就班,我覺得項羽讓韓信從執戟郎開始已經算是破格提拔了,再破格定遭非議,一套成熟的軍功公升遷系統容不得有人破壞規則。

項羽對韓信已是善待,韓信逃跑嚴重違反軍中禁令,韓信投項羽,一是韓信違了項羽軍令,二是無法獲得劉邦營中這種兌現天賦的良機。所以最優選還是逼封齊王,一提高自身地位,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二是表達對劉邦勢力的信任,一損俱損,一榮皆容。

還有題主說韓信人際關係處理不當,但凡兌現了自己天賦的大神,哪個肯向凡人伏首。文種歸隱,姚子孝拒領官職等等。戰國四大名將,沒乙個跪舔權勢的。

白起找找關係興許能活,李牧負荊請罪興許能繼續統兵,廉頗敗了能叩首如搗蒜或許也不會罷職,王翦算是會做人的了也只是找秦王要獎賞。我記得知乎有個大神說輪胎縫隙大到碾不到螞蟻!清華北大學子尚且如此,更遑論韓信這種無雙國士!

舉個例子你體會下,你會和乞丐同吃同住親如兄弟嗎?你捫心自問你真的看得起體力勞動者嗎?動輒拿環衛工做最低底限,諷刺醫生老師,嘴裡說著環衛工辛苦,錢拿的少,實際壓根把他們當社會的失敗者!

最後說韓信之死,放個馬後炮,其實韓信出山之際,大展巨集圖之時,他可能知他必死,只是時間長短而已。所謂討個齊王可以死的慢些,王已經算是他能拿到最高權位,一步步貶下去也需要時間,特別他這種功高蓋主之人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之大從來容不下經天緯地之才,亦包不了名垂千古的功臣。

但凡青史留名之人,勝家敗者從來沒有蠢才,最多只是技不如人,況且史書歷來當權者所註,是非黑白誰能說清道明。

2樓:悲喜自渡

韓信死的時候不過36歲,25歲的時候才發跡,出道即巔峰,兩次被劉邦奪走兵權,帶著一批人就能練就成精兵,每個戰役都能成為乙個成語,更牛的是他百戰百勝,同時代不缺人傑,但是沒有能和他並列的,乙個時代的所有高手幾乎都敗在他的手上,魏,代,趙,燕,齊,平龍且,滅項羽,要知道項羽大小七十餘戰只敗了一場,韓信就拿走了他的一切,韓信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背水一戰,被無數人模仿,但是沒有人能做到,韓信的戰術鮮有人能模仿,或許這也是他被稱為兵仙的原因吧,我覺得放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他也能算是第一人叭,其次就是白起李靖了,(李世民也很牛,不過他是皇帝,就不談他了)。

3樓:白紅藍

韓信是真的牛啊。

刷野又快,支援更快。

前期無影步戲耍對面,後期一套技能帶走乙個小朋友。

打不過還可以偷塔拖時間

開局瑤妹都是跟著我的魯班的,突然我方韓信幹了兩個人頭,瑤妹就屁顛屁顛的跑了。。。

過兩天我也要練練韓信

4樓:雪諾

韓信沒啥牛的。

在秦漢時期,腰間橫著鋒利寶劍而能忍受胯下之辱的人,注定周圍無法聚集人氣,注定他很難自立門戶,即使他號稱兵仙,就是號稱將仙也沒用。

當韓信從那個街頭混混的兩腿之間跪爬過去之後,就代表他領袖光環的技能樹無法點開,領袖人格徹底死亡。

我多希望韓信當時有血濺三步的勇氣,其後如果亡命天涯,如果結交天下英雄,如果成就一番霸業,就算最終不能開朝創代,也不負兵仙美名。

但兵仙就是兵仙,注定為他人作嫁衣。

列傳就是列傳,再牛也是列傳,沒法寫成本紀。

5樓:丁無名

就聊一聊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這個歇後語吧

以我淺薄的歷史知識,歷史上有兩個人說過這種類似的話

另乙個大個子說的是人多力量大,細細品是不是乙個意思?

但是這可苦了後來的小個子們

這個境界就像重劍無鋒大巧不工,沒有什麼花哨的技巧,憑體量就可以天下無敵。

但是殊不知拿起重劍本身就已經驚天地泣鬼神了。

因為這背後對應著千鈞重擔,要滿足他們的生存、發展,給他們希望,給他們觸手可及的利益,給他們乙個巨集偉的目標,這真的太難了。

拿起重劍還要做不凡之事,打最難的仗,搶最大的地盤,流最多的血。這些事情一般人做半件就能吹一輩子,但是在英雄眼裡:世上無難事,秀得頭皮發麻。

世間神鬼莫測的東西大概就是人心了,對於普通人來說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更不用說凝聚起一群人了。

知道世事艱難之後只有膜拜之情

6樓:虎眼萬年青

很多答主寫了韓信打仗有多牛,就不再贅述了。

我覺得韓信另乙個牛的地方在於擁有無與倫比的口才。和老闆劉邦的司機夏侯嬰一番談話,不僅命保下來還把你推薦給二把手蕭何,聊了一下,馬上搞到乙個治粟都尉當;後來蕭何月下追韓信,回來和老闆聊一下,還當上了個業務總監(大將軍)。

韓信牛的地方在於不僅是他實力強出天際,而是僅憑一張嘴讓老闆司機、二把手、老闆本人都相信了。關鍵他還沒有之前的專案經歷。

7樓:江英俊

韓信若反,歷史會改寫,會有乙個王朝,皇帝姓韓。

在他面前,楚漢根本不堪一擊。

當然是在排除諸多意外因素之外,韓信正常發揮將他們打敗。

韓信的計策,在今天都是有巨大意義的,讓我們千百年後的現代人感嘆的,冷兵器時代的戰爭藝術。

8樓:親愛的樵夫呦

韓信有多牛?

你看看他的扮演者,今年在大秦賦裡扮演呂不韋,得以讓嬴政上台,自己得了相國。

在楚漢傳奇裡扮演韓信輔導漢王劉邦奪得天下。

在我的團長裡我的團成功活到最後。

有多牛,還不知道麼?

要不要加狗頭?

9樓:崔二

韓信年輕時,籍籍無名,一事無成,靠蹭飯活著,受胯下之辱,沒人把他當回事。

後來,跟著項梁混,不得重用;跟著項羽混,多次獻策,沒人理他。

而後,韓信投奔劉邦,當了個接客的小官,結果與同僚十三人連坐當斬。

唉,越混越慘。

臨死前,鬱悶極了,嘆氣說,劉老大不想奪天下嗎?怎麼斬殺我這樣的牛人呢?

正好讓夏侯嬰聽見了,這小伙口氣挺大啊?別砍他了,過來聊聊!

小天一聊,夏侯嬰直接就被侃暈了,我去,小伙還真是挺牛啊。

趕忙跟劉邦報告,劉邦一撇嘴,切,這也沒啥啊,吹小牛嘛,讓他種軍糧去吧!

糧官韓信又找蕭何聊天,又把蕭何給侃暈了,蕭何覺得這哥們絕不是吹小牛的,有真本事。

漢軍去南鄭時,好多將領都在路上跑了,韓信琢磨著,這蕭何肯定和劉老大說了好多次了,看來老大還是瞧不上我啊,拉倒吧,我也跑吧。

蕭何一聽嚇壞了,來不及向劉邦報告,直接單人獨騎追韓信去了。

結果,有人跑去報告劉邦,老大,不好了!丞相也跑了!

劉邦又氣又急,如同丟了一條膀臂。

過了兩天,蕭何回來了。

劉邦氣呼呼地問,我去,你咋也跑了?

蕭何說,您聽誰胡說八道?我哪能跑啊?我追韓信去了。

劉邦說,別扯犢子,跑了幾十個將領了,也沒見你追過,你追什麼韓信啊?扯淡!

蕭何說,老大,其他將領跑就跑了。這韓信可了不得啊,這是天下無雙的牛人啊。老大,您是不是想奪天下?想奪天下,沒有韓信可玩不轉!

劉邦一聽,那行,我封他做將領。

蕭何說,當將領,韓信瞧不上。

劉邦說,那行,讓他當統率全軍的大將。

劉邦要拜大將的風聲一傳出去,漢軍的將領們都樂壞了,大夥都想,我馬上要當大將了

人人都覺得自己NB,非我莫屬。

沒辦法,我們總是擅於看到自己比別人強的地方。

結果,拜韓信為大將。

大夥都驚呆了,韓信?韓信誰啊?他懂個茄子啊?

韓信當然不只是懂個茄子。

韓信首先讓劉邦知道,他不只是懂個茄子。

劉邦問韓信,丞相總說你牛,你能教我點啥?

韓信問劉邦,老大,能和您爭奪天下的是不是只有項羽?您覺得您和項羽比,怎麼樣?有沒有他猛?

劉邦半天沒說話,最後說,我好像差點事兒。

韓信說,我也知道老大您沒項羽猛。但是我跟著項羽混過,這哥們兒吧,是挺猛,有萬夫不當之勇,但是不善用人;他吧,小事上做得特好,待人和氣、體恤下屬,但是誰要是立了大功了,他卻捨不得給人公升職加薪;而且他吧,不懂得籠絡人心,坑殺秦國降兵二十萬,秦中國人都恨死他了。總結起來,這人匹夫之勇、婦人之仁、剛愎自用。

老大您就一樣了,大王入咸陽,秋毫無犯,和秦國百姓約法三章,深得民心,一定能奪得天下。

劉邦聽完樂壞了,恨不得抱著韓信親兩口,相見恨晚,恁看看,你咋才來呢?

取得劉邦信任後,韓信開始大展身手,告訴天下他不只是懂個茄子。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定三秦,服魏韓,破楚於京索之間,虜魏王,擒夏說,喋血閼與,天下莫與爭鋒。

韓信和張耳率兵數萬攻趙,趙國成安君領兵二十萬迎戰。

李左車向成安君獻計:韓信最近連戰連捷,勢頭正猛。但是他勞師遠徵,糧草必定接濟困難。

井陘這裡的道路狹窄,兵馬排列不開,他們的隊伍必定拉得很長,糧草一定在隊伍後邊。您安排三萬奇兵絕其糧草、然後在正面戰場上,深溝高壘,跟他耗著,不出十天,再來個兩頭夾擊,就韓信,小樣的,絕對認慫!

成安君一撇嘴,啥玩意兒,你大學學得嘛專業?懂不懂啊?兵書上說,十則圍之,倍則戰。

韓信號稱雄兵數萬,我看呢,也就幾千人,千里奔襲,早累趴下了。這我再不揍他,傳出去,我這臉往哪兒擱?以後怎麼在街面上混?

韓信讓細作一打聽,樂壞了,就愛成安君這樣的!

半夜選輕騎兩千人,每人拿一面漢軍紅旗,從小道過去,埋伏在趙軍城旁,告訴他們,等我們詐敗,趙軍傾城追我軍時,你們就快速進城,拔下趙軍旗子,換上漢軍大旗。

然後,傳令眾將,今天大破趙軍後,大夥一醉方休。

大夥兒都驚呆了,一天就大破二十萬趙軍?

我們大將軍今兒吃錯藥了吧?

韓信讓部下高舉主帥大旗,擂動戰鼓,與趙軍開戰。

大戰良久,丟棄旗鼓,領軍敗走。

趙軍果然傾巢出動,追趕漢軍,韓信率兵死戰。

兩千輕騎按照約定,奪城換旗。

趙軍久戰不下,撤兵回城,一看城頭漢軍紅旗翻滾,將卒皆驚,趙軍人心惶惶,四散奔逃。

漢軍趁亂兩處夾擊,大破趙軍。

韓信傳令不可殺廣武君李左車,生擒者賞千金。

抓到李左車後,韓信親自給李左車鬆綁,以師待之。

韓信向李左車求計,我準備北攻燕國,東伐齊國,您看怎麼辦才好?

李左車說,哎呀,敗軍之將,不可言勇,我都是將軍手下敗將了,哪有臉胡說八道啊?

韓信說,您這麼說就不對了。百里奚在虞國時,虞國亡國;百里奚在秦國,秦國稱霸天下。當然不是因為他在虞國時傻,到了秦國就變牛了。

這不在於君主聽不聽他的嗎?要是成安君聽您的,今天我早就成了您的階下囚了。

李左車說,那將軍,我就瞎說幾句,您就一聽,供您參考吧。您連戰連捷,三軍士氣正盛,但是軍兵們太疲憊了,一旦陷入持久戰消耗戰,就麻煩了。不如您藉著當下的威名,派人遊說燕國,燕國必定嚇得投降;燕國要是投降了,齊國肯定跟風投降。

要借勢,借助自己的勢。

結果,一切和李左車所預想的一樣。

後來齊國與項羽楚軍聯合,劉邦再次令韓信伐齊,攻下齊國七十餘座城池。

項羽派大將龍且領兵二十萬救齊。

部下向龍且獻計:可以讓齊王派人告知被韓信占領的齊國城池的軍民,就說齊王還在,又有楚國援兵,那些城池的人,必定反漢。七十餘座城池皆反,漢軍必退,不戰而勝,多好啊!

龍且連連搖頭,我知道韓信這個人,老同事了,他懂個茄子啊?收拾他,小菜一碟。而且,咱們不戰而救齊國,咋顯出咱們的重要性來啊?

咱要是大戰一場,大敗韓信,齊國最少不得分一半國土給咱們啊?

兩軍在濰水兩側陳兵。

韓信讓士兵半夜跑到濰水上游,用沙袋截住河流。

白天領兵攻擊楚軍,詐敗。龍且一看,說,怎麼樣,我就知道韓信,跟從前一樣慫!追!

楚軍過了不到一半,韓信就讓人撤掉上游沙袋,河水暴漲,韓信揮軍猛攻,大敗楚軍,殺主將龍且。

項羽大驚,派武涉遊說韓信,現在楚漢相爭,勝敗取決於足下啊,您站在劉邦那邊,劉邦勝;您站到項羽這邊,項羽勝。您看,您當時不是跟著項老大混過嗎?都是老同事了,和楚聯合,三分天下多好呢?

韓信說,你可拉倒吧,我在項羽那裡就是個打醬油的,誰拿我當盤菜啊?劉老大拜我為大將軍,統率三軍,對我言聽計從,我才混到今天的位置,我死也不會背叛劉老大的。

而後,又有齊人蒯通力勸韓信,勇略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足下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足下危險了!

韓信猶豫不定。

蒯通又說,天予弗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

韓信想了半天,還是不忍心背叛劉邦。

天下平定,劉邦找個機會把齊王韓信降為淮陰侯,韓信又不甘心自己和絳侯周勃、潁陰侯灌嬰同列,覺得劉老大委屈了自己。

委屈的韓信不想繼續委屈自己,於是和部下陳豨合謀造反了。

結果呂后和蕭何設計殺了韓信。

臨死前,韓信嘆道,悔不用蒯通之計啊!

項梁不用韓信,兵敗身亡。

項羽不用韓信,兵敗身亡。

成安君不聽李左車之言,兵敗身亡。

龍且不用部下之計,兵敗身亡。

韓信不用蒯通之計,又不堅守自己的初心,兵敗身亡。

正確的道路一直在,也從不缺少指路的人,為何總有人走錯路?

或許是因為大家都覺得別人只是懂個茄子吧。

幾千年後,我們似乎還是覺得別人只懂個茄子。

2023年,我們都被困在家中,惶恐不安。

心中又一次想起了無辜的茄子。

貝肯鮑爾到底有多牛?

bergkamp 不可思議的傳奇 作為球員拿到世界盃 歐洲盃 歐冠 金球 退役後作為教練又拿到了世界盃 歐洲盃 聯賽冠軍 歐冠 可惜缺這個不過作為俱樂部主席拿到了 乙個世界盃冠軍乙個世界盃亞軍乙個歐洲盃冠軍乙個歐洲盃亞軍,歐冠三連冠,聯賽不勝數,金球也連樁,教練也拿杯,主席當的好,足壇牛元老 Lux...

韓信到底死於誰之手?

過往晨風 劉邦賜韓信三不死,見天地不死,見人不死,見兵器不死,結果被裝在籠子裡,用黑布蒙住,一群女人拿竹槍刺死 當時婦女地位地下,可以說不被當做人 知不知道又如何 韓信要對自己的死負責,但主謀是劉邦。劉邦分封部下後,為收回權力和土地,又不斷找藉口再取消封國。韓信等人看不透這點,貪戀權力,最終身死國滅...

朱元璋到底有多牛逼?

sakj 老朱確實夠強,但是不至於像大家說的那樣,逆轉乾坤的地步 元朝和清朝不一樣,除了忽必烈,其他皇帝都沒有執行同化漢民的策略 而是一直實行蒙古人尊,漢人卑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下造反是肯定的,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而且只要造反,元朝就基本完了,因為當時的元朝早已經不是征服天下的蒙古鐵騎了,戰鬥力弱到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