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評價明朝大臣于謙?明英宗為何殘忍處死功臣于謙?

時間 2021-05-05 12:32:59

1樓:熱愛生活的貓

明朝曾經發生過一件大事,一件使得明朝差點和宋朝分為南北兩宋的大事。明英宗時期,明英宗因為自己的任性舉動,使得幾十萬明軍北瓦剌大敗,戰死疆場,史稱「土木堡之變」。

隨後,瓦剌人為了擴大戰果,選擇繼續攻擊明朝,其目的是為了將明朝驅趕出北京城,從而占領明朝北方的土地。

這一幕和北宋之時發生的「靖康之變」何其相似。在這次事變中,北宋皇族,倉促逃跑,在南京稱帝,史稱「南宋」。至此以後,南宋便再也沒有收回北方的土地,只能在屈辱中走向滅亡。

此時的明朝,面臨的就是如今的局面。如果明朝皇族選擇捨棄北京,選擇南遷,那麼明朝斷然沒有如今那麼好的名聲,其「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豪言更是無從談起。

而造成明朝晚節保住的關鍵性人物,就是于謙。

可是,于謙的結局卻並不算好。明英宗復辟以後,于謙被論以謀反的罪名處死。那麼,明英宗為何要殺死于謙這個大功臣呢?這背後有什麼貓膩呢?

明英宗,明朝的罪人,卻依舊有一大批人擁護

說起明英宗這個皇帝,我能想到的詞語就是「無能」,「無德」等詞。然而,就是這麼乙個皇帝,只因為他佔據了嫡出的身份,就得到了大部分大臣的擁戴。

明英宗早期,因為明英宗年少的緣故,所以整個大明的朝政都被把持在太皇太后和幾個輔政大臣手裡。

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的經歷,使得明英宗在太皇太后和輔政大臣死後,就生出了叛逆的想法。適逢瓦剌人對明朝無理,於是,明英宗就決定御駕親征,痛擊瓦剌。

如果僅僅是這樣也就罷了,明朝國力強大,也未必會輸,可偏偏明英宗想要馬上出發,且不給手下大臣太多的機會整理軍備。且受到明英宗寵愛的大臣王政的慫恿,明英宗就在軍備不足的情況下出征了。

結果可想而知,明軍被瓦剌人大敗,就連明英宗自己也被俘虜了。

當時的大明朝廷得知這個訊息後,第乙個反應就是逃跑。正在此時,于謙站了出來,他力陳南遷的壞處,並執意立明代宗為帝,盡可能地消除明英宗被俘帶來的影響,為之後的決戰作準備。

于謙的建議得到了孫太后的採納,於是,明代宗順利登基,且在隨後爆發了「北京保衛戰」。

「北京保衛戰」中,因為明軍眾志成城,因此瓦剌人不僅沒有獲得勝利,反而將之前在「土木堡之變」中獲取的勝利果實盡數吐了出來。明軍由此大勝,瓦剌人再次選擇臣服。

瓦剌人臣服了,明英宗這個皇帝自然也就被放了出來。不過,此時的情況卻十分難堪,那就是明朝有兩個皇帝。

因此,在孫太后等人的力保之下,明代宗選擇了將明英宗囚禁,不殺。

也許是命運使然,明代宗在立自己兒子為太子以後,太子便夭折了。不久以後,就連明代宗自己也身患重病。明英宗深知自己的機會來了,於是夥同一堆大臣,實施了「奪門之變」。

最後,明英宗成功復位,明代宗則離奇去世。

而在明英宗復位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人,就是那群大臣。這群大臣打從一開始便沒有臣服過明代宗,只因明代宗是庶出,多麼可笑的理由。

而明英宗復位以後,也一展昏君風采,將於謙等有功之臣處死。

明英宗為何要殺死于謙?

於謙和明代宗是一體的,不殺於謙師出無名

要知道,明代宗是明英宗母親和於謙力保之下才登上的皇帝寶座,也就是說,明代宗是名正言順的。因此,明英宗想要篡位,謀取明代宗的位置,實際上和謀反無異。

而明英宗想要讓自己的行為名正言順的最好辦法,就是汙衊于謙為亂臣賊子。這樣一來,明代宗的即位反而就不合理了。

正如徐有貞所言:「不殺於謙,復位無名。」

結束語

于謙之死,完美的詮釋了伴君如伴虎,自古帝王多薄情的話語。

2樓:南朝故人

明英宗啥東西一副好牌被打的稀爛,還差點亡了大明王朝,他本來就應該在土木堡之變中給那些死去大明將士陪葬的。愣是運氣好沒死,最後又當了一次皇帝,而且上位還是不思悔改,任用奸臣。這種腦子有坑的皇帝做啥都不覺得奇怪。

3樓:龍少爺

他忠於大明王朝,卻不忠於皇帝朱祁鎮,所以要殺了他,但不會抹去他的功績。

就像秦惠文王殺商鞅,秦昭襄王殺白起,宋高宗殺岳飛差不多,這個人對國家有用處,但對皇帝是個威脅,所以要殺掉。

4樓:阿爾茲海默症患者

你出去浪被敵人抓了,你的大臣扶持你弟弟上位了,不讓你回來,你回來之後把你軟禁在偏殿,你得勢也會殺於謙的。

于謙的情操和能力,這有目共睹,甚至於明英宗死後明朝廷就給於謙平反了。如果英宗奪門之後能繼續用於謙,那他也不會蠢到縱容王振這一通操作,早把也先打的叫爸爸了。身為一國之主,難容匡扶社稷之忠臣,英宗之器量可知矣。

何況人家于謙在奪門之前還主張迎未來的憲宗,英宗的兒子朱見深為儲君呢!

5樓:路易 瓊斯

我覺得于謙身上有太多的疑點,而且結合那個疑點重重的土木堡和北京保衛戰,一切都很難下定論,期待文物的佐證和歷史大家的嚴肅考證,再下定論不遲

6樓:簡單

要知道明代宗是在明英宗被俘後,在大臣擁立和太后首肯的條件下合法登基的,而明英宗趁明代宗重病復位,從法理上站不住腳。因為禮法上沒有太上皇重新登基的。所以明英宗要師出有名就必須否定明代宗登基的合法性,于謙是擁立明代宗的帶頭人,如果將他定罪殺了,那麼就可以認定明代宗繼位是不合法的,而明英宗奪回皇位就理所當然,所以于謙必須死。

此後明代宗也沒有得到任何皇帝待遇,死後沒有葬入皇陵。這一切都是因為明英宗出於維護自身合法性的角度,不能承認明代宗皇帝身份。而到了明憲宗也就是明英宗兒子繼位,明代宗的事對於明憲宗的地位毫無威脅,因為明憲宗無論在英宗朝還是代宗朝都是合法的太子,所以明憲宗為代宗和於謙平反了。

7樓:牛大蠣桑

其實就是乙個立場問題,也並非是名不正言不順的問題。

徐有貞,石亨,曹吉祥是朱祁鎮奪門之變的核心人員,個人認為,朱祁鎮復辟必須要有乙個核心的領導班子,那麼這三位,涵蓋,文武內廷,殺於謙更多的就是為了安撫籠絡這三位的人心罷了。

好比明初朱元璋流放劉三吾,南北榜案,其科舉本無舞弊,朱元璋心裡門兒清,可是依舊要處罰劉三吾,為了維護統治罷了,同理,朱祁鎮殺於謙。

我想朱祁鎮應該在心底還是感激于謙的,若無於少保,大明國祚難說,於是留給自己的兒子憲宗皇帝平反,至於徐有貞,石亨,曹吉祥,天道好輪迴,乙個造反死,兩個被李賢搞定,實在大快人心。

說到這裡,李賢與於謙,有沒有很像文在寅和盧武鉉~~~

8樓:

于謙,明王朝的救亡者,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兩袖清風,知行合一。

朱祁鎮,明王朝的罪人,迷信小人,任用奸邪,天性涼薄。

當後者掌握了王朝的最高權力,任性妄為,無可制約,這是一切悲劇的開端,這是我們這個民族的黑暗一面。

9樓:阿瞞不叫孟德

于謙,北京保衛戰的策劃者兼領頭人,沒他明朝大半江山就沒了,英宗處死他是因為于謙在是否新立皇帝的時候說了一句話,被政敵利用了,那會英宗沒死,只不過在蒙古做客,具體當年明月的書裡有,從土木堡戰役往下看就OK

10樓:lion

不殺於謙,此舉無名

如果沒有「迎立外藩」這個問題,朱祁鈺死後,按照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繼承倫理,繼位的應該是朱見深同志,從這個角度看,如果于謙等人沒問題,那麼朱祁鎮奪門奪的可是他兒子朱見深的天下啊~

11樓:墨寶

明朝皇帝朱祁鎮在沒登上皇位之前,就很仰慕他太爺爺朱棣的行事作風,覺得他帶領軍隊征戰四方,既威風還提公升了國家的威望,於是在他登上皇位後就不顧于謙等大臣的建議執意要出征蒙古,而這個時候還正好趕上蒙古人侵犯明朝邊境,這下好了,不出征不就代表著明朝無人嗎?於是,他決定御駕親征。

在安排好後事後,朱祁鎮出發了,然而在土木堡的時候,大軍都被包圍了,朱祁鎮也被活捉了,蒙古人心想明朝皇帝都在我們手上了,那不就可以隨便的要地要錢了嗎。但是,此時的於謙讓檢國朱祁鈺登上了皇位,讓朱祁鎮做太上皇,就當為國家犧牲吧,朱祁鈺登基後,在於謙的幫助下,明朝經濟也逐漸開始復甦,而蒙古人看著朱祁鎮這個俘虜沒什麼用,就把他給送會明朝了,目的就是想讓大明出現兩個皇帝引起混亂。

而朱祁鎮回國後,很快拿下了朱祁鈺,在重新坐上皇位後,還把於謙等人給處死了,實際上他開始並不願意,他何嘗不知道,他被擄後,要是沒有于謙,大明可能就被蒙古所破了,可是在奸臣的勸說下,于謙還是被他給殺了。

于謙死後,錦衣衛還去了他家抄家。對於錦衣衛的行事風格大家是知道的,但是在去了于謙家後,他們居然哭了,這是為何?原來,于謙為官向來清廉,他家裡只有一套官服和一匹老馬,錦衣衛抄家時才發現他家除了筆墨紙硯,就剩下一套破衣服了,一間緊鎖的房間裡也只是放了前任皇帝賜給他的寶劍和官袍。

而這也正是他為國家奉獻的見證。

朱祁鎮在聽說後,也是非常的後悔,為了使於謙的名聲和氣節留存,朱祁鎮不僅為他平反,還給他追封了諡號,並建立了祠堂

12樓:竇竇日

首先說一句,在我心裡,有明一代,堪稱完人的只有王陽明和於少保。

這個問題不能從大義上理解,從私慾入手就好說多了。換做是你,被關了好幾年,苟且偷生,終日戰戰兢兢過活。突然有一群人衝過來告訴你,跟我們走,你就能結束被囚禁的生活,重新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你願意嗎?

那麼事成之後,這些人又告訴你,應該清算一些舊臣,殺幾個人立威,于謙曾經反對你復位,如何如何,你能說不嗎?

朱祁鎮難道不知道于謙是忠臣嗎?當然知道。但在他心裡,于謙是他弟弟的人。從奪門那一刻起,雙方就已經站在對立面上了。

所以,從人性的角度來說,英宗並沒有什麼太大問題。但自毀長城,實在可惜。

如何評價明朝于謙?

始見初心 P1.兩袖清風昭萬世 一輪明月耀三颱。P2.雙手扶明光日月 一心報國壯山河。P3.遠望岳墳千古並稱雙少保 近鄰花港一抔永鎮三台山。P4.功論久而後定 何處更得此人。P5.日月雙懸於氏墓 乾坤半壁岳家祠。P6.國家正賴公耳,排眾定朝班,厲聲定守議,改容定奉迎,當時何敢言功,以社稷安危為己任 ...

如何評價明朝的於謙?

熱心市民小鄭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名氣應該武侯第二,成就超過武侯 門房 秦川德里奇 實話說,我本看不上明朝。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很多人當然認為他是明朝第一人。但我個人認為,朱元璋人強則強,但很難讓人心為之折...

明朝的歷屆內閣大臣中,你最敬佩的是哪一位?

張居正,工於謀國,拙於謀身。這是素有 青天 之稱的海瑞對張居正的評價。張居正的智慧型,並非難謀生前身後名,而是在國家利益和個人私利之間選擇了前者,盡心盡力詮釋了 在其位,謀其事 的政治抱負。堅信他的理想正如他給自己寫的格言一樣 願以深心奉塵剎,不予自身求利益。 鑿空穿沙 楊廷和。13歲中舉人,1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