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禁用華為,會不會成為倒下的第一塊多公尺諾骨牌,造成歐盟各國紛紛抵制華為,華為該怎麼逆勢翻盤?

時間 2021-10-27 09:40:01

1樓:瞎扯蛋9112

啥比們再怎麼噴都涼不涼,說句不那麼得瑟的,咱們隨便拿幾個省的業務也夠華為吃多少年的,哈比盟想多了,問題咱們不是想讓華為失去前進的動力罷了。

2樓:詩與星空

據華為8月6日的業績發布會,2023年上半年,華為實現銷售收入3204億元,淨利潤率9.8%。其中,運營商業務收入1369億元,企業業務收入429億元,消費者業務收入1357億元。

二季度銷售收入下降38%。

分版塊來看,華為損失最為慘重的,是以手機業務為主的消費者業務。

但是運營商業務損失不大,2023年中國運營商還會加大投入,華為的運營商業務有望後勁十足,而企業業務還有擴張。

整體來看,華為讓很多人失望了。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我們明確了公司未來五年的戰略目標,即通過為客戶及夥伴創造價值,活下來,有質量地活下來。展望全年,儘管消費者業務因為受到外部影響收入下降,但我們有信心,運營商業務和企業業務仍將實現穩健增長。

」海外業務來說,華為消費者業務損失慘重。但是,華為的海外業務還包括中東和非洲,佔比還不低。

半年業績中,華為未披露分區域經營情況,但是從2023年年報可以看出,華為在海外全面收縮。

但是,收縮的主要原因還是手機不支援GMS導致消費者業務全面回撤,而非運營商業務。

在2023年的年報中,華為在核心海外市場的運營商業務成長還是很可觀的。

以英國為例,英國4G有35%的裝置是華為建設的。英國宣布不合作的不是4G裝置,而是華為的5G裝置。

事實上,地球上只有中國等少數國家在認真的建設5G(還遭到很多知乎er的抵制),到現在歐洲的5G網路還是比較拉胯的,運營商捨不得掏錢建,訂單都給了諾基亞愛立信又如何?

而華為的4G訂單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海外運營商業務穩健發展。

另外,不要小看中東和非洲的業務啊~~~那真的是華為的自留地... ...

3樓:Peter Tam

華為作為乙個標桿,它的意義遠不止於企業的規模,資金實力,技術實力這幾方面,實際上正相反,華為只要不倒,甚至可以發展和強大,同時在盡可能多的國家和地區建立自己的5G網路,那麼這些地區的5G網路在未來可能表現出來的優勢就可能會影響到更多的國家和地區。如果真能做到這一點,未來的影響力要遠比經濟收益大得多。

一旦形成這樣的結果,這對中國企業和其他國家的企業都將會有巨大的影響。其結果恐怕會引起一整套的連鎖反應,也就是另外的乙個多公尺諾骨牌將被推倒。

這是我自己的感覺。

4樓:

y英國這種老狐狸,禁止的是2023年。華為現在晶元都沒有,先國內做基站吧,中國一國基站佔世界60%,鬥爭下去,還怕各國不慢慢過來用我們的華為?

5樓:鐵蟾蜍

在我很喜歡的電視劇集《大染房》裡,有一句點題的話,我覺得很適合現在的華為。

不過幸好,現在的國家在一些領域雖然也還弱,但並沒有弱的那麼徹底

6樓:Ghostjoke

我這麼說,多家運營商收入降低,員工年終獎越來越少,通訊行業其他公司降薪裁員的時候,還在大力投資5G,購買華為的裝置,更別說華為在敏感機關的裝置替換專案。華為這個是親兒子,國家對華為的幫扶比其他企業都大很多,你就別擔心華為了,反而想一想,自己交的稅已經在幫助華為了,實際上每乙個納稅人都是華為的支持者。

7樓:Mithrandir

能問出來這個問題,要麼是唯恐天下不亂的黑子,要麼就是不動腦子的噴子!

關於5G建設,歐美加起來的都不如中國國內,怎麼可能就此倒下?

8樓:

在電信市場這塊,華為自帶順風,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市場,4g時代,中國的基站數量佔全世界60%,乙個廣州的市場規模就比澳大利亞的要大,這你能信,5g時代的話,目前深圳的基站數量就超過了整個歐洲,我看了最近一年三大運營商的基站中標公示,愛立信和諾西基本就走個過場,大部分訂單都給了華為中興大唐等國內廠商。既然乙個廣州就能抵得過澳洲,那乙個英國能抵得上半個廣東嗎。

華為不要歐洲市場和愛立信失去中國市場,對誰的打擊更大?毫無疑問是愛立信啊,華為進軍歐洲之前國外主戰場是亞非拉,照樣活的風生水起,歐盟抵制中國也就說說而已,匈牙利葡萄牙希臘這種窮國,美帝不讓它用華為,難道用更貴的愛立信,多出的錢美帝掏?

帝國主義從來都不是鐵板一塊,就像之前亞投行成立一樣,英法德信誓旦旦的說不會加入,結果等到快結束的前三天,英國火速加入,一下子歐洲陣營全倒向中國。歐洲很多國家現階段根本就沒部屬多少5g,英國放出風來無非是向美國表個態,等到5g真正大規模部署可能又是另乙個局面,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放著好用便宜的華為不用,這正常嗎,反正靠著中國市場華為完全不愁運營商業務吃不飽,愛立信諾西這種,沒中國市場能舒坦?

這就是歐美嘴裡的自由經濟,當他產品有優勢,他們倡導自由經濟,當他們產品被超越,就開始動用政治手段干預。

華為被制裁後,今年上半年營收下滑25%,我粗略的看了下,減少的都是消費者業務,也就是手機這塊,運營商業務沒多大影響,賣手機毛利率低,運營商業務毛利率高,手機營收下滑,整體利潤率反而上來了 ,我巴不得歐洲整體抵制華為,我看看誰先認輸,現在每次集採愛立信都是陪太子讀書,象徵性拿點份額,這可比華為更難受吧,剛剛結束的2023年移動高階路由器集採,華為和馬甲新華三拿了快80%份額了。

和中國比經濟內迴圈,中國第二,誰敢第一

9樓:禁與千尋

很不幸,華為是中國。

中國不是日本,華為也不是東芝。

中國不是發過,華為也不是阿爾斯通。

拘捕孟晚舟,就是當時搞阿爾斯通的套路,有用了麼?

華為也不是東芝,不受美國管轄,當初東芝也是自己找事,才被美國抓到把柄,且日本歸美國管,所以才有事。

問題是華為做的事情美國還真不好下手。

所以只能搞搞晶元遏制,然而也沒用。

這些國家抵制就抵制唄,要是抵制有用,我們還需要發展幹啥。

更何況中國是最大的市場,也是最大的支撐,英國本身就沒啥資本所以無所顧忌,可以輕鬆抵制。

別的國家可要思量思量,你抵制華為,那麼我的市場就不分給你了。

你一邊要找替代,一邊要損失市場,最後為了什麼?

這就是現實,凡事扯到利益就清楚了。

事實上最好的抵制就是發展,用自己的實力。

10樓:喜洋洋

對華為和中國的高科技企業來說,遭遇打壓只是暫時的外部壓力,這是必須越過的關口,命運取決於自己的創新步伐和決心,而不是外在變數。

禁用對自己不利的app,會不會成為世界各國的普遍現象?對於「不利」的標準各國會如何定義呢?

楊思基 人類文明已經走了一大波相互聯絡和融合的過程,現在有可能覺得應該有所退縮或分隔了。國家利益 就是基於本地區關乎存續的綜合考量或判斷。 這一波是去全球化的,因為他們發現全球化對中國有利或者說他們打算搞乙個不帶中國玩的全球化 禁用對自己不利的東西,其實任何乙個ZF都一直在搞但是這件事應該不會成為各...

Mate30 會不會成為華為終端的乙個里程碑產品?

寧宇 不會吧我個人買了mate的8 10 10pro 20pro整體來說,mate系列從7開始打響第一炮 然後mate9開始有保時捷,上雙攝,搞攝像頭mate20pro成為當時的安卓機皇 相比而言,8.10.30在技術方面的革新 並沒有其他的來的猛烈 就我個人而言,最直觀的感覺就是8.10.30都是...

未來 ITX 會不會成為裝機 DIY 的主流?

千帆盡 如果晶元技術CPU卡在矽晶圓的上限上二十年,筆記本都可能成為主流?開個玩笑啦!ITX機箱散熱問題太嚴重了,而且上有風道合理拓展性強的塔式機箱,下有各種辦公筆記本和平板 他最大的作用是裝著玩和打遊戲。就很尷尬!坐等俄羅斯大佬破解XSS,給它裝個WIN10,那還裝個屁的ITX小機箱。 魔法貓咪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