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看似沒用的科學研究卻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時間 2021-06-05 19:21:44

1樓:徐曉軼

看似無用首先是水平不夠,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到這個程度,非專業人士基本理解不了專業前沿。

說沒有最後有了大用的比如非歐幾何,歐氏幾何是平面幾何,當時黎曼他們就好奇,如果把空間摺疊下,看看會是什麼樣的,也就是否掉了平行線永不相交的這個公理。發展出了非歐幾何。但這個東西有什麼用?!

所以黎曼他們完全就是好奇,弄出來就是往那一扔,誰都沒當回事

等到愛因斯坦開始想時空到底是怎麼回事的時候,矮油,幸虧有了非歐幾何,否則扭曲的時空該如何計算啊?!

所以,對科學不能報以實用主義,科學是求真的,但其探索的基礎一是假說,二是公理,這兩者都不是真理,假說在我們吃瓜群眾看就是開腦洞、胡思亂想,但對科學家來說,假說就是發現了新問題,現有理論解釋不了,然後就用假說進行修正,然後對基於假說建立的理論體系進行論證,然後設計實驗加以證明。證明了就說明假說成立,否則就是錯誤的,然後從錯誤中發現問題,然後再次開腦洞。

所以科學的進步,就是發現問題->假說->建構理論->實驗驗證的過程。在理論沒有得到證明之前,誰都不知道能發展個什麼東西出來。我們中國沒有發展出科學、我們中中國人沒有太多科學前沿的成果和過於實用也是有很大關係的

2樓:Mercury

遺傳學之父孟德爾在做神父的時候種植一些植物,發現有的豌豆高莖,有的矮莖。他讓高莖和矮莖雜交,把結出的豌豆種下,發現全部是高莖。將收穫的豌豆再種下,發現有高有矮,而且比例3:

1。同樣的現象發現在豌豆皺粒圓粒,黃皮綠皮上。

他在鄉村種了十年豌豆,研究出了基因分離定律和基因自由組合定律。他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寄給很多著名科學家(包括達爾文),沒人重視他的成果,搞不懂他在研究什麼,這就是時代的侷限性。

二十年後,兩位科學家想研究遺傳學定律的時候發現一位叫孟德爾的人早就研究出了遺傳規律。孟德爾的遺傳規律適用於絕大部分有性生殖,為我們現代動植物育種提供了科學依據。袁隆平院士的雜交水稻也是以此為基礎,現在的高產奶牛亦是如此。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華裔科學家高錕,研究二氧化矽光纖的,幾十年前發現二氧化矽光纖也可以作為資料傳輸線。但以當時的工藝,做不出高純度的二氧化矽,得到很多人的質疑,說他發明一些做不出來的東西。我們看看現在,網際網路靠什麼連著,只要有網際網路的地方就有二氧化矽光纖。

再說航天技術,航天技術的發展得益於冷戰時期美蘇軍備競賽,為了搶占太空制高點,兩大霸主不遺餘力發現航天科技。當時唯一的有用點是可以電視轉播,讓世界民眾看到人類登月這一壯舉。除此之外,看不到什麼經濟價值,可現在呢,GPS,太空育種,通訊衛星,氣象衛星,監測衛星。

哪乙個不是基於幾十年前燒錢的看著沒用的航天技術。

這叫科學的超前性,研究者做的成果,尤其是基礎研究,往往在當時是得不到什麼聲譽和應用的。但是有一天,人類人類有了新的需求,新的問題要解決,會發現,原來幾十年前已經有人解決了。

絕大部分人是沒有很強的科學素養的,但這絕大部分人是國家財富的創造者,他們當然不理解他們納的稅為什麼要用來做這些他們認為的沒用的科學研究。而科學研究就是如此啊,做出來的時候和被廣泛應用的時候相隔幾十年甚至百年,質疑的人一直存在,只是換了一撥又一撥。

而我們的科研工作,是不會因為受此質疑而停滯不前的。有科學素養,有長遠眼光的人是看得見現在的科研在為子孫後代創造社會價值的,這也是為什麼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科學研究中有哪些常用的資料展示方式?

dboy 書 The Visual Display of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9780961392147 Edward R.Tufte Books Visual Explanations Images and Quantities,Evidence and Narrat...

普通人的財力和精力可以做哪些科學研究?

大番薯 我覺得可以做一些哲學,經濟管理學研究,買一些書,看一看,寫寫文章,發表到一些平台上。這時,由於見解的幼稚,會有一些人罵你。沒關係,通過別人的提點,相當於同行評議,能夠幫助你進步。 雕刻時光 寫詳細的族譜。改開40年過去了,現在是兩個一百年的起點,如果你能堅持調研寫三十年,那麼兩個一百年三十年...

將機器學習與社會科學研究相結合,有哪些可能的機遇與挑戰?

張浩洪 我認為目前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至少存在三個方面的瓶頸 1 不會主動假設,沒有主動探索事物的能力。當前的演算法都是人為給予機器主動性 2 沒有學習的動力 3 無法有意識。社會系統是乙個非線性的複雜系統,研究社會運作的社會科學所面臨的是 乙個現狀的原因複雜到連人都無法理解,你怎麼把這些作為輸入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