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未來可以進化到在太空環境中生活嗎?

時間 2021-06-03 15:56:07

1樓:安住無常

能製作工具屬不屬於生物的演化?嫌路硌腳應該做鞋子,而不是把路都鋪上牛皮。生物的身體的發展上限很低,依靠先進的工具才是正確的發展方向。

2樓:趙泠

不需要「如果有一天,地球環境不適合人類生活了」這樣的前提,我們知道現在就有多種地球微生物能在太空中生存,可以視為「太空生物」。

目前看來,人類與地球微生物有共同起源。既然兄弟物種做得到,就沒有絕對的界限阻止人類去做。不過,你很難期待「地球環境不適合人類生活」的時候產生的選擇壓是「讓人類靠肉身飛上太空」而不是「比那早很多年,人類製造的機器就可以抵禦太空環境」。

人類可以改造自己的基因來人工進化,或是將身體機械化之類的。那就和環境適不適合沒有太大的關係。

卡門線以外的稀薄大氣中仍然存在來自地球的微生物。卡門線是公認的外太空與地球大氣層的分界線,海拔100千公尺。一些微生物長期漂浮在48千公尺到77千公尺高度的大氣中繁衍生息,大氣運動可以偶然將其帶到卡門線以外。

俄羅斯太空人發現國際空間站外殼上有來自地球的海洋微生物。運載該艙段的俄羅斯火箭從未在海洋上方低空飛行。太空人估計,這些微生物是被偶發的氣流帶到太空並附著到空間站上、在真空中擴增的。

日本科學家將耐輻射奇異球菌放置在國際空間站日本實驗艙外3年,實驗結果顯示,厚度超過0.5公釐的凝結塊中的細菌存活了下來。研究人員指出,位於凝結塊外表面的細菌死亡,其屍體為下方的活細菌提供了保護。

研究人員估計,直徑大於1公釐的細菌團可能在太空存活8年,更厚的凝結塊可能在太空存活15到45年。這時間跨度允許天體撞擊產生的飛濺岩石夾帶著微生物在太陽系內傳播——而且不需要大塊岩石保護微生物。

國際空間站上進行的更多實驗證明,比上面那些傢伙平凡得多的細菌在聚集成團的情況下可以暴露在太空中長時間生存,例如枯草芽孢桿菌、大腸桿菌

以光合作用生產有機物的嗜熱藍菌物種 Chroococcidiopsis 可以暴露在太空生存,或許能幫助人類在太空中長期居住。

「從水生生物角度看來,陸地不能呼吸、沒有水、充斥著各種塵埃和危險」是主觀臆斷。現代藍菌在澳洲西海岸上製造的疊層石與有著35億年歷史的化石疊層石形貌如出一轍,顯示出藍菌35億年來都能在水下、潮間帶和空氣中生活。

相比之下,動物界的歷史很可能不到7.2億年。

2023年,一項研究基於分子鐘將地球生命的最後共同祖先(LUCA)生活的年代定到了45億年前,那時地球的大海還沒有形成。你可以預期,那時就是這樣的情景:

地球生物的生活區域,一開始就是從地下一直延伸到近地軌道的

也許一些地球生物已經跟隨忒伊亞撞擊、後期重轟炸時期飛濺的碎片前往太空,乃至飛出太陽系。

人類可以進化到什麼程度?現在的人類可以說是很完美了嗎?

瑪珈山土匪 你能長生不老嗎,你能去太空傲遊嗎?顯然這都是人們希望做到而沒做到的,但未來肯定可以做到的,人長生以及去太空只有乙個方案可行,脫離肉體,人類其實最重要的是思想,肉體只是載體,載體可以是機器,因為機器可以實現肉體實現不了的,比如記憶力,計算能力,自己利用更純粹的能量,核能,目前我們還要吃東西...

人類如果長時間在惡劣的環境下生存,能進化出超強的身體素質嗎?

誅仙邊緣小凡 演化論,物種起源,優勝劣汰,自然選擇。如果數百萬年後,人自然演變,可以徒手撕裂,那麼那不是人了,人類應該滅絕或者說出現另外乙個物種了。 不聽話的貓 題主說到環境惡劣使得人類難以生存,那應該就是把現有科技水平也考慮在內,人類還是難以生存。對於普通生物而言,突變 自然選擇 進化是最可能的路...

人類在未來能否進化出一些特殊的器官?

HJhj 顱內植入晶元,你的想法可以控制大部分想要實現的願望,然後n年後,性器官,手腳之類都沒了,進化出大耳朵之類,為了更好的接受wifi. 張徵宇 這個真不好說。但就目前的科學程序和歷史記錄來看,這種突變物種,估計就該是另外乙個族群了。能不能存活是個問題,存活後,一定是新的人種,而且是人類衍生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