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怎麼知道我們現在不是在乙個夢中?

時間 2021-06-01 17:44:28

1樓:司馬居陽

跳出莊周夢蝶的邏輯怪圈,我們可以得知:

1,夢是曾經歷;

2,現實正在經歷;

3,無論在夢中還是現實裡,有一點是共通的;

4,這共通點就是——知無二人,知無分別。

這知,可以是感知,也可以是『照見』,有靈的我們,可以照見夢境,可以照見現實。如果沒有思維分別的參與,這照見就是客觀本然的——照見了自己的生,也照見了自己和他人的死,而照見本身卻不在生死之內,生死是虛妄之『夢』。

封浩彥行者說的:佛陀的教導中,所要達到的最終目標是,「不再有下一世的生命」。

我不認同。佛陀最終的教導是:我們從來沒有出生過,也從來未曾死亡。

2樓:半面傾墨

為什麼要知道呢?

是與不是有分別嗎。

不是僅說對你生活沒有分別,而是夢與現實就真的沒什麼分別。

夢與現實,可歸陰陽,相生,又互相轉化。

借用馬哲來說,夢與現實就是「對立統一」。

套用佛家「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之觀點,夢即是現實,現實即是夢。

用什麼來說,都是借用它的語言,說的都是同乙個道理。

3樓:Noah Yuan

你不能測量。如果真是乙個夢的話,那麼你只有受支配的資格,卻沒有反作用的資格,你所發出的任何行為都不能對做夢的人產生作用,因此你也得不到做夢者的任何反饋資訊,從而你就無法了解做夢的人,你也就無從判斷自己是否在夢中,因為你得到的反饋資訊在有做夢者和無做夢者兩個情況下是一樣的。因此,結論就是,這個問題是無法回答的,既不能證明,也不能證偽。

4樓:

這是個非常有趣的問題,這個問題跟缽中之腦很相近。

強調:這絕對是乙個無法證明的問題!!這只是乙個思維鍛鍊的問題!!

大概說說我的看法,給大家兩個解讀的視角,如有不對,請摺疊我。

1、認識論的角度(我不太理解和同意這個)

J. 丹西在《當代認識論導論》提了一種證明方式(也是笛卡爾的思路):

如果a知道p且p蘊含q,則a也知道q;某一命題,如果我們知道它是我們已知的乙個命題的結論,我們就總能知道它是真的。

應用到這個問題上就應該是,「我們在夢中」是命題q,如果我們如果能夠已證命題p,那麼可以證明命題q。現在的問題是我們不知道命題q"我在夢中",因此我們就不能證命題p,注意,這就意味著你不能知道你所接觸的一切了,因為這些都包含了「我在夢中」這一命題

(我覺得很繞,而且我也不太懂,期待高人解答)

2、奧卡姆的剃刀(我覺得很適合這個命題)

簡單來說就是:「如無必要,勿增實體」。這個世界的執行在夢中或者不在夢中,其基本的邏輯和規則都是如此,這樣說來,「我在夢中」這個條件就是不能證實同時又是沒有必要的,根據奧卡姆剃刀就應當去掉。

我自己的通俗版解釋就是:夢的特點是什麼?任意性。

我們擔心自己在不在夢中其實是擔心我們自己的生活會不會充斥著任意性,換乙個角度來想,加上」我在夢中「這樣乙個限制條件,我們同樣也可以解釋世界,進行自己的生活。但是,函式會複雜的多得多!

所以為了世界的簡諧性,請相信自己活在真實裡!

又或者,「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南柯黃粱世人事,梵天念珠夢醒時。

5樓:[已重置]

這個問題我也想用莊生夢蝶的例子,觀點和sa yi基本相同。有時候不在乎外界的事物是否真實,只要感情是真實的就好。美夢誰不想多做一會呢?

6樓:

是生活在夢中,但是你無法控制何時醒來,也無法確保醒後的生活就更好,所以只能努力活在當下。因此,費心去判斷其實沒什麼好處。從更廣闊的時空來看,我覺得不管我們現在是否生活在夢中,實質是差不多的。

至於方法,盜夢空間裡面教過幾招了^o^

怎麼知道我們現在經歷著的一切不是我們記憶的重演?

mobiwusiBr 我也不知道 痛覺觸覺味覺嗅覺等歸根結底,都由感受器感知,再傳輸到大腦形成感覺。然而不需要感受器,大腦也是可以單獨自己形成感覺的 比如某些印象深刻的事,就算不會再次經歷,只要一想起來你一樣會有經歷那件事的感覺 所以如果你的大腦足夠 強大 實際上是可以把自己的人生 重演 一遍的。再...

我們生活的宇宙是不是乙個原子,我們生活中的每個原子中都存在乙個宇宙?

與其說是這種套娃模式,還不如說宇宙之外就是你自己,你既在宇宙內,又在宇宙外,自己包含自己。反正是無窮包含,何必要那麼多層呢?一層就夠了 薏公尺春秋 這個問題在於,我們分物質,細胞,分子,原子,原子核,如果不考慮人類極限,能不能繼續分下去。或者這麼說,這世上,有理論上的基本粒子麼?把基本粒子放大到宇宙...

大學全班都討厭的乙個同學在我們宿舍,我們宿舍也都十分討厭他,對於這種人我該咋辦。?

貓蒼飲水 我不知道那個人是什麼樣的,我們初中班上也有個混子,老師和同學們都不喜歡,但是一次偶然和他接觸發現他其實並不像別人說的那麼讓人討厭,可能就是平時社社會會的樣子叭,其實他人挺義氣的,而且很大方。如果那個同學是人品問題很大的話還是不要和他有過多接觸了,能避則避吧 柔柔 如果他沒得罪你,沒做什麼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