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理論,經過別人的驗證,有錯誤,這樣有可能嗎?

時間 2021-05-07 00:04:22

1樓:HLSS

太難了,評選諾貝爾獎的很雞賊,為了降低他們失誤的可能性,所以的突破性理論都是在經過了很長的時間檢驗實驗驗證無誤後才會頒發的,所以都是老頭老太太

2樓:卡卡羅特

非常難。諾貝爾獎,特別是物理獎,非常在乎實驗驗證。你頂多說未來超越他的理論或他的理論不完善。根本就是錯的,那可能性很低。

3樓:阿財

諾貝爾獎實驗證明了才頒獎的。很多人沒等到那一天就去世了。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沒得諾貝爾獎,而且光電效應,因為那時候已經有陰極射線管和LED都能證明光電效應。

4樓:伊莉莎白

物理學獎不了解,化學獎有過。乙個化學家想通過高溫高壓把碳轉換成金剛石,他老婆覺得他異想天開,為了不讓他再做白日夢,偷偷把他做實驗的碳換成了金剛石……當年一起參加評選的還有門捷列夫的元素週期表,氣不氣……

5樓:丨亞襠丨

愛因斯坦獲諾貝爾獎是憑藉光電效應而不是相對論,對吧?相對論不比光電效應更值得諾獎?但沒有完全證實,想搬給你也得挑個已經證實的,即使它可能差那麼一點

6樓:陳雪明

最搞笑的諾貝爾獎當屬2023年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原理獲諾獎。

諾貝爾物理獎大多頒給物理現象的發現者而不是該現象的解釋者,2023年的諾貝爾物理獎沒有頒給發現光電效應的赫茲,卻頒給了光電效應的解釋者愛因斯坦。

這還不算太出奇的,真正出奇的是,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原理把光解釋成光子,按光子與電子的碰撞把電子撞出原子來解釋光電效應。

按原子結構理論,原子中電子佔據的空間是極小的,光子要撞上電子難以加難。

這還不算出奇,光電效應發生時,電子只從光電材料的受光照麵飛出,說明光電效應是發生在光電材料表面的現象。這更加減小了光子撞到電子的機率。

還有出奇的呢。

愛因斯坦光電效應公式中,光的能量E=hv,用的物理量是代表波的特徵物理量頻率,而文字解釋卻是光子與電子碰撞。

我猜測光的波粒二象性大概就是這麼來的。

7樓:LC振盪電路

可能,物理學是不斷發展的

玻爾因為原子模型獲得諾貝爾獎,但是並不完善,說好聽點是完善,說難點就是有錯誤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則不被諾貝爾物理學獎認可,後來卻被證明正確(當然只是目前正確)

8樓:

物理諾貝爾獎一般都是在實驗證明之後才會頒發。

歷史上我記得唯一一次可以說是錯誤是鼎鼎大名的費公尺在2023年拿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自從19世紀末科學界發現了幾種發射型衰變後,物理學家一直對原子核內能放出電子的β衰變非常不解。費公尺在2023年把泡利提出的一種幽靈粒子概念應用到該衰變,將該粒子命名為中微子,並從理論上提出了費公尺作用力,即後來的弱相互作用力,當時這個理論因為過於前衛一度無法在英語期刊上發表。

2023年,用α粒子轟擊元素人工產生放射性的現象被觀察到,費公尺發現這可以用自己的理論來解釋。他對此深深著迷,也因為這個契機從理論物理轉型到實驗物理。他很快找到了改良用中子源轟擊原子的實驗,並於2023年成功在22種元素中人工產生了放射性。

在用中子轟擊鈾和釷後,費公尺成功排除了產生的放射性來自任何重於鉛但輕於鈾的元素,興高采烈的他立刻宣布自己發現了新的超鈾元素,並以祖國義大利的別名將其命名為hesperium和aisonimum。當時確實有人提問難道不可能是出現了比鉛更輕的元素產生了放射性,但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2023年,37歲的費公尺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其成果為:

證實了中子撞擊下生成的新放射性元素的存在,以及他用慢中子做出的相關核反應發現

2023年,德國化學家奧托·哈恩利用費公尺的實驗確認了鈾在中子轟擊後會產生鋇,並由此總結出核裂變現象。費公尺對此懊悔不已,後來在自己的諾貝爾獎接受發言中加上了腳注承認自己的錯誤。

當然,雖然費公尺諾貝爾獎的一部分結果實際證明是錯誤的,但他的實驗對後來核裂變的發現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哈恩則因為發現核裂變獲得了2023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9樓:Captain Donkey

想多了,只有獲得實驗驗證為正確的理論才能獲得諾獎,你要記住,物理學是一門實證科學,沒有實驗就不能代表你的理論是對的,這也是為什麼超弦這麼多年沒獎的原因

10樓:羅納河上的星月夜

他不是可不可能

他是隨著人類認識世界的腳步進一步前進,發現之前的理論有侷限基本是個板上釘釘的事情

我倒是覺得

諾貝爾獎之所以要在得獎人都快死了的時候才頒獎未必不是出於這種考量

畢竟剛拿個大獎就被打臉多疼咧

11樓:解厚平

太有可能了,光電效應,壓力還回頂力共生,還回頂力發出頂力波,光完全依靠頂力波帶著前進,頂力波帶著光子撞擊物體中的電子,形成光電效應。

阿爾伯特 愛因斯坦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光電效應理論,有可能被驗證錯誤嗎?

吃木魚的薛丁鄂貓 Dudulu 洗洗睡吧,夢裡啥都有。再大一統理論出現之前,任何物理理論都有使用範圍,人家是嚴謹證明過的,物理是繼承發展,不是推倒重建。牛頓定律適用於巨集觀低速不適用高速,所以相對論推倒了牛頓定律?滑天下之大稽! 不是物理專業但喜歡看科普書,光電效應不好說,但相對論 和諾獎沒關係 好...

獲得 2018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 光鑷 的前沿技術和未來發展取向有哪些?

liwei 利用光學衍射元件或者微鏡陣列形成多個焦點從而同時控制多個目標 對於組織深層的細胞,雷射由於組織的散射無法形成有效聚焦,可以在雷射進入組織前新增一些特殊元件 如DOE,即衍射光學元件等 對雷射波前進行控制,從而抵消雷射在組織中的散射效應,形成有效的焦點 唐斌 實驗的內正好有一台光鑷,俺當時...

2018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女性得主 Donna Strickland 得獎是否真的只是因為 運氣好 ?

北笙阿 女生得諾貝爾獎就說靠運氣,那男生得諾貝爾獎就理所當然了嘛,每個得諾貝爾獎的人在某一方面都有突出的才華,應該尊重每乙個得獎的人,都不是所謂的運氣,而是實力。 求知不裝逼 當然是運氣好。Rainer Weiss就算引力波沒有結果,他如果提前去世,也是被業內公認的大神,Drever提前去世了,他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