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心理學領域很少有像物理學一樣的定量的理論?

時間 2021-05-05 15:43:27

1樓:高雨

心理學這門學科,剛起步,有很多未知的東西需要我們探索到底存不存在,還沒有多餘的心思去搞清楚存在的可能性有多大的問題。如果像物理學一樣,發展了那麼長的時間後,存不存在的問題差不多沒得搞頭了,就開始關心存在的可能性的問題了。

2樓:公尺可

基本物理學我們可以相較直接看到導致乙個現象的因由,而從因由到結果的物理屬性可以定量測量。

心理學研究個體行為,而個體行為本身就是個概率問題。一些明顯的因由例如基因,社會環境,個人經歷都不是能定量測量。而心理學的研究不僅僅侷限於這些看得到的原因,更著重於找尋那些隱晦深層的原因。

個體行為也有極大的差異性,就像你每次仰望星空也不是穩穩的四十五度一樣。非要把無法定量的原因和結果用乙個定律聯絡在一起,也許讓心理學失去了其展示文化生物多樣性的本質。

大腦裡的神經元也有隨機波動,就為行為的不確定性奠定了基礎。然而把行為看成大腦的指令直接輸出也過於簡化了行為的複雜性。對世界的感知轉化為神經元之間的訊號,再通過乙個動作展現出目的,動機和甚至美感。

即使物理學基於數學,它也不能被簡化為數學,因為有更複雜和另外乙個層面的世界需要通過物理學解釋。同理,心理學基於可以被定量測量的生物學,而心理學並不能被簡化為生物,因為它從未想要解釋乙個定量的世界。

3樓:惜知貓

因為人和物是有區別的。只有物化了人才會有特定規律可循。而心理學大部分流派是反對物化人的。

當然,對於感覺器官的研究是由很多定律的。

4樓: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心理學和物理學有本質的區別:心理現象相比物理現象來說更難進行觀察和測量,心理學所關心的變數更多的是隨機變數。

心理學想躋身科學,因此當然也想進行定量的研究。這是為什麼在心理學發展史上出現了心理物理學和後來的訊號檢測論,以及為什麼行為主義曾一度盛行。

並且我認為在引入了統計學以後,我們可以認為心理學、社會學等一切研究行為的學科都是在進行定量的研究。

5樓:wypg09

我覺得題主的話不全對。

心理學是有一定的理論的,比如自閉症、多重人格、多動症等許多心理疾病的確診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心理學理論上的。

下面我來說說我對於心理學的理解。

對於題主的問題,我認為,換一種問法更好。「為什麼心理學沒能走入課本」

心理學是一門很神奇學科,正處於上公升發展的階段,不比物理學,已經非常的成熟,更為關鍵的是,我們所學習的物理學(尤其是求學時期),是前人在數十年甚至百年前已經研究完成的,出現錯誤的機率極小,就像1+1=2。而心理學不一樣,很多的東西還在研究,科學家還在探秘,誰也不能作出定論,自然更不可能出現在課本上。

同時,心理學是一門高深的學科,其地位不輸於現代物理學,不感興趣的人接觸不多,就如同有多少人認真研讀過時間簡史呢?只有感興趣的人才會找著作去讀,所以心理學給人留下了定論不多的錯覺,事實上題主可以去書店翻一翻,很多心理學書籍都會提到一些理論(雖然尚未成為定論)。

其實就心理學本身而言,研究的困難程度也可想而知,試想如果心理學家請你去做實驗,要深入挖掘你的隱私,你會同意嗎?心理學家總不能拿自己做實驗吧(會有非常強烈的心理暗示)。物理學不一樣,克服其他干擾,你就可以實驗了,初高中的學生都能做。

心理學是用人做實驗的(說的恐怖了一點),而人的心裡是在不斷變化的,加大了研究的難度,更何況有些研究結果要等待數十年。

6樓:Alice yu

物理想要描述的萬物之理,更注重萬事萬物的統一性,因此能在排除很多個性的條件下得到一些普遍的真理;而心理學存在的根基就是個體差異性,如果能用乙個定量的公式來描述心理,就等同於去掉了個體差異,心理學也就不再是心理學了。

7樓:狼寶寶

1. 心理學中定量研究並不少。可以說,目前的心理學定量研究是大多數,少部分研究才是質性研究。何況,目前一直倡導要質量結合,既要有質性分析,又要有定量研究,二者相輔相成。

2. 研究得出結論最終是為了印證或者證偽某種理論的。 心理學的理論很少能用數學模型進行刻畫的乙個重要原因是人的心理過程、心理結構實在是太複雜了。

數學要求的是一種簡約的美,乙個方程可以強有力的解釋很多東西。而心理學恰恰不具備這樣乙個條件,即便我們真的能給出乙個方程,它的各項引數一定多到可怕。因此,我們只能大而化之的給出一些最為簡單的函式表示式:

e.g. 特質=f (基因×環境 )

這裡的×不能簡單的看做是乘積,而是一種互動作用。研究是說,乙個人的特質可以看做是個體先天基因與後天環境共同互動作用所得到的函式。

3. 一定要定量嗎?一般我們認為,物理、化學這是硬科學,可以有很好的量化標準,1就是1,2 就是2.

而心理學確實達不到這一點。 我倒不認為這與學科發展長短有關,關鍵看我們是否需要。比心理學還不定量的學科還有,比如政治學,法學。

只要這門學科可以為人類所用,為人類有益,方法總是為內容服務的,不是麼?

8樓:蕭惑

心理這是由太多變數組成的了,不同的人,不同的情況,你可以去通過類似狀況來模擬。但你無法像物理在變數較小,且可以控制的情況下去歸納出一般的情況。太多變數導致適用範圍很窄,去定量便很困難且沒有意義了!

9樓:

一是因為學科歷史和物理相比太短,這個就不詳細說了

二是假設檢驗(特別是顯著性差異檢驗)是心理學的主流統計手段,導致心理學研究者在研究的時候過於注重「是or否」存在某個效應,而並不在乎效應的大小

對於這幅圖來說,心理學研究者只關心白色和黑色的柱代表的數值是否有差異,而不關心差異有多少

我編乙個簡單的例子(和上圖無關),乙個人去研究性別和外向性的關係,ta找了200個人(兩性各佔50%)填寫了乙份人格測驗。假設外向性維度滿分50分,女性在外向性上的得分平均數是23.45,標準差是8.

96,男性在外向性上的得分平均數是42.89,標準差是6.98。

研究者用t檢驗來進行檢驗,發現差異顯著——結論是「男性比女性更外向」(這是編的不代表實際情況)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即使有些研究者會去計算效應量,粗略來說即男性比女性外向多少(分),也不會被看重。心理學研究者目前看重的是「性別是/否會影響外向性」,而不是「性別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外向性」

即使都換成連續變數也沒有太大差別,心理學研究者只關心實線的斜率是否

所以心理學很少有像物理學那種程度的量化研究結論

10樓:

心理學現在還稱得上是乙個黑箱,人們對於大腦的運作機制的了解遠遠不夠,所以就產生了一些類似玄學的理論,當然我說的玄學並沒有任何貶義,只是難以理解的意思。

11樓:aida wong

數量心理學課程強調定量方法和心理學問題的連線 ,一般要學統計,做模型,在模型範圍內定理是成立的。

其實物理學也是在一定模型一定範圍內可以做定量研究,我就是物理學的

12樓:

心理學不同分支之間存在「鄙視鏈」嗎?原因是什麼? - 心理諮詢

從生理入手,研究大腦、體內的化學物質神馬的這些都是要定量的。

13樓:達文西

在下認為,心理學是基於試驗歸納的大概率事件而總結的。結論一般都是大部分、一般情況下等形式出現.還有個人的心理狀態是由當前環境和激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實乙個變數激素,我們可以定量研究,可是基於環境的多樣性,為了方便一般取比較典型的,而這個又決定了如果考慮不典型的,那得出來的結論又是大概率.

而不是決定性的

補充:我們只可能去從生物學方面獲得準確的規律去歸納心理學,然後過於肯定就變成生物學了,不是心理學

為什麼心理學領域很少有像物理學一樣的定量的理論

西城 心理學當然有很多定量定性的研究。但是大眾心目中的心理學,還是研究人性的學問。而人性很難量化,當然,16pf mmpi epq等,就是心理學家對人性,人格量化方面做的嘗試。雖然不是特別成功。如果,你的標準高,對於研究人的學科,非要嚴格的物理學化,或者化學化,定量的,定性,也是有的,不過不叫心理學...

物理學和心理學有什麼區別?

翦商 物理學研究物質世界,心理學研究內心世界。如果把人當做基本參照物的話,物理學是向外求的,心理學是向內求的。如果把人當做研究物件的話,人同時具備物理性和心理性 物理學研究的是 人有什麼 心理學研究的是 人是什麼 物理學和心理學都是關於 理 的學問,這個 理 可以理解為道理 規律,物理世界和內心世界...

為什麼實驗型物理學發展不如理論物理學?

ASCE 實驗證明弦論?證明各種非常基礎的物理假設?這確實顯得實驗物理的無力,人類的科技還沒進展到那種程度。要我說,其實人類的實驗物理進展還是很令人驚嘆的。那些高檔次文章上面的實驗結果,正不斷地將人類對自然的理解極限往前推進。實驗物理非常依賴於客觀條件。出現在前沿和尖端的實驗物理研究領域的各種高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