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中一萬座行星發動機同時啟動瞬間其推力會否撕裂大陸板塊?

時間 2021-05-06 08:15:15

1樓:飄搖

知乎各種大佬憑感覺認為會撕裂板塊

那我就來小算一下

已知發動機地面直徑是33公里

那麼發動機占地面積是3.14*16.5*16.5 —大概是855平方公里

發動機12000座 12000*855 =10260000平方公里,比中國的960萬多60萬

地球表面積 5.1億平方千公尺,除以1026萬大概是50分之一

那麼問題來了,各位大佬腦補的針呢?我的發動機不可能這麼細…然而事實上發動機占地面積大於整個中國的領土對於那些說針的,我有一句mmp不知當講不當講!

2樓:「已登出」

操作恰當了沒有問題。就像汽車起步別追求「彈射起步」「推背感」之類的架駛體驗,慢慢起步乘客感覺還是很舒適的。提出這種問題的人主要是把自己思維固定了!

固定到火箭起飛的狀態上了。火箭不能慢慢起動,會掉下來、會摔倒,但地球不會!如果火箭能像火車一樣緩慢加速減速,那麼人人都可以上太空了!

科幻作家最偉大之處在於他們豐富的想象力,讀者應該運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填補或修正作品沒有提及的細節。不能像那些「教授」一樣,用固有的知識去挑幻想未來的刺兒!這種思維方式會給自己和後生建立乙個科技的天花板,不能突破!

3樓:強勢ob

我一直覺得流浪地球是硬科幻是一場皇帝的新裝!看過大劉作品的都知道流浪在他作品裡不屬於很硬的那一類。早些年大劉接受採訪時已經說過了流浪本就是一篇軟科幻,好像是他坐過一次飛機然後感慨地球之廣大,然後就寫了,主要是一種情懷,他知道原著中的那些力再乘10地球都不會動的……結果電影宣傳時都說成硬科幻了,包括央視也這麼宣傳!

搞得大劉自己都不好意思了……不過,說硬也沒錯,不過不是科學性上的硬,而是在特效,工業體系的等方面確實算的上一部硬質量的科幻電影!

4樓:曹禺昕

文學、文化總歸是帶有浪漫色彩性質在的,科學的嚴謹性想要套用在電影觀點上會造成許多曲解。

電影除了傳播文化,更重要的還要考慮商業價值,電影可以傳播科學的種子,燃起少年人對科學的嚮往和興趣,但不具有參考價值。

當然好的邏輯電影更容易獲得成功,它代表了一部電影的靈魂,而演員是電影的形式表現,我們更應該關注編劇、導演以及那麼技術特效製作、幕後人員,尤其是中國欠缺的特技技術人員,這需要產業的研發投入,而不是投入到形象上(演員),當然有的人更喜歡欣賞他的外表,而有的人更注重靈魂。

用一句流行語來說「別給電視、電影當成歷史參考」

5樓:特洛諾公尺

在實際工程應用中,為了防止機器直接開到最大功率造成各種奇怪的損害,一般都會設計乙個逐步開大的啟動機制。比如大停電後要劃片乙個區域乙個區域的恢復供電、各種發動機要預熱、賽車用的熱熔胎也要預熱、甚至砂鍋都要預熱後才能上火煲湯。

那麼行星發動機同時最大功率開啟會對地球造成怎樣的影響呢?

答案是:腦子正常的工程師不會一次性把一萬台行星發動機同時開啟到最大功率。

6樓:禁與千尋

問,《流浪地球》中一萬座行星發動機同時啟動瞬間其推力會否撕裂大陸板塊?

答,我已經二刷《流浪地球》了,裡面的行星發動機沒有撕裂大陸。確認。

如果要說現實,人能能造出那麼大的行星發動機麼?如果能,難道就沒未來技術解決撕裂大陸的問題?

要知道《流浪地球》裡面,建造行星發動機這麼大的建築和建造那麼深那麼大的地下城以及維生環境都不會比重聚變技術簡單多少哦。

另外請記住一點,科幻片的觀眾是不具備專業知識的普通觀眾。只要觀眾直覺上接受,覺得合理,就可以。例如哪怕洛希極限計算錯誤,但是電影裡告訴你靠近會出問題,而畫面表現真的很近,那麼除了少數理科生能覺得彆扭,大多數觀眾是覺得沒有問題的。

再例如行星發動機,如你說不合理,那為什麼不合理呢?有多少人說的出呢?

在《流浪地球》裡發動機就是可以不撕裂大地。如此設定而已,你要說有問題,不好意思這是科幻。就好像修仙人能毀天滅地,武俠人能飛能隔山炸魚。

如此而已。

7樓:

地球發動機是用的聚變能源,鋼鐵俠也用的聚變能源;

地球發動機靠噴射推動地球,鋼鐵俠也用噴射上的天;

地球發動機推動的壓力和加速度沒有撕裂地球,鋼鐵戰衣的推力和加速度也沒有壓扁屎大顆;

《流浪地球》裡有不太懂變通的人工智慧Moss,《鋼鐵俠》裡也有不太懂變通的人工智慧Jarvis;

最重要的,《流浪地球》是虛構的科幻片,《鋼鐵俠》也是虛構的科幻片Q.E.D

8樓:你啊啊

會的,據說導演拍電影時候請教過科學家,科學家說地球不可能推走,大概就是說地殼和雞蛋殼似的,肯定會碎,後來導演是「假設地球可以推走這個前提」,然後才做了其他相關的推演。

9樓:不是隔壁老王

只要加速時間夠長,作用到地殼的壓強會小到驚人,完全不用擔心強度問題。

擔心地殼不如想想對大氣層的影響和發動機工質,那才無法繞過讓人抓狂。

不過也不是什麼「硬科幻」,隨便想想就行了。不是有人把發飛船和帶地球跑路的逃生方式差異跟中西方家國情懷差異聯絡上了麼,那才是「正確」開啟方式吧。

10樓:謝鋼

雞蛋裡挑骨頭麼?

這麼看的話每一部科幻片都有邏輯問題,星際穿越更是夏蟲語冰式的想象。行星發動機撕裂大陸更是不可能證實也沒有答案的,科幻的性質更是決定了科幻文,科幻電影都會有邏輯問題

11樓:賭聖小小

一部科幻片是否經典其實科幻背景很重要,而流浪地球就是個坑,造一萬個發動機和地下城,這要多少資源時間材料,而且還以犧牲半數人為代價,真有那能力直接一萬個空間站得了

12樓:「已登出」

怎麼說呢,你可以嘗試這麼看。

大劉給了乙個設定,然後講了乙個故事。至於這個設定是否合理,你就當這個設定是公理,無需證明,天然存在。

13樓:上下四方雲宇

地球派的各位應該換位思考,用我們飛船派的思路琢磨一下,地球質量60萬億億噸,平均分給10000臺發動機和10000座地下城。

這就是一萬艘能進行恆星際旅行,載員35萬人,燃料儲備60億億噸的星際飛船。

這樣擔憂地球解體,就變成了擔憂哪種形態的燃料容易漏出去……

( ̄▽ ̄)事情逐漸滑稽起來( ̄▽ ̄)

因此唯一的問題就是飛船的材料太土,不夠科幻。這個問題,其實發動機本身就有隱藏的解決方案。

聚變又不是湮滅,不管是利用化學能氫聚變核裂變重聚變,除了輻射以外都是有元素產物的,理想產品就是鐵單質。

做成合金,高階技術一通操作。流浪的就不是地球,是賽博坦了。

注:以上都是胡扯,科幻電影看個爽就得了

14樓:喪屍解決專家

剎車時代,讓地球停轉的發動機建在地殼上,而地殼下面是地幔和地核,如果僅僅是地殼在發動機作用下慢下來,而地幔和地核繼續轉動,那後果就是摩擦,摩擦,摩擦。。。最後砰~~地殼飛上天,為地下城的人們祈禱吧

15樓:達瓦黎克特制

並沒有說是一起啟動的。最先啟動的是遲到發動機,開始地球先停止自轉北半球向著太陽,然後推力發動機才開始工作。而且從cg上看也是乙個個慢慢啟動的。

16樓:蕭葉軒

相比發動機啟動後陷進去,我覺得發動機沒啟動之前就可能陷進去,畢竟這玩意不能是個空殼,不然它自己就碎了,所以密度低不了,這麼一想這發動機本身都無法存在,底部會被上面壓塌。

就算材料力學再發展幾十億年,也沒法克服物理規律,現在人類就做出掃瞄隧道顯微鏡了,我估計100年後掃瞄隧道顯微鏡也沒什麼改進,

17樓:二貳

找說明我是外行,那就胡說一通吧

小破球刷過了,最後就特麼記住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了,捂臉。沒看過原著,就電影來說,個人感覺應該介於軟科幻和硬科幻之間吧,挑bug也是樂趣。

首先行星發動機用那個外形就是個bug,先不說能不能撕裂板塊,那個八爪魚形狀自己能不能抗住自己的推力都是問題。個人認為轉向發動機用那個形狀是有可能的,因為要有噴射口變向問題整體要抬高。而推進發動機不用變方向,整體直接深埋地下就行,反而應該做得更大。

這就引出第二個bug,轉向發動機比推進發動機推力更大。固定底座的穩定性和架空底座的穩定性哪個好,這一點不用解釋。所以理應推進發動機更大。

然後個人認為的第三個bug,不管是重型氫聚變還是啥,這個噴射發動機它噴的是啥?鏈式反應產生的基本就是熱量粒子射流輻射這三大塊吧,它噴的是個啥?核爆的衝擊波是高熱引起的空氣膨脹,這個發動機噴的是啥?

空氣麼?地球的空氣能扛得住這麼噴多久?

懂得大佬給解解惑吧

18樓:shirley

按照我的理解,這個計畫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地幔的實際形態。

我個人認為某美國片裡面演的那種進入地心看到的近牛頓流體的形態是不可能的,純固體我也存疑,因為板塊移動學說需要能量的傳導和交換實現。

我個人傾向於認為是非牛頓流體,在巧妙布置發動機的前提下,地幔受力是可以托得起地殼和行星發動機。這個假設最大的問題其實是在地核和地幔。地核和地幔之間的相互位移會大量消耗行星發動機的輸出,搞不好摩擦過度乾脆就把地球給點起來了。

哎?這樣就不用躲到地下去了呀!冬天雖然冷,但是地暖也是能扛凍的呀。覺得流浪地球可以重新拍一下,按我這個思路來。

19樓:特尤魯魯

板塊撕裂?

地殼可不是蛋殼,沒有那麼不堪

人造的行星發動機能有多大能量?6500萬年前的滅世隕石都沒能給地球開個洞,我還真不信人造物能有那麼厲害

不過這也是矛盾點就是了,如果做不到那麼厲害,其實就根本推不動地球要是做得到那麼厲害……

你懂我意思吧?

20樓:一浮

按影片中的設定是沒問題的,一台機也就150億噸的推力,而普通一座山峰都要幾百億噸,也沒把地殼壓壞啊?全球陸地面積1.5億平方公里,1.

5萬平方公里才分攤一台發動機,地殼根本不受影響的。

21樓:Dreamer

反對此觀點。原因是推進器所推進的力度雖然可以讓地球移動但是不足以讓地球的板塊。要撕裂地球板塊就要地球有所地殼運動讓兩個地殼相撞或者讓地球自身開始撕裂。

聯合局同意此方便那一定考慮到了此問題。

22樓:「已登出」

問一下,大部分都是海水,他們怎麼建立的1萬座發動機,還有那個讓地球不自轉的發動機,是以地球直徑一圈建造的,同樣面臨大部分都是海水怎麼建造的???

還有全世界的科學家都想不到包括人工智慧無數次推演都想不到的問題,男主們靈機一動就想到了,是侮辱科學家的智商,還是主角光環的聰慧?還有那個問題真的「好雞兒簡單」,為什麼只有以色列的科學家想到了???還有多簡單的問題,只有猶太人才想得到,又是在侮辱科學家智商,想到了還不執行,面臨滅絕都不去嘗試,這不符合人性。

23樓:鄧定

我是進來找工作的。什麼,這裡要回答問題才能工作!

這啥題目,作為建築民工,一萬一千多公尺,我只關心建築材料是背上去的嗎?50噸的卡車,跟工地拉渣土的後八輪差不多嗎。咋不去徵收幾百噸的卡車,或者走地下用傳送帶啥的。

答完了,弱弱問一句,失業了,安置發動機的主體工程還招收民工嗎?搬磚能力不用懷疑,不過一萬一千公尺,這是超高層還是超超超超超超超超高層?失足掉下去還能有個完整的屍體嗎?

聽說上面很冷,有棉衣發還是自己帶?

算了下工程量,如果能去搬磚,這輩子不用換地方了。

11000公尺,模擬商品房3666層(層高三公尺),非標準層,工地一般在半個月以上一層,這超超超超超超超超超超超高層,維持半個月一層有點難度,一年24層,二十歲進入工地,乾到60歲能建一千層。

這麼高的建築,地下基礎應該很深,應該能幹十多年吧。

進入新太陽時代後,一萬座行星發動機可能會被用來做什麼?

起碼可以用來發電。還可以用來改變大氣環流。電影中地球表面天氣狀況應該是太過於平和了。這麼強大的發動機1萬台開動起來應該對全球氣候產生極大影響,起碼地球表面應該是暴風常態。 徐敏 兩千五百年過去了。人類來到新家園。首先要看發動機是否已經損壞並且換裝了新發動機?假設人類還在用原來一模一樣的發動機那麼人類...

馬自達創馳藍天發動機跟本田地球夢發動機誰更厲害?

兩個系列的發動機都寫過技術揭秘,有興趣的可以看深度技術文章。天馬行空 新型SKYACTIV G 2.5燃燒技術開發 天馬行空 魔幻時代 馬自達SKYACTIV X SPCCI 發動機開發介紹 天馬行空 一日本田,終身本田!本田CIVIC1.5T L15B8 發動機開發深度解密 上 天馬行空 持續改進...

為什麼沒人告訴我們《流浪地球》發動機會導致地球毀滅?

載入失敗 為什麼沒人告訴我們 星際穿越 中的蟲洞穿越不現實?為什麼沒人告訴我們 地心引力 中男主可以被很輕鬆的拉回來?為什麼沒人告訴我們 降臨 女主預知未來是什麼原理?為什麼沒人告訴我們 2001太空漫遊 那個嬰兒是啥玩意?為什麼?為什麼?我甚至沒有說 環太平洋 星球大戰 這種電影題主你知道嗎,要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