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從何時開始意識到,天上的星星都是跟太陽一樣的恆星?

時間 2021-05-30 11:33:58

1樓:reptile

好像是布魯諾在宣傳哥白尼的地心說的時候第乙個正式說出恆星都是遙遠的太陽

看到參考回答裡提到望遠鏡的,古希臘人把天球分成月球、金木水火土、恆星天就可以看出其實人類很早就區分了行星和恆星的區別,這個不需要望遠鏡,因為位移太大了行星。而恆星在望遠鏡裡觀察,哪怕是拿哈勃去看圓面最大的參宿四,也和肉眼看沒啥區別,所以還是得靠理論區分開,望遠鏡沒用。。

2樓:橫山老屍

你這個問題問得很有問題。

因為天上的星星並不全是恆星。

天上的星星有:恆星、行星、彗星、白矮星等。

在人類沒有發明望遠鏡以前,人類以為星星是天球上漏光的小破洞。

發明望遠鏡之後,人類發現一些只在黃道面上、軌道詭異、運動速度很快的星星其實是行星。

後來人們發明了視差測距法以後,發現很多在天球上基本不動的星星距離我們非常遙遠,於是人們猜測距離遙遠的星星可能和太陽一樣是個大火球,因為距離如此遙遠的、不發光的星球所反射的光是根本達不到那麼遠距離的。

再後來,各種天文望遠鏡就證實了這個理論,然後……就這樣了。

3樓:圓園緣

沒有乙個具體的人。應該就是慢慢意識到的。

這個問題類似的其實太多了:第乙個喝牛奶的人到底對牛做了什麼?是誰第乙個發現了世界上有數量的概念?

是誰給太陽和月亮命名的? 魯迅:第乙個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

螃蟹有人吃,蜘蛛也一定有人吃過,不過不好吃,所以以後人就不吃了,像這種人我們應當極端感謝。

若干年以前,人類的祖先為了生存,往往幾十人在一起,過著群居的生活。他們白天共同勞動,搜捕野獸、飛禽或採集果薯食物;晚上住在洞穴裡,共同享用勞動所得。在長期的共同勞動和生活中,他們之間逐漸到了有些什麼非說不可的地步,於是產生了語言。

他們能用簡單的語言夾雜手勢,來表達感情和交流思想。隨著勞動內容的發展,他們的語言也不斷發展,終於超過了一切其他動物的語言。其中的主要標誌之一,就是語言包含了算術的色彩。

人類先是產生了「數」的朦朧概念。他們狩獵而歸,獵物或有或無,於是有了「有」與「無」兩個概念。連續幾天「無」獸可捕,就沒有肉吃了,「有」、「無」的概念便逐漸加深。

後來,群居發展為部落。部落由一些成員很少的家庭組成。所謂「有」,就分為「一」、「二」、「三」、「多」等四種(有的部落甚至連「三」也沒有)。

任何大於「三」的數量,他們都理解為「多」或者「一堆」、「一群」。有些酋長雖是長者,卻說不出他捕獲過多少種野獸,看見過多少種樹,如果問巫醫,巫醫就會編造一些詞彙來回答「多少種」的問題,並煞有其事地吟誦出來。然而,不管怎樣,他們已經可以用雙手說清這樣的話(用乙個指頭指鹿,三個指頭指箭):

「要換我一頭鹿.你得給我三枝箭。」這是他們當時沒有的算術知識。 大約在1萬年以前,冰河退卻了。

一些從事游牧的石器時代的狩獵者在中東的山區內,開始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農耕生活。他們碰到了怎樣的記錄日期、季節,怎樣計算收藏穀物數、種子數等問題。特別是在尼羅河谷、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流域發展起更複雜的農業社會時,他們還碰到交納租稅的問題。

這就要求數有名稱。而且計數必須更準確些,只有「一」、「二」、「三」、「多」,已遠遠不夠用了。於是就有了數。

所以這些問題其實相當有意思!

人類何時意識到天上還有別的星球?

十八子 貌似最早是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提出地球是圓的,但不為主流思想接受。在東方是楚辭天問篇裡也提到了大地是圓的,但不為主流思想接受。主流思想接受的時間,應該按1519 1522年葡萄牙人麥哲倫實際環球旅行成功算吧,畢竟之前沒有人用實踐證明過。但說起這個問題,我並不覺得麥哲倫的環球旅行能夠證明地球...

你從何時開始意識到死亡?

剛剛感受到了,特意搜題來回答。太可怕了,突然喉嚨疼痛,頭腦也痛,呼吸不暢,都不知道為什麼,可能這幾天煩心事多,然後平時作息飲食也有問題。真的很可怕,那一刻真的很不想死,白沫都出來了,一直在掙扎,還好挺過來了。一定要珍惜生命,健康最重要,心情不要慌。 深林小怪 外婆下葬那天,山里很冷,下了雨,路上很滑...

你從何時開始意識到金錢不能給你帶來真正的快樂?

瀟雨 如果命運讓你失去了用金錢也無法換回的東西,那肯定會體驗到。比如自己或者摯愛的人得了不治之症,再多錢都無法治癒的那種。在生活平順 沒有遇到災難的時候,金錢還是能帶來快樂的。甚至一些小的災難,比如可以治癒的疾病,金錢也是能解決的。金錢帶來快樂前提是,不能遇到金錢無法解決的重大災難。 方建華 當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