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論質量公式怎麼推導出來的 質量與速度有關,速度與參考係有關,參考係變了那質量不就變了

時間 2021-05-29 23:35:53

1樓:李德甲

「參照系變了質量不就變了」---這句話說得很好。說白了,速度跟物體本身的屬性沒有關係,只是乙個觀察量,而質量卻是乙個物體的本身屬性,這2個東西自然不應該有關係。

那質量公式是怎麼來的呢?

因為時空的基礎變換從伽利略變換改到了洛倫茲變換,動量的定義也應該跟著改變,但問題在於,如何來理解這個新的數學表示式?

從數學角度,第三個等號後邊的表示式更為合理。質量依然還是那個質量,但是速度改換一種新的形式。原因在於,牛頓時代,時間差是參照系不變數,可以把時間差作為時空曲線的弧長,速度是對時間差求導,相對論時代,時間跟空間的平方差才是不變數,數學上把這個新的不變數開根號作為曲線的弧長,新的速度定義是對這個新的弧長引數求導。

不理解沒關係,只需要知道,速度的定義跟空間的長度定義有關就可以了。

但愛因斯坦當年不知道這一點,他無法理解速度為什麼要重新定義,結果就是,雖然新的速度公式愛因斯坦推導出來了,可是,他把這個新的速度公式給拆成了2部分,一部分是舊的速度v,剩下的一部分沒地方去,就跟質量放一起了。放一起之後得給個物理解釋不是麼,就叫動質量吧。

所以,質量公式只是愛因斯坦亂點鴛鴦譜的結果,算是乙個數學錯誤吧。但這也不能怪愛因斯坦,閔可夫斯基提出新的時空理解,是在相對論之後,要怪也只能怪當年愛因斯坦上閔可夫斯基的課的時候打盹了。

但從閔可夫斯基提出新的時空幾何,到現在,已經100多年了,質量公式這個坑還沒填上,這就笑話大了。

2樓:楊昇山

在測量帶電高速粒子的質量與速度關係時,有三個選擇,乙個是粒子的質量會隨著物體的運動速度增大而增大。乙個是所帶電荷會變化,再乙個是測量這個粒子運動速度的儀器沒有給出正確的速度數值。洛侖茲選擇了第乙個解決方案。

3樓:

「質量」這個「物理概念」應該是「物質世界」的「基本屬性」之一是完全不可能通過數學公式推導出來也不應該是通過數學公式推導出來的難道不是嗎?同理本人始終認為「質量」不應該也不可能隨「參考係」的不同而不同難道不是嗎?

4樓:Youngler

相對論之前,Lorentz 就推導出了質速關係算式。Lorentz 認為,運動電荷周圍的電場影象也有縮短效應,也就是運動電荷的電場往橫向方向集中,運動電場能量橫向地方增加,前後方能量減少,不過總體上存在能量增加,理論上可以推得這個質量增加,假定所有的質量都是場質量,於是得到通用的質速關係算式。

「洛倫茲 菲茲傑拉德收縮」與狹義相對論推導出來的「尺縮效應」有什麼不同?

小咖啡 回答 原始目的相同,公式形式一樣,意義完全不同,推導的途徑也完全不同 相同目的 都是為了處理,電磁波動理論與牛頓理論不相容的矛盾 這個矛盾即 電磁波的傳播方程不滿足伽利略變換 因此,處理這個矛盾的方法,在數年的 折騰 後 如以太飄移 光速被光源拖拽等假說 留下的,能夠在牛頓框架下存活的版本,...

圓的面積公式是如何推導出來的?

子預 我把自己腦子裡面一直認為的圓面積公式推導分享一下。這個推導十分簡潔,唯一的遺憾或者說優點就是需要用一點點微分的思維來思考形變。假設我們有乙個圓,半徑為,如果半徑增加,增加的面積就是外層的乙個圓環,我們用一點點兒拓撲的思維把這個圓環用剪刀剪開,然後拉平,就得到乙個梯形,如下圖 顯然,我們知道梯形...

圓錐體的體積公式是怎麼推導出來的?

其實可以模擬於稜錐。我們知道長方體有六個面,把每個頂點兩兩連線,就可以得到六個椎體。並且,每乙個椎體的底面積和高乘積都相等,體積也相等,為長方體的六分之一,即1 6abc。再考慮等高於長方體的稜錐,這個椎體的高是上述稜錐的兩倍,體積也是兩倍,為1 3abc。這樣就解釋了稜錐當中的三分之一是怎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