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學好動 植物分類學?

時間 2021-05-29 23:15:35

1樓:李雲杉

基礎是關鍵,打好基礎之後再往上提高是要靠悟性了。

一直覺得悟性很玄妙啊,我可以說是用心去感受麼。

比如豆科,野外觀測有些人打眼一看就知道是豆科,你要問他問什麼,他也沒法說明幾條,在這個判斷上,悟性就佔很大的部分了。他甚至先看羽狀複葉居多,莢果什麼的,然後就能判定豆科。

要培養這乙個所謂的悟性,就要多思考,總結。可以去推測它們被分在乙個科的理由(比如雲杉為什麼被分在松科)。

植物檢索表上也經常寫,較大,較小之類的模糊術語,這時候更多的就是用到所謂的悟性加以區分。

一言以蔽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思彬彬,然後植物分類學家~

2樓:羽颺

我是自學的,現在也就認得兩百多種植物吧……植物志很厚很難看懂,先從各種彩色圖鑑看起來吧。然後如果你在生活中足夠有心,你會一邊翻書一邊心裡默念:「臥槽,原來這個植物是這個名字啊!

」——然後去外面逛一圈找到你看到的植物你就能記住了。

至於分類,看多了就能總結出共性。像薔薇科有很多種,外形千差萬別,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看到某種陌生的植物我就會知道它是薔薇科的。

還是要靠積累。

3樓:SAFIN XU

動物分類學和植物分類學是很不同的,學習方法也不一樣。學習的目的不同,方法也很不一樣。

我在讀書的時候,動物分類學比植物要好得多。但是,還是說說植物吧。

如果你需要乙個50公尺外認出植物是啥的能力。那麼除了最基本的理論之外,需要的是野外實習。以浙江為例,常見的植物也就那麼多(150種以內)。

野外實習跟對老大,認真拍照記錄採標本,看到不認識的植物,回去之後對著浙江植物志自己去研究分類。大概2、3次之後,就具備50公尺外一眼認出植物的能力了。最好是全面了解植物的分類特徵,不然你說,等開花了我就認識了,那和不認識還是一樣的。

如果你需要乙個別人隨便發乙個圖就知道是啥的能力,那就需要拿著各種植物志慢慢學習了。這個學習基本是無止境的。一般肉眼能分到科即可。略有小成基本需要2、3年。

最後乙個是各種園藝的植物,基本靠經驗積累。見多識廣這樣。

4樓:趙桂華

工作與之有關,就是大量的閱讀記憶和實地考查。如果來雲南的一些保護區呆上一兩年,你肯定能成為植物某一方面的分類高手。另外找個好老師,分類方面的中科院昆明植物所、西雙版納植物園有些教授、研究員,可以考他們的研究生。

另外,你說的學好是個模糊的概念,我提供的建議對你會不會太高了,呵呵

用動植物名稱(或諧音)取名好嗎?

張桉寧起名分享 有哪些植物名可以用來起名?植物名中也能起好寓意的名字在起名字時,除了名字寓意好,好聽易記這些基本要求外,還要有靈性。生活中一些植物的名字靈氣十足,而且用來起名字立意新穎,下面來告訴大家有哪些植物名中也能起好寓意的名字,希望這些可以幫助到大家。這裡給大家精選了一些更多可用來起名的植物好...

人類以及動植物存在的終極意義?

bigbig3 人和動物對於死亡都存在恐懼,因為死亡會讓機體疼痛不已。人類的進步發展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為了個體生存的更好,包括吃的好,穿的好,壽命更長,娶或嫁的更好將優良基因遺傳下去,都歸結於本能因素。 行走有景 意義是人類有社會行為後產生為人類服務的乙個詞語而已 生命是大自然饋贈賦予有機體行動 對於...

需要多少動植物才能吸乾地球上所有的水?

雲煙 這是不可能的事就像我們在高中學習的生物課裡面講的 生物圈是相對平衡的 你不管增加多少動植物都不會吸乾地球上所有的水。因為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都會隨著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等活動的進行體內的水份會不斷向外蒸發或者說流失和吸收處於一種相對平衡狀態。 陳世權 似乎不存在這一問題。動植物既需要消耗水,但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