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人類是如何維持飲食營養均衡的?

時間 2021-05-09 13:58:18

1樓:鹽選推薦

在人類漫長的進化史中,吃什麼很重要。大家可能不會相信,像今天這種物質豐富、吃喝不愁的飲食狀況,只有 100 多年時間。在這之前,人類絕大多數時間都在為營養不良而發愁。

如果從人類的原始祖先早期猿人算起,人類的出現有兩三百萬年的歷史,大概一萬年前,人類逐漸進入農業文明時期,之前在漫長的歷史長河裡,人類依靠狩獵捕魚和採集果蔬生活,相當於 99% 的時間都處在漁獵時代。

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中對狩獵採集有十分美好的想象:物質充足、工作輕鬆、生活悠閒,人們相處得其樂融融。物種起源學家哈倫(J.

R. Harlan)也認為漁獵時代是迄今為止人類最成功、最持久、最適應的生活方式。

人類最早是聚集在非洲,那裡有豐富的物種和資源,果樹常年結果,芋、木薯、薯蕷(即山藥)等塊莖類植物一年四季隨處可以挖掘,為人類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不必貯藏備荒。據說,三株麵包樹所產可滿足乙個人全年的食物需求。如果採集椰子,乙個人勞動乙個月即可滿足兩年的消費。

塊莖類的食物採集效率更高,據人類學家拉·卡薩斯(La Casas)推測,在肥沃的地區,20 名婦女每天勞作 6 個小時,乙個月的工作量就可以維持 300 人的糧食所需。

漁獵時代穩定富足的前提是人口數量很少、自然資源豐富,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人類獲得充足的營養。跟之後的農民和工人相比,採集者的營養結構更為均衡。骨骼化石的證據顯示,遠古採集者身體較高,體格健壯,說明他們很少遇到營養不良的問題。

採集者的平均壽命大概在三四十歲,表面上看低於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人類的平均壽命,根本原因其實是當時嬰幼兒夭折的情形普遍,拉低了壽命數值,只要能活過青壯年,長壽對漁獵時代的人類而言非常容易。

熱帶森林、雨林、草原的動植物的豐富程度超出我們的想象,由此推算,漁獵時代的食物也必定非常多樣,甜蜜多汁的水果、生長迅速的菌類、大小不一的動物、味道鮮美的魚類,以及各種野生蔬菜,交織在一起,組成了採集者的一日三餐。當然,由於不具備貯存意識,以及採集捕獵的不確定性,偶爾的飢餓在所難免,飢一頓飽一頓才是當時的常態。

多樣化的飲食提供了均衡健康的營養,輕鬆悠閒的生活方式保證了開朗明快的心理狀態,如果沒有大型兇猛動物的攻擊、無法避免的天災,無憂無慮的遠古人類是非常幸福的。

當然,人類歷史長河中這漫長的 99% 的時間,人類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我們只能憑藉他們留下的證據盡情想象。在物質豐富的表象下,也可能圍捕一頭獵物,是族群驚心動魄的冒險,族人必然有受傷和犧牲;嘗試果實和蔬菜,是以生命為代價的,植物中的毒素讓乙個又乙個人類祖先倒下;幼小的嬰兒和衰老的長者,是氏族逃亡中輕易就被拋棄的弱者,他們只能淪為其他動物的食物,生存就是這般殘酷。更不要說小部落之間的暴力紛爭,死於群毆絕非小概率事件。

隨著人口數量的增多,生存技能的積累,這樣的時代終究過去了,更為穩定的農業文明將人類帶入了新的時代,營養組成也隨之發生改變。

中國有乙個很神奇的人物,叫神農氏,他被奉為諸多農作物的發現者,是農業的祖先。

《白虎通》裡這樣寫道:「古之人民皆食禽獸肉,至於神農,人民眾多,禽獸不足,於是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作,使民宜之,故謂之神農也。」這段話透露了很多資訊,一是神農是過渡時期的人物,之前是漁獵時代,人們以捕魚打獵採集為生;二是在漁獵時代後期,人口數量膨脹,人們面臨飢餓問題;三是禽獸的數量隨著捕獵技巧的增加,大幅度減少。

根本上,農業文明的誕生是人口數量增多與食物不足之間的矛盾的結果。

2樓:張展暉

食物匱乏,談不上均衡。每日主要的是解決飢餓問題,其他問題其次。因為沒有儲存裝置,冰箱的等,食物容易變質。

一直在為肚子活著,也就沒時間考慮其他的了。下圖很有意思,也說明很多人想法可能跑偏了。

3樓:白衣

吃好吃的。人的味覺很奇特,人感覺好吃的東西大部分都是對身體有益的(人在生病的時候味覺會發生變化)。而且捕獵時期的時候物資並不十分充裕由於是生肉(上面還可能有皮毛,並不是什麼時候都能生火)導致真正消化的營養不多。

所以「營養過剩」是比較難發生的。

至於農耕之後,普通人的食材主要還是現在稻子,玉公尺,小麥。而且這些東西在古代是比較難吃的(不像現在這麼好吃,其原因一是當時的作物沒有經過改良,現在吃到的都是改良品種。二是生產和烹飪手段不足,導致東西不好吃。

),所以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營養過剩「還是比較難達到的。

說回重點,營養不均衡主要有兩點,一種是過剩,一種是不足。上文說了,」過剩「是比較難打到的(相比於現在)。而味覺的喜好能調節營養的配比,使之均衡。

當然了以上說的這些都是沒有醫學的時候人們的辦法。

有了醫學以後,中中國人就學會了養生。後來西方在科學的進步下也提出了營養均衡。

至此,營養均衡開始變得科學化和理論化

原始人類是如何滅絕如此大量的動物的?

傅智澄 一萬年前的人類已經是非常厲害的獵人,會製造從標槍到弓箭各類裝備,會挖陷阱 更可怕的是這個物種還會有複雜的團隊協作,本身又進化成了一台狩獵機器 不要用農業化之後的弱雞人類體質去比較 當時的歐亞大陸已經到了瓶頸期,所能支撐的狩獵人口到了極限 這時候這群狩獵機器到了乙個新大陸,那裡的動物從未見過這...

原始印歐語 原始人類語這樣跨多語族,並且缺乏相應現存存古語種的原始語,是如何構擬出來的?

Wawzyniec 謝 Jacob Liu 邀.上面 王筱湉 關於PIE答得比較全面,我在這裡就多補充一些.先說原始印歐語的構建,原始印歐語的構建相對於其他原始語來說算是比較容易的,畢竟PIE的現存資料比較多 在重建語言的過程中,首先要遵從的是語言變化的自然性和規律性 Reconstructed i...

原始人的飲食怎樣補充的生命必須各種元素的?

Mr.L 這個問題很籠統。既然你提到了原始人,我假設你是認可演化論的。那麼根據演化論的基礎,進食這個行為的歷史,遠遠比人類的歷史要長。畢竟,無論原始人之前是什麼物種,在進化到原始人之前,也都是需要進食的,而且這些進食行為也是能成功補充生命所需的各種元素的,否則,這個物種就不能進化為原始人,就會被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