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印歐語 原始人類語這樣跨多語族,並且缺乏相應現存存古語種的原始語,是如何構擬出來的?

時間 2021-05-31 21:30:25

1樓:Wawzyniec

謝 @Jacob Liu 邀...

上面@王筱湉 關於PIE答得比較全面, 我在這裡就多補充一些...

先說原始印歐語的構建, 原始印歐語的構建相對於其他原始語來說算是比較容易的, 畢竟PIE的現存資料比較多 .

在重建語言的過程中, 首先要遵從的是語言變化的自然性和規律性

Reconstructed items and systems and postulated linguistics changes should beNATURAL. A corollary of this principle is that postualted sound changes must beREGULAR.

這裡舉個原始印歐語的母音例子:

這裡選取了印歐語系中的梵語, 希臘語, 拉丁語, 日耳曼語族諸語(Go. 哥特語 OE 古英語 ON 古諾斯語)的詞語來進行還原原始印歐語的母音(最右側), 其中還原的母音我用黑體標出來了.

第一行: 梵語idam, 拉丁語idem, 哥特語ita中都是i 完全一致所以在原始印歐語中也應該是*i

最後一行: 梵語i, 拉丁語希臘語哥特語a, 幾種語言都不太相近怎麼辦? 按照自然性可以推出原始印歐語中應該為* 因為可自然演變至a和i:

這個是較常見的兩種方式, 實際上的還原要比這複雜許多.

然後是關於原始人類語之類的問題, 我不知道原始人類語到底指下面哪個(borean?), 我所了解的超語系? 大概有:

Borean languages, Nostratic languages這些, 其中Borean languages, 涵蓋了人類的大部分語言.

但是, 見上圖, 若Borean languages從14,000BC就開始演化, 這種時間跨度只會讓對比法收效甚微.況且除了原始烏拉爾/印歐語的存在比較受學術界認可外, 其他地區的原始語還是有許多爭議的. 對比起來的話, 會有不同語言的詞彙展現出的巧合, 也會有完全演化自同一原始語言的詞彙.

但若以這些有爭議的原始語言再去構建更原始的語言的話, 得到的結果一是準確度不高, 二是可信度也不高.

至於構建的方法, 我看到了Lexical mass comparsion還有Glottochronology

先是mass comparsion

有些學者運用大量的詞彙比較來判定長距離語言的親屬關係, 比如對於原始烏拉爾語與原始印歐語的比較, 得出一些疑似同源詞的詞彙:

Joseph Greenberg曾經說可以用大量語言的少量(200-250個)詞彙進行音系/語義上對比(mass comparison)來鑑定/構建較長距離的語言比較--比如他提出的Amerind languages.

然而反對者認為僅憑音系和語義上的對比是得不出結論的. 對此格林伯格表示: 運用大量的比較, 他認為錯誤的結論只會帶來很小的影響.

但根據現在的統計, 即使運用多種語言進行比較, 錯誤的同源詞對正確的同源詞的比值也不會有太大變化.

這些同源詞(Genuine cognates)有三種可能: 一種是從遠古時期逐步演化而來的, 另一種是從別的語言中藉過來的, 還有一種就是完全巧合. 在嘗試長距離的對比時,語言演化所帶來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 演化了2023年+之後的同源詞之間的相似性早已褪去.

反而, 些許的巧合(False friends)卻很可能會被認為是同源詞.

這個例子是從整個英語與印地語詞語中抽出的"略相似詞彙", 進行過分類處理:

其中6a是比較好分辨的同源詞--約55組, 6b是不好分辨的同源詞--約30組, 6c是從梵文中借來的詞--約45組, 6d是從波斯借來的詞--約5組, 6e是經過一部分手續的藉詞--約10+組, 6f是完全巧合的詞彙--約60組. 下面這個表舉出了全部例子的幾個代表例子.

可以看到, 在英語和印地語中完全同源詞(6a)與純屬巧合的詞(6d-f)的比值是55:75, 即使我們把(6b)這一類難以分辨的詞加進去, 比值僅僅是85:75.

況且, 印地語和英語相對的發展時間比原始語言門的單獨發展時間要長多了, 可以想像, 在長距離比較過程中, 即使在純同源詞都可以被辨認出來的情況下, 純巧合的詞也會超過純同源的詞.

另乙個關於morphology的對比也可印證這一點, 還是英語和印地語:

但這裡有乙個例外:*MALIQ'A"swallow,throat"

提出者還是格林伯格, 上圖多種語言中"swallow"的相近性, 是目前為數不多有效的長距離對比. (個人存疑, 可能只是巧合而已)、

總之, 由於目前可找到的同源詞數量太少, 大部分提出的超語系都為假說, 證據就是大量詞語對比得出的同源詞.

另1:Glottochronology, 由Morris Swadesh提出, 這個我不太了解, 下面內容來自維基.

他認為語言的變化是有規律的, 他提出了乙個表Swadesh list

運用這個表對兩個語言進行比較, 如果同源詞比較多, 則兩種語言分化時間比較短, 反之亦然.

公式是這樣的:

其中L是變化頻率

c是在演化過程後表中仍存在的詞proportion of wordlist items retained at the end of that period

整合後是這樣的:

運用這個公式可以測量語言的年代.

另2: 我記得也有一些學者嘗試用句式結構來進行語言之間的比較, 具體情況我記不清了.

Laurent 2017.8.31

有什麼原始印歐語的學習資料?

我不這麼認為。首先原始印歐語我們知道的最多的只有單詞以及形態學 詞法 而其句法我們不容易知道,所以原始印歐語沒法作為一種可以造出句子說出來 書寫出來的語言來學習,只能乙個乙個單詞地研究,然後去研究單詞的曲折變換。然後說這麼乙個問題 假設乙個祖語A,衍生出語言b c d 我們可以畫出乙個系統發生樹,A...

印歐語與烏拉爾語 阿爾泰語是什麼關係?

毛毛兔糰子 首先我想說用來對比的蒙古語人稱系統是不是應該改一下。原有系統並不用指示代詞表達第三人稱,雖然這種替換現象挺普遍的。蒙古語原來的 我們 是 ba 咱們 bida可能是 bi ta 現代 我們 蒙古語原來的 ta 是 i,ta們 是 a。後來都消失只剩去掉母音後的屬格 ni。蒙古語人稱代詞有...

原始人類是如何維持飲食營養均衡的?

鹽選推薦 在人類漫長的進化史中,吃什麼很重要。大家可能不會相信,像今天這種物質豐富 吃喝不愁的飲食狀況,只有 100 多年時間。在這之前,人類絕大多數時間都在為營養不良而發愁。如果從人類的原始祖先早期猿人算起,人類的出現有兩三百萬年的歷史,大概一萬年前,人類逐漸進入農業文明時期,之前在漫長的歷史長河...